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周圍有1004個恆星系統,科學家:地球早就暴露了

2020-12-24 小奇探秘

太陽系周圍有1004個恆星系統,科學家:地球早就暴露了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目前可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就達到了930億光年,在這樣的一個範圍之內,整個太陽系渺小的如同一粒塵埃,當然,如果就生命的意義來說,太陽系還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有地球的存在,地球上面出現了智慧文明,但是人類不會是孤獨的,在宇宙當中,一定還存在著其他的文明。

這樣的觀點,目前已經成為了整個天文學界,最為主流的觀點,對此,很多的天文學家們,開始不斷的尋找著地外文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也開始走出地球,朝著太空探索,但是很顯然,以人類的目前的水平來說,我們飛出其實都比較的費勁,更不要說飛出太陽系,馳騁宇宙了。

所以目前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僅僅只能夠通過射電望遠鏡已經太空無線電的接收器,而對於無線信號的監測,其實還真的有這的一些信號朝著地球傳來,但是是否真的是地外文明發射的,其實我們也難以辨別,即便真的是,我們也無法進行破解,所以現在主流的還是通過射電望遠鏡進行遠程的觀測。

而這射電望遠鏡也讓我們有著非常大的收穫,比如幫助我們發現了大量的恆星,以及距離太陽系不遠,有超過4000多顆行星,也被發現了,而目前人類也在不斷的建造更加強大的望遠鏡,這些望遠鏡往往能夠觀測和分析這些地外行星的大氣成分、光譜等等,而這些數據往往能夠幫助我們分析,這些行星上面是否存在著生命。

對此,很多人認為,既然我們人類可以觀測其他的恆星系統和行星,那麼其他行星上面如果存在智慧生命的話,那麼也能夠通過望遠鏡來觀測到我們地球,要知道在太陽系附近有整整1004個恆星系統,只有這些恆星有合適的位置,就能夠觀測到地球,甚至能夠通過分析地球大氣層的成分,來分析地球是否具有生命。

在宇宙當中,有一種非常奇異的現象,叫做"凌日",我們比較熟悉應該就是金星凌日,而通過觀測行星的凌日現象,就能夠非常直觀的觀測行星,因為這樣的行星處於恆星和觀測點(地球)的中間,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通過分析恆星被行星遮擋部分光線變暗的情況,來分析行星大氣層當中的成分。

我們地球可以通過這樣的凌日現象來對於其他行星進行觀測,而其他的行星自然也能夠通過地球凌日現象來進行觀測,事實上,在太陽系附近的1004個恆星系統當中,至少有500個有著非常絕佳的位置能夠觀測到地球凌日現象,也就是說,這500多個恆星系裡面的行星,能夠比較輕易的發現地球的存在,並且能夠分析地球的大氣層,從而分析出地球存在生命。

事實上,在宇宙當中想要觀測恆星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恆星能夠自己發光,但是要觀測行星就比較難了,我們上面也說了,人類目前一共也僅僅發現了4000多個行星,而這些行星基本上都是觀測凌日現象發現的。

而我們現在正在建造的射電望遠鏡,已經存在分析這些行星大氣層成分的技術功能,如果檢測到這些行星的大氣層當中存在氧氣這樣的元素,就能夠很大程度的認定這些行星上面,是存在生命的,而在這1004個恆星系統當中,大部分過的運行時間超過了10億年,這也就意味著只要圍繞它們運行的行星條件適合,是有著充足的時間誕生出智慧生命的。

當然,如果按照理論來說,宇宙當中德每一個行星文明都會將自己隱藏起來,但是在一定程度的觀測手段面前,是很難做到隱藏的,就想我們現在的地球一樣,如果真的被地外文明觀測了,我們也無法進行隱藏,當然如果僅僅處於觀測階段,基本上也就不會存在太大的威脅。

畢竟宇宙空間之間的距離有著很大的限制,即便我們的速度能夠達到光速的程度,在宇宙當中航行,往往也是需要上百年的時間,當然,按照理論來說,宇宙當中的空間和時間往往是相對的,而且在理論上也有著超越光速運動的存在。

人類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1004個恆星系統,有超過4000多顆行星,只要這些行星當中,科技水平和地球相當,基本上就有觀測到地球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在對宇宙當中的恆星系統進行觀測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將其進行了分類。根據恆星系統當中恆星數量的多少,分為了但恆星系統,雙星系統以及多星系統,在我們生存的太陽系當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所以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
  • 翻版「太陽系」,有屬於自己的恆星系統,會不會有「人類」生存?
    太陽系和地球對於人類而言有不同意義,正是因為有太陽存在,地球才能圍繞它進行運轉,不過我們以宇宙的角度來看太陽系,只不過是宇宙中極為渺小的星系罷了,拿我們的地球來說,宇宙中和地球相似的星球或許有幾億顆,然而在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了宇宙中的第2個太陽系,甚至連恆星系統都和我們所生活的太陽系極為相似,在這第二太陽系內是否有其他外星生命呢?
  • 距地88光年,一個完美的恆星系統被發現,這裡不缺「超級地球」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10多個擁有多顆行星(六顆以上,含六顆)的恆星系統,其中和太陽系一樣,擁有八大行星的恆星系統有Kepler -90,它距離地球有2545光年,其中擁有被認為具有宜居性的行星——克卜勒-90i,作為一顆類地行星,現代研究認為,它上面的情況或許和金星差不多。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年輕的恆星系統,發現的類地行星像原始地球?
    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是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望遠鏡,近日天文學家公布了一個完整的恆星系統,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形成時間比較短暫是一個年輕版的太陽系,值得人們關注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有幾顆行星正位於恆星宜居帶上,天文學家通過甚大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恆星周圍幾個大型行星的影像
  • 宇宙中處處充滿危險,但唯獨太陽系安全,科學家找到幕後功臣
    為什麼太陽系這麼安全?廣袤的宇宙中充滿未知和神秘,科學家預測大約有成千上萬億個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甚至更多。要說完全安全的地方幾乎不存在,只能說太陽系比其它恆星系相對安定。第二大功臣:太陽系位置遠離暴躁的銀心如果說銀河系是避世的「桃花源」,那麼太陽系就位於安寧的郊區,遠離暴躁的銀心。在銀河系中心,有一個450萬倍太陽質量的超級黑洞,天文學家稱之為「人馬座A」。這個超級怪物每時每刻都在吞噬附近的物質,科學家觀測到他附近的老年恆星到被它吞噬完了,剩下的都是恆星「小鮮肉」。
  • 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
    「雙星系統」是一個天文學中的概念,所謂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很近,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環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運動,從而組成的一個恆星系統。雙星系統有不同的類型,包括物理雙星、光學雙星、目視雙星、分光雙星、食雙星、密近雙星和X射線雙星,我們平時所說的雙星系統一般是指「物理雙星」,也就是指一顆恆星圍繞另外一顆恆星運動,並且互相有引力作用。
  • 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第九行星
    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擁有「九號行星」的系統,該發現為這一假說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顆名為HD 106906b的行星繞著336光年外的一個雙星系統運行。它的質量約為11個木星,軌道半徑是地日距離的730多倍。目前根據14個e-TNOs的軌道,猜測出第九行星的公轉軌道(淺綠色)。
  • 如果木星被點燃後成為恆星,我們地球會如何?科學家作出解釋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如果木星被點燃後成為恆星,我們地球會如何?科學家作出解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流浪星球》,當時為了拯救地球將木星點燃了,不過當時的燃燒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點燃了木星。而是將地球與木星的大氣,有部分合成了氫氧化物之後,進行了化學點燃。木星是有非常多的氫元素的,能夠達到其大氣總量的80%。
  • 銀河系中心的恆星為什麼都擠在一起?會有什麼後果?
    太陽系近距離接觸恆星的影響當時那個被稱為斯科爾斯之星(WISE0720-0846)的雙星系統距離太陽大約52000個天文單位(大約0.82光年),當時的近距離接觸擾亂了奧爾特雲以及太陽系中彗星和小行星的軌道。這不是斯科爾斯的恆星第一次接近太陽系,大約8萬年前,它在離太陽約66000-70000天文單位的範圍內通過。
  • 首次拍到太陽系的「複製版」,距離地球只有300光年
    我們只能提出一些看起來合理的理論去解釋太陽系的形成,甚至是生命誕生的過程。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宇宙中、甚至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中還有大量的行星系統。    這些行星系統中有比太陽系還古老的系統、當然也有剛剛形成的系統,甚至有一些行星系統就是太陽系的2.0版本。
  • 科學家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比如,在我們地球上觀測太陽,由於有時候位於地球軌道以內的水星和金星會從太陽表面經過,從而會擋住一部分太陽光線,這種天象我們稱為「行星凌日」現象,當行星擋住一部分太陽光後,就會使得太陽的光度發生變化。利用這種方法我們就可以用來探測遙遠的太陽系外行星,為此美國宇航局發射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該望遠鏡運行在圍繞太陽的軌道上,利用太空光度計,對10萬顆恆星的光度進行觀測,從而來確定是否有行星凌日現象。
  • 355光年處,科學家發現被汙染的恆星,疑似地外文明在倒核廢料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安裝在恆星周圍的裝置,可以通過這種裝置,將恆星的能量全部汲取,從文明等級來看,一個文明如果可以達到了二級文明,那麼,就擁有了建造戴森球的能力。雖然人類沒有能力建造戴森球,不說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通過在宇宙中尋找「戴森球」,來尋找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因為根據弗裡曼·戴森的觀點,如果一顆恆星周圍存在戴森球,那麼,它的亮度是不穩定的,會出現「忽明忽暗」的情況。
  • NASA觀察到太陽周圍出現巨型UFO,太陽系其實挺「繁忙」?
    NASA有一座專門用來觀測太陽活動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這個天文臺收集太陽的活動情況用來分析未來對地球的影響程度,長期以來人們對從天文臺公布的許多太陽資料中總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由於近些年關於在太陽附近發現巨型不明飛行物的事件時有發生,NASA對照片中出現的這些不明物體通常解釋為底片曝光出現的問題,有UFO愛好者從SDO觀測照片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對稱發光物正停留在太陽旁邊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提到太陽系中的龐然大物,除了主星太陽之外,木星一定榜上有名。人類通過對木星的研究,為木星起了很多個名字:「地球衛士」、「太陽系殺手」等等,此外,也有一些人對木星感到不解,因為明明木星要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何木星卻並沒有變成恆星呢?銀河系已知最小恆星在距離我們600光年之外的地方,存在著一顆銀河系中最小的恆星——EBLM J0555-57Ab。
  • 為何太陽系行星分類如此涇渭分明?科學家認為:或是因為原始星盤
    作為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木星對於太陽系有著巨大的影響。科學家們意識到,木星的存在對於地球的生命來說,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過去,我們已經提到過幾次關於母嬰對地球生命的影響,而最近,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並不是進化而來的,但是還有一個古文明研究專家寫了一本關於地球編年史的書,其中有一本叫做第12個天地,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腦洞大開,完全超乎你的想像,就跟看科幻片似的,精彩程度遠比正兒八經的科學有意思多了。而裡面很大一部分觀點為對太陽系的認知是11個天體。而他所說的第12個太陽系的天體就叫做尼比魯星球,書裡說尼比魯星球每3600年就會進入太陽系一次。
  • 迄今為止離地球最近的黑洞被發現,其兩顆恆星甚至肉眼可見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和其他研究所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一個黑洞,距離地球只有1000光年。這個黑洞比迄今發現的任何其他黑洞都更接近太陽系,是肉眼可見的三星系統的一部分。HR 6819中隱藏的黑洞是最早發現的恆星質量黑洞之一,它們與周圍環境沒有劇烈的相互作用,因此看起來是真正的黑色。但研究小組可以通過研究這個內恆星的軌道來發現它的存在並計算其質量。一個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4倍的隱形物體只能是一個黑洞。
  • 從未有一個黑洞,如此接近地球:肉眼可見的黑洞系統被找到了?
    不過,黑洞還是會露出馬腳,從而被我們捕捉到蹤跡:當黑洞不遠處有一顆恆星時,恆星的物質被黑洞吸引,超高溫的塵埃與氣體形成圍繞黑洞快速旋轉的吸積盤,釋放出的X射線可以將黑洞「點亮」。那麼,如果黑洞周圍沒有這樣一顆足夠接近的伴星呢?雖然無法直接看見,但科學家可以通過黑洞對其他天體的引力效應,間接探測到這些神秘天體。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比地球稍大一點的世界,它圍繞著一顆距地球約31秒差距的明亮恆星旋轉。這是TESS發現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
  • 恆星周圍出現紫外線環,它究竟是什麼?這個謎題困擾科學界16年
    當時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使用目前已經退役的NASA「星系演化探測器」太空望遠鏡,在恆星TYC 2597-735-1的周圍,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紫外線光環。通過望遠鏡傳回的圖像數據,這個神秘的紫外線光環,在恆星的周圍呈現藍色,研究者稱它為「藍環星雲」,它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