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欣賞過多種「野蜂」的演繹版本,由多位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為我們分別詮釋了他們眼中的野蜂的模樣,儘管他們的演繹讓我們覺得欽佩、嘆服、痴迷……但依然難掩今天我們即將欣賞的版本的熠熠光彩,因為今天我們將體會什麼是震撼、氣勢,還有幽默……接下來我們可以親耳聽到,親眼看到世界級的音樂家是如何演繹「巨蜂」、「群蜂」以及「人來蜂」的。
管風琴版
管風琴,是流傳於歐洲的歷史悠久的大型鍵盤樂器,距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管風琴是風琴的一種,不同的是一般的腳踏風琴是通過腳踏鼓風裝置吹動簧片使簧片振動來發音,而管風琴是靠銅製或木製音管來發音。管風琴音量洪大,氣勢雄偉,音色優美、莊重,並有多樣化對比、能模仿管弦樂器效果,能演奏豐富的和聲。管風琴是歷史中構造最複雜,體積最龐大,造價最昂貴的樂器,管風琴一般和擁有它的教堂、歌劇院、音樂廳等同時建造——因為管風琴的結構是直接依附在建築結構之上。也因此,管風琴沒有明確的規格限制,根據教堂或音樂廳堂本身的規模、經濟實力、偏好等來決定管風琴的大小。管風琴屬於哨管和簧管混合型氣鳴樂器,演奏方法類似於其他的鍵盤樂器。管風琴音域極寬廣,一般都使用數層的鍵盤,腳下還有腳踏鍵盤,由許多音栓來控制具體的音高和音色,左右手以大譜表記譜,腳踏鍵盤部分在大譜表下單獨開一行低音譜表記譜。
這個巨蜂飛舞的版本中用力度踏板控制力度變化,營造出了蜂群忽遠忽近的感覺;由於管風琴非常龐大,每個發音的管子的位置都是分開的且具有一定距離,因此有明顯的立體聲效果: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蜂群縈繞在你的身邊,忽左忽右地急速飛舞。這個效果,別說其他的單件樂器,就是用交響樂隊也難以實現。你「看」到一群野蜂在你面前一會兒遠一會兒近(近的時候你甚至有一種要躲避的本能),一會兒左一會兒右,這才是名符其實的「3D版」的「野蜂飛舞」。2.八鋼琴版
我們一般看到雙鋼琴演奏居多,雙鋼琴演奏是一種鋼琴藝術表演形式,通常在演奏會上對著放兩架鋼琴,由兩位鋼琴家共同演奏。喜愛鋼琴的人們都知道,鋼琴有寬闊的音域,可以彈奏單旋律、複雜的和聲和多聲部的音樂作品。而雙鋼琴不同於鋼琴獨奏,雙鋼琴演奏並不是簡單的互相重複,也不同於四手聯彈。雙鋼琴在技術方面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最重要的是在創作作品時無論是在多聲部還是和聲等方面都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使作品構思空間更開闊、織體更豐富。我們平時欣賞和評價一個鋼琴家的演奏水平,不能只看重他的技術能力,更主要的是欣賞他如何把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內容表現出來,從中我們不難想像出兩架發聲相同的樂器同臺演奏時所表現出的千變萬化的音色,不僅超出一架鋼琴的表現力,更能很好地體現管弦樂隊所具備的豐富音色及演奏形式。因此,這絕不是視覺上所看到的一架鋼琴加上另一架鋼琴那麼簡單的事情了,這裡面所體現的獨立與統一、和諧與對比也正應該是雙鋼琴演奏的魅力所在吧。而接下來看到的是八鋼琴演奏,顧名思義,那就是有八架鋼琴,分別由八位鋼琴家來共同演奏,可想而知這個超級組合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效果,最關鍵的是這八位鋼琴家都是世界大師級的牛人,擦亮眼睛,看看都有哪些大師,說不定其中還有一位我們特別熟悉的呢……
這八位大師有: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基辛、伊曼紐爾·艾克斯、安奈斯、郎朗、尼可拉斯·安傑利希、史蒂芬·沙亞、詹姆斯·萊文
3.「人來蜂」版
Matin Frost(單簧管)、Malena Ernman(女高音)、Niklas Sivelov(鋼琴)三位大師的組合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呢?
野蜂飛舞的版本縈繞在我們耳邊很多期了,對於這首名典的欣賞終於告一段落,後面還將陸續推出很多經典名典的欣賞,拭目以待吧!
關於我們(遊妍麗音樂教育工作室):
遊妍麗,天津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碩士、資深鋼琴教師、兒童音樂啟蒙教育專家、 遊戲式音樂教學法的研究者與實踐者。出版著作《樂理遊戲大發現》、《音樂聽辨遊戲大發現》,得到周海宏、靳學東、董志嶺、解鴻雁等專家和教授的一致好評與肯定,在當當網同類書籍中銷量排名第一。
成長軌跡:
2015年4月16日為IBM早教學院和懷特海國際幼兒園舉辦題為《用遊戲學音樂》的講座。
2014年在北京朝陽區開設第一家直屬的音樂教育工作室,開設了「揭開音樂的秘密——音樂素養遊戲課」,並為來自全國的音樂老師開設師資培訓班。
2014年7月5日受邀在世紀城社區為孩子們舉辦音樂素養遊戲課的公益講座。
2014年5月25日受邀在首都圖書館為孩子們舉辦音樂素養遊戲體驗公益講座。
2013年11月15日為IBM公司早教學院舉辦題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音樂啟蒙期》的講座。
2013年10月中國電視讀書頻道曾為《My music樂理遊戲大發現》製作圖書專題節目。
2013年9月接受國家級大型文化類核心期刊《文化月刊》的專訪(2013年10月刊)。
曾多次多屆受邀擔任香港-亞洲鋼琴公開比賽、中國-新加坡國際音樂比賽、澳門-亞太青少年鋼琴公開賽、韓中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等北京賽區的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