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果實|他們讓我不再害怕老去……

2021-02-13 古靈吧啦

最近去看了一部紀錄片《人生果實》(又名《積存時間的生活》),這也是我第一次覺得用0.75x倍速都覺得快的影片。整部影片帶給我的感覺是平淡但卻很溫馨、真實,兩人安靜舒適的生活日常,在我心中輕輕地留下一絲餘韻來回味。

在這部影片中,日本90歲的建築設計師津端修一和他87歲的妻子津端英子,退休後在他們40年前親手修建的房屋中過著回歸田園的生活。

看完這部影片,我想把津端修一夫婦定義為「當代陶淵明」。一屋兩人,三餐四季。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生活點滴,為我們詮釋了一種在生活、愛情、親情、事業、友情意義層面上的真。

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似乎都刻意逃避漸漸老去將面臨死亡的現實。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卻在慢慢向這個現實妥協,間歇性躊躇滿志,長期性碌碌無為已是常態。而津端夫婦雖已是耄耋之年,但仍然有一顆不老的心。

他們親自埋下種子,悉心培育灌溉。樹葉掉了,爺爺奶奶會將其裝入大袋中並灑在田地上,讓其慢慢分解當作沃土的天然肥料。

雜草叢生,爺爺奶奶會親自下地除草。天乾物燥時,爺爺奶奶會幫這些植物澆澆水。

到了成熟季,爺爺奶奶會分類收穫這些瓜果蔬菜,並做成大豆醬、甜酒、乾果、糯米糰子還有各種時令菜餚。

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翻動泥土、收集枯葉做堆肥、播下種子、修剪枝葉、採摘果實、修繕庭院……每一個環節,他們都親手實踐。

整座院子裡,蔬菜瓜果,花草樹木應有盡有,一年四季景致萬千。

曾經300平米的一片荒地,就這樣被爺爺奶奶一手打造成一個充滿田園風格的家園。

每當季節交替,他們會通過更換家裡的用具或者把擺設調換位置,來給生活創造新鮮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切實勞動,帶給我們返璞歸真之感,爺爺奶奶真實地把生活過成了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那句話「房屋是生活的珠寶盒。」

津端修一夫婦相遇在1950年。

英子奶奶說:我對阿修的第一印象就是穿著麻布做的皺巴巴的褲子和一雙破爛草鞋的窮酸學生。那時的英子奶奶是有著200年歷史的造酒坊的獨生女。

看似不太門當戶對的兩個人,但卻成為了彼此的摯愛。

1955年,兩人結婚,至此一直陪伴在彼此身邊。

修一爺爺不喜歡拍照,但時常會為英子奶奶拍照紀念。

他會為分不清植物的英子奶奶製作明亮的黃色木板幫助其分辨識別。

他會在品嘗英子奶奶做的飯菜之後,誇獎道:「燉菜做的很棒,很美味。」這種讚美總是讓英子開心地露出少女一般的笑容。

他會主動挑起上樹摘果實、收集大袋的枯葉堆肥料、手工製作家用工具等重活。

英子奶奶說:「這些找人來做吧!」修一爺爺知道英子是關心他,不讓他過多勞累,但他卻這樣說:

「邊琢磨邊做很費時間,但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啟發,總之我要找到自己能做的事,並且我要自己動手完成。」

小到照顧花草樹木,大到手拿刀具修理器材,修一爺爺總是保持著一種務真的情趣,都在為英子奶奶分擔著。

英子奶奶會為了支持修一的帆船夢,瞞著他去當鋪湊錢;會在修一睡不著覺的時候握住他的手,並對他說:

「睡不著嗎?我來牽你的手,趕快睡吧。」

她會將修一爺爺從果樹上摘下的櫻桃,酸橘,梅子曬乾。

她會為了修一爺爺的飲食健康,她從來不去便利店,常常花費兩個小時去農家市場挑選最新鮮的食材。

英子奶奶不愛吃土豆,但會為修一爺爺做他愛吃的各類土豆料理。

與修一爺爺相比,她似乎沒有那麼有情調,但對於英子來講,她的心願就是聽到修一說每一頓的飯菜好吃,有了修一陪在身邊,她也就覺得生活有了意義。

生前,英子奶奶會擔心她要是先走了,修一爺爺該怎麼辦。但,這一次修一卻走在了前面。在修一爺爺去世的那天,英子奶奶聲音哽咽,淚水就要奪眶而出,但是她忍住了。笑著說:

「不可以哭,至少要做到這一點。」

當跪在修一爺爺躺著的床邊時,她說:

「老頭子,之後的事我會努力活下去的,放心吧。那個……你等我,等我生命到盡頭變成骨灰的時候,我們一起週遊南太平洋,等我到那個時候,說好了噢。一個人會很寂寞,但要好好地等著我,我很期待再見到你,我會好好過下去的。」

在之後的日子裡,英子奶奶每一頓還是會給她的阿修做精緻的佳餚,會記得他愛吃咖喱,可樂餅、土豆燉肉。

她會記得每頓給修一爺爺變換供品,還邊說著:「吃了嗎?快吃吧,老頭子,這個還是熱的。」時不時會念叨著:「要是你能真正嘗到就好了。」

她會記得去用長杆拉開窗,她說他喜歡明亮的房間。

她會記得將生前修一爺爺種的瓜果蔬菜寄給朋友們品嘗。

 

她說阿修從前會經常給她說,孩子媽,能夠做到的事,要自己慢慢專研噢。到後來她一個人獨立生活時,她邊做這些事情邊埋頭思考,覺得阿修說得很在理,只要埋頭去做,就能發現各種精彩的事。

英子奶奶說她不會去說什麼我愛你一類的情話。她只懂得,修一開心,她就能高興。修一爺爺也在採訪中說道:「她於我而言,是最棒的女朋友。」

他們絕不勉強對方,相敬如賓。修一爺爺製作了很多留言板,可以寫下對彼此的意見;他們不輕易買東西,也不輕易丟東西,而是慎重地買最耐用的東西。

這大概就是最純粹的愛情。

沒有轟轟烈烈,只有平平淡淡。如果要有什麼計量這份愛,那麼就是在這分分秒秒,歲歲年年中堆疊出的伉儷情深,相伴意長。

從子女牙牙學語,陪同睡覺、上學,到最後將其送向遠方,欣喜又牽念。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小孩,到其終老都在為我們考慮。津端夫婦也是這樣操心的父母和外公外婆。

他們每月都會給孫女花子寄點自己種的瓜果蔬菜,比如梅子幹、鹿尾菜和燉的東西之類的。

他們總叮囑花子不要在外面吃飯,特意為她做了薑汁燉豬肉,當作便當的下飯菜。

小時候花子的嬰兒車,他們都保存著。

花子參加的擊劍比賽,津端夫婦也會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為其加油。

花子說:「我想要娃娃屋,像Sylcanian製造的塑料娃娃屋的超大版。」

為了滿足花子的要求,修一爺爺認真地做好尺寸、數量記錄,特自為她製作了精緻的手工娃娃屋。

修一爺爺說:「我們沒辦法把錢留給下一代,但是把土壤養得肥沃了,絕對能讓任何人種出來農作物的,還要給他們能夠生產東西的地方,我覺得還是這樣繼承下去更重要。要給花子他們留下更多的肥土才行。」

他還說:「我覺得能發自內心地感到自己家真好,在這種安心感中度過每一天,比什麼都要美好,請傳承給下一代,使其過上充裕的生活,比起金錢,人更重要。」

每到過年時,家人相聚,修一也製作了代表全家人的旗子。

而在修一去世的那天,因為父親喜歡花花綠綠的東西,兩個女兒早上就把父親生前做的旗子弄成紅的,送他最後一程。

院子裡的石缸壞了,英子對女兒安慰道:「沒辦法,就當壽命盡了。好了,往好的方面想,不要講不吉利的。」但女兒又重新將其修理好了,父親留下的,也在女兒的手裡繼續繼承著。

如果說愛情是一種純度,親情是一種深度,那麼友情便是一種廣度。

在瓜果蔬菜收穫季,津端夫婦常常也會給朋友們寄送一些食材。對於已經在固定攤位賣了幾十年新鮮肉類的店家老闆們,修一爺爺素未謀面,但會堅持每天寫10來封信,信裡常常寫著「很好吃」「加油」等等鼓勵話語。

修一爺爺年輕的時候,製造過海軍戰鬥機。在那裡,結識了好朋友陳清順先生,他曾為修一爺爺親手做了一個印章。修一爺爺所有的相關證件,都是用這枚印章印記。

1945年至今,幾十年來從未捨棄。他們之間僅靠書信來往,但深深的戰友情絲毫未減。

多年之後,修一爺爺得知好朋友陳清順早已長眠。面對陳清順的墓,修一爺爺吻了自己最愛的印章,並將它埋在了墓碑旁邊。 

他哽咽著唱起了曾經一起唱過的歌謠:「在太平洋太空的深處,閃爍著南十字星,黑潮飛濺椰子島,南方的防守是我們臺灣軍,莊嚴的臺灣軍。」小陳,永別了。這是兩人闊別幾十年後的寒暄,也是最後的告別。

修一爺爺雙手緊緊合著,半跪著在墓旁。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那一刻,我看到修一爺爺眼冒淚花了。

一枚贈物印章、偶爾的書信聯繫、一首漸老的戰歌卻承載了戰亂時代中出生入死的戰友情、超越國度的兄弟情。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份情誼如此熱誠且沉甸甸,此刻都融入在淚水中了。

修一爺爺在戰爭過後,是第一批建築設計師。

他積極參與到早期高藏寺新村建設中。在最初的新村設計稿創作中,他幾乎連著好多天沒去上班,後來同事才了解到原來他關在自己家裡絞盡腦汁,獨立完成了這份新村設計稿。

飛速發展的現代,修一爺爺提出了一定要「與自然共存」的想法。但在後期新村建設中,他的想法並不被認可。

對此,修一爺爺沒有放棄。他辭職後全身心投入到森林保衛工作中。他一直堅持使用木製餐具,各種器材自己手工完成。

此外,他也買下了一塊300平米的一片荒地,建造屬於自己的家園,並動員大家一起在自己家的後山——高森山上實施橡實作戰計劃,在1975年種植了1萬株橡樹。

他說:「這個計劃幾乎每個家庭的成員都在參與,以前也說過希望一直能保持森林的樣子,通過這個計劃希望改造成高藏寺新村的地標象徵,讓我們種下橡樹,攜手共育我們的森林吧。」

後來,修一爺爺收到了一封來自一名醫院員工的信,信裡這樣說道:

「抱歉突然給您來信,我在佐賀縣伊萬市的一家精神病院工作,在我們醫院中要建造新的設施。我們的患者中,大多數都經歷了經濟社會的磨練,在過度勞累中迷失自我而發病的人,在醫院裡怎麼能讓他們生活得像人一樣,請助我們一臂之力。」

面對這封求助信,修一爺爺說:「此刻遇到了人生最後一份有意義的一份工作,我拒絕一切謝禮和設計費等費用。請放心與我商談細節問題,一定會有好事發生的。」

對於這項醫院建設計劃,修一爺爺特別注重周邊環境設計,他是滿心期待的。

生前也與英子奶奶約定等修好了一定要去看看。而現在,修一爺爺離開了。這座伊萬裡山間療養醫院是修一爺爺留給世人的禮物。

這漫漫一生中,修一爺爺將環保建築當作終身事業,甚至是一種使命,是一種務實求真的工匠精神。他筆下的建築,是極富溫情的。

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人到暮年,依然有活力、行動力。影片中記錄的英子奶奶親手做的各種料理,不僅僅是蔬菜、還有肉,餐後甜點、蛋糕、布丁……這些佳餚正象徵並刻畫著兩人的生活,這正是人生果實。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人生果實,卻也是人生真實。

兩人跨越半個多世紀的陪伴,彼此的白月光,多麼樸實純真,無數個平凡日子裡小的、確幸的、治癒的瞬間經年累月,有一種讓人落淚的力量。

是他們,津端修一和津端英子,讓我們不再害怕老去,不再乏味於平淡日子裡的油鹽醬醋茶。

相關焦點

  • 孜孜不倦,不緊不慢,當我們不再害怕老去
    前段時間我回家翻相冊,看到父母年輕時候的照片,突然就流下了眼淚,就是那種時光的衝擊力,你覺得青春易逝,他們曾經也擁有那麼芬芳的年紀,可是此刻,他們需要面對衰老這件事。我其實沒有和他們好好聊過這個問題,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那麼一個瞬間,無法面對自己的老去。
  • 《人生果實》願你被時光溫柔以待
    因為生活的苦澀,朋友給我推薦了這部治癒人心的記錄片——《人生果實》。這部記錄片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對日本夫妻的生活紀實,當時修一爺爺已經90高齡,英子奶奶也87歲了。都說看了這部紀錄片不再讓你害怕變老。1小時25分鐘的影片,會讓你的時光慢下來,靜靜去感觸生活的痕跡。他們對生活的認真和儀式感真的令人動容。他們在地裡種上了70種蔬菜,50種水果,並用小黃牌標好位置。會給每款麵包蓋上名字,會做可口的薄餅和草莓蛋糕。奶奶早上喜歡吃麵包,爺爺早上喜歡吃米飯,這絲毫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
  • 可可愛愛的你,是我人生的果實
    其中一個細節令我非常感動。英子奶奶每月領到工資後都會坐火車去鄰近的市場購物,因為修一爺爺喜歡吃魚,所以英子奶奶總會買很多水產品,並且總是在同一家購買。英子奶奶說:「信任很重要,建立信任之後,這家店有什麼,我就買什麼。」後來店家告訴拍攝組,每一次英子奶奶購物回家,他們總會於不久後收到修一爺爺寄的明信片。
  • 國外紀錄片榜首:《人生果實》
    難道等到年老時再去過喜歡的生活,就不是生活了嗎?就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了嗎?其實許多感受,反而更是需要時間的積存才能獲得。正是因為修一和英子許多年的工作、不斷積累的對田園的嚮往、不斷積累的生活經驗和財富,他們才能在後半生真正體會到這種珍貴和幸福,從而孜孜不倦地耕種下去。
  • 《乘風破浪的姐姐》,又名《興風作浪的姐姐》:我們不再害怕老去
    除了姐姐們自帶熱搜還有曉明哥的口碑反轉,這個節目還有一處很打動人,就是對三十歲以上的女性予以肯定與關懷,更是有網友說:姐姐們讓我不再害怕老去張含韻說:「三十歲之前,我們的青春、美好,都是天生的,是父母給的,但在三十歲以後,是我一手創造的。」萬茜:「每一個年齡的女生,都有她自己的魅力。我為什麼要否定我自己呢?現在才是我的黃金時期呀!」
  • 為什麼害怕老去?還沒認真的年輕過,只能認真的老去
    「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三毛的一句話,也是多數人的寫照。「小時候,畫在手上的表沒有動,卻帶走了我們最好的時光」。轉眼間都到了小時候羨慕的年紀,有沒有活成自己想成為的人呢?對於中年危機,對於皺紋,是恐懼的。
  • 韓庚容:當他們不再老去
    透過玻璃去看,只見窗外一位環衛工人正以一己之力清掃積雪,單調而孤獨,卻是不遺餘力地做著,雖然艱難,老了的身子也吃不消一天的繁勞,無人問津,也並沒有人認識到出手相助其實是益於自己,因為「那不是自己的責任。」。        我突然心生惆悵,又有些衝動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應下樓去幫助。「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個道理心自誠然,想的卻沒有做的好。
  • 《人生果實》:緩慢而堅定地生活,你也會得到人生的果實
    《人生果實》是一部溫馨又感人的紀錄片,豆瓣評分9.6分,屬於豆瓣電影榜單TOP250。電影真實地記錄了津端夫婦閒適的田園生活,兩人居住的房屋出自建築師津端修一,也就是影片的男主人。夫妻倆住在自己建造的房屋裡,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著詩意般的生活,兩位可愛的老人沉浸在自己的浪漫生活裡,樂在其中。
  • 先鋒影評丨《人生果實》溫良六十載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人生果實。豆瓣9.5高分紀錄片《人生果實》平淡樸實的記錄哭哭笑笑中觀影不再怕變老,不再畏懼死亡懷著熱愛優雅地生活老去都是美好生命的一部分日本愛知縣春日井市Kozojo新城,有一片雜木林和一間漂亮的小木屋,這座木屋是40年前建造的,這裡便是90歲修一和87歲英子的家。
  • 豆瓣9.5《人生果實》探尋恬淡生活背後給予的婚姻啟示和人生智慧
    @子魚小姐《人生果實》豆瓣評分《人生果實》又名《積存時間的生活》,它是一部極其感人這是一部令人心靜、治癒心靈的電影,它甚至讓我們不再害怕變老、畏懼死亡,欣羨起片中津端夫婦優雅的晚年生活。很多人看完影片之後會發出感嘆,渴望自己也可以擁有如片中那般幸福的晚年。而關於此片,我卻更喜歡去探尋津端夫婦可以擁有如此幸福生活背後的真正原因,從而試著從這原因背後找到那把讓我們擁有如此幸福生活的鑰匙。
  • 豆瓣9.5分紀錄片《人生果實》:認真生活的人,何懼老之將至?
    紀錄片《人生果實》簡介人生的最後10年,你會怎樣度過?是每天穿著運動鞋,樂呵呵地在公園晨練,還是手上插著輸液管,病懨懨地躺在醫院?是帶著老伴到處旅行,幸福地陪著兒孫玩耍,還是坐在輪椅上,痛苦地吞下各種藥片?人生最後十年,我們無法預知,但每個人終究要向歲月交出答卷。
  • 豆瓣9.5分紀錄片《人生果實》:看完突然不害怕變老了
    等我們老了之後會怎麼樣呢?紀錄片《人生果實》,就記錄了兩位耄耋老人的田園牧歌生活,這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可能。這是一部豆瓣評分9.6的高分紀錄片,又被譯為《積存時間的生活》,由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他三顧茅廬,終以四封信讓隱居山林建築師90歲的津端修一與87歲的津端英子夫婦同意出鏡。
  • 人生果實
    之前看過一個記錄片——《人生果實》,講得是一對老夫妻的日常生活。影片很平淡,幾乎沒有其他電影中任何浪漫的橋段。這段影片最大的優點正是它的平淡,因為平淡而真實。在豆瓣上,萬人紛紛點讚,甚至給它打出了9.6的高分。評論最多的便是:這就是我們嚮往的婚姻生活啊。
  • 有一天,他們終將老去
    古有孟母三遷培聖賢,然「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對於父母,對於子女,當我們面對人生的時候,我們右手不還握著璀璨的華年嗎? 所有的憂傷,所有的疼痛,不過是一段插曲, 我們都是幸福的. 02
  • 「人生果實」裡的英子去世了,她覺得「男人都是懦弱的……」
    廣受歡迎的紀錄片《人生果實》裡,那個總是給先生「做好吃的」的老太太英子去世了。享年90歲。片子講述他們兩人在鄉下的平凡日子:「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 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人生果實。」有人看完後說,「他們讓我不再害怕老去。」英子其實在去年夏天就已經離開了,消息直到最近才對外公布。去世前,她常常跟女兒說,「我不能讓你爸爸等太久。」
  • 紀錄片《人生果實》
    豆瓣9.6分紀錄片《人生果實》,被很多網友評為人生必看紀錄片之一,講的是日本一對90歲左右的老夫婦的生活,一屋、兩人、三餐、四季,讓人嚮往的生活方式,舒服的相處模式。整個紀錄片沒有刻意為之的臺詞,沒有精美的剪輯,而純粹的記錄都讓人滿滿治癒。
  • 人生果實,不疾不徐
    流動的人生沒有陷在泥潭卻能靜止的時刻改善它或者被塑造你選盛夏,烈日當頭,鏡頭划過天邊,緩緩落在日本愛知縣高日井市高藏寺新城上空。跟著鏡頭,坐落著紅色屋頂的小院映入觀眾眼目。 樹木茂盛,果實繁碩。孜孜不倦,不疾不徐,人生果實。」這對年邁夫妻便是紀錄片《人生果實》的主角。爺爺名叫津端修一,九十歲;奶奶名叫津端英子,八十七歲。 在導演的鏡頭下,他們恬適的生活慢慢在觀眾面前展開,節奏緩慢,樸實可觸。
  • 《人生果實》:「現代陶淵明」津端修一夫婦的隱居生活
    紀錄片電影《人生果實》(也譯作《人間果實》或者《積存時間的生活》),由新聞工作出身的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日本影后樹木希林擔任旁白,該片講述了有著「現代陶淵明」之稱的日本建築師津端修一夫婦的隱居生活。當時光荏苒,我們不再為了生命狂歡,一切歸回平淡,生活對於我們還有什麼意義?這部片從老人的獨特視角告訴我們,繁華褪去後的平淡,才是人們應該直面的生活。
  • 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不再害怕變老
    02很多人都在說:「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後,突然沒那麼害怕變老了,只要人優雅有魅力,即使52也像25。」 「她們活得真的好精彩,我老了也要像她們一樣,還有值得熱愛和拼命的事物。」 可能連欄目組都沒想到,《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意義,竟然是讓很多女人,不再害怕變老,不再抗拒變老。
  • 《人生果實》深受感動,也讓我分外羨慕
    昨兒看了一個日本的紀錄片——《人生果實》深受感動,也讓我分外羨慕。他們將生活過成詩紀錄片講述的是一對日本老夫妻的日常生活,雖說是日常,但其實更是多數人所羨慕的詩和遠方。電影評論區的留言都是「XX,我想跟你過這種生活」類似的表白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