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棧主義
雲彩+車軌+海面+煙花 堆棧技法深度解析
編輯:李駿 圖:李洪濤、李駿、李勇、凱歌 文:劉雷、李洪濤
油畫般筆觸的天空,絢麗的煙花,一公裡長的車軌,絲綿般的海面,你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用慢門拍攝,但有沒有更好的技巧呢?「堆棧」可理解為多張照片的堆疊,其效果要優於傳統單張慢門拍攝的效果。堆棧可以打造塗抹感的創意效果,可以模擬慢門效果,並極大地提升畫質,減少噪點,還可以消除畫面內不需要的內容。我們通過四大拍攝題材的解析,讓你漸漸愛上這高級技法。
PART1 用堆棧打造油畫般的創意效果-雲彩
遇見藍天白雲,熱愛攝影的你肯定不能「浪費」。運用堆棧這一技法,能將雲彩打造出油畫般的塗抹感。此效果需要前期拍攝與後期製作相配合
前期拍攝
1.觀察空中的雲,雲量要適中,且要有一定厚度
雲對堆棧形成塗抹效果起決定性作用,雲量要適中,且要有一定的厚度。關於雲量:太過稀疏的雲量無法形成強烈的塗抹感,效果會很單薄。太過密集的雲量也會削弱塗抹感,效果會過於厚重,難以分辨形狀。關於厚度:即使雲彩很美麗,但是過於纖薄的話,後期出來的塗抹效果也比較弱。
在出發拍攝前,要查好天氣,保證天氣晴朗的情況下,要注意是否有雲。拍攝時,如果發現拍攝地雲彩並不理想,那也不要著急,我們可以適當等待雲的變化。
2.使用延時拍攝 —— 拍攝間隔和張數設置是關鍵
拍攝時,我們需要設定延時拍攝功能,有些相機內部自帶延時功能,就像這次使用的佳能EOS 5DS R相機中的間隔定時器功能,如果相機不帶此功能,可以選擇具備延時功能的快門線,另外一定要使用三腳架。
設置拍攝間隔和拍攝張數是關鍵。每張照片的拍攝間隔時間需要根據云的流動速度來設置,如果雲的流動速度過慢,那我們需要設置較長的時間間隔,8-10秒為佳,或是更長,因為這樣才能在後期製作中形成強烈的塗抹感;如果雲的流動速度較快,我們將時間間隔為3秒左右即可。拍攝張數設置地越多越好,100張左右為佳,還可以更多, 便於表現畫面的細緻紋理,而且雲也會形成更長的拉線,視覺效果強烈。
帶延時功能的快門線
3.實拍參數的設定
本次拍攝時,我們發現空中的雲速與雲量均適中,十分適合打造塗抹效果,而且拍攝地由於海拔較高,雲離地面近,視覺效果更好。首先設定延時拍攝的參數,將時間間隔設置為5秒,拍攝張數設定為99張,張數夠多才能將雲的塗抹效果拉長,同時由於風車轉速較慢,只有拍攝張數夠多才能將風車均勻堆滿,大家還可以嘗試130-150張的拍攝張數。隨後設定相機的曝光參數,為了細膩表達畫面同時獲得大景深效果,我們將光圈數開到F16,將感光度設為ISO100,快門為1/60秒。
另外,拍攝的照片除了堆棧還可以製作延時視頻,拍攝張數越多延時視頻的時間也就越長,例如,我們可以拍攝300張左右,選100張用作堆棧,300張用作視頻,可謂一舉多得。
設置間隔時間和拍攝張數
單張拍攝參數
重點解讀: 使用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
設定參數和構圖時,我們可以使用佳能EOS 5DS R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實時取景能夠模擬曝光,快速判斷曝光量是否合適,方便快捷。而且實時取景能夠實現精準的手動對焦,我們可以放大圖像,轉動對焦環,實現精準對焦。另外,在實時取景狀態下能夠使用相機的水平儀矯正功能,方便校準水平。還能夠實時預覽白平衡效果,可以對色溫進行調整。關於使用時的注意事項:1. 使用光學取景器取景時就無法使用實時取景,不能同時使用;2. 實時取景的自動對焦速度比較慢,如果抓拍建議使用光學取景器;3. 實時取景很耗電,不用時可將它關閉或準備一塊電池。
後期處理
1.將圖片導入
打開Photoshop,執行[文件]-[腳本]-[將文件導入堆棧],選中所拍攝的99張圖片,隨後圖片將自動導入到Photoshop 的圖層中。圖片疊加的順序將是第1張在最上方圖層,第99張在最下方圖層。由於導入的圖片數量較大,而且如今相機解析度也很高,所以你的電腦的配置還是要跟得上「節奏」,最好選擇具備高效快捷處理圖片功能的電腦,能夠為你省去不少時間。
2.使用插件進行合成——「最大值」是關鍵
我們推薦使用半島雪人的starstail插件,該插件處理堆棧合成十分便捷。打開插件後執行[堆棧]-[最大值],即可形成油畫般的塗抹效果,其效果等同於全選所有圖層並將圖片疊加模式改為「變亮」。「最大值」是以所有非透明像素的最大通道值渲染,能夠找出和強化畫面中最亮的點,有降噪效果,適合拍攝車軌、星軌等題材。
注意不要選擇「平均值」,平均值適用於形成細膩的慢門效果。這在後面的海面拍攝我們將會提到。如果不想用插件的話,堆棧合成還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將所有圖片導入後,全部轉換為智能對象,隨後執行[圖層]-[智能對象]-[堆棧模式]—[最大值],同樣也能形成油畫般的塗抹效果。但是操作時間更長,不如使用starstail插件便捷。
3.光影處理
堆棧合成後,後期處理還不算完,我們還要對圖片的進行影調的處理,增強視覺效果
處理光影之前
處理光影之後
A 基礎調整。
首先用曲線對畫面做基礎調整。觀察根據直方圖可以發現畫面亮度有所欠缺,所以向上提亮了亮部,同時把暗部向下壓,使曲線形成S形,這樣可以適當加強圖片的對比度。我們並未對中間影調進行調整,因為中間影調的調整會對畫面影響較大,可選擇在濾鏡中對它進行調整。隨後,使用nik collection濾鏡,選擇ColorEfex Pro 4。
B 整畫面的對比度。
在Color Efex Pro 4中選擇「色調對比」根據畫面微調亮點和陰影。剛才未做調整的中間影調可在這裡進行加強,因為可以更加直觀和準確地觀察調整效果。最後適當增加飽和度確定即可。
C 增強雲彩的層次進而突出塗抹效果。
在Color Efex Pro 4濾鏡中選擇「詳細提取濾鏡」,適當增加詳細提取數值和對比度,注意隨時對比原圖,以觀察畫面變化。雲彩效果比較滿意了,可以看到遠處的山的細節也被提取出來,感覺不是很舒服,這時可以利用蒙版,將山或者其他不自然部分擦除。
D 增加藍天的飽和度。
在Color Efex Pro 4濾鏡中選擇「偏光鏡」效果,相當於通過後期模擬我們熟悉的偏振濾鏡效果,對加強天空影調非常有幫助。這裡的「旋轉」選項相當於CPL濾鏡的旋轉調整,當數值在0°和180°的時候效果最弱,90°的時候效果最強,這一點與我們使用CPL時被拍攝物體與太陽夾角度數影響是一致的。
E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調整後畫面:對比度增強,畫面層次感提升;局部細節的提升讓圖像更加清晰通透,同時整個畫面色彩也更加靚麗。如果大家覺得以上操作太麻煩,給大家推薦Aurora HDR插件,通過這個插件可以更加直觀便捷地處理圖像,增強影調和色彩,軟體內置了七大類接近60個預設效果模式,而這些預設模式也是可以自己進行調整的。唯一遺憾的是目前這個插件只支持Mac系統。
PART 2用堆棧打造修長的慢門光軌—車軌
用堆棧拍攝車軌,其畫質與效果要大大優於單張慢門拍攝。城市中的繁雜車軌早已司空見慣,拍攝不一樣的車軌還是要來到山路上,讓靜謐的車軌在夜裡不斷拉長,直至消失不見。
前期準備
1.為什麼用堆棧拍車軌
車軌拉得越長,視覺效果越好。我們此次前往的山路,有較多彎道,且道路也足夠長,可以將車軌拉得很「盡興」。從山頂的彎道跑到山下需要4分鐘的時間,如果使用4分鐘的曝光時間單張拍攝,會產生局部的過曝或是炫光,尤其在轉彎處,畢竟車子不能完全勻速的行駛,最致命的是如此長時間的曝光會產生極多的噪點,極不利於畫質的表現。所以我們使用單張30秒的曝光時間,拍攝多張進行堆棧。
堆棧後的局部圖,有效抑制了噪點
單張拍攝後的局部圖,噪點明顯
2.縮短拍攝間隔,用手電輔助對焦
拍攝車軌時,單張曝光參數為:快門速度30秒,光圈F11,感光度100。由於車子拍下山的時間約4分鐘,所以將延時拍攝張數設定為10張左右即可。我們要注意拍攝間隔的設置,設置為0秒或1秒,越短越好,因為如果時間長了,每張車軌會連接不上,出現間斷,後期還需用仿製圖章工具修補上,比較麻煩。一般單眼相機的最短拍攝間隔為1秒,全畫幅微單相機拍攝間隔最短可達0秒。另外,由於拍攝地幾乎沒有光源,對焦或構圖十分困難。功率足夠的強光手電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選擇15w左右的即可。我們打開手電,照射在需要對焦的地方, 使用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 完成對焦和構圖。
設定拍攝間隔1秒,拍攝張數10張
3.加入創意 —— 車軌中少不了車
我們為了避免拍攝車軌的單調,將車輛融入到車軌中。一共分為3步拍攝:第一步拍攝車輛從右側進入到畫面中央。我們使用對講機,當車輛進入到畫面中央後,讓司機將車停下,並隨即關閉燈光,避免局部過度曝光。第二步單獨拍攝車輛,將車停在原地不動並關閉大燈,用LED棒為車輛進行補光,從車尾掃到車頭,注意燈光和人不要離車輛太近,會擋住車輛並且後期不好處理。 第三步用堆棧的方法拍攝其餘車軌即可。這幾部份的參數均為:快門速度30秒,光圈F11,感光度ISO100。
後期處理
1.將圖片導入
打開Photoshop,執行[文件]-[腳本]-[將文件導入堆棧],選擇提前曝光的地景、車燈軌跡和靜止汽車的圖片,導入後分別命名。
2.選擇「最大值」進行堆棧
開啟半島雪人插件,選擇最大值進行堆棧處理,或者全選所有圖層將圖片疊加模式改為「變亮」 ,這兩個方式的效果完全一樣。可以看到堆棧之後所有圖層中最亮的區域都被堆疊到了一起,當然這裡也包含許多我們不需要被提取的部分,例如光繪車輛時的LED光繪棒軌跡、與車身重疊的汽車尾燈軌跡等。
3.擦除多餘軌跡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擦除這些不需要的軌跡。因為剛剛我們做的最大值堆棧實際上是提取了圖層中所有最亮的區域,如果我們不想要其中的某一部分,只要用黑色畫筆把該圖層的該區域塗抹成黑色即可(此方法同樣適用於星軌堆棧處理飛機軌跡)。例如,我們要把光繪棒的軌跡抹掉,就選中這個圖層,用黑色畫筆(不透明度和流量設置為100%)直接塗抹LED軌跡。
當然你也可以利用蒙版工具,將不需要部分遮住。在該圖層新建蒙版,然後選擇黑色畫筆(不透明度和流量設置為100%)直接塗抹LED軌跡。用蒙版遮擋住LED軌跡之後的效果與上一方法完全相同。
4.細節修飾,光影處理
利用上述方法我們可以依次將畫面中所有不必要的堆疊區域進行修整,下圖,將與車輛重疊在一起的車軌用黑色畫筆擦去。最後可根據個人喜好對畫面的光影進行調整,建議突出車軌的光影感。
處理光影之前
處理光影之後
PART 3用堆棧打造絲綿般的慢門效果—海面
拍攝絲綿般的海面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曝光,隨之而來更多的噪點,在白天拍攝的話還需使用減光鏡。但使用堆棧的手法,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最重要的是能夠獲得更細膩的畫質表現,也無需要使用減光鏡。
1.堆棧的結果優於單張長時間曝光
面對如此海面,想要拍攝出絲綿般的效果,需要長時間的曝光,此張圖的總曝光時間長達156秒。如果用單張156秒快門速度拍攝的話,會產生過多的噪點,另外還需要使用減光鏡。
我們使用堆棧的手法,單張使用1.3秒的曝光時間,共拍攝130張,拍攝間隔為1秒,最後在後期中堆棧合成,如此達成的畫面畫質細膩,噪點有效減少,而且無需使用減光鏡,既節約成本,又能達成高畫質,何樂而不為呢。
單張參數:F10,1.3秒,ISO100
2.根據想要的效果,自由調節快門速度
其實當你深刻理解了堆棧的技巧後,每張的曝光時間可根據要達成的效果以及現場光線來決定,並無定數。在拍攝時還要聯想到後期製作後的效果,最後達到細膩的光影畫面。
例如下圖,此圖片我們依舊使用堆棧的手法,但延長了單張的快門速度,快門速度依次為:30秒、20秒、10秒、6秒,總曝光時間為66秒。遞減的目的是豐富畫面的影調,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包圍曝光」,最後在後期中堆棧合成,再用蒙版將需要的細節擦出來。
後期處理
「平均值」是關鍵
後期製作中基本和前面的方法相同,但是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半島雪人插件中選擇「平均值」。「平均值」是以所有非透明像素的平均通道值渲染,多張合成後等同於單張長曝的效果,例如拍攝3張1秒的照片,合成後等同於拍攝單張曝光3秒的照片。「平均值」合成非常適合拍攝流水等題材。合成後平滑無痕跡,能有效降噪,提升畫質。
裝備推薦
5060萬像素搭配全新照片風格展現畫面細節
本次拍攝攝影師使用的是佳能EOS 5DS R相機,其搭載的全畫幅CMOS圖像感應器具備EOS史上最高的約5060萬有效像素。同時佳能EOS 5DS R的「照片風格」中配備了新開發的「精緻細節」選項,可以完全發揮5060萬有效像素的細節表現力。在此次多種不同風光的拍攝情境下,這樣的搭配可以高精細呈現拍攝主體的細節,平滑表現環境層次。
多功能戶外背包作為強大後盾
此次外出拍攝場景複雜多變,我們特別選用了Raven這款背包。這是Fjällräven品牌推出的一款耐用性和實用性都很突出的經典背包,外型設計簡潔,只在LOGO和提手處採用皮料裝飾。背包採用的是G-1000®加強面料,具有卓越的耐磨性和堅韌度,適合各種複雜環境下的使用需求。強大的多功能存儲設計是此款背包最大的亮點,主拉鏈的內部空間具有較大容量。內置柔軟材質可以很好的保護攝影器材,獨立的15寸筆記本電腦隔層能有效保護電腦。中間的存儲隔層,適合收納短途旅行時的衣物和日用品,需要獨立存放的物品可放在前側拉鏈袋中。背包設計了舒適的背墊和肩帶,能有效減少背負壓力,適合一整天的外出拍攝任務。
PART 4用堆棧篩除不需要的內容—煙花
拍攝漫天煙火,想像中應該很炫麗,但拍攝煙火需要相應的技巧,堆棧再合適不過。
前期拍攝
1.堆棧煙火的緣由
我們可以試想,點燃一箱100發的禮花。每組打在天上的位置基本相差不大,每組的花形和顏色也有區別,用單張長曝拍攝煙花往往會過曝,曝光結束後的圖片將是一堆煙花繁雜地出現在夜空中,如以上錯圖。用堆棧便能解決問題,我們縮短曝光時間,分多張拍攝這一箱煙花,最後到後期對每組煙花的形態和顏色進行篩選,將不需要的進行篩除,最後還可以對煙花的位置進行擺放。
2.地景為煙花增色
我們如果僅單純拍攝煙花的話會過於單調,除了煙花外,周圍漆黑一片,缺乏空間感與美感,將拍攝融入地景,記錄下地景的樣貌,會增強畫面的美感,為煙花增色。由於夜晚很暗,我們還需要單獨拍攝地景,借著月光,我們將參數設置:F2,15秒,ISO100,完成地景的拍攝,在後期編輯時中進行合成。由於拍攝時漆黑一片,我們仍舊使用手電照射古堡,隨後使用實時取景完成對焦。
F2, 15秒,ISO100
後期處理
1.將圖片導入,選擇最大值
首先將地景圖倒入Photoshop。隨後將挑選後的煙花圖片倒入Photoshop,選中所有煙花圖層,用半島雪人插件進行最大值堆棧,此時煙花的圖層模式都變為「變亮」模式,方便於我們隨後的調整。
2.篩選和擺放煙花位置
由於煙花基本都堆疊在了一起,所以我們要對煙花的位置和大小進行調整。調整位置和大小我們利用「圖層變形工具」即可,快捷鍵ctrl+t,我們將三組煙花分別排列開,並旋轉了角度。當然位置可根據個人喜好擺放。
3. 記錄下煙火的軌跡——曝光時間的控制最為關鍵
曝光時間的設置是關鍵,為了記錄下煙花在空中形成的軌跡,我們將快門速度設置為3.2秒,因為根據當時的煙花,3.2秒能夠記錄1~2組煙花,數量適中,而且煙花的綻放軌跡基本記錄完整。我們在此之前還使用了8秒的快門速度,發現曝光時間過長,煙花重疊的較多,煙花的形狀自然不夠好,也不利於後期的篩選。
為了獲得清晰且細膩的畫面,我們將光圈調製F11,感光度在ISO 100即可。我們還使用了F16的光圈,由於光圈過小,軌跡記錄並不完整。
F11,3.2秒,ISO100
關於拍攝間隔時間的設置也是越短越好,設置為0秒或1秒,以免錯過煙火的部分軌跡。一箱煙花放大概需要50秒,所以將拍攝張數設定為15張左右即可。
重點解讀
拍攝虛實結合的炫麗煙花
當一組曝光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可以擰動聚焦環,使煙花虛化。最後單張的效果就是煙花整體形狀是實的,但煙花周圍四濺的花火會虛化,如同虛華後的霓虹燈形成的光斑,整體效果會十分魔幻。
轉載《攝影之友》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