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三季,Avon和Stringer的結局想到黑手黨犯罪之父盧西安諾;看完第四季,Bodie的結局想到鄧麗君翻唱中島美雪的一首歌《漫步人生路》,循環了幾遍;看完第五季,Michael的結局想到尼採永恆輪迴,沒有《權力意志與永恆輪迴》這本書,拿出那本翻爛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絕命毒師》一樣屬於慢熱型,但沒有像《毒師》一樣娛樂性、跌宕起伏劇情,因此也不能像他一樣收視率穩步飆升,但他是一部有野心的冷門劇,毒師在起點就輸於火線。曾經毒師也是我最喜歡的劇之一,是最完美的劇之一,但不是第一。同樣是涉及黑幫題材,沒有集中塑造主角,也不能和《黑道家族》一樣得到艾美獎的青睞。全劇以社會中所謂的「小人物」為主角寫實主義,以巴爾的摩市為原型,多位現實中原型人物劇中客串角色(第四季Spoon演員、角色同名,本色出演),冷門劇不易吸引人屬正常。當初很多人說,冰火劇才是沒有絕對的主角,其實不然,這些人只是不懂小說,不懂「冰火」含義。《火線》才是沒有主角的劇,因為所有角色都是主角!有時片頭就能代表一個劇的主題視角,黑道家族如此,火線也是,片頭只有行為鏡頭,局部表情鏡頭,劇本面前所有人平等。角色的多維度刻畫,靠小說和金錢的偽冰火爛尾劇「權遊」給火線擦鞋的資格都沒。
既然那麼多「缺點」,為什麼被認為是神劇?因為寫實。
作為HBO史上最佳劇之一,2014年初看了幾集因事耽沒看完,2020第一計劃就是補完他,原以為會看一個月,沒想到一集後就此陷入進去,9天看完。之前都是時光網,遇到喜歡的都會寫寫觀後感,這估計是最長一篇。巴爾的摩至今仍是美國治安最亂城市,這個劇就從巴爾的摩看整個社會,每季一個主題,但不獨立,他們之間聯繫就像蝴蝶效應。
劇與現實:劇中很多俚語,很多演員都是本色出演。三句典型臺詞臺詞:「fuck」,「Omar is come in」,「這就是遊戲一部分」。S01E04結尾處Jimmy和bunk追查案發現場的彈殼時,兩人4分鐘連續說了31遍fuck,motherfucker,fuckme。「這就是遊戲一部分」這句經常用來解釋毒販所遇意外事件。
劇情從各個階級部門慢慢深入,從第一季的毒販槍殺案到毒販案,毒品如何而來?引入第二季的走私毒品的港口案,港口發生十四女屍案也是工人與政客的鬥爭間接導致,第三季政客競選必須有政績,於是又有了這季的警局「販毒合法化」改革。既然有了市政廳劇情,必會談及犯罪根源問題~教育體系,黑人兒童為何人人站街販毒,主題也引到第四季的教育問題,第五季市政廳撥款不足於支撐教育改革和警局設備,犯罪率上升成為新聞部重點報告對象,新聞編輯部內部操作也成第五季主題。
因此劇情涉及現實社會的方方面面,有毒販黑幫,吸毒衰佬,港口工會,市政選舉,教育問題,檢察官腐敗,新聞編輯部等,讓我想到《茶館》裡那句話,一個大茶館就是小社會,而火線所描繪的就是美國一個城市生態鏈,毒販犯罪鏈,官僚主義指揮鏈...
巴爾的摩治安問題,首先就反應了美國持槍問題,持槍法案是為了保護自己財產不受侵犯,這在我國並不允許。但持槍所做一切都必須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否則持槍殺人就有法律制裁,這一切又由陪審團決定,而檢察官亦可賄賂。自由也是要付出代價,社會就是這樣,相互影響,相互牽制。現實中巴爾的摩和劇裡一樣,幾乎每天都有槍殺案件發生,這個街區沒人敢獨自一人跨過。第五季中22藏屍案曝光,某部門發言人來此地,先是吹一波自己曾經如何如何厲害,當聽說此地一年幾百起槍擊案時:「打擾了,你們慢慢聊」。幫派火拼時,流彈爆頭一黑人兒童,年底警局需降低犯罪率,於是就有了「合法化」方案,這個尚未考究有無原型事件,但足以說明治安問題已經讓警察頭大,加上犯罪率飆升、政績下滑不得不出此下策。任何職業部門,市政機構,社會階級都存在矛盾。這是遊戲一部分。
部分角色:對黑人臉盲,開始幾集分不清誰是誰,基本上都是大眾黑臉,評論區說有人像杜蘭特,馬布裡,艾弗森也就不奇怪。Jimmy,私生活混亂,想和老婆復和又搞外遇,破案時亦可犧牲色相品茶助破案。絕對是個炮王,經常酒吧遇見美女,讓同事當僚機執行幾套方案。曾經他是個好警察,第一任上司多年後見到他對他讚不絕口,與現實的摩擦中沒磨去當年的稜角。不做警察時,就是個無藥可救十足的酒鬼;當他是個警察時,他還是那個混球,但查起案子來當仁不讓,也算活的有意義。第三季事件衝突後,調查多時的stringer已經被殺,不免對人生有所感嘆,所做的事有多少是沒必要的錯誤?第四季似乎更滿足巡警這個打醬油職,最後一季「復出」調查,最後鏡頭蒙太奇贊!Cedric,喜歡和老婆討論工作,升值比較快,起初迫於上司壓力放棄政客腐敗線索追查,也有把柄在人手,但誰也不想魚死網破,也算是個稱職的警督,懂得如何處理關係。Lester,黑人警察有經驗,沉穩,更是一個長者,帶領kima迅速成長,熱愛工作,從不埋怨加班問題,懂的先苦後甜。而Herc私心較重,第三季匿名將太陽報記者引來,自己全身而退,這也是現實中警察現象,並不是所有人和kima,bunk一樣盡職,最後一季做律師保鏢得到破案關鍵線索。但從某一角度看,Herc也更符合警察本質,執行任務。frank,Ziggy父子。frank算是第二季中心人物,他一心只為港口工人,卻被利用,不惜以身試法為自己人爭取一些利潤,最終工人階級玩不過政客和「希臘人」,雖然是悲劇結局,但他並不軟弱,只是盡最大努力為身邊人做更多事。Xiggy殺人後精神恍惚鏡頭效果很棒,被抓後雖然不在專案組,但是讓希臘人察覺會有不妙事情發生,用另外手機發送簡訊警告手下,正好因簡訊讓專案組撿了條大魚,Ziggy對階級的反抗也算是間接幫了專案組。這麼好的局卻因兇殺組搞亂,受警長安排在專案組幫忙34證據,隨著案子調查的深入,發現犯罪鏈中還有更大幕後集團,離自己重建專案組的初心越遠,導致專案組小夥不滿官僚主義對其反抗一擊重拳。Stringer和Avon,曾經共患難過的兄弟,家族事業壯大過程中任軍師職位的Stringer應該幫過不少。當Avon知道Stringer殺了親外甥的理由後能冷靜下來,但不能排除沒有報仇想法,感覺可能性低,Avon是有大局觀的。應該早有察覺Stringer的「改革」會失敗,更想在Omar事情上置身事外,後來他把消息透露給Omar。在Avon眼裡,黑道就是黑道,不可能完全讓你洗白,做事要有血性,血管裡流著紅血而非綠血。而Stringer竟然讀《富國論》,估計大部分人都會驚訝這一幕,Stringer一直學習,甚至內部開會也是這種模式,培養新手,比如有一次他教導如何識別警察臥底等等。同樣,他也覺得Avon處境隨時有危險,也許他也想置身事外,把情報賣給警察。曾經是好兄弟,最終因夢想不同而相互出賣一次。S03E12結局鏡頭,Avon再次上法庭受審時,當他回頭看到妹妹和外甥的幻象~他們母子的死是他們倆追求夢想道路上的犧牲品,回望眼神中是對自己過去的販毒產業的告別,黑幫生涯的告別,還是對她們的悔意?這就是遊戲,這就是生意。Avon屬於領導型,有號召力,看大局方向,使是在獄中也能給他解決一些問題,而stringer是軍師,出謀劃策,但有時不夠聰明,比如:第二季結尾,在Omar傷了大兄後,Stringer說問是誰打傷他,此時Avon卻反問:why,為什麼要問,對大兄這種硬漢,怎麼能問這種問題?Avon從小成長在黑道,更明白道上規矩,Stringer自修自學想做個商人,看似更有前途,黑手黨歷史上很多都是後期轉型將產業合法化,但是他終究玩不過政客,夢想毀滅。
Dee,中層培養對象,出生於毒販世家。和其他小兄弟一樣,當初也有自己夢想,就像舅舅Avon一樣成為領導者。街頭賣毒隨時都有被捕風險,或者被其他毒販槍殺的可能,害怕也正常,但是哪個成功的毒販不是這樣混出來的?入了這行想全身而退很難,更別說出生在毒販世家的Dee。當看到兄弟想洗手仍然被滅口時的害怕,在Avon眼裡,他有時膽小,以至於最後扛下所有起訴被判20年可能是迴避的辦法了之一。母親也是智障,家族事業和親情從中攪和讓人覺得他是否出賣Avon尚不確定,招來stringer滅口。Omar,同性戀,孤膽英雄。 講義氣有底線,手提散彈槍,走路拉風吹口哨,疤面自帶殺氣,經常那句經常出現的臺詞「Omar is come in」說明Omar在他們心裡的恐怖形象,讓人聞風喪膽。 就像冰火裡的賈坤,戲不多但吸粉無數。他遊弋與毒販和警察之間,搶毒販似乎只是樂趣,不受制於任何人,即使是第四季被關,也有兩個大漢護其左右。第五季跳樓瘸腿的Omar仍能在Marlo眼皮底下復仇。這TMD神一樣的存在!而Marlo不敢出來迎戰,最終Omar死於小屁孩背後偷襲,Omar雖死,關於他的傳說仍在巴爾的摩流傳。 第二季第六集,Omar在作為證人時,被質問當時謀殺未遂,他的回答是「那不是蓄意謀殺,朝他屁股開了一槍,就這麼回事,修理了一下,他就不能瞎坐,我從不把槍對準平民。」Omar這幾句讓我想到幸運小子的事跡,他設宴招待馬塞利亞,席間,盧西安諾「適時」地去了趟洗手間,回來後發現馬塞利亞已被人亂槍打死。然後叫來警察,並解釋說,他沒看見誰殺了馬塞利亞,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要殺馬塞利亞,謀殺發生時他在廁所撒尿。「我每次撒尿的時間都很長」。
Cutty也代表著社會中一類人,十幾年後出獄卻被小屁孩詐騙,此時只想走正道,現實並不容易。也許當年和Avon一樣是個好漢,很難想像自己會為開拳擊館缺少一萬美元向Avon推銷半天。可能拳擊館是Avon留給巴爾的摩最好的禮物。Bodie,當Marlo屠殺巴爾的摩市時,他無所畏懼,廢屋22藏屍案讓他無法容忍,最終禍從口出。雖然年僅二十,但卻像是經歷一生,懷念當初和Dee站街日子。Bodie和Jimmy多年後警匪偶遇時更像是知己,一句「下次回聊」就已經確定基本上本季會死,死的很有骨氣,很可惜,十三歲時和Dee站街,如今經歷太多,很多兄弟已死,堅守地盤到最後一刻,再無他那騷氣的飛濺三米的口水。Prop Joe,比Avon更有智慧,和「希臘人」建立合作關係。當初讓Omar搶Marlo賭場,這招夠狠,借刀殺人?以他的實力能在Marlo失控前結束惡魔行徑,太過自信最終玩火被殺。Marlo,在雅芳被捕之後迅速崛起新派,不遵守已定的遊戲規則。黑風雙煞連續屠殺22人命,佛擋殺佛。他是第一個敢懸賞Omar的人,Omar在賭場搶過Marlo錢,他明白想要統治巴爾的摩就必須除掉Omar,Omar就像幽靈劫匪一樣遊弋於巴爾的摩,更像是黑道中的俠士。在「希臘人」眼裡Marlo是血腥無情的屠夫,他不是Avon,更不是Joe,在學會洗錢之後,就必須把Joe殺了才能真正取代他。Marlo的暴力統治更像是原始方法,無人性,是對Avon&Joe規則的一種反抗。Bubs,他曾是毒品鏈最底層的癮君子,他戒過毒,為每小時幾美元當過線人,撿破爛賣雜貨,失誤導致夥伴死亡後自殺未遂,見證了巴爾的摩市的變遷,他是本劇中最讓人看不起的底層角色,也是最不可缺少的角色,他眼裡有掙扎、有墮落、有反抗、有希望。
Michae和學校的那些孩子,Michael幼年被性侵,不合群,不同的成長經歷,離開拳擊館走上另外一條l路,就像《無間道》裡冠希哥一樣。但是他勇敢堅強,心中殘留一點點善心,從Marlo那學習獵殺技巧。Marlo毒品交易交易遭圍捕,還是因為不合群導致Snoop懷疑他溝通警察,最終反殺Snoop,真正走上一條和Omar相似的道路。再看學校改造的那些孩子,有的人父親入獄,母親逼迫他以父親為榜,可能母親認為在巴爾的摩市要想自己不受傷害就必須變得更狠,入獄的父親有所悔悟,讓兒子不要重蹈覆轍。天堂與地獄一線之隔,每個人的命運都是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升值為警督的Carver,毒品「合法化的」Bunny,「小指頭」市長(原型馬丁奧馬利)愛看色情雜誌的Jay等等,這些角色都是代表社會中的一類群體,而編劇對警察和毒販很公平,完全就是紀實風格,也沒有所謂的正邪,英雄和反派,警察做警察的工作,毒販生於這個家族也是「守」家業。編劇大衛西蒙應該得文學獎,千言萬語不如自己親自看,路人不會理解吹捧的心情。
網友總結部分角色原型連結:http://m.newsmth.net/article/OMTV/55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