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點評】|—— 《被塗汙的鳥》

2021-02-08 萬合映象影視傳媒

《被塗汙的鳥》是由溫塞斯拉斯·馬洛爾編劇並執導,彼得·科特拉爾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9月3日在義大利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首映 。

該片根據耶日·科辛斯基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第二世界大戰爆發期間,一個猶太小男孩在一個無名的東歐鄉村裡試圖生存的故事。

第二世界大戰爆發,一個年輕的猶太小男孩被送到了一個無名的東歐鄉村試圖生存。在這個過程中,小男孩經歷了一系列暴行。當地農民害怕小男孩是魔鬼,對他百般折磨。甚至有一次在小男孩發燒的時候,被女巫以「治病」為由埋進了土地裡,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退燒。男孩活了下來,不知是因為埋進土裡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但沒等女巫回來把他挖出來,他就被烏鴉襲擊了,烏鴉把他啄得鮮血淋漓。儘管如此,但小男孩卻並沒有遠離這裡的鄉村,而是逐漸深入。不管人們如何堅持他不屬於這裡,他也沒有離開。

《被塗汙的鳥》並沒有把大屠殺的作為一種現象來觀察,而是把關注放在了大屠殺的背後亙古以來的偏見。這種偏見是人們一直在恐懼知曉,卻潛藏在自身最深處的東西。片中為數不多的西方演員與眾多的斯拉夫演員的對比,似乎增加了其整體上自我憎恨的斯拉夫偏見:電影在自我審判,但這種斯拉夫式的自虐式反省可能會令人厭倦。在這種反叛中,缺少了個人心理的描繪和發展,顯得非斯拉夫人物和背景相當平淡。《被塗汙的鳥》成功地向斯拉夫和非斯拉夫觀眾呈現了一種絕望的、沒有完全表達出來對於地區罪惡的哀婉。但其自我譴責的特殊性削弱了其批判的鋒芒,這讓觀眾感到失望,因為電影裡的世界,儘管很有戲劇性,但卻太過連貫而自足。

如果歸為聳人聽聞或是沒有任何高追求的電影,那是不對的。只是這部影片的觀賞非常困難。影片很虐心,但卻是非常嚴肅。攝影帶來出色地黑白膠片拍攝,每一幀畫面都是觸目驚心地荒涼和絕望,即使是一片灑滿陽光的田野也充滿了威脅,畫面裡的人毫無例外地幾乎都泯滅了人性。很多演員們在片中都奉上了他們精湛的演技,表現可圈可點,但故事的核心依舊是小男孩。影片是一部非凡的電影,兼具藝術、力量和震撼。

The Painted Bird與Nabarvené ptáče,文字語言與電影語言。本片是導演瓦茨拉夫·馬爾豪爾改編的上世紀最具爭議之一的東歐二戰小說,描寫了一個被父母送到鄉村躲避戰火的孩子,因為膚色不同而遭到歧視和迫害的故事。劇情本身其實非常簡單,關鍵是怎樣的迫害以及藏在表面事物下東歐人民的本質心態。原著為耶日·科辛斯基所寫,按照其個人描述,這一切的想法都來自於童年在納粹大屠殺中倖存而有的多年逃亡經歷,作者移民美國後放棄原有母語,轉而用英語以求冷靜客觀的寫作。淺談原著本身其實是敢寫的、普通的、繁複的、平靜的解釋講述,但作者這種想法,確實合適用電影語言表達,上帝視角下失語的殘酷影像。捷克本籍導演也是想用他的母語來闡述描寫他母國的故事,於是影像化過程中,語言得到了回歸。

相關焦點

  • 《被塗汙的鳥》被塗汙的鳥
    《被塗汙的鳥》,無意打開家裡的電影盤,這部電影震撼了我的心靈、視覺,讓我久久不能自拔,真正被塗汙的到底是誰?一部戰爭片被拍的文藝範十足。電影裡面有兩次出現了古老松樹和小主角的親密接觸,第一次是他不堪忍受逃離了收留他的人家後,在荒野,在夜晚為了躲避危險把自己掛在一棵松樹上休息,這棵松樹成了他的庇護所。
  • 從黑白影像到象徵主義元素,深度解讀電影《被塗汙的鳥》
    1965年,波蘭裔美國作家耶日·科辛斯基出版了小說《被塗汙的鳥》,小說以一個男孩喬斯卡的視角,講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暴行。時隔半個世紀有餘的2019年,捷克導演瓦茨拉夫·馬爾豪爾以小說為藍本,創作出了同名電影《被塗汙的鳥》。影片在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入圍最佳影片的角逐,並且代表捷克參選了第92屆奧斯卡電影節。雖然最終沒有斬獲獎項,但是絲毫不影響這部影片成為經典。
  • 從黑白影像到象徵主義元素,深度解讀電影《被塗汙的鳥》
    《被塗汙的鳥》整體結構簡單,故事脈絡清楚,想要明白電影表面的主線劇情並不難,但是如果想要探究導演的真實意圖,那就必須從這些象徵主義的元素入手。《被塗汙的鳥》中有大量的象徵主義元素,導演通過這些元素向觀眾傳遞了自己的創作理念和電影主題。
  • 我看《被塗汙的鳥》
    躲在家裡看了捷克電影《被塗汙的鳥》。這部作品改編自同名小說,作者耶日·科辛斯基因這本小說聲名鵲起。這部嚴肅的黑白電影獲得了去年柏林電影節金獅獎提名。它講述了二戰前、中、後的東歐少年的一系列遭遇。影像風格凌厲、莊嚴,卻不失浪漫,讓人不禁想起塔科夫斯基作品裡的深沉。《被塗汙的鳥》不止有深沉。
  • 文明與野蠻:從《被塗汙的鳥》想到的
    作家 王斌因為喜歡電影《被塗汙的鳥》,我開始讀它的同名原著——一部具備經典價值的小說,作者是已故波蘭裔美國作家傑茲•科辛斯基。這幾天,恰巧讀到「被塗汙的鳥」這一段:一隻鳥,被「捉鳥人」塗上帶有臭味的斑斕之色彩,然後放飛,讓展翅高飛之小鳥以啼聲喚來盤旋在天的它的「同夥」。
  • 被塗汙的鳥:威尼斯電影節上尺度最大的電影
    見過烈火裡燒焦的貂,草地上拖死的馬,天空中下墜的鳥,都在被惡意強暴。嗜血的烏鴉,交配的公貓,狂吠的黑犬,都在蠶食善意。經歷沒有救贖的宗教,沒有勝利的戰爭,沒有人性的族群,倖存比死痛苦。影片只能算是被塗汙的《被塗汙的鳥》。 好多個小故事,有點像寓言,耐人尋味。片尾曲想起頓時無力感漫布全身 苦難殘暴的大展播,所有的這一切都放到一個孩子身上。只能說原著就不怎麼高級,導演也沒有更好的把控素材。
  • 《被塗汙的鳥》存在即勇氣
    被塗汙的鳥,以二戰為背景展開的,我們一想到關於二戰,就會想到德軍的種族屠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這也是大部分關於二戰電影的主要的內容,但全片關於戰爭的畫面很少,即使是士兵的畫面也就幾個片段而已,電影雖然有士兵對猶太人的屠殺,對整個村莊的滅口,畫面依舊是那麼的殘暴血腥和不堪入目,但更令人絕望的是戰爭中另一部分人的人性性的喪失。他們也是遭受戰爭壓迫的人們,他們沒有參與戰爭,卻成了在戰爭中苟活的衣冠禽獸。
  • 走上銀幕耗費十多年,金獅獎提名影片《被塗汙的鳥》拍攝幕後
    電影攝影師弗拉基米爾·斯穆特尼(VLADIMIR SMUTNY)在導演瓦茨拉夫·馬爾豪爾(VACLAV MARHOUL)的影片《被塗汙的鳥》中拍攝的精美黑白影像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它可以說是這位經驗豐富的捷克電影攝影師迄今為止最具個人風格的作品。
  • 《被塗汙的鳥》,一隻被群體拋棄的鳥,是否註定了它的死亡?
    這部片子並不是第一部用小說的「章回體」分割劇情的電影,也不是第一部講述戰爭殘酷性的電影,描述戰爭殘忍意象的電影有很多,《沃倫》就是其中之一,《被塗汙的鳥》並不是要刻意突出殘酷意象的電影,它有它自己的想法。
  • 令人不寒而慄二戰禁書改編《被塗汙的鳥》大師級的美麗傑作
    威尼斯影展史上最具爭議的作品《被塗汙的鳥》,有1500人參加首映,據說中途離席70人,其實依然有1430人留了下來,被外媒寫成「極其殘暴導致觀眾奔逃」但根據片中演員也參加了此場特映的柏林影帝史戴倫·史柯斯嘉(StellanSkarsgrd)描述:「我確定其中一些人因此而離開了。
  • 電影《被塗汙的鳥》尺度真大,7種動物和8種信仰細思極恐
    波蘭斯基因性侵案無法前往威尼斯領獎,他借電影之名反擊對自己的指控,《我控訴》反成「被控訴」的標靶,電影戲外的瓜更多。除了以上兩部戲裡戲外爭議極大的電影,這屆威尼斯電影節還有一部以「尺度」獲取大量關注的電影《被塗汙的鳥》(Nabarvené ptáe)。
  • 影片:《被塗汙的鳥》、《阿比蓋爾》
    《被塗汙的鳥》是由美籍波蘭裔作家耶日·科辛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65年初版於美國。
  • 《被塗汙的鳥》東歐的殘忍往事
    在電影中,一隻小鳥被捕鳥人塗汙了以後放飛,它看見了同類,便欣喜地向鳥群飛去。然而被塗汙的鳥已經不被同類接納。它們瘋狂的攻擊它、啄食它,致死方休。猶太人是那隻被塗汙的鳥嗎?把Joska趕到河裡的農夫是普通人,攻擊捕鳥人和他情人的村婦們是普通人,把Joska扔到教堂糞坑的村民們是普通人,與公羊交簧的漁女是普通人,作為釀酒師的雞姦者也是普通人。
  • 比《小丑》尺度還大的《被塗汙的鳥》,7種動物隱喻細思極恐
    這部電影夾帶了導演自己的私貨。波蘭斯基因性侵案無法前往威尼斯領獎,他借電影之名反擊對自己的指控,《我控訴》反成「被控訴」的標靶,電影戲外的瓜更多。除了以上兩部戲裡戲外爭議極大的電影,這屆威尼斯電影節還有一部以「尺度」博取大量關注的電影《被塗汙的鳥》(Nabarvené ptáe)。
  • 《被塗汙的鳥》誰是塗鳥者
    他們就像那群攻擊異類的鳥,他們甚至就是塗鳥者。可是不要忘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那隻被塗汙的鳥。小插曲:本片的原著作者,波蘭猶太作家Jerzy Kosinski,曾表示本書(他的第一部小說)是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改編;但後來被揭發說並非如此(他其實二戰期間一直受到一個波蘭家庭的照顧和保護),甚至連這本書都被指代筆。
  • 讀書種子 | 異端之鳥——跨媒介閱讀《被塗汙的鳥》
    異端之鳥跨文本比較閱讀《被塗汙的鳥》小說與電影肖施婧2019年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可謂備受爭議,影片J'accuse(《我控訴》)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及其性侵舊案受到極大關注,而在之後2020年的第45屆法國凱撒電影獎頒獎典禮上,影片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燃燒女子的肖像》)主演阿黛拉·哈內爾因最佳導演獎頒予波蘭斯基而憤然離席
  • 《被塗汙的鳥》波蘭到底經歷了什麼?
    整部電影,我大致總結出一下幾個特點:第一,黑白色調,沉悶的壓抑感。第二,寥寥無幾的臺詞,尤其主角,小男孩的臺詞我只記得一句,就是開始他說的我只是想回家。第三,所有演員幾乎沒有笑臉,也沒有笑聲,都是死氣沉沉的,麻木的,恐懼的表情。第四,整部影片全程無配樂。
  • 被大批觀眾離場的黑白神片《被塗汙的鳥》:沒關係,活著就好
    1965年,美籍波蘭裔作家耶日·科辛斯基在美國出版了長篇小說《被塗汙的鳥》。2019年9月3日,根據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被塗汙的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2020年8月4日,我熬夜看完了這部電影,心裡頗有感想。這是一部黑白型的影片,電影以小男孩JOSKA為視角,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歐的悲慘景色。
  • 《被塗汙的鳥》以聖潔之名,行汙穢之事
    農民們最喜愛的娛樂活動之一,便是逮住一隻只鳥兒,把它們的羽毛塗成彩色,然後放了它們,讓它們返回鳥群中1965年,美籍波蘭裔作家耶日·科辛斯基創的同名小說《被塗汙的鳥》出版後,東歐最有成就、最受尊崇的作家,對他提出了警告。
  • 《被塗汙的鳥》:從戰爭中倖存的是肉體,被塗汙的是靈魂
    在201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除了備受爭議的《小丑》,同時獲得金獅獎提名的還有一部尺度驚人的影片《被塗汙的鳥》。影片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為了躲避法西斯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流落在不同村莊之間的經歷,展現了東歐國家對猶太人施加的殘忍暴行。公映時,片中血腥和暴力的鏡頭引起很多觀眾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