《火線 第五季》巴爾的摩市生態鏈與永恆輪迴

2020-10-12 我到河北省來

劇本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看完第三季,Avon和Stringer的結局想到黑手黨犯罪之父盧西安諾;看完第四季,Bodie的結局想到鄧麗君翻唱中島美雪的一首歌《漫步人生路》,循環了幾遍;看完第五季,Michael的結局想到尼採永恆輪迴,沒有《權力意志與永恆輪迴》這本書,拿出那本翻爛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絕命毒師》一樣屬於慢熱型,但沒有像《毒師》一樣娛樂性、跌宕起伏劇情,因此也不能像他一樣收視率穩步飆升,但他是一部有野心的冷門劇,毒師在起點就輸於火線。曾經毒師也是我最喜歡的劇之一,是最完美的劇之一,但不是第一。同樣是涉及黑幫題材,沒有集中塑造主角,也不能和《黑道家族》一樣得到艾美獎的青睞。全劇以社會中所謂的「小人物」為主角寫實主義,以巴爾的摩市為原型,多位現實中原型人物劇中客串角色(第四季Spoon演員、角色同名,本色出演),冷門劇不易吸引人屬正常。當初很多人說,冰火劇才是沒有絕對的主角,其實不然,這些人只是不懂小說,不懂「冰火」含義。《火線》才是沒有主角的劇,因為所有角色都是主角!有時片頭就能代表一個劇的主題視角,黑道家族如此,火線也是,片頭只有行為鏡頭,局部表情鏡頭,劇本面前所有人平等。角色的多維度刻畫,靠小說和金錢的偽冰火爛尾劇「權遊」給火線擦鞋的資格都沒。

既然那麼多「缺點」,為什麼被認為是神劇?因為寫實。

作為HBO史上最佳劇之一,2014年初看了幾集因事耽沒看完,2020第一計劃就是補完他,原以為會看一個月,沒想到一集後就此陷入進去,9天看完。之前都是時光網,遇到喜歡的都會寫寫觀後感,這估計是最長一篇。巴爾的摩至今仍是美國治安最亂城市,這個劇就從巴爾的摩看整個社會,每季一個主題,但不獨立,他們之間聯繫就像蝴蝶效應。

劇與現實:劇中很多俚語,很多演員都是本色出演。三句典型臺詞臺詞:「fuck」,「Omar is come in」,「這就是遊戲一部分」。S01E04結尾處Jimmy和bunk追查案發現場的彈殼時,兩人4分鐘連續說了31遍fuck,motherfucker,fuckme。「這就是遊戲一部分」這句經常用來解釋毒販所遇意外事件。

劇情從各個階級部門慢慢深入,從第一季的毒販槍殺案到毒販案,毒品如何而來?引入第二季的走私毒品的港口案,港口發生十四女屍案也是工人與政客的鬥爭間接導致,第三季政客競選必須有政績,於是又有了這季的警局「販毒合法化」改革。既然有了市政廳劇情,必會談及犯罪根源問題~教育體系,黑人兒童為何人人站街販毒,主題也引到第四季的教育問題,第五季市政廳撥款不足於支撐教育改革和警局設備,犯罪率上升成為新聞部重點報告對象,新聞編輯部內部操作也成第五季主題。

因此劇情涉及現實社會的方方面面,有毒販黑幫,吸毒衰佬,港口工會,市政選舉,教育問題,檢察官腐敗,新聞編輯部等,讓我想到《茶館》裡那句話,一個大茶館就是小社會,而火線所描繪的就是美國一個城市生態鏈,毒販犯罪鏈,官僚主義指揮鏈...

巴爾的摩治安問題,首先就反應了美國持槍問題,持槍法案是為了保護自己財產不受侵犯,這在我國並不允許。但持槍所做一切都必須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否則持槍殺人就有法律制裁,這一切又由陪審團決定,而檢察官亦可賄賂。自由也是要付出代價,社會就是這樣,相互影響,相互牽制。現實中巴爾的摩和劇裡一樣,幾乎每天都有槍殺案件發生,這個街區沒人敢獨自一人跨過。第五季中22藏屍案曝光,某部門發言人來此地,先是吹一波自己曾經如何如何厲害,當聽說此地一年幾百起槍擊案時:「打擾了,你們慢慢聊」。幫派火拼時,流彈爆頭一黑人兒童,年底警局需降低犯罪率,於是就有了「合法化」方案,這個尚未考究有無原型事件,但足以說明治安問題已經讓警察頭大,加上犯罪率飆升、政績下滑不得不出此下策。任何職業部門,市政機構,社會階級都存在矛盾。這是遊戲一部分。

巴爾的摩市的夢想

部分角色:對黑人臉盲,開始幾集分不清誰是誰,基本上都是大眾黑臉,評論區說有人像杜蘭特,馬布裡,艾弗森也就不奇怪。Jimmy,私生活混亂,想和老婆復和又搞外遇,破案時亦可犧牲色相品茶助破案。絕對是個炮王,經常酒吧遇見美女,讓同事當僚機執行幾套方案。曾經他是個好警察,第一任上司多年後見到他對他讚不絕口,與現實的摩擦中沒磨去當年的稜角。不做警察時,就是個無藥可救十足的酒鬼;當他是個警察時,他還是那個混球,但查起案子來當仁不讓,也算活的有意義。第三季事件衝突後,調查多時的stringer已經被殺,不免對人生有所感嘆,所做的事有多少是沒必要的錯誤?第四季似乎更滿足巡警這個打醬油職,最後一季「復出」調查,最後鏡頭蒙太奇贊!Cedric,喜歡和老婆討論工作,升值比較快,起初迫於上司壓力放棄政客腐敗線索追查,也有把柄在人手,但誰也不想魚死網破,也算是個稱職的警督,懂得如何處理關係。Lester,黑人警察有經驗,沉穩,更是一個長者,帶領kima迅速成長,熱愛工作,從不埋怨加班問題,懂的先苦後甜。而Herc私心較重,第三季匿名將太陽報記者引來,自己全身而退,這也是現實中警察現象,並不是所有人和kima,bunk一樣盡職,最後一季做律師保鏢得到破案關鍵線索。但從某一角度看,Herc也更符合警察本質,執行任務。frank,Ziggy父子。frank算是第二季中心人物,他一心只為港口工人,卻被利用,不惜以身試法為自己人爭取一些利潤,最終工人階級玩不過政客和「希臘人」,雖然是悲劇結局,但他並不軟弱,只是盡最大努力為身邊人做更多事。Xiggy殺人後精神恍惚鏡頭效果很棒,被抓後雖然不在專案組,但是讓希臘人察覺會有不妙事情發生,用另外手機發送簡訊警告手下,正好因簡訊讓專案組撿了條大魚,Ziggy對階級的反抗也算是間接幫了專案組。這麼好的局卻因兇殺組搞亂,受警長安排在專案組幫忙34證據,隨著案子調查的深入,發現犯罪鏈中還有更大幕後集團,離自己重建專案組的初心越遠,導致專案組小夥不滿官僚主義對其反抗一擊重拳。StringerAvon,曾經共患難過的兄弟,家族事業壯大過程中任軍師職位的Stringer應該幫過不少。當Avon知道Stringer殺了親外甥的理由後能冷靜下來,但不能排除沒有報仇想法,感覺可能性低,Avon是有大局觀的。應該早有察覺Stringer的「改革」會失敗,更想在Omar事情上置身事外,後來他把消息透露給Omar。在Avon眼裡,黑道就是黑道,不可能完全讓你洗白,做事要有血性,血管裡流著紅血而非綠血。而Stringer竟然讀《富國論》,估計大部分人都會驚訝這一幕,Stringer一直學習,甚至內部開會也是這種模式,培養新手,比如有一次他教導如何識別警察臥底等等。同樣,他也覺得Avon處境隨時有危險,也許他也想置身事外,把情報賣給警察。曾經是好兄弟,最終因夢想不同而相互出賣一次。S03E12結局鏡頭,Avon再次上法庭受審時,當他回頭看到妹妹和外甥的幻象~他們母子的死是他們倆追求夢想道路上的犧牲品,回望眼神中是對自己過去的販毒產業的告別,黑幫生涯的告別,還是對她們的悔意?這就是遊戲,這就是生意。Avon屬於領導型,有號召力,看大局方向,使是在獄中也能給他解決一些問題,而stringer是軍師,出謀劃策,但有時不夠聰明,比如:第二季結尾,在Omar傷了大兄後,Stringer說問是誰打傷他,此時Avon卻反問:why,為什麼要問,對大兄這種硬漢,怎麼能問這種問題?Avon從小成長在黑道,更明白道上規矩,Stringer自修自學想做個商人,看似更有前途,黑手黨歷史上很多都是後期轉型將產業合法化,但是他終究玩不過政客,夢想毀滅。

Dee,中層培養對象,出生於毒販世家。和其他小兄弟一樣,當初也有自己夢想,就像舅舅Avon一樣成為領導者。街頭賣毒隨時都有被捕風險,或者被其他毒販槍殺的可能,害怕也正常,但是哪個成功的毒販不是這樣混出來的?入了這行想全身而退很難,更別說出生在毒販世家的Dee。當看到兄弟想洗手仍然被滅口時的害怕,在Avon眼裡,他有時膽小,以至於最後扛下所有起訴被判20年可能是迴避的辦法了之一。母親也是智障,家族事業和親情從中攪和讓人覺得他是否出賣Avon尚不確定,招來stringer滅口。Omar,同性戀,孤膽英雄。 講義氣有底線,手提散彈槍,走路拉風吹口哨,疤面自帶殺氣,經常那句經常出現的臺詞「Omar is come in」說明Omar在他們心裡的恐怖形象,讓人聞風喪膽。 就像冰火裡的賈坤,戲不多但吸粉無數。他遊弋與毒販和警察之間,搶毒販似乎只是樂趣,不受制於任何人,即使是第四季被關,也有兩個大漢護其左右。第五季跳樓瘸腿的Omar仍能在Marlo眼皮底下復仇。這TMD神一樣的存在!而Marlo不敢出來迎戰,最終Omar死於小屁孩背後偷襲,Omar雖死,關於他的傳說仍在巴爾的摩流傳。 第二季第六集,Omar在作為證人時,被質問當時謀殺未遂,他的回答是「那不是蓄意謀殺,朝他屁股開了一槍,就這麼回事,修理了一下,他就不能瞎坐,我從不把槍對準平民。」Omar這幾句讓我想到幸運小子的事跡,他設宴招待馬塞利亞,席間,盧西安諾「適時」地去了趟洗手間,回來後發現馬塞利亞已被人亂槍打死。然後叫來警察,並解釋說,他沒看見誰殺了馬塞利亞,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要殺馬塞利亞,謀殺發生時他在廁所撒尿。「我每次撒尿的時間都很長」。

S02E06

S01E09

Cutty也代表著社會中一類人,十幾年後出獄卻被小屁孩詐騙,此時只想走正道,現實並不容易。也許當年和Avon一樣是個好漢,很難想像自己會為開拳擊館缺少一萬美元向Avon推銷半天。可能拳擊館是Avon留給巴爾的摩最好的禮物。Bodie,當Marlo屠殺巴爾的摩市時,他無所畏懼,廢屋22藏屍案讓他無法容忍,最終禍從口出。雖然年僅二十,但卻像是經歷一生,懷念當初和Dee站街日子。Bodie和Jimmy多年後警匪偶遇時更像是知己,一句「下次回聊」就已經確定基本上本季會死,死的很有骨氣,很可惜,十三歲時和Dee站街,如今經歷太多,很多兄弟已死,堅守地盤到最後一刻,再無他那騷氣的飛濺三米的口水。Prop Joe,比Avon更有智慧,和「希臘人」建立合作關係。當初讓Omar搶Marlo賭場,這招夠狠,借刀殺人?以他的實力能在Marlo失控前結束惡魔行徑,太過自信最終玩火被殺。Marlo,在雅芳被捕之後迅速崛起新派,不遵守已定的遊戲規則。黑風雙煞連續屠殺22人命,佛擋殺佛。他是第一個敢懸賞Omar的人,Omar在賭場搶過Marlo錢,他明白想要統治巴爾的摩就必須除掉Omar,Omar就像幽靈劫匪一樣遊弋於巴爾的摩,更像是黑道中的俠士。在「希臘人」眼裡Marlo是血腥無情的屠夫,他不是Avon,更不是Joe,在學會洗錢之後,就必須把Joe殺了才能真正取代他。Marlo的暴力統治更像是原始方法,無人性,是對Avon&Joe規則的一種反抗。Bubs,他曾是毒品鏈最底層的癮君子,他戒過毒,為每小時幾美元當過線人,撿破爛賣雜貨,失誤導致夥伴死亡後自殺未遂,見證了巴爾的摩市的變遷,他是本劇中最讓人看不起的底層角色,也是最不可缺少的角色,他眼裡有掙扎、有墮落、有反抗、有希望。

Bubs

Michae和學校的那些孩子,Michael幼年被性侵,不合群,不同的成長經歷,離開拳擊館走上另外一條l路,就像《無間道》裡冠希哥一樣。但是他勇敢堅強,心中殘留一點點善心,從Marlo那學習獵殺技巧。Marlo毒品交易交易遭圍捕,還是因為不合群導致Snoop懷疑他溝通警察,最終反殺Snoop,真正走上一條和Omar相似的道路。再看學校改造的那些孩子,有的人父親入獄,母親逼迫他以父親為榜,可能母親認為在巴爾的摩市要想自己不受傷害就必須變得更狠,入獄的父親有所悔悟,讓兒子不要重蹈覆轍。天堂與地獄一線之隔,每個人的命運都是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升值為警督的Carver,毒品「合法化的」Bunny,「小指頭」市長(原型馬丁奧馬利)愛看色情雜誌的Jay等等,這些角色都是代表社會中的一類群體,而編劇對警察和毒販很公平,完全就是紀實風格,也沒有所謂的正邪,英雄和反派,警察做警察的工作,毒販生於這個家族也是「守」家業。編劇大衛西蒙應該得文學獎,千言萬語不如自己親自看,路人不會理解吹捧的心情。

奧爾森姐妹當年真火

網友總結部分角色原型連結:http://m.newsmth.net/article/OMTV/557108

相關焦點

  • 《火線 第五季》巴爾的摩的社會史
    《火線》就是這樣一部作品,看完它,就好像是走過了一段別樣的人生。關於幾季作品所涉及的主旨,很多影評都有涉及,就不評價了,簡單說說看完最後一季的感悟吧。1. 能看到這部作品純粹是偶然。本來為了看《西部世界》第二季,買了騰訊一個月的會員。看完之後想找找別的劇看看打發時間,看到這部劇評價不錯,於是就入了坑。話說這部作品在國內的名氣真的幾乎為零,埋沒了這部好作品。
  • 《火線 第五季》A++++++……
    本劇的中文譯名一般叫「火線」,可惜的是並沒有很多「交火」的橋段。劇情大部分圍繞警探和毒販團夥之間展開,然而幾乎看不到一點懸疑色彩,更沒有驚心動魄的你死我活。奇怪的是,這樣一部電視劇在它完結以後卻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通過一些「腦殘粉」的口口相傳,成了最受好評的劇集。
  • 《火線 第五季》碎碎念
    巴爾的摩一代大俠如此喪命真是可嘆。斷斷續續花了幾周看完了前四季,雖然人物多,劇情碎片化,事無巨細絮絮叨叨,有點墨跡但可謂難得佳作,把社會底層的毒販,碼頭工人,小孩刻畫的栩栩如生。然後花了兩天一口氣看完第五季,一個字爽,兩個字F word,三個字好刺激,四個字宿命輪迴,一句話,the game is the game,什麼都沒有改變。
  • 《火線》:別找了,美劇至尊就在這裡
    當新聞人遇上電視劇:還你一個真實到殘忍的當代美國多年以來,無數媒體在談及此劇的時候,從來不吝惜溢美之詞,大多數的褒揚都像歐巴馬一樣,認為《火線》的藝術成就,早已超出影視劇的範疇,此劇不僅兼具文學和戲劇雙重的美,劇作的思想性亦非通常的「影視經典」所能企及。
  • 看懂了《火線》也就明白了美國
    製片人David Simon,大學畢業以後在《巴爾的摩太陽報》工作了13年,以報導警務(打擊犯罪)工作為生,並以此為樂。期間甚至脫崗一年,為寫書駐紮在巴爾的摩市警局兇殺科。此人職業信仰就是儘可能地用真實寫報導、講故事。我們在火線第五季,看到了一個實事求是&熱愛新聞行業的文字主編Gus,我想這個角色被David Simon賦予了很多他的個人印記。
  • 【美劇】火線 The Wire
    火線第一季的劇情簡介 · · · · · ·  第一季主要講述巴爾的摩市警察對巴克斯戴爾販毒集團的調查。火線 第三季的劇情簡介 · · · · · ·  第三季的焦點重回到活躍於街頭的Barksdale團夥,同時也將視角擴展到政治領域。
  • 《火線 第五季》我恨自己把它看完了
    一直以為《權利的遊戲》已是美劇的巔峰,值到刷完《火線》才知巔峰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火線》沒有高顏值的演員和宏大的場面,節奏緩慢的敘述著巴爾的摩的普通百姓、毒販、警察、政客之間的博弈,不經意間對美國社會進行了一次寫實。 刷完火線,莫名其妙陷入了深深的空虛與煩躁,因為知道它已經被我刷完了。真是一部好看的讓人絕望的劇,相信我,慢點刷吧,刷一集少一集了!
  • 《火線 第五季》這才是「權力的遊戲」
    《權力的遊戲》根本不是權力的遊戲,而《火線》中Carcetti等人展現的才稱得上「權力的遊戲」。很喜歡Carcetti,第四季以為會有所突破,劇集終於有成功典型來源於塑造的一個好的領導者,而後「自上而下」的改變---如果是這個政治正確的套路,雖歷史中不是完全沒有,但明顯就不符合這個劇反套路的套路了。
  • 《火線 第五季》Richard on The Wire: "But can they suffer?"
    ◆ 一主線TheWire 以巴爾的摩市警察查各類刑案為主線,緩緩展開劇情。總覽全五季,警察與本地黑幫間的「貓鼠鬥」、編劇對刑案背後的多個社會生態層級的「結構性」成因的挖掘,二者一併組成了故事主體。在原子化/網ge化加劇的今日,不靠Bernie這種得票率上升就能讓金融市場抖三抖的人上臺,從頂層話語層面改變社會規則,如何讓人去期待巴爾的摩市零散的沉淪者去自組織及製造、分到更大的蛋糕?不幸,Bernie老哥和沃倫雙雙落選,只剩Biden。
  • 《火線 第五季》關於人性、選擇、系統和忠於本心
    終于堅持看完了《火線》五個season,難怪Joey老師說見識過如此多樣的事物,但人性的複雜和多元化超越了他的認知。關於選擇,沒有誰一開始就是全錯或者十惡不赦,人生的際遇推著你往前走。有時候也許你會說你別無選擇,比如巴爾的摩的街頭boy。有時候也許是你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雖然這些選擇會讓你偏軌的越來越遠;讓你忘了當初出發時是為了什麼。
  • 《火線》——美劇大廈的至濁一角
            但意外總會不期而至,《火線》這麼一個名字很俗的劇,同樣是五季,豆瓣評分最低為9.3,第五季甚至達到9.7…憑什麼?        02年首播,到08年完結,《火線》從未斬獲主流電視劇獎項,也註定了它的小眾。
  • 《火線 第五季》得為神劇寫個長評
    雖然這幾年劇沒少看,經典老劇也一直在補習,但是真沒有看見過哪一部劇像《火線》一樣,不僅塑造了鮮活立體的人物,還對美國社會來了一場全景式的審視並加以深入剖析。《火線》絕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罪案劇,第一季看起來的時候會有這種錯覺,似乎是一場單純的警匪對立,但是隨著第二季故事鋪陳開來,編劇的野心也一步步展現出來。
  • 上海EDG攜手百城聯賽 打造穿越火線電競生態鏈
    近日,2020穿越火線百城聯賽上海省賽完美落下帷幕,來自上海各地區的數十支戰隊匯聚在PANDAV熊貓電競館,他們在這裡去爭奪百城聯賽的省級榮譽,不僅於此,參賽的選手們更希望得到「神秘力量」的青睞,能夠在電競道路上更進一步。
  • 《火線 第五季》起風了的觀後感
    看完全五季的火線,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一直期待的一個結局沒有來到,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加真實的結局,要不是提前知道這是最後一集,我可能還以為還會有下一季。因為這太不像結局了,案子雖然告一段落,但是毒品,兇殺,各種犯罪還在持續發生著,仿佛這五季以來的警察都白做了一樣。
  • 《火線 第五季》無比真實,無比深刻
    第五季,最終的結局,意料之中,又是那麼真實。每個人的命運似乎都早已註定。巴爾的摩這個城市依然不停運轉,毒販、警察、市長、政客、律師、流浪漢…依然如第一季開始時那樣,只不過換了不同的人,遊戲規則還是一樣。
  • 《火線 第五季》當代加繆卡夫卡混搭寫悲劇的狄更斯
    最近看完了五季的火線,短時間內不會在回顧它了,這劇真實的讓看劇變得像是在受鞭刑。這個HBO高質量的劇卻沒濺起什麼水花,與這種克制又寫實的風格可能也有關係。犯罪與警務系統,教育系統與政治撥款,城市發展與碼頭工人,毒品合法化的前瞻性實驗和新聞媒體的真實與虛假。
  • 《火線 第五季》火線 the wired
    火線,the wired,共五季六十集,我在一個月時間看完。這部劇都是一群其貌不揚的人,還有很多讓我臉盲的黑人。也沒有用什麼吸引人的拍攝技巧或者敘事手法,而是通過時間線,像敘述歷史一樣,枯燥!沒錯,就是這樣一部劇豆瓣評分9.4。但它真的是一部精彩的可以流傳很久的電視劇。真實是它的亮點:所有故事線同時進行,貫穿各個階級,不帶一點對某一方的偏袒。
  • 巴爾的摩的前世今生
    1950年,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投入使用,是美國首都機場。1843年,美國投資3萬美元(對照同年生活在紐約的普通人周薪為$16),在華盛頓和巴爾的摩之間鋪設了電報線。直至今日,巴爾的摩還是美國的網際網路光纜樞紐。
  • 「虛無主義」和「永恆輪迴」
    三、永恆輪迴的挑戰「永恆輪迴」(die ewige Wiederkunft),這個命題看起來並不新鮮,它是人類古已有之的對世界和人類歷史的一種看法。「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周而復始地燃燒和熄滅。」這是古希臘赫拉克裡特對世界歷史的理解。
  • 穿越火線合作企鵝電競,首創「電競+直播」全新內容生態鏈
    而這一幕,在穿越火線手遊「戰爭風雲」模式裡已成為了現實。7月20日,2018《穿越火線》(簡稱CF)雙端職業聯賽秋季賽正式開幕。除了開幕式及端、手遊聯賽的揭幕戰之外,CF與企鵝電競之間的戰略合作發布會成為了活動當天的另一重要環節,合作內容就包括了上面提及的遊播互動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