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5課:古人起名字為什麼愛用「瑾」、「瑜」這些字

2021-01-20 談藝錄

今天接著解說「玉」部漢字,前面說過,玉有五德,所以,古人除了以玉為祭祀重器之外,還以為玉是「德佩」,即代表佩戴者的道德水準和身份,比如天子執玉版,諸侯執珪,用玉璽,死後口裡含玉,死後用玉衣等等(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玉石中含有錫、鋅、錳等微量元素,長期佩玉,按摩人體,有利於身體內各器官功能的平衡。)所以,在表示神明的「示」部之後,除了表示權力的「王」部,緊接著就是「玉」部除去筆畫的原因,玉的「德佩」之意是原因之一。玉的品種很多,僅從漢字來看,古代的很多玉的品種,我們現在已經不知道它名字的來歷了。今天要解說的「玉」部漢字是這6個:

(今天解說的6個漢字)

1、璠。讀作fán。《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璵璠。魯之寶玉。從玉番聲。孔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二則孚勝。」這次《說文》沒有敷衍到只跟我們說這是玉,至少說了所謂的「璠」,是魯地的寶玉。並且引用孔子的話,讚揚「璠」的樣貌。從字形上考察這個字,主要是理解「番」,番最早的含義是田獵場上獸類的足跡,注意「番」上面的採(biàn)頭並不是我們現在楷書裡的採(cǎi),要注意區分篆書裡採、米、採(biàn)三個字字形並不相同,如圖:

(三個形似字小篆的區別)

採(biàn)的本義就是辨別,在「番」,即引申為辨別田獵場上獸類的足跡。通常情況下,足跡可以區別這個獸的類別,因此「璠」有辨別一個人品性的意思,佩戴「璠」的,應當是「君」或「君子」,因為璠是寶玉,佩戴的人應當是品德高尚的人。「番」即「璠」的字形演變如下:

(番與璠的字形演變)

2、瑾。讀作jǐ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瑾瑜,美玉也。」這是一種美玉。要理解這個字,還是從玉之外的「堇」旁說起。堇,《說文》給的解釋是「黏土也。」就是黏土,甲骨文的字形是一個人兩手交叉於胸前,象一個人謹飭肅立的樣子,黏土成分的細密,一個人的謹慎態度,這都是好的品質,因些,古人將無瑕的玉稱作瑾。「堇」與「瑾」的字形如下:

(堇與瑾的字形)

3、瑜。讀作yú。《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瑾瑜,美玉也。」顯然,它是跟瑾放在一起解釋的,「瑾」和「瑜」都是美玉。字形上,「俞」的本義《說文》解釋為「空中木為舟也」古代人刳空了體積較大的樹木中部做船,這是最早的船的製作方法。那麼,何以以「玉」加「俞」的「瑜」來形容美玉呢,古人認為美玉是無瑕的,是沒有雜質的,是中空的,這跟中空的木(船)是對應的。當然,後來也用「瑜」來形容人的虛心、謙虛的品質。「俞」和「瑜」的字形演變如圖:

(俞和瑜的字形演變)

4、玒,讀作hóng。《說文解字》釋作:「玉也」顯然,這又是一種玉,到底是什麼玉,許慎沒告訴我們,我們能做的還是分析玉部之外的「工」,「工」是什麼意思呢,《說文解字》中的「工」,釋作「巧飾也。象人有規榘也。」「工」的甲骨文象砧形(就是打鐵或者製作皮革的那個砧子),或者象雙玉相連的形狀,治玉的人及各行各業的技術工作者都可以稱為「工」。玉是有一定尺寸的,比如「璧」,解釋是「肉倍好」謂之璧,註解說,肉,邊;好,孔。可知璧的邊大而孔小。又比如「環」,註解說,「肉、好相等」,即邊和孔的直徑一樣大,所以許慎解說是「有規矩」。

(工與玒的字形演變)

古文中,工也寫作帶有絲旁的「紅」,如上圖,漢代的時候稱「女工」,寫成「女紅」,就是這個原因,在金文裡,工就是工字尺或者丁字尺的樣子,其實就是規矩。那麼,我們再來理解「玒」,其實就是形狀規矩的玉。

5、<上面一個來,下面一個玉>。讀作lái。這個字GBK字庫裡沒有,所以只好這樣來表達了。《說文解字》釋作:「玉也。」《玉篇》裡釋作:「玉屬也」,並沒有過多的解釋來說明這是一種什麼玉,看字形是上面一個來,來的解釋《說文》是:「周所受瑞麥來麰(mou二聲,就是大麥)。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為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來是麥子的象形,麥的本字就是「來」,麥子秋天下種,來年收穫,古人認為麥子是「天所來也。」那麼,這種玉,跟「來」有關,我們只能依靠猜想來理解為這種玉得來不易,產量有限。「來」與這個字的字形演變大致如下圖:

(來與lai的演變)

6、瓊。讀作qióng。《說文解字》的解說是:「赤玉也。」也有的《說文》版本寫成「亦玉也」,如果是赤玉,就是紅色的玉,如果是「亦玉」,就單指這也是一種玉。沒有過多的信息。《廣韻》給的信息也是「玉名」。字形上,右邊的敻(xuàn),指人在穴上,意思是「營求」,還有一個讀音是xiòng,意思是「遠」,這種玉,大概需要人在極危險極遼遠的地方才能夠找到吧,因此「瓊」,一般指不可多得的美玉。瓊的簡化字是瓊,它的小篆字形如圖:

瓊的小篆字形

如果我們看小篆字形,顯然,這是一種需要人爬到洞穴上方,睜大眼睛,手中拿著棍子才能得到的玉,那麼它該有兩種屬性:1、稀有;2、品質優美。

玉的稀有品質與良好的品性,讓人傾倒,讓人珍愛,因此,古人起名字時,也就多用這些象徵好的品質的跟玉有關的名字了。

(【說文解字】之15)

相關焦點

  • 長知識丨古人的名與字
    古人有名又有字,有的還有號。了解古人運用名字的知識,對讀懂古書有一些幫助,可以減少一些誤解。《禮記·檀弓》說:「幼名,冠字。」古時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的時候取字。這不是一人而二名,而是一名的兩種寫法,只是因為古時字音相同而用了不同的字來記錄。名和字有意義上的聯繫,不是隨意起的。有的用字來解釋名。如屈原,原是他的字,平是他的名,《爾雅·釋地》說:「廣平曰原。」又如孔子的弟子顏回,字子淵,回是旋轉的意思,《說文解字》說:「淵,回水也。」有的用意義相近或相同的詞取名和字。
  • 《說文解字》第281課:古人還用什麼字表示「遠」的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三個漢字:逖、迥、逴。這三個漢字都不是常用漢字,今天課程裡的三個字,重在了解,今天這三個字,意思全部是「遠」。詳情如下:1、逖。讀t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逖,遠也。從辵,狄聲。逷,古文逖。」形聲字。本義是遠。《書·牧誓》:「逖矣,西土之人。」孔傳:「逖,遠也。」遠勞了,西方的人們!
  • 曹操為什麼叫「操」?古人的名和字是怎麼來的
    這就很奇怪了,古人為什麼那麼麻煩,要有名有字,而名和字又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孩子出生百天後,父親或者祖父要給孩子起個名。比如說曹操,出生百天之後,他的母親就會抱著他去找父親起名。父親接過來一看,發現這孩子長得比較醜,隨口說了句「艹」,結果孩子的名字就叫曹操。當然了,這是開玩笑,曹操的操是操守的操。到了男子二十歲時,需要為其舉行冠禮,以示成年。
  • 《說文解字》第140課:「天地之數,起於牽牛」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的問題答案放在前面:(1)「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是指天體運行從牽牛星起始;(2)美麗的女人被稱為「尤物」,源起於《左傳》中對四個亡國美女的總結。詳情請見下面「物」字解說中的黑體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0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物」和「犠」。這兩個字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的最後兩個字,詳情如下:1、物。讀wù。
  • 《說文解字》第28課:伍子胥挖眼懸門,跟「玉」部有關聯的故事
    學習《說文解字》是件枯燥的事情,因為它本身是一部字典,要真的鑽進去學習,才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現樂趣。關於字典,錢鍾書先生有許多舊事,說其中一件,鄒文海曾回憶當年與錢先生同赴遙遠的湖南安化藍田的國立師範學院任教。途中, 眾人都相談甚歡,唯先生獨坐一旁,讀著詞典,怡然自得, 手不釋卷。究其原由,便正色相告: 「字典是旅途的良伴。遇到生冷的字,可多記用法。
  •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裡「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菉。讀l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王芻也。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qiáo。給的解釋是「艸也」,什麼草呢,沒說,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認為:「此字疑為苕之或體,或曰水草也。」是什麼草,許慎沒說,但如果真如朱駿聲所說是「苕」的話,前面講過,就是開黃花的凌霄。樣子如圖: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蔎字的小篆寫法)2、芳。這是個現代漢語高頻常用字。讀fā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
  • 《說文解字》第197課:「永字八法」中的「趯」,為啥不叫「鉤」
    本文標題中的問題,可以在第二個字「趯」字部分小資料項內找到答案。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97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三個漢字,分別是趮,趯、(走+厥,GBK字庫中無此字,很多設備無法顯示)。今天的三個漢字基本都可算作生僻字,但趯字因為在書法學習中常見,所以我們今天課程的重點是「趯」字。詳情如下:1、趮。讀zào。
  • 《說文解字》第338課:「躔」和「踵」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躔」和「踵」。這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字,相對來說,「踵」字較為常用。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躔。讀音有兩個: (一)chá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躔,踐也。
  • 《說文解字》第330課:細說「蹻」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蹻」。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漢字,但也不屬於生僻字,相對來說,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蹻」。詳情如下:1、。讀yu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輕也。從足,戉聲。」形聲字。本義爭議很大。許慎《說文解字》認為是「輕足」。徐鍇《說文系傳》也說:「輕足也。」
  • 《說文解字》第319課:古人的「齩」和今人的「咬」哪個更形象?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接著講「齒」部的六個漢字:齩、(齒屑)、(齒吉)、 、齝、齕。是的,這又是六個生僻字,其中兩個在GBK字庫已經不再收錄,枯燥仍在繼續哈。今天六個字的詳情如下: 1、齩。讀yǎ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齩,齧骨也。從齒,交聲。」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14課:認識漢字,你會發現,玉的種類有很多
    其實上一課已經講到了《說文解字》的「玉」部漢字的部首漢字「玉」,這是《說文解字》540部裡的第6個部首,現代漢語201部首規則裡,「玉」部跟「王」部歸屬在一個部首「王」,因此稱「王部」或「玉部」,因為從玉的字比較多,一般稱「玉」部。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8課,我們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吾和哲。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350課:成語「跛鱉千裡」中,「跛」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踣、跛」。這兩個字,既不是生僻字,也不是常用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踣。讀音有兩個:(一)bó。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跛,行不正也。從足,皮聲。一曰足排之,讀若彼。」形聲字。《說文解字》給了兩個本義,但在這個讀音下,本義為行步偏跛不正。《易·履》:「『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大意是「眼盲強看」,不足以辨物分明;「腳跛強行」,不足以踏上徵程。
  • 教我說文解字課的曹先擢老師
    這些年來,每當我在中文課堂用從曹老師那裡學來的「說文解字」法,向海外學生介紹每一個漢字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字形、字義的來源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曹老師。 最後,費老師索性正式通知我與必功兄,他已經請了曹先擢老師為我們兩人專門開一個學期的《說文解字》課,就用段注《說文解字》為教材。事已至此,我周末只好去琉璃廠買回了一部段注《說文解字》,沒想到,那天在書店又發現了新出的影印本《十三經註疏》,於是一咬牙,順帶也給買回來了。 一個星期以後,我們正式跟著曹先擢老師上課。
  • 帶瑾字的女寶寶取名字大全 周易起名
    帶瑾字的女寶寶名字大全一、帶瑾字的女寶寶名字大全 (1)、心瑾、志瑾、懷瑾、思瑾、慧瑾、成瑾、才瑾、承瑾、振瑾、政瑾、敬瑾、文瑾(2)、僚瑾、寥瑾、鄰瑾、齡瑾、倫瑾、侖瑾、洛瑾、邈瑾、鳴瑾、銘瑾、默瑾、陌瑾(3)、瑾韙、瑾韞、瑾昶、瑾煬、瑾粼、瑾艮、瑾霏、瑾麒、慧瑾、明瑾、瑾婉、璵瑾(4)、幗瑾、孟瑾、瑾雪、楨瑾、為瑾、瑾毅、瑾馨、瑾彥、丹瑾、浩瑾、瑾雷、榮瑾(5)、顏瑾
  •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先說標題中問題的答案:《詩經·江有汜》「子之歸,不我過」中,「過」是探望的意思。詳情見相關詞條,無興趣內容請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只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一個漢字:過。這個字,因為草書楷化在現代漢語裡簡化為「過」(詳見1986年《簡化字總表》),詳細解釋如下:過(過)。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guò。
  • 《說文解字》第17課:並不是所有的玉都能稱「璧」,「球」最初也並不指圓的東西
    今天說的仍然是玉部的幾個漢字,玉部的漢字,多從「玉」取義,跟玉的形、色、音、質等有關,古人往往用玉來形容美好的、珍貴的、潔白的東西,比如「玉容」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詳情如下:1、嗜。讀s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嗜,嗜欲,喜之也。從口,耆聲。」形聲字,本義是嗜好,即口欲。比如《詩經.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飲食。」意思是祭祀的酒菜香噴噴,神靈愛吃心高興。
  • 《說文解字》第374課:細說「糾」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丩」部的三個漢字。這三個漢字中,糾(簡化為「糾」)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也是本課的重點漢字,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丩。讀ji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丩,相糾繚也。一曰瓜瓠結丩起。象形。」象形字。本義有兩個:(1)相糾纏。像兩物纏繞之形。此義後來為「糾」字代替。孫海波先生認為丩像帶鉤之形。可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