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地88光年,一個完美的恆星系統被發現,這裡不缺「超級地球」

2021-01-18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上近日刊登的一篇科學報告,在距離地球88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恆星系統,目前已知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擁有6顆行星,和太陽系非常相似,科學家們稱它為HD 158259。

完美的HD 158259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雖然恆星的數量數不勝數,不過向太陽系一樣的恆星系統則是非常罕見的,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銀河系中50%左右的恆星都是雙星系統,而剩下的50%恆星像太陽系一般的就更少了,HD 158259也因此成為了最特別的發現之一。

HD 158259要比太陽大一點,而在它的恆星系統中,除了擁有五顆微型海王星之外,研究者還發現,其中還有一顆超級地球的存在。

而從發現至今,通過多年來對於HD 158259的觀測研究,科學家們更是激動地表示,HD 158259中的行星運行軌道都是非常完美的,這種完美甚至比太陽系還要優越。

和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軌道比較分散不同,HD 158259系統中的六顆行星,都和主星之間的距離非常近,而距離最近的一顆行星,它和主星之間的距離僅有水星和太陽距離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即使距離主星最遠的一顆行星,它也不處在宜居帶之中,這意味著,雖然HD 158259系統非常完美,但是其中不可能存在生命。

因為距離的關係,讓這六顆行星上沒有一顆可以擁有液態水,同時,它們的情況也都不支持它們上面擁有濃厚的大氣層和穩定的磁場,而這些都是形成生命的關鍵所在。

但是它的出現仍然給了我們一個了解系外恆星系統的機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恆星系統的不同類型,也可以為我們尋找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提供了新的方向。

那麼,除了HD 158259系統之外,在宇宙中,科學家們還找到了哪些類似太陽系的,擁有多顆行星的恆星系統呢?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10多個擁有多顆行星(六顆以上,含六顆)的恆星系統,其中和太陽系一樣,擁有八大行星的恆星系統有Kepler -90,它距離地球有2545光年,其中擁有被認為具有宜居性的行星——克卜勒-90i,作為一顆類地行星,現代研究認為,它上面的情況或許和金星差不多。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擁有七顆行星的HD 10180恆星系統、HR 8832恆星系統,以及TRAPPIST-1系統,此外,除了擁有六顆行星的HD 158259系統之外,還有一個同樣擁有六顆行星的Kepler-80系統。

而在這些恆星系統之中,研究者認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Kepler-80系統,它距離地球1100光年,就好像是一個迷你太陽系。

神奇的Kepler-80系統

自從2012年發現了Kepler-80開始,科學家們就對它進行深入研究,最終發現它其中竟然擁有著6顆行星,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迷你太陽系」一般。

在圍繞著Kepler-80運行的六顆行星中,其中5顆和主星之間的距離都非常近,最遠的公轉周期,也僅有9天左右,一開始,科學家們對於Kepler-80系統是比較失望的,因為這麼近的距離,自然導致Kepler-80系統和本文中提到的HD 158259系統一樣,沒有辦法孕育生命。

不過,後來科學家們又在Kepler-80系統的邊緣,發現了一顆新的類地行星,它的質量要比地球大一些,不過也更有希望孕育出生命,因為這顆行星被認為是超級地球。

而在目前已知的這些擁有多顆行星的恆星系統中,距離地球最近的,就是TRAPPIST-1系統了,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不到40光年,而且在它的其中,擁有著七顆類地行星。

這讓TRAPPIST-1系統成為了科學家們尋找地外生命的最佳場所之一,因為它的主星本身就是一顆紅矮星,而在近年來的研究中,很多科學家都相信,紅矮星的周圍,是最有可能孕育出生命來的。

此外,由於TRAPPIST-1本身比木星大不了多少,這也讓它的壽命非常久,不過,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辦法確認TRAPPIST-1星繫到底形成多久了,因為生命的形成和演化是需要時間的,拿地球來說,就是誕生後大約5億年之後,才開始有了生命的萌芽。

所以,只有TRAPPIST-1星系的年齡足夠久,它周圍的類地行星上,才有可能孕育出生命來。研究者表示,在今年伴隨著NASA發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縮寫JWST)後,極有可能會揭曉TRAPPIST-1星系的生命之謎,一起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

sciencealert——《Astronomers Find a Beautiful 6-Planet System in Almost Perfect Orbital Harmony》01-05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年輕的恆星系統,發現的類地行星像原始地球?
    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是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望遠鏡,近日天文學家公布了一個完整的恆星系統,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形成時間比較短暫是一個年輕版的太陽系,值得人們關注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有幾顆行星正位於恆星宜居帶上,天文學家通過甚大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恆星周圍幾個大型行星的影像
  • 最像地球的行星被發現——距地球100光年
    迄今為止,TOI 700 d是在恆星的宜居帶中發現的僅有少數幾個地球大小的行星之一。其他還包括TRAPPIST-1系統中的幾顆行星以及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其他行星。「 TESS的設計和發射是專門為尋找繞附近恆星運行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而設計的,」位於華盛頓的NASA總部天體物理學部門主管Paul Hertz說。
  • 距地約580光年的「地球二號」,要飛多久才能到達?
    畢竟地球只是一顆星球,它不是所謂的超人更不是傳說中的神仙,從本質上來看,它只是一個擁有一定自主調節能力的龐大系統。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過分關注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環境保護,地球因此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多種不可再生資源也面臨枯竭風險。著名科學家霍金曾表示,地球並非永遠都是宜居星球,為了人類長久發展考慮,人類應儘早搬離地球。
  • 355光年處,科學家發現被汙染的恆星,疑似地外文明在倒核廢料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困擾人類的一個問題是:宇宙這麼大,目前探測到的半徑範圍,就有465億光年,而且其中銀河系一般的大星系,就數以千計來計算,恆星系統更是無數,可是,為何一直到今天為止,人類都沒有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
  • 這些恆星距離地球不到十光年,在可預見的未來裡是首選探索目標
    人類進行星際旅行目前仍舊遙不可及,而派遣一艘無人探測器探索較近的恆星系統相對來說會更容易實現。這裡宇宙也為地球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周邊環境,在距離地球十光年以內不僅擁有數顆紅矮星這類低質量恆星,與太陽一樣中等質量的恆星以及演化到恆星末期的白矮星也同時存在。
  • 距地2600光年,NASA拍到「宇宙雪花」中誕生新恆星
    然而,這些恆星「僅僅」有10萬年的歷史,還沒有從它們的起源開始「爬行」。雪花星系團位於距離地球2600光年的聖誕樹星系團內,它被恰當地命名為氣體和塵埃,看起來就像一棵聖誕樹。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說:「像這樣的恆星形成雲是動態和演變的結構,由於這些恆星沿著車輪輻條的直線運行,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是新生的恆星,或稱「原恆星」,這些只有10萬年歷史的嬰兒建築還沒有「爬出」它們的出生地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每顆恆星的自然漂移運動將打破這一秩序,雪花的設計將不復存在。」
  • 1000光年外發現一個「最近黑洞」,地球會被吸進去麼?
    日前,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等單位的天文學家剛剛公布了一個新的發現,在離地球大概1000光年,即近1億億千米遠的地方發現了一個黑洞。這是也到目前為止發現的離我們最近的黑洞。離地球這麼近,會不會把我們吸進去?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介紹,這個黑洞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在觀測一個編號為HR6819的雙星系統時發現的。這個雙星系統位於南半天球的望遠鏡座,離孔雀座和天壇座都比較近,亮度為5.4等。
  • 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一直以來人類都迫切希望找到除地球之外的第二家園,打破地球的局限性,可顯然找到的機會愈加渺茫,這期間人類也並非一無所獲,科學家在探險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個新地球。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不過第二個問題濤濤倒是可以非常乾脆的回答,在廣袤的宇宙中,這種類地球的星球絕對有無數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都起源於星子云。都是星雲的凝聚和收縮形成的恆星吸積盤。中心壓力和高溫引發了氫核聚變,恆星就生成了。恆星會吸取這個吸積盤中絕大部分質量,也會剩下一點點渣子,就會形成行星。一個恆星系統就這樣生成了,可以說所有的恆星幾乎都會有行星相伴。
  • 7800光年外,一個雙星系統變亮,兩顆恆星或在本世紀內發生碰撞
    據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在距離我們大約7800光年的一個雙星系統中,兩顆恆星在未來可能會發生碰撞。如果這些恆星發生碰撞,在那一瞬間確實是會很震撼,可以發出超乎想像的能量,有可能成為夜空中最明亮的存在。雖然,我們沒法想像這些大星球碰撞的場景,但是通過間接的對比,其實可以知道這些撞擊事件非常猛烈。
  • NASA發現宜居星球,距地球約100光年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NASA發現宜居星球
  • 或許可以成為人類生存之地的9個類地行星
    在茫茫宇宙當中,似乎就僅有地球存在生命體,讓人感覺地球和人類太過於孤獨了。你有沒有想過,人類是否可以在外星上生存呢?或許你已經得知到目前為止已發現88億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事實上,我們銀河系中的30多個行星很可能是適合人類居住的。 科學團隊一直在努力尋找可居住的行星。 我們不知道這些行星中是否有任何行星具有外星生命,但科學家們對此的研究一直都沒停止。
  • 又有2顆宜居星球被發現,有承載生命體的能力,距地僅19光年!
    又有2顆宜居星球被發現,有承載生命體的能力,距地僅19光年!現在科學家們探索地外星球的目的,除了尋找地外資源之外,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尋找其他的可宜居的星球,雖然我們現在在地球上的生活比較安逸,其實地球早就已經不堪重負,傷痕累累。
  • NASA發現宜居行星,距地約100光年
    不同的是,屆時人類真的能如電影中那般順利地從這場災難逃脫嗎?利用行星推動器驅使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他們先後對太陽系其餘七大行星和一些天然衛星進行了初步探測,可結果都是不盡人意,發現不了第二顆適合生物生存的星球。
  • 科學家發現迄今距地球最近黑洞,所在系統肉眼可見!
    根據一篇於近日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上的論文,一個由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ESO)和其它天文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確認已發現迄今為止距地球最近的一個黑洞,位於一個於地表肉眼可見的三星系統
  • 克卜勒重大新發現!2545光年外有一個太陽系
    北京時間2017年12月15日凌晨2點,NASA如期舉辦了電話會議,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大新發現——確認了兩顆新的系外行星克卜勒-80g和克卜勒-90i。克卜勒-80g是1100光年外的一顆大小與地球相近的行星。對於系外行星獵手克卜勒來說,這只能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發現。
  • 離地球最近的黑洞被發現 其蹤跡「肉眼可見」?
    美媒稱,新發現的一個黑洞可能是離地球最近的黑洞,無需望遠鏡,你就能在夜空中發現它在宇宙中的家。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這個黑洞潛伏於離地球1000光年處。該黑洞所屬的系統有兩顆亮得足以用肉眼觀測到的伴星。
  • 旅行者一號,正在飛往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但仍然是人類迄今為止太空飛行器速度的巔峰,那麼如果以如此高的速度,飛到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將需要多久呢?作為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巴納德星是一顆比太陽更小的紅矮星。質量僅為太陽的百分之14,只有木星的180倍,2018年,天文學家在巴納德星的0.35個天文單位處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也就是巴納德星B,質量是地球的3.2倍,公轉周期為233天。
  • 距地100光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類地行星,或為宜居星球
    有天文學家推測,大約是地球上沙子數量的100倍。我們都知道,沙子是多到數不清的,試問大家如果去海邊,或者在平時看到了沙子堆,根本就不會想要去數沙子有多少顆,因為這顯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由此可見,在宇宙中地球這樣的行星根本就不算稀奇,我們沒有找到地外生命,或許真的只是因為我們的科技不夠發達,當然,也有可能我們從一開始探尋的方向就錯了。為何這麼說?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新行星系統
    新華網華盛頓2月20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航天局20日宣布,天文學家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行星系統,其中一顆行星是迄今發現的圍繞與太陽類似恆星運行的最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