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杜甫為自己的偶像詩仙李白寫的一首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李白最真實性格的寫照,驕傲自負,意氣風發!
我想提起李白大家都不會陌生,無論是小學課本中的《靜夜思》,還是初中課本中的《行路難》,亦或者是高中課本中的《蜀道難》,李白的作品可謂是貫穿了我們整個的學習生涯。提起李白,我們除了仰慕也就只有仰慕,「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這是詩人余光中手下的李白,有人說,是盛唐成就了李白,但是倒不如說是李白成就了盛唐,成就了唐詩。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被人稱「謫仙」的詩人,晚年卻結局悽慘,李白的小迷弟杜甫為李白寫的詩中寫道「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為我們道出了李白晚年的境遇,一句「世人皆欲殺李白」也毫不為過,這樣一位天上謫仙一樣的人物為何晚年會遭到如此境遇?
性格融入政治,註定路非歸途
在我們的印象中,李白是一個怎樣的人,驕傲到極致,聰明輕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傲氣驕傲的李白,試問這樣的李白如果參與到官場之中,又怎麼會過的融洽呢!與哪些官場中人又會發生怎樣激烈的碰撞!但是狂傲的李白並不知道自己加入的官場究竟會對自己產生怎樣的影響!
終於,在公元742年,李白的文章經過賀知章的評判,終於進入了唐玄宗的眼中,此時,開元盛世剛剛開始,此時的唐朝正是文人大放異彩的時刻。李白正式步入朝堂,儘管一腔報國之志,但是玄宗皇帝卻只注意到了他的詩才,因此成為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在這點,可謂是成也詩才,敗也詩才,因為詩名步入官場,同樣也因為詩名止步官場。
然而李白太狂妄了,試問「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怎麼能夠忍受這樣無聊的生活,整日裡除了歌頌就是讚美,於是,哪怕是唐玄宗也無法阻止李白的飲酒作樂!
終於,在飲酒作樂中,李白醉酒書寫詔書,讓高力士為他親自脫靴,終於引起宮中之人的憎恨,在誹謗中,李白失了寵愛。
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
李白是謫仙,試問這樣的天上仙人怎麼會適應黑暗的政治鬥爭,所以從朝堂之上黯然退場是必然的,但是李白又是矛盾的,儘管詩才遠揚,自身逍遙,但是李白又渴望官場,渴望一展抱負。
安史之亂加錯陣營,詩仙成了叛國賊
開元盛世之後就是唐朝的轉折點了——安史之亂,因為安史之亂,大唐由盛轉衰,也因為安史之亂,李白的命運發生了徹底的轉折。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皇帝倉皇逃竄,太子李亨趁機登基稱帝,玄宗皇帝由此成為太上皇,但是卻又因為對於權力的不舍,故意分封權力,使得永王李璘與皇帝李亨相互制衡,以此來趁機奪取權力。
而李白命運的改變,正是與這場政治鬥爭有著深深的關聯。此時的李白,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與妻子一起南下避難,結果就這樣,與永王李璘扯上了關係,因為李璘的邀請,五十多歲的李白政治熱血又再一次的迸發了起來,於是李白成為了李璘的幕僚。
但是李白不知道,此時的大唐朝廷,早已四分五裂,宣宗,肅宗等人的爭權奪利,此時的官場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漩渦,誰踏進去就是進入泥潭。
不久之後,李璘因為擅自東巡,其實也就是在於李亨的爭鬥中失敗,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所以,李璘也就得了一個謀逆的罪名,那麼,與李璘一起的李白,同樣也得了一個謀逆的名聲,這樣的一個罪名對於詩仙李白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所以,從這時起,他不再是那個風度翩翩的謫仙李太白,反而成為了一個叛逆者,對於普通的平民百姓而言,他們才不會在乎誰當統治者,也不會在乎誰的詩寫得好,文化,在古代永遠是上層人的事,他們只想要穩定和平的生活,誰擾亂國家和平,那麼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唾棄的,所以對於李白,他們才不會在乎他的詩才有多麼的好,也不會在意他是否是被貶謫的天上仙人,在他們的意識裡,他們只以為他是阻攔他們穩定的叛逆者,所以詩仙李白一夜之間變成了逆賊李白。
然而事情的真相卻是唐肅宗為了剷除李璘,引入外族軍隊,許諾他們收復長安可以瘋狂劫掠,也因為此,肅宗將一兩年可以平定的安史之亂拖延了八年,而最後的罪名,卻栽贓在了李璘的身上,於是李白這些所謂的叛逆者人人喊殺。
不難想像這個時候的李白究竟是多麼的痛苦,明明事實不是如此,卻沒有人知道真相,儘管一遍遍的申訴,寫下一首首的詩想要告訴人們真相,卻又被人不理解,最終李白也只能抱著遺憾病逝。
二聖出遊豫,兩京遂丘墟。
帝子許專徵,秉旄控強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