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廣電網】移動互聯時代造就了APP/APK的全面興盛,伴隨著「三網融合」「寬帶中國」「網絡強國」等國家戰略及「提速降費」等惠民政策的推進,中國網際網路不斷攀向新的高峰。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較3月增長3625萬,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7.0%。截至6月,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達52.3%。
網民上網設備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2%,使用桌上型電腦為37.3%,筆記本電腦為31.85,電視上網為28.6%,平板電腦為27.5%。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8億,較3月增加3777萬,佔網民整體的94.5%;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18億,較3月增加4461萬,佔網民整體的87%。手機價格的「親民化」,使得移動互聯用戶規模迅速加快蔓延,運營商流量套餐的定價戰略調整,進一步為移動視頻的新業態如移動直播、短視頻等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有線電視的生存之戰
在大屏端,IPTV及OTTTV(網際網路電視)更加受民眾追捧。根據央視市場研究(CTR)聯合愛上電視做的最大規模調研,IPTV用戶滿意度與信任度超過90%,其功能選擇多、性價比高是IPTV吸引用戶的主要原因。其相比有線功能多,相比OTT可直播,相比網際網路視頻大屏畫質好是IPTV突出優勢。工信部的最新數據中,至9月末三家運營商的IPTV用戶終於到達了3.1億戶的規模,而IPTV的用戶量級從千萬至億的量變,僅用時3年,增長速度超過了有線電視,甚至網際網路電視端。
面臨大屏端的IPTV、OTT以及移動互聯、PC互聯的多面戰線擠壓,有線電視雖早就啟動了電視院線的初期VOD類服務,仍是難以從業務層面上取得增量的突圍。
廣電擁抱移動化,產品如何做到精品化?
近期,廣電用戶層面上已經注意到了,自家地域的有線電視運營商通過宣傳通道在推送廣電網絡APP及「微信電視」小程序。先前,DVBCN也曾提過幾家,詳情回顧:拋棄「刻板印象」!有線電視其實也有移動類產品
目前有包括吉視傳媒的「吉柿果」、廣西廣電網絡的「小象嗨TV」等均為廣電網絡自己推出的移動APP;另有湖南有線、陝西廣電網絡、天津有線等推出了「微信電視」,也就是俗稱的微信小程序。二者區別在於,獨立的APP需在手機上自行下載,但操作方面更有靈活性。「微信電視」不需另外下載,但跳轉頁面操作不夠靈活。
適應時下以及更能面向未來剛需的產品才能睞得人心,廣電網絡新升級的移動類產品可觀摩以下兩款:
1、江蘇有線的「視界觀APP」項目
不久前,DVBCN線上觀摩某行業會議時,聽江蘇有線方面的人員介紹了其正在開發的一個新項目——「視界觀」APP。從2017年起,江蘇有線打造了「一鎮一屏」戰略構想,將大屏端本土內容的「精耕細作」作為了寶貴經驗。2018年隨著下沉市場商機湧現,而切入下沉市場獲得巨大商機,成為APP項目做本土內容的私心,加之量級本土存量用戶+本土渠道資源則成為做好本土內容的信心。未來重點將深耕江蘇有線的電視用戶和本地用戶,基於本土市場差異化發展,做好下沉內容。作為一款綜合性平臺,該APP主要基於大小屏互動傳播,以實現長短視頻和電商等業態布局。
目前,江蘇有線的這款「移動電視」APP仍處於封閉內測階段,按照計劃,預計可於今年12月正式上架。未來,「視界觀」APP可以扶持本土創作者,實現內容的定向輸出;將用戶資源快速導入,依靠O2O社區實現促活;最後還要對產品賦能,通過商業變現以維繫發展。內容生態構建的必要因素涉及「平臺機制+內容的生產輸出+商業模式成功轉換」的有機互動,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DVBCN的了解,在2020年7月2日,江蘇有線認繳4500萬人民幣這測了家新公司——江蘇視界互聯傳媒有限公司。另外,在9月時通過視界互聯傳媒註冊2000萬人民幣成立了家名為江蘇新國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企業。
7月份時,江蘇有線的江蘇視界互聯傳媒開始面向社會公開招攬初創核心管理團隊,包括執行長(CEO)、首席內容官(COO)、首席產品官(CPO)、首席商務管(CBO)等高級職務。宣傳中提到將立足有線,擁抱5G,採用網際網路扁平化團隊結構管理,以85、90後為核心骨幹團隊,以更好地服務有線用戶、促進網絡發展為使命,開展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的設計、開發、運營業務。涉及的商業板塊包括長短視頻、電商、大數據等。
2、上海東方有線的融合EPG應用
東方有線相中了4K超高清的國家戰略及時下制式趨勢,通過構建有線融合媒體服務平臺,以實現共性化/個性化內容服務、多屏互動服務、跨網跨終端的融合服務。
隨著東方明珠新媒體對東方有線的股權接受,背靠SMG的強大優勢,東方有線也與電視頻道完成了臺網聯動,同步在了智能EPG應用,進而改變了原來節目以欄目為主的方式。
為進一步踐行高清/超高清計劃,東方有線通過發放新型4K超高清終端和4K超高清融合終端,其數位電視部分與4K超高清機頂盒相同,其網絡部分採用了廣電寬帶(EOC)接入+Wi-FiAP功能,因此可提供用戶以上網功能。新的融合終端不只是畫質制式的提升,基於融合EPG應用可實現多種新功能,如將有線電視嵌入到微信小程序中,具備了手勢遙控、語音遙控、語音搜索等功能,實現了手機與機頂盒的交互。
有線電視能否破除「管道化」
大體上,類似「吉柿果」、「小象嗨TV」以及各類「微信電視」等,均是需要與廣電寬帶、終端設備綁定方可啟動的限制類應用,與「央視頻」聚合型新媒體APP多有不同。
當前狀態下,廣電網絡的有線電視業務模式總體上是呈現為「管道化」,可形象稱為是「販賣電視盒子的運營商」,隨著諸如CCTV3/5/6/8精品內容的失勢,加之總局等也在大力加強推動IPTV的電視宣傳、公共服務作用,其轉正化步伐正加快實現。
傳統直播不再獨得傳輸資質的狀況下,CP/SP資源其實已經是同質化的了,跟隨著搞起的交互性甚至DVB+OTT專享終端,也還是在搞殊途同歸的做法,「管道化」愈加成為了魔箍。
中國廣電的中廣終端,曾經亮相過的「融媒電視」,更加地類似廣電流媒體未來形態,可以實現如橫屏豎屏共屏的分路,也可具備TV+5G的跨終端融合,有線與無線協同,真正實現從「看電視」向「用電視」的轉化。變接入網為渠道,預期還將接入智能家庭生態,若能實現,在真正的全程全網、互聯互通的前提下,或許將改變有線的困境、怪圈。
責任編輯:李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