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

2021-01-10 地理沙龍號

「雙星系統」是一個天文學中的概念,所謂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很近,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環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運動,從而組成的一個恆星系統。雙星系統有不同的類型,包括物理雙星、光學雙星、目視雙星、分光雙星、食雙星、密近雙星和X射線雙星,我們平時所說的雙星系統一般是指「物理雙星」,也就是指一顆恆星圍繞另外一顆恆星運動,並且互相有引力作用。

雙星系統

如果從「物理雙星」的角度來看,太陽系顯然不是一個雙星系統,因為太陽系內應該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太陽附近並沒有存在第二顆恆星。我們知道恆星不僅體積和質量巨大,而且是能夠通過核聚變反應讓自身發光發熱的 ,所以恆星不像行星那樣難以發現,如果太陽系內有第二顆恆星,那它是無法躲藏自己的。不過,如果從遙遠的外太空來觀察太陽系,那麼太陽還是有可能成為「光學雙星」的,因為所謂光學雙星是指兩顆恆星看起來距離很近,實際上卻距離很遙遠的現象,不過光學雙星並沒有真正的雙星繞轉現象。

那麼太陽系內有沒有「雙星系統」存在呢?我們可以把雙星系統的概念擴大以下,把組成雙星系統的天體,從恆星擴展到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等眾多天體中,以它們彼此之間的運動關係來確定是不是雙星系統。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再來看看太陽系,有人說我們的地球和月球之間不就組成了一個雙星系統嗎?這並不準確,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質量差距很大,所以看起來幾乎就是月球在繞著地球旋轉,不符合雙星系統的物理狀態。

冥王星和卡戎

也就是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個天體彼此的質量要差不多,然後它們就會繞著共同的質心運動,形成雙星系統。在太陽系內最符合雙星系統的就是矮行星「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卡戎」,冥王星的直徑約為2370千米,而卡戎的直徑約為1207千米,兩者之間的個頭差距不大,從而使得兩者的質心落在了冥王星之外,兩者組成了圍繞著質心繞轉的「雙星系統」。宇宙中除了「雙星系統」之外,還有三顆恆星組成的「三星系統」,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也就是距離太陽4.22光年以外的「比鄰星」,就是一個由三顆恆星共同組成的三星系統,這三顆恆星分別是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和半人馬座α星C(比鄰星)。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在對宇宙當中的恆星系統進行觀測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將其進行了分類。根據恆星系統當中恆星數量的多少,分為了但恆星系統,雙星系統以及多星系統,在我們生存的太陽系當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所以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
  • 奇妙的多星系統,錯位的系外行星,太陽系外更精彩的星系!
    新研究發現,環雙星系統的系外行星錯位,將告訴我們怎樣的奇妙故事?在舊版《星球大戰》電影中,有一幕標誌性的場景,盧克·天行者在塔圖因沙漠欣賞令人震撼的雙落日奇觀。2011年,人們宣告發現了第一顆環繞多星系統的系外行星——克卜勒-16b。而後,隨著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我們逐漸意識到環繞雙星和多星形成的複雜系統將告訴我們一些奇妙的故事。比雙星更多的多星系統中會發生什麼?切克拉表示:「我們只有幾個圍繞三星或者四星的行星盤樣本,比如GW Orionis和GG Tauri.」
  • 距地88光年,一個完美的恆星系統被發現,這裡不缺「超級地球」
    完美的HD 158259在浩瀚的宇宙之中,雖然恆星的數量數不勝數,不過向太陽系一樣的恆星系統則是非常罕見的,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銀河系中50%左右的恆星都是雙星系統,而剩下的50%恆星像太陽系一般的就更少了,HD 158259也因此成為了最特別的發現之一。
  • 7800光年外,一個雙星系統變亮,兩顆恆星或在本世紀內發生碰撞
    雖然小行星等小天體的尺寸和地球這些大星球相比,顯得很嬌小,但是由於它們的速度非常快,所以發生碰撞產生的動能也會非常大,有可能在瞬間摧毀世間萬物。小行星等小天體的撞擊尚且如此劇烈,如果大型的星球發生碰撞,會是什麼樣的呢?如果,真的有大星球發生碰撞,產生的能量會超乎我們的想像。
  • 作為太陽系中的巨無霸,木星真的是地球忠誠的「守衛者」?
    如果木星再大一點,或許太陽系就會變成雙星系統,同時,太陽系也可能無法 孕育出生命,畢竟,在兩顆恆星的引力拉扯和能量輸送之下,地球將再也無法處身於宜居帶之中,表面也無法存在適宜的溫度和豐富的液態水。木星有多大呢?首先從直徑來看,木星的直徑是地球的十幾倍,同時,除了木星之外,太陽系中其它的行星質量總和加在一起,也僅有木星的四分之一大。
  • 雙星系統將行星形成盤翻轉到極點位置
    整個系統呈現出不同尋常的景象,一個厚厚的氣體和塵埃環以與雙星軌道成直角旋轉。到目前為止,這種情況只存在於理論家的頭腦中,但是阿爾瑪的觀察證明了這種類型的極盤存在,甚至可能是相對普遍。這項新研究由英國皇家學會大學研究員、華威大學物理系的格蘭特·m·甘迺迪博士於2014年1月14日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
  • 太陽上有水?而且還是雙星系統?關於太陽你所不知道的事
    不要以為這0.77%很少,要知道太陽的質量佔整個太陽系的99.86%(這個太陽系說的是奧爾特雲),所以即使是這0.77也有2500個地球那麼重,所以太陽上有氫有氧自然可能結合成水,但是這些氫和氧都是離子態很難結合成分子態,為什麼?
  • 太陽系周圍有1004個恆星系統,科學家:地球早就暴露了
    太陽系周圍有1004個恆星系統,科學家:地球早就暴露了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目前可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就達到了930億光年,在這樣的一個範圍之內,整個太陽系渺小的如同一粒塵埃,當然,如果就生命的意義來說,太陽系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 雙星系統的共舞——迄今運行最快白矮星雙星系統「現形」
    白矮星的質量和太陽相當,但大小卻只與地球差不多。類似地,如果是一個雙星系統,在它們的演化末期也會成為相互旋繞的白矮星雙星。兩顆靠得非常近的白矮星是非常強的引力波輻射源,雖然天文學家預計這樣的系統有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系統仍非常難以捉摸。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即使我們已經解了自己的太陽系,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仍然面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九號行星」。九號行星假設指出,我們的太陽系中有一個巨大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很遠。沒有人觀察過這個假想的星球。它的證據在於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地球大250倍。這些對象被稱為e-TNO,用於極端的跨海王星對象。
  • 翻版「太陽系」,有屬於自己的恆星系統,會不會有「人類」生存?
    太陽系和地球對於人類而言有不同意義,正是因為有太陽存在,地球才能圍繞它進行運轉,不過我們以宇宙的角度來看太陽系,只不過是宇宙中極為渺小的星系罷了,拿我們的地球來說,宇宙中和地球相似的星球或許有幾億顆,然而在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了宇宙中的第2個太陽系,甚至連恆星系統都和我們所生活的太陽系極為相似,在這第二太陽系內是否有其他外星生命呢?
  • 科學家發現迄今距地球最近黑洞,所在系統肉眼可見!
    根據一篇於近日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上的論文,一個由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ESO)和其它天文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確認已發現迄今為止距地球最近的一個黑洞,位於一個於地表肉眼可見的三星系統
  • 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第九行星
    ,但我們仍面對著許多未解之謎,其中之一就是太陽系內是否存在著一個距離極遠的、巨大的第九行星。在與《今日宇宙》的郵件交流中,卡拉斯透露了更多關於HD 106906 b有趣的背景故事:有間接證據表明恆星周圍存在塵埃盤,類似於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2004年7月24日為了進一步研究,天文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對這個系統進行了第一次觀測。當時,科學家並不知道這個恆星系統的中心實際上是雙星系統,也不知道視野中的一顆背景星其實是一顆系外行星。
  • 地球繞太陽一圈是一年,那麼太陽系繞銀河系轉一圈要多少年?
    太陽系繞銀河系的公轉速度,大約是250公裡每秒,公轉周期約2.2億年,目前公轉了約20圈。在我國四大名著之《西遊記》中,如來佛祖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說道:……玉帝自幼修辭,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 早期太陽系不止一個地球?其他的地球去哪了?為何不見了?
    46億年前,太陽系還沒有形成,受到引力影響,宇宙中的分子雲逐漸形成,這時候宇宙中的一個衰老行星,走到了生命盡頭,爆發的一刻釋放出大量伽馬射線,這團分子雲恰好受到伽馬射線射擊,於是兩者相結合,形成了早期的太陽系雲盤,之後才出現了各大星球。
  • 飛馬座51b:引領太陽系外行星研究領域變革的行星
    飛馬座51b是第一顆被證實的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轉的太陽系外行星. 它的發現開創了一個新的天文學研究領域. 經過25年的發展, 太陽系外行星研究在國際上已經成為天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各個國家都在此研究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我們在這裡簡要介紹飛馬座51b的發現歷史, 以及此發現激起的行星形成理論和行星探測領域的變革.
  • 太陽曾經或有一個「孿生兄弟」:質量相似,至今仍潛伏在銀河系某處
    科學家們注意到,恆星誕生於塵埃雲和氣體雲,通常與雙星伴生。而誕生星團中經過的恆星可能通過它們的引力作用移走了第二個太陽——它可能潛伏在銀河系的任何地方。近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一項新理論表明,太陽可能曾經有過一個質量相似的雙星伴星。
  • 如果把太陽替換成天狼星,地球將會怎樣?
    通常意義上我們說的天狼星,是指這個恆星系中的一顆最為明亮的恆星-天狼星A,另外與天狼星相伴的實際上還有另外一顆恆星-天狼星B,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雙星系統,只不過天狼星A正處於恆星的主序期,是一顆比太陽質量大0.8倍的藍矮星,表面溫度可以達到1萬攝氏度;而天狼星B已經度過了它的主序期,目前正處於恆星生命的晚期-白矮星階段,由於內核已經不再發生核聚變反應,因此其亮度很小,甚至只有天狼星A的萬分之一。
  • 原來地球有這麼大啊-太陽系中的行星大小排序
    在大約45億年前,當太陽系形成時還沒有人,因此對他的誕生了解來自多種來源:檢查地球和其他地方的巖石,查看地層中的其他太陽系並進行計算機建模等。 。隨著更多信息的到來,我們對太陽系的某些理論必須改變以適應新的證據。今天,科學家們相信太陽系始於旋轉的氣體和塵埃雲。引力吸引力在其中心最終崩潰,形成了太陽。一些理論認為,年輕的太陽的能量開始將較輕的氣體顆粒推開,而更大,更固體的顆粒(例如灰塵)則保持更近的距離。
  • 織女星牛郎星相逢後有多可怕?等同5億個太陽,地球生命難倖免
    假設牛郎星與織女星相逢,結果有多可怕?受到神話故事的影響,很多人希望牛郎星能夠與織女星相逢,了結一個等待數億年的心願,但是如果他們真的相逢了,後果有多可怕,你知道嗎?當牛郎星與織女星相逢後,他們將變成一個短暫的雙星系統,地球絕大多數生命或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