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影節線上交易遇冷,全球電影市場復甦仍遙遙無期

2022-01-18 影視產業觀察

3月初,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於線上開幕,在疫情背景下,國內外媒體、影迷難得的迎來了為期數天的線上觀影狂歡。實際上,儘管電影業正在逐漸從疫情影響中恢復,但對於全球性的電影節展來講,距離恢復常態仍然需要一段時間,而柏林也不是今年第一個選擇線上舉行的國際性電影節。

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聖丹斯電影節同樣以線上的方式舉行,線上影展一方面為媒體記者和影評人提供了線上觀影的便利,另一方面,由於全球大多數院線仍未完全恢復,作為電影節提供的主要服務——電影市場交易卻也成了讓主辦方和各大片方頭疼的問題。從去年3月全球疫情爆發以來,以柏林、坎城、聖丹斯為代表的國際電影節影片的交易和發行模式似乎也迎來了不小的變化。

3月伊始,在國內觀眾還未從春節檔餘熱中走出來時,遠在歐洲的柏林電影節於線上「低調」開幕。作為與坎城、威尼斯並列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在往年這個時候,電影節主會場所在的波茨坦廣場附近往往人滿為患,正敞開懷抱歡迎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媒體和觀眾的到來,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柏林電影節首次改為線上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影評人和媒體足不出戶便能在線觀看到入圍影片。

除電影放映外,柏林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EFM)一直都是全歐洲最大的電影交易平臺之一,在全球電影行業受疫情衝擊的情況下,柏林電影節主辦方新開線上虛擬平臺,以吸引各國片商。為了最大化幫助參展影片獲得片商青睞,本屆電影節也加大了營銷力度,與片方進行更密切的交流,以制定適合電影的發行模式。同時主辦方還開通了媒體、記者通道,確保全世界有意願參加電影節的專業人士都能夠第一時間看到影片,並為電影的第一輪首映口碑造勢。此外,為了吸引更多片商加入,本屆柏林電影節還引進了更多類型不同、具有實驗性質的影片,這些影片大多為流媒體和藝術院線量身定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舉行的柏林電影節是疫情爆發前最後一個於線下舉辦的國際性電影節展,時隔一年後,在疫情仍未完全消退的當下,線上影展似乎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去年6月,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坎城電影節通過線上方式舉行,相比往年參賽影片數量和規模都得到大大縮減。在此前提下,包括CAA在內的美國四大經紀公司聯合30多家業內獨立電影公司共同打造坎城虛擬市場,並與坎城電影節官方虛擬市場形成互補,為期6天的線上交易活動為全球買家提供包括影片放映、片花、樣片、項目路演以及其他必要的電影市場交易服務。

在全球電影節「龍頭老大」坎城的帶領下,去年以來,包括翠貝卡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和東京電影節在內的多個國際性電影節展均改為線上舉行,同時增設線上電影交易市場。以去年11月舉行的東京國際電影節為例,在電影節期間主辦方推出了名為Tiffcom Online的線上展會平臺,各國影視機構和獨立片商均可在線上平臺進行影視作品的展示與交易。為了讓參與者有更好的體驗,組委會還引入裸眼VR技術對影視作品進行展示,而買家則可以通過屏幕上的按鈕,沉浸式地參觀各個展廳,並選擇心儀的作品與參展方進行洽談。

與實體交易市場相比,虛擬市場通常能為參展方帶來更高效、便利的體驗,因此往往能吸引更多的片商和獨立買家參與,根據Variety的報導顯示,今年柏林電影節線上交易平臺參與量空前火爆,其中非英語類電影和劇集最受歡迎。然而,參與者的增加並不代表交易量的明顯上升,尤其是在全球電影業還未完全恢復正常的情況下,絕大多數買家在線上交易市場中均持觀望的態度。

據片商負責人之一David Garrett透露,隨著虛擬市場的上線,一些買家變得比以往更加謹慎:「由於手上有大量積壓的電影,在處理好這些庫存影片之前,他們幾乎不願購買任何新片。」去年上半年疫情爆發後不久,由於坎城電影節、翠貝卡電影節等均開設了線上交易市場,而彼時多數買家均對疫情的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電影業將很快恢復正常。對疫情的錯誤判斷促使多數買家大膽購買新片,後續影院關門又迫使這些新片無法如期發行,進而導致後續電影節新片大量囤積的惡性循環。

除了大量已拍攝完成的影片無人問津外,去年以來,還有不少已被片商預訂的新片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拍攝或後期擱置,進而無法如期交單。Garrett表示,大多數片商對於尚未完成或存在發行變數的影片懷有疑慮:「對於參展的片商來講,他們往往更青睞那些已經製作完成且能夠優先選擇院線發行的影片。」

此外,低效、滯後的市場反饋也是導致電影節影片無人問津的原因。在過去正常年份,電影節以實體方式進行,來自全球的電影人、片商、媒體和影評人齊聚一堂,所有人能夠第一時間就某部已放映的電影進行交流和討論,同時電影節還有一系列針對電影評價的配套服務,能夠為片商提供參考,比如由專業影評人發起的場刊評分以及電影節映後的起立鼓掌傳統等,通過這些反饋片商能夠快速獲知影片的市場評價,並為之進行合理競價,而這一切都在電影節轉為線上後而不復存在。

由於北美、歐洲等地的多數影院依舊處於停業狀態,導致過去電影節影片賴以生存的發行渠道受阻,從而使得傳統片商在電影節交易市場上的活躍度大大下降。而與舉棋不定的傳統發行公司相比,去年以來,依託線上服務的Netflix、亞馬遜、蘋果、Hulu等流媒體平臺搖身一變,成為各大電影節的常客。

在影院停擺一年後,全球電影的發行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其中,一些投入數億美金的好萊塢大片如《黑寡婦》和《速度與激情9》等依舊堅守院線發行,而另一些成本較低的獨立電影則轉變策略,更加依賴流媒體等線上發行渠道。儘管多數參展電影節的影片仍舊尋求院線發行,但由於北美等一些主要市場已經開始採用付費點播和同步上線流媒體的方式發行影片,因此不少國際參展方也開始放寬限制,對流媒體和其他片商敞開懷抱。據基石電影公司的Alison Thompson介紹,「在進行洽談時,我們已經不再問這是一部院線電影還是一部會通過SVOD發行的電影。」

早在去年3月舉行的美國西南偏南電影節上,主辦方就與流媒體Prime Video合作,將參展的40多部影片通過平臺直接上線,供觀眾點播觀看,緊接著的翠貝卡電影節也宣布聯合Youtube舉辦線上影展。隨著電影節官方與流媒體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參展片方也在有意向流媒體靠攏。

以聖丹斯電影節為例,過去聖丹斯電影節單片交易價格通常都不會超過1000萬美元,但在去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喜劇電影《棕櫚泉》卻以2200萬美元的交易價格賣給了流媒體平臺Hulu,刷新了這一紀錄。而在今年2月剛剛落幕的聖丹斯電影節上,蘋果公司又以2500萬美元的高價買下評委會大獎獲得者《健聽女孩》的全球發行權,這一價格再次刷新了聖丹斯電影節的歷史交易記錄。此外,專注中小成本獨立影片發行的流媒體平臺MUBI也在今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有所收穫,通過與其他流媒體競價,MUBI最終成功獲得了動畫電影《變種動物園》的線上發行權。

作為流媒體行業的領軍者,去年以來Netflix同樣頻頻亮相各大電影節,並成功獲得了多部電影節獲獎影片的發行權。其中包括聖丹斯電影節入圍影片《失蹤女孩》、翠貝卡電影節獲獎影片《真心半解》、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影片《女人的碎片》以及金馬獎獲獎影片《陽光普照》《孤味》等,為了獲得這些影片的發行權,Netflix往往要為此支付數百萬甚至千萬美元的費用,而對於片方來講,通過將版權賣給流媒體,往往也能夠更快回籠資金,而不至於苦等院線開門。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電影市場上,Netflix還分別以1500萬和1800萬美元的價格談下了兩部影片的發行權。

去年以來,各大電影節紛紛推出線上虛擬市場為參展方提供交易平臺,但隨著全球影院的停擺導致電影節影片發行受阻,片商的購買積極性普遍下降,進而使得一大批電影被迫囤積。短期看來,依託於線上發行的流媒體平臺將成為電影節影片的「救世主」,但長期看來,對於大部分電影節影片來講院線仍然是發行首選,隨著後續電影院的逐漸恢復,流媒體和傳統院線之間或將掀起新一輪搶奪戰。

參考資料:

THR: Berlin: Why the European Film Market Is a Litmus Test for the Indie Biz

Variety: Indie Sales Agents Headed to Berlin With New Strategies for Virtual European Film Market

— THE END —

作者 | 邁克李

主編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相關焦點

  • 電影世界||全球電影行業開啟復甦,探索「線下+線上」融合新趨勢
    全球電影行業正釋放復甦信號,多國電影院線陸續重新開業,部分電影製作項目開始重啟。業界人士指出,受嚴格的防疫要求和流媒體異軍突起的影響,全球電影行業或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和重組,「線下+線上」觀影融合新趨勢日益受到青睞。在不久前舉行的歐洲電影展上,電影院經營者和電影發行公司估計,今年全球票房至少將下跌200億美元。
  • 全球15大電影交易市場(收藏)
    下面小編整理了值得參加的一些電影交易市場: 歐洲電影市場於1973年依託於柏林電影節建立,經過多年的發展,歐洲電影市場也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電影市場之一,為全球電影行業展開創作交流、交易電影作品發行權提供平臺。此外,由於歐洲電影市場是每年舉辦的第一場國際電影市場,也被認為可以顯現出當年的電影市場發展走向和溫度。
  • 徵片|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於2022年6月10日至6月19日舉行,其間,電影市場將於2022年6月13日至6月15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2022年1月1日起,至2022年5月14日,電影市場開通線上報名。
  • 全球電影行業或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和重組 「線下+線上」融合成新趨勢
    業界人士指出,受嚴格的防疫要求和流媒體異軍突起的影響,全球電影行業或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和重組,「線下+線上」觀影融合新趨勢日益受到青睞。  在不久前舉行的歐洲電影展上,電影院經營者和電影發行公司估計,今年全球票房至少將下跌200億美元。一家電影市場研究公司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導致今年北美地區票房收入減少一半以上。亞洲的情況也是如此。
  • YouTube辦線上電影節 合作全球20大電影節
    Youtube和翠貝卡電影節宣布與坎城、柏林、威尼斯、多倫多電影節等世界各地20個電影節主辦方合作,推出線上電影節。據悉,該活動將於5月29日到6月7日舉行,為期10天。展映內容包括劇情長片、短片、紀錄片、音樂、喜劇和對話等,觀眾可免費觀看。
  • 全球20個電影節大合作舉辦線上電影節
    4月28日,據外媒報導,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和翠貝卡電影節宣布與坎城、柏林、威尼斯、多倫多等來自全球各地的20個電影節主辦方合作,推出名為「我們在一起,一個全球電影節」的線上電影節。舉辦時間為5月29日-6月7日,其內容包含有長片、短片、紀錄片、音樂、喜劇和對話等。觀眾屆時可以免費觀看,並且不會插播廣告。
  • 線上線下並舉 插上飛翔翅膀——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綜述之五
    線上線下並舉 插上飛翔翅膀從2月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以來,全球幾乎所有的電影節宣布延期或取消本屆國際電影節除了增加線上展映、論壇線上直播等之外,還首次貫通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和上海電視節電視市場,以國際影視雲市場的方式實行全線上舉辦,產生了意外的效果。電影市場的根本宗旨,是為了服務電影行業的交流、交易和交友,推動機構展示和版權貿易等。
  • 絲路國際電影節的「中國榜樣」!多國影業表示要與中國市場合作!
    》精彩回看完整版此外,在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不少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業權威人士認為,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今年全球特殊背景下舉辦,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電影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面對不利影響,各國電影行業都開始了新的探索,與率先復甦的中國市場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正在我省舉辦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行業交流合作搭建了平臺,助推電影業高質量發展。
  • 坎城影展正式取消線下活動,56部電影入圍2020「坎城電影節」
    電影節總監福茂表示,這56部電影將在官方指定的影院或其他電影節陸續上映,有些影片也會被挑選至明年的坎城電影節。這意味著本屆電影正式取消線下活動,而不是延遲。眾所周知,電影節具有多種功能,其中褒揚功能和交易功能尤為重要。前一功能是通過評獎肯定某些題材、類型、風格和流派,從而促進世界電影的多元化發展;後一功能是通過市場提供新片發行、銷售、經紀和版權交易平臺,全球約70%的電影交易是在坎城完成的。至於開幕式、頒獎式和紅毯秀,所呈現的儀式感並非最重要的。
  • 北京國際電影節讓北京文化之都更絢爛
    按照常態化疫情防控和融合創新發展的要求,本屆電影節突出了「雲上北影節」特色,採取線上線下聯動形勢,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實現了新突破,將組織主題論壇、影院放映、露天展映、再相聚等系列互動,將有300多部中外優秀影片與觀眾見面,讓中國觀眾能夠近距離享受一場中外文化薈萃、東西文明交流的電影文化饕餮盛宴。十年追夢,夢想成真。
  • 喚醒記憶,院線復甦丨北京國際電影節官宣8月22日開幕
    自國內院線於7月20日正式復工以來,截止8月5日,總票房已超3.6億元,高於市場普遍預期。而伴隨著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落幕,以及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開幕日官宣,中國線下影院市場有望迎來第二輪深度復甦。在影院展映、線上放映、露天放映三線並進的推廣模式下,緊隨著國內院線正式復工而開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成為了推動影院復甦的最佳催化劑,超3億次的微博話題增量、超1.2億次的短視頻電影節主題播放量等數據均體現了網際網路時代下信息傳播的速率與效果。
  • 疫情下的坎城線上市場:中國資本蟄伏,中國電影人等待發光
    進入坎城電影市場官網的首頁,深藍色的海洋背景下,大大的宣傳口號極其醒目:「世界上最鼓舞人心的電影市場!」創建線上市場的想法最初被媒體曝光,並不來自坎城市場主辦方。早在三月,當坎城是否能如期舉辦的問題被提出時,世界上最大的經紀公司,美國好萊塢CAA就開始考慮牽頭業內幾大公司,開闢線上市場看片和交易。坎城電影市場很快也表示,正在思考今年市場轉到線上舉辦的可能性。
  • 海內外線上電影節,經典電影免費看!
    起來High!穿越35年的演唱會,不能錯過!),線上電影節也終於出現了。5月,原是坎城季。而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未結束,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已宣布延期,近日更明確電影交易市場改為線上舉辦,至於何時何地如何「評獎」還是未知數。海外和國內不約而同推出線上影展/電影節。國外Youtube和翠貝卡電影節宣布與坎城、柏林、威尼斯、多倫多電影節等世界各地20個電影節主辦方合作,推出線上電影節。
  • YouTube將舉辦We Are One線上電影節!與全球20個頂級電影節合作
    據外媒報導,YouTube將舉辦線上電影節!受新冠疫情影響,YouTube宣布與坎城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翠貝卡電影節、紐約電影節、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洛迦諾電影節、安納西電影節、東京電影節等全球20個頂級電影節主辦方合作,推出線上電影節「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直譯:我們在一起:一個全球電影節)」。
  • 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電影市場
    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電影市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昨晚(12月12日)在三亞落幕。這屆電影節上有哪些亮點?對全球電影行業和電影人來講,有著怎樣的意義?中國電影人經歷疫情考驗後展現了怎樣的精神面貌?通過電影節上部分參展影片主創團隊的講述可以得到答案。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於10月23日正式上映。
  • 北京國際電影節持續發力 鞏固亞洲第一電影市場地位
    從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始,電影節組委會將舉辦兩屆的「北京電影洽商」更名為「北京電影市場」,圍繞「展示·推介·交流·交易」主題,搭建持續性綜合服務平臺,電影市場數量、質量建設得到全面提升,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電影市場體系。
  • 國際電影節集體「失約」背後:整個電影產業鏈都將產生連鎖反應
    如今,坎城電影節宣稱可能推遲至6月底、7月初,而上海國際電影節原本每年於6月初舉行,這種時間上的「倒掛」在沙丹老師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上海國際電影節處在坎城舉辦的20天之後,近年來搶灘的正是坎城的入圍影片。而對於國內的其它B類電影節來說,上海國際電影節又成了國內的影展風向標。
  • HKIFF | 香港國際電影節線上「大師班」
    因為受到疫情的衝擊,全球多個電影節都開始推出線上觀看服務,為眾多電影愛好者提供便利。香港國際電影節也帶來系列精彩大師課。本屆香港電影節雖推遲舉辦,但是官方頻道已經上線近年電影節陣容鼎盛的「大師班」及「名家講座」影片,讓各位電影愛好者坐在家裡就能觀看喜歡的影片,因此可以透過來自世界各地嘉賓的分享,進一步認識到電影創作。
  • 北京國際電影節高峰論壇聚焦行業復甦
    來源:羊城晚報原標題:七夕單日票房破5億元;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高峰論壇聚焦行業復甦「觀眾回來了!」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中國電影經歷這場疫情的洗禮,對每一家電影公司來講都是浴火重生的過程。」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上說,「2020年有很多困難,能夠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我們要有信心,要拍出好的電影,來回報重新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每一個電影人,加油!」
  • 奧斯卡破例,坎城失約,國際電影節未來在哪裡?
    但這份含糊其辭的聲明,依舊讓電影從業者們心憂如焚。 面對前途未卜的各地電影節,組委會的電影工作者們,有的持觀望態度,堅定不移地推行原有計劃,同時立場鮮明地反對舉辦虛擬影展;有的轉戰「雲端」,把「網絡影展」「雲審片單」 「虛擬放映」「雲交易」作為PLAN B,努力摸索線上模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