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高萊斯丨知識簡報丨精選案例:日本福井縣勝山「恐龍之森」
關鍵詞:日本,福井縣,勝山恐龍之森,恐龍王國,綜合主題樂園,恐龍IP,戶外遊樂空間,地方旅遊振興與形象塑造撰稿:張文暉 丨華高萊斯 知識管理中心福井縣位於日本北陸地區,瀕臨日本海,這裡雖然只是一個只有約4200平方公裡的小縣,但是這裡擁有一個著名的大
-
小盜龍的朝聖之旅: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遊記
不要被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的這個「縣」字所迷惑,「縣」在日本的行政區劃上相當於我們的「省」,所以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相當於省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級別,但是博物館的產品、展示、研究各方面都是世界級的。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與中國的自貢恐龍博物館和加拿大的皇家泰勒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所以想看恐龍去這裡就對啦!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就在中國,圖6是《異形》靈感來源
阿根廷龍阿根廷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66-100億年前)。它們的特點是龐大,估計後腿有4.5米,軀幹長7米,全身有30米長,估計重量約為60至100噸。上面的這隻恐龍長度為98英尺,大約是比薩斜塔的高度的一半,重量是普通大象的10到15倍,人類在它面前有多渺小已經不言而喻了。據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
-
學術頭條:2.5億年前「遠古鱷魚」化石,日本物理學家有馬朗人去世...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表示,嫦娥五號上升器已圓滿完成使命,受控離軌落月可避免其成為太空垃圾,避免影響國際社會後續月球探測任務,這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太空的重要承諾。中科院團隊發現約2.5億年的「遠古鱷魚」化石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俊團隊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成果發表於《化石記錄》雜誌。這次報導的新種被命名為陽泉長壽螈,是已知始椎類化石中最「長壽」的記錄,也是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800萬年前烏龜像汽車大
化石收藏家查爾斯·斯特恩伯格(Charles Sternberg)和他的兒子們於1908年發現並發掘了這具恐龍木乃伊。對於在66至6800萬年前自然被木乃伊化的恐龍來說,非常奇妙的是它的皮膚,手,肌腱,鼻孔,胃內容物以及許多其他身體部位完整無缺。
-
距今1.1億年!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重僅10克估計是小獸腳類動物
距今1.1億年!,長約4.5釐米×2釐米。研究小組說,據估計,這枚恐龍蛋的化石大約在一億年前重約10克,是在日本兵庫縣丹波的白堊紀早期發現的。2公斤。2015年至2019年之間,該團隊調查了可追溯到1.1億年前的地層,發現了四個化石蛋和1300多個散布的蛋殼碎片。它已經證實了這些發現,包括新發現的一種被命名為「Himeoolithus murakamii」的類目,可以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研究小組說,這一發現表明,該地區有各種各樣的小型恐龍築巢聚居在一起,被稱為世界上白堊紀最豐富的化石蛋產地之一。
-
山東大汶口出土骸骨,專家測試其DNA,證明日本人極可能起源中國
山東大汶口出土骸骨,專家測試其DNA,證明日本人極可能起源中國 對於日本人的起源,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流傳最多的就是說,日本人起源於中國。我們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一心想著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到處求醫問藥,叫道士尋找仙丹。
-
看福井縣恐龍之森是怎麼做的
鄰國日本福井縣勝山市就憑藉恐龍這一資源優勢推廣了地方旅遊振興,讓這個偏居一隅的小縣成為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但是全球擁有恐龍資源的地方那麼多,為何福井縣能夠脫穎而出呢?福井縣(Fukui-ken),位於日本本州島靠日本海一側,屬於日本地域中的中部地方,佔地4200平方公裡。
-
揭開2.3億年前恐龍家族的神秘面紗No.棘背龍
也不知道:恐龍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的三疊紀,在之後的1.5億年中,恐龍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角。它們佔據了陸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霸主。更不知道:同時代的翼龍、海生爬行類等則佔據著天空和海洋。龍博士@酋長,將繼續為你揭秘遠古時期關於霸主恐龍的秘密,帶你們走進神秘的恐龍家族探險。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種可以和霸王龍匹敵的傳奇恐龍——棘龍。
-
裂口鯊:4億年前的鯊魚家族老祖宗
很多人都不知道,鯊魚家族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4億年之久了,你知道4億年前的鯊魚長什麼樣子嗎? 克利夫蘭怪魚 俄亥俄州位於美國中東部,該州北部與伊利湖相連。在俄亥俄州眾多瀕臨伊利湖的城市中,克利夫蘭是最出名的一座。
-
十堰境內發現的距今100萬年「鄖縣人」化石撼動「人類起源於非洲...
梅鋪猿人洞形成于震旦系(距今五億七千萬年至十二億年)的石灰巖中,是一個較大的水平溶洞。 梅鋪猿人洞發現於1970年。到了1975年夏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野外考察隊對此洞進行了發掘,共挖掘出4顆猿人牙齒化石,全是左邊的。一顆是左上中門齒,其餘3顆為臼齒,齒冠都保存完好。
-
考古沉睡千萬年的上古寶物——恐龍化石
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考古沉睡千萬年的上古寶物——恐龍化石。 恐龍化石,是指恐龍死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齒)等硬體組織沉積在泥沙中,處於隔絕氧氣的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礦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蹟,如腳印等有時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來。
-
科學家在內蒙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謎團終被揭開
2006年時,科學家在內蒙寧城發現了一種帶有翼膜的哺乳動物的化石,該化石距今有1.25億年,而翼膜便是翼龍的飛行結構,這是一個新的發現,古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遠古翔獸」,並且創建了「翔獸目」這一新的類別。
-
早期直立人與東亞直立人中間狀態化石特徵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早在197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野外隊在河南淅川縣調查時獲悉梅鋪化石線索,次年發現4顆人類牙齒,同時發現一件石核和20餘種哺乳動物化石。發現之初,吳汝康、董興仁、許春華對該地點和發現的人類化石進行了研究和報導,並將人類化石歸入猿人行列。根據伴生動物群種類,許春華將人類化石年代解釋為早更新世晚期。自此之後,對該地點再無年代測定和人類化石研究工作開展。
-
古脊椎動物化石的寶庫-「盧氏盆地」
195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收到盧氏文化館寄去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後,所長周明鎮便於1957年帶領40多位專家,到盧氏對地質第三紀進行了一次普查,並在王家坡(當時叫孟家坡)發掘3個多月,挖出了大量的化石。從此,盧氏的化石馳名世界。1984-1985年,盧氏縣文物普查時,認定的動物化石點達40處之多。
-
成為化石獵人?意外很簡單
說菊石不值錢也不絕對,如果是在加拿大出土的斑彩螺化石,那可就不一樣了,它作為極度稀有的化石在寶石市場僅僅是區區碎片也非常值錢。全世界目前只在加拿大有,僅此一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英國的英吉利海峽一側海岸是1.9億年前侏羅紀時代的海床地層,地層抬升變成陡峭的懸崖又不斷被海水衝刷侵蝕,導致藏在這些地層中的化石會時不時被衝到海灘上。因為當時是海底所以沒有那些陸生爬行動物化石,但會有魚龍和貝類、節肢類動物化石。了解本地地理特質與地層歷史,是找到化石的關鍵。
-
1.8億年前的「長脖子怪物」,為了生存,它們經歷了煉獄般的痛苦
一直到白堊紀蜥腳類恐龍漸漸開始走向末路、最終滅絕,整個侏羅紀時期,基本上都是它們的天下,所以,在研究侏羅紀恐龍化石的過程中,蜥腳類恐龍化石也是非常多的,前段時間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就出土了一具蜥腳類恐龍化石。
-
不可思議,4億年前的齒輪出土,難道是史前文明或外星人的傑作?
然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遙遠的勘察加半島,距泰基爾兩百公裡左右的地方,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讓他們大跌眼鏡的裝置,當地出土的一塊四億年前的化石構造,和現代齒輪幾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