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皓音樂
我們致力於音樂知識的快樂學習和分享。這是一個愛音樂的公眾號,喜歡就關注我們哦!
《兒童古典音樂欣賞》
我們來啦!
本系列結合心理發展與音樂才能教育的不同階段,分為四個部分:誘導期、萌芽期、體驗期、欣賞期。跟著我們一起開啟音樂之旅吧!
誘 導 期
啟蒙期的訓練中大量運用達爾克羅茲教學法中體態律動這一科學教學理念,通過各種遊戲、活動體驗音樂的力度、速度、音的高低、空間、節奏等諸因素,從而可以達到認識、分辨聲樂、器樂,以及進一步認識各種音色的分類、各種不同形態的器樂表現,同時完成了兒童反應敏捷力、注意力寬度與廣度的訓練課程。 誘導期的曲目都是短小的、形象性強的曲目,曲目內容本身有很強的親和力,很容易獲得兒童的喜愛,曲目的素材充滿在兒童生活當中,它們具有音樂節奏、曲調等要素的基本架構,通過聽、唱、身體律動、遊戲動作,兒童在自然、無意識的情境當中實際體驗音樂要素的各種表現。久而久之兒童的樂感會愈發敏銳,唱歌的音準也會逐漸正確,動作的感應更加精確,同時通過這些練習,孩子的注意力也會得到持續的提高。Rimsky-Korssakoff,Nikolai
Zar Saltan op.57 The Fight of The Bumblebee
《野蜂飛舞》
這是一個關於沙皇薩爾丹的故事:
王后生了一個兒子,王后的兩個姐姐和一個叫巴巴哈麗的女人出於嫉妒,給出徵在外的沙皇薩爾丹寫信,造謠說王后生了一個怪物。沙皇見信後非常地生氣,派人把王后和王子裝在一個大木桶中扔到海裡。王后和王子在海中漂泊到一個叫布相島的地方上了岸。此時王子已經長大成人,他在島上發現一隻兇惡的老鷹正在追逐一隻天鵝。於是王子挽弓搭箭射死了老鷹,救下了天鵝。這時島上突然出現了一座城堡,原來天鵝就是城堡的主人,老鷹就是壞蛋巫師。巫師死了,魔法破了,一切都恢復了原樣。王子非常想念自己的父親,公主為了滿足他的願望,幫助他變成了一隻黃蜂,隨著船隊回到故鄉,這時沙皇也在想念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他想去海上找他們,卻遭到王后的兩個姐姐和巴巴哈麗的阻撓。變成黃蜂的王子看到這種情景後就飛上前去狠狠的蜇刺她們,痛得她們抱頭鼠竄。然後王子回到布相島。你們聽到的音樂就是變成黃蜂的王子蜇刺仇人的一段描寫。
選自作者的歌劇《薩爾丹沙皇的故事》(1900)中的管弦樂間奏曲,常單獨演奏和被改編成供各種不同樂曲演奏的樂曲(如小提琴、爵士樂小號等)。故事以大團圓結局,整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欺騙和誹謗是不能長久的,它終將被揭穿,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的。
這部歌劇上演以後,《大黃蜂的飛行》這段音樂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熱烈歡迎。現此曲已經成為音樂會的獨立演奏曲目,並且被改編成各種形式。
這首樂曲十分形象地表現出大黃蜂飛行的動態,用極其快速的弦樂小分弓模擬黃蜂飛行時發出的嗡嗡聲。
一開始,長笛與弦樂一起以突然的下行音型出現,好像一隻黃蜂從天邊飛來。之後,在固定的飛行音型上,小提琴和長笛相接地奏出旋律。有時很強,像是黃蜂飛到面前了;有時則在遠處。不時的、突發的重音提醒著聽眾它的危險性與攻擊性,如果你不想被蜇一下,還是躲遠一點的好。這表現變成黃蜂的王子對父親的眷戀和對仇人的憤恨。最後是半音節上升的樂句,描寫黃蜂向遠處飛去的情景。
目的:體態律動式的練習。
注意:當孩子在做此項表演時,請為他(她)提供足夠的空間——想像的空間、運動的空間。
目的: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音樂中的故事意境。
提示:有關理解表達能力的提高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這個詞並不是很好理解的,涉及到人性中卑劣的一面,但讓孩子知道壞,才能對比好。
注意:學齡前兒童可以不做此題。
請你觀察黃蜂的生活習性,給朋友們講一講,看看誰知道得多。提示:自然與生物方面的知識是孩子容易感興趣的,同時,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有「好為人師」的特點,要多多鼓勵他(她)。
我們將持續和大家分享音樂學習和欣賞的內容,敬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