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項賽會新紀錄
106個熱搜
7991萬微博話題討論量
S+級綜藝《超新星全運會》第二季
以一場跨界圈層的全民狂歡完美收官
對於參與兩季製作,並擔任第一季總編劇的李若羽來說,這是一份優異的成績,也是難得的歷練。
李若羽和超新星第一季總教練李小鵬
93年,入行6年,隸屬於業內知名製作公司愛魚文化的李若羽25歲就get到了「最年輕總編劇」的頭銜,並在7月份結束《籃板青春》總編劇工作後無縫銜接《超新星》第二季現場擔任即興編劇總調度。
「聰明」、「開朗」、「有能力」,是身邊人對她的評價。但一場採訪下來,我也看到她明快外在內「敏感」、「較真」的一面。
採訪結束,她要趕去進行《演員的品格》第二季總編劇的工作,我讓她形容一下這個新節目,她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太難了」,尾音拉得很長,但語氣卻沒有絲毫沮喪。
「覺得難,還做?」我問。
——「就是因為它難,所以結束的時候我才會很開心,又攻下了一個。」
——「死磕自己很爽。」
在很多人眼中,「100多位明星」這個條件仿佛一個磁鐵,放在那就能吸引眼球。
但對李若羽和整個編劇團隊來說,流量是一把雙刃劍——人數過多意味著前期真人秀腳本很難進行。如何在直播前短短的四期節目裡,做到有足夠的故事性、話題性,成功塑造人物而不只依靠流量吸引關注才是最大的挑戰。
「我們只能儘可能去預想所有會出現的情況,在流程和賽制上最大完善,但很多時候,真的是要到現場去看到他們、了解他們後才能知道接下去會要引導他們去拍什麼,是很考驗團隊現場作業能力的。」
李若羽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季徐浩跟王志文的跳高練習,當時是午飯時間很多機器都休息了,但突然發現徐浩在練,王志文在旁邊教,編劇組就趕緊把攝像調過來拍攝,之後又不間斷地拍攝了很多練習的場景,才成功塑造了一對師徒關係。
再比如新一季裡,周振南和于小彤這對「2G兄弟」,起初是覺得兩人存在身高差的萌點,於是安排攝像老師多去抓拍倆人同框的畫面, 沒想拍到這段經典的對話。
「如果編導沒有提前預設和現場協調的能力,很多亮點就挖掘不到了。」
「其實藝人也知道自己要多和別的人去產生互動,所以我們也會站在藝人的角度去引導他們,但預熱一共就四集,一集也就60多分鐘,我們會在內容上更多呈現超新星去拼去闖的精神,而不僅僅為了吸引眼球。」
除了平衡「流量」和「內容」,如何平衡綜藝的「娛樂性」和競技體育的「專業性」,也是團隊面臨的考驗。
從體測環節開始,李若羽和團隊內部就請騰訊平臺幫忙聯絡專業體能老師,經過多次探討,確認爆發力、柔韌度、協調性等體測維度。
但是單純的題測試,沒有人要看。一定要想一個有趣的點子填進去。
於是團隊就開腦洞,想了一個類似遊戲的方式讓這些明星們手腳反向畫圈,這個方案既專業又有趣,就連體能團隊也沒想過原來協調性還可以這樣測,而且還在第二季配合著野狼disco引領了一波「左手畫圈、右手畫彩虹」的潮流。
不僅如此,賽制上的勝者為王、挑戰大魔王的升級和金牌教練團的坐鎮既體現了競爭的刺激又保證了賽事的公平,這無不顯示團隊在專業性上的追求。
雖然節目遇到的突發情況還有很多,比如錄製遭遇颱風,第一項比拼直接變成誰先到達蘇州等等,但這些困難都由整個團隊一一克服,並且越戰越勇。「生而為贏」不僅體現在節目裡,也貫穿在整個幕後團隊中。
雖然連續做了《超新星全運會》、《籃板青春》兩檔體育類綜藝總編劇,李若羽本人並不擅長「運動」。
但面對平臺交到手中的任務,她選擇勇敢接下並搞定它。
「做《籃板青春》的時候,我最先做的就是培養興趣點,我開始看NBA的比賽,然後我就覺得哈登很好,很吸引我,通過了解他,我也了解了籃球。」
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李若羽就開始帶動團隊內其他女編劇,比如從華師大請專門教CBA的老師帶大家體系地了解籃球,給大家布置作業晚上回家要去看NBA...漸漸地團隊都對籃球很感興趣,甚至有的女生現在還在堅持看。
雖然籃球在大多數人眼中是一個「男生」的運動,但李若羽和團隊很清楚,一個高中生的籃球節目,「體育」是一個套子,裡面裝的還應該是一群熱血少年不斷挑戰,逆風成長的過程,這些其實是從女性視角出發,更擅長的內容。
籃板青春隊和愛魚編導團隊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毛江龍的選手,因為她們沒想到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成了貫穿整季節目的故事線。
「他一開始是一個很挺驕傲的北京少爺,球場上的Bboy,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不服來Battle,沒想到來的節目以後遇到了比他更厲害的人。
我當時就看到一條彈幕上寫到:「我想他應該就是男主角,我堅信他是可以最終逆襲,成為去日本比賽的一員。」
「但是到了最終決定決賽名單的比賽他還是不行。我們也經動搖過,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讓他離開,因為只有這樣才是公平的,他也能得到真正的成長。」
後來李若羽看到很多男觀眾在虎撲上評論《籃板青春》是一個非常真實的節目,她覺得團隊的決定是正確的。
愛魚編導團隊
當被問到如何看待「最年輕的總編劇」這個評價時,李若羽沒有迴避:「我覺得沒有人不喜歡權利,但總編劇不只代表權利,也意味著很累,很有壓力,在籃板青春總結會的時候,韓方製作代表說過一句話:「這個節目好或者不好,一切責任就在於張以豪(籃板青春總導演)和李若羽,這句話,我記得很清楚。」
「大家基本都是同齡人,沒有太多階級和距離,頭腦風暴時,我會鼓勵他們去講,就算講錯也沒有關係。我覺得一個團隊必須一起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功。」這是年輕leader獨有的帶隊秘籍。
雖然也曾有過能否扛得住節目的顧慮,但整個愛魚團隊畢竟有著《明日之子》、《花樣姐姐》、《放開我北鼻》等多類型綜藝節目製作經驗,很多資深編導的幫助和分享都會讓李若羽收穫很多。
「可以是真人秀導演,或者是跟拍導演,未來如果有機會,我想挑戰導演的角色,不試一下,我就永遠都不知道行不行。」
雖然不能決定風向,但跑起來,就會有風的。
李若羽:其實我是處女座,對,我不太像。別人一直覺得我是一個沒有什麼煩惱的人,但實際上我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只跟關係比較好的人說,我比較敏感,身邊的人情緒有些變化或者不開心,我很快就能察覺到。但這種敏感也在工作中反而是一個優勢,能很好的幫助我與藝人和選手相處。
李若羽:一個是要看足夠多的綜藝節目,要知道別人還能夠這麼做,有什麼是被做過的,二是有想法有創意,當然這是個很虛的東西,沒有辦法定義,但一般比較輕鬆的時候會更容易有靈感。
李若羽:我比較喜歡旅遊類的,因為我是一個閒不住的人,之前做花樣系列的時候就很開心,因為可以到處走。
李若羽:如果說真要做一個節目的話,我還挺想做一個四個人在一個房間生活的這種,我之前做北鼻運動會的時候,就想說把全中國最懶的四個藝人放在一起,看他們是大懶使小懶還是怎麼樣?他們到底會怎麼生活?我對這種還蠻感興趣的。
李若羽:我覺得壓力特別大的時候,貌似就沒有時間再去解壓了。錄超新星的時候開車的間隙都在回信息,根本沒有時間累,就感覺一下子錄完了,錄完了就覺得卸下了。
後記:
就在文章發布之際,2019亞洲電視大獎,提名名單公布:《演員的品格》第一季入圍最佳網絡內容編劇、《超新星全運會》第一季入圍最佳數字娛樂節目!祝賀愛魚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