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最美玫瑰」李佩先生走了,年青人卻對她知之甚少!

2021-02-23 千萬蓮

 點擊上方藍字,等你千萬年,只為相見~

2017年1月12日凌晨

「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烈士的夫人

中國科大原外語教研室教授

我國著名應用語言學家

李佩先生在京逝世

享年99歲

她被譽為「中科院最美玫瑰」,老友卻說「玫瑰」形容她太輕了——八旬還在帶英語課,「比院士還院士」。

她是「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遺孀,一句「你不回來我不老」見證堅貞愛情,她一等就是一生。

她親歷中國百年起伏,我們在書本上「見過」的大人物,她不但見過,而且一起生活過共事過。1月12日凌晨,將滿百歲時,語言學家李佩逝世。湍流卷不走的,是一部「傳奇」。

李先生對人總是那樣真誠,看問題總是那樣有理性,辦事總是那樣認真,那樣有創造性,那樣勇於打破常規陋俗。

李先生的貢獻說也說不盡。李先生生活在普通人群中,她的影響遠及國內外多個階層。

在一次招待外賓的場合,一位女科學家悄悄對我說「她真美」。我想,這美來自李先生心中的無私、無懼和深深的愛。李先生的胸懷如大海。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哲敏

圖為李佩全家福,從左至右:李佩、母親王慧芝、李佩珊、李佩環、弟弟李佩璋、父親李寶齡、李佩珠。

李佩,江蘇鎮江人,1917年12月20日出生於北京。

進入人生的第99個年頭,李佩大腦的「內存越來越小」,記憶力大不如以前了。她一個月給保姆發了3回工資。

身體的自然衰老,讓她的眼眉越來越低垂,這雙被皺紋包裹的眼睛,見過清末民初的辮子、日本人的刀、美國的摩天大樓,以及中國百年的起起伏伏。如今,沒什麼能讓這個百歲老人大喜大悲了。

然而她一生都是時間的敵人。70多歲學電腦,近80歲還在給博士生上課。晚年的她用10多年,開設了600多場比央視「百家講壇」還早、還高規格的「中關村大講壇」,被稱作「中關村的明燈」、「年輕的老年人」。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她大半生都住在「特樓」——中關村科源社區的13、14、15號樓,那裡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國現代科學事業奠基者:包括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9名院士、第一批254位學部委員中的32位、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的8位。錢學森、錢三強、何澤慧、郭永懷、趙九章、顧準、王淦昌、楊嘉墀、貝時璋等人都曾在這裡居住。


1945年11月,李佩(左一)在法國參加第一屆世界婦女大會。

在她狹小的客廳裡,有一個腿有些歪的灰色布沙發。60年間,錢學森、錢三強、周培源、白春禮、朱清時、饒毅、施一公……都曾是那個沙發的客人。

 

但是有時人來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兒,都得坐小馬扎。

 

沒人數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學家,有多少是她的學生。甚至在學術圈裡,從香港給她帶東西,只用提「中關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她的「郵差」之多,級別之高,令人驚嘆。

 

在錢學森的追悼會上,有一條專門鋪設的院士通道,裹著長長的白圍巾的李佩被「理所當然」、「捨我其誰」地請在這條道上,有人評價這個只有幾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還院士」。

 

你不回來,我不老

1947年,李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結識郭永懷。次年,一對璧人喜結連理。

郭永懷、李佩夫婦結婚照

△郭永懷與李佩在康奈爾

1956年,郭永懷李佩夫婦帶著女兒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回國,是錢學森邀請的。

放棄了美國三層的小洋樓,把汽車送給最後一個給他們送行的人,回國後,郭永懷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


1960年代初,郭永懷李佩和女兒郭芹在北京家門口。

1968年10月3日,郭永懷再次來到青海試驗基地,為中國第一顆飛彈熱核武器的發射從事試驗前的準備工作。12月4日,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後,他在當晚急忙到蘭州乘飛機回北京。5日凌晨6時左右,飛機在西郊機場降落時失事。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兩具燒焦的屍體緊緊地抱在一起,中間是一個完好無損的保密公文包。59歲的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犧牲了。

 

得知噩耗的李佩極其鎮靜,幾乎沒說一句話。她只是在夜裡靜靜躺著,偶然發出輕輕的嘆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在郭永懷的追悼會上,被懷疑是特務,受到嚴重政治審查的李佩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長椅上。

 

郭永懷走後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飛彈試驗獲得成功。

後來,李佩將郭永懷的骨灰從等級森嚴的八寶山烈士公墓請了出來,埋葬在中科院力學所內的郭永懷雕塑下面。連同警衛員牟方東的骨灰一起。

此後的幾十年來,李佩先生幾乎從不提起「老郭的死」,沒人說得清,她承受了怎樣的痛苦。只是,她有時呆呆地站在陽臺上,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曾有人把這對夫婦的故事排成舞臺劇《愛在天際》,有一次,李佩先生去看劇,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人們從她的臉上,讀不出任何表情,那似乎演著別人的故事。

這群年輕演員曾拜訪過李佩先生。一位演員說,當他見到了郭先生生前最後一封家書,見到了郭先生的自畫小像,郭先生不再是那個遙不可及的雕像。他開始明白李佩先生的那句臺詞了:「我等你,你不回來我不老。」


2015年10月16日,李佩先生參觀「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照片提供:熊衛民)

先生傳授的,是「人學」

當文革結束,她重新恢復工作時,已經快60歲了。她籌建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後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英語系,培養了新中國最早的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

1978年,組織創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外語教研室,並擔任教研室主任。(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網)

當時國內沒有研究生英語教材,她就自己編寫,每次上課,帶著一大卷油印教材發給學生。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她做英語教學改革,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語言學系主任Russel Campbell稱作「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之母」

 

1978年,李佩與李政道合作發起CUSPEA項目,幫助國內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到1988年該項目結束時,美國76所優秀大學接收了中國915名中美聯合培養物理研究生。當時沒有託福、GRE考試,李佩先生就自己出題,李政道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選錄學生。

1979年,李佩在CUSPEA考試現場(圖片來源:中國科大檔案館)

1987年,李佩退休了,她高興地說,坐公交車可以免票了。可她沒有一天退休,她接著給博士生上英語課,一直上到80來歲。

2007年9月,李佩先生出席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開學典禮

81歲,她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從1998年到2011年,每周一次,總共辦了600多場。她請的主講人也都是各個領域的「名角兒」。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寧、程鬱綴、沈天佑、高登義、甘子釗、饒毅等名家,都登過這個大講壇。

 

大講壇的內容也五花八門:農村問題、中國古代文學史、天體演化、昆蟲、愛斯基摩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美國總統大選、天津大鼓等等。

 

「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請得動各個領域最頂尖的腕兒。」有人感慨。

 

等到94歲那年,李佩先生實在「忙不動」了,才關閉了大型論壇。在力學所的一間辦公室,她和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老學生,每周三開小型研討會,「除了寒暑假,平時都風雨無阻」。這樣的講壇延續至今。

2011年1月,李佩先生93歲,她為中科院研究生院同學們講述錢學森和李政道的勵志故事

她還組織了20多位專家,把錢學森在美國20年做研究用英文發表的論文,翻譯成中文,出版《錢學森文集(中文版)》。

有人回憶,在討論「錢學森之問」求解的根本出路時,三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並列而坐。北大資深教授陳耀松先生首先說了「要靠民主」四個字,緊接著,鄭哲敏院士說:「要有自由。」隨後,李佩先生不緊不慢地說「要能爭論」。這一幕在旁人眼裡真是精彩、美妙極了。

「他們這代人回國為的是什麼?她一生對教育的關心,對國家命運的關心,不是今天的我們能完全理解的。」他說,他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好老師,但「我見過的最偉大的老師是李先生」。李先生傳授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人學」,人格的完善。

2011年2月27日,施一公、饒毅拜訪李佩。(世寧/攝)

她把能捐的都捐了,什麼也不帶走

在李佩眼裡,沒什麼是不能捨棄的。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會堂,國家授予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郭永懷先生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

4年後,李佩託一個到合肥的朋友,把這枚獎章隨手裝在朋友的行李箱裡,捐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幾年前,一個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讓小她30多歲的忘年交李偉格陪著,一起去銀行,把60萬元捐給力學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30萬。沒有任何儀式,就像處理一張水費電費單一樣平常。

「捐就是捐,要什麼儀式。」老太太對李偉格說。

 

至今,李佩先生客廳裡的茶几還是60年前回國時家裡的陪嫁。

 

早年從美國帶回的手搖計算機、電風扇、小冰箱,捐了。郭永懷走後,寫字檯、書、音樂唱片,捐了。李佩先生一生教學的英語教案,捐了。汶川大地震,挽救崑曲,為智障幼兒園,她都捐錢。

 

有後輩說她對待名利的樣子,就像居裡夫人把最大額的英鎊當書籤,把諾獎的獎牌隨意給孩子當玩具。

直到前年,郭永懷104歲誕辰日,李佩拿出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藏品,捐給力學所:郭永懷生前使用過的紀念印章、精美計算尺、浪琴懷表,以及1968年郭永懷犧牲時,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用信封包裝的郭先生遺物——被火焰燻黑的眼鏡片和手錶。

 

如今,這些東西就保留在力學所的304房間,深棕色的門上面寫著「郭永懷副所長辦公室」。隔壁是「錢學森所長辦公室」。錢學森說得沒錯,從辦公室往外看,是一排高大蔥綠的松樹。只是已經半個世紀過去了。

什麼都捐了,什麼都不帶走,留下的,是智慧與天下桃李,是金子般的品格,是一縷優雅而堅韌的靈魂!


李佩先生,一路走好!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 央視新聞

編輯:天奧電子·器件事業部

蓮語·萬千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進步發展,絲毫也離不開科學和創造。現在,中國正處於轉型時期,網際網路變革的洪流又讓人們惴惴不安,人們都在尋找精神依託,很多固化的思想糟粕都在等待打破,人們需要填充營養和價值。

當我們的年輕人都去關心這個明星結婚,那個明星出軌的時候,當我們的年輕人對那些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對保家衛國的軍人都漠不關心的時候,當我們的年輕人不再那麼關心世界和平、環境和糧食危機的時候——這是時代的悲哀,還是我們的悲哀呢?

是誰在支撐我們的「中國夢」?是誰在支撐著社會的進步?是誰還在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而付出努力?謹以此文,在悼念李佩先生之餘,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吧。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真正的大家閨秀,年輕一輩卻無人知曉
    1月12日凌晨,中國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佩先生在京去世。       她是「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先生的遺孀,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如今,知道李佩這個名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沒人數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學家,有多少是她的學生。甚至在學術圈裡,從香港給她帶東西,只用提「中關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她的「郵差」之多,級別之高,令人驚嘆。  在錢學森的追悼會上,有一條專門鋪設的院士通道,裹著長長的白圍巾的李佩被「理所當然」、「捨我其誰」地請在這條道上。
  • 《佩瑜懷瑾 紈質蕙心》 ——走近傳播愛與智慧的李佩先生
    她就是一個傳奇: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她是「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夫人;她曾代表中國女性在國際會議上發出第一個聲音;她和李政道一起幫助中國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她在80歲時還站在講臺上為中國科學院的博士生講授英語;她在90歲時還在張羅「中關村專家論壇」並親自主持;她在95歲時還在組織學生把錢學森用英文發表的論文高質量地翻譯成中文
  • 李佩:中科院最美玫瑰,今天的頭條只為她,希望所有人都知道她!
    她70多歲學電腦,80歲還堅持給博士生上課。她用10多年的時間開設了600多場,比「百家講壇」還早、規格還要高的,「中關村大講壇」。她是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她,就是李佩。郭永懷、李佩夫婦和女兒郭芹應錢學森邀請,郭永懷出任中科院力學所副所長。為了方便照顧丈夫,她便出任了,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辦公室副主任,——17級的行政幹部。
  •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在現代人的認知中,「先生」這個稱謂是用在男子身上的。而在近代,也不乏有人不囿於性別,將那些在文化教育領域成就頗高的人稱之為先生。因此在民國時期,也出現了一些被世人稱之為先生的女性,例如何香凝先生、宋慶齡先生、冰心先生等。
  • 這位中國真正的「貴族」走了 年輕人對她卻一無所知!
    據@中科院之聲 消息,1月12日凌晨,中國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佩先生去世。  她是「兩彈一星」元勳的遺孀,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如今,知道李佩這個名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當我們為「網紅」不斷喝彩時,有沒有人還記得那些真正為中國做過貢獻的人?  今天,重溫一篇舊文,送別李佩先生!
  • 唯一在天空閃爍的牛郎織女 兩彈一星烈士和最美院士在天上相會
    他叫郭永懷,中國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追封的兩彈一星元勳,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 她叫李佩,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號稱中科院最美的玫瑰,編號為212797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李佩星」。
  • 女子也可以被稱為「先生」?那些你所不知的女先生,都很了不起
    她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在父輩的愛國情懷與思想覺悟影響下,宋慶齡女士追隨丈夫孫中山先生,一起為革命而獻身。宋慶齡先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祖國統一,為了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她仍在不斷前行。
  • 人要怎樣做才算活得有價值——李佩先生去世三周年祭
    編者按李佩先生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外語系教授、創始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早期回國專家,「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烈士的夫人,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2017年1月12日1時26分,李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99周歲。「李佩教師奉獻獎」是目前國科大設立的教師最高榮譽獎項。
  • 科教英才父女倆——記李佩及其父親李保齡
    她的丈夫是我國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她本人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英語教授、外語教研室主任,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有「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之稱。他們可謂「一雙伉儷,兩種傳奇」。為紀念郭永懷及其夫人李佩對我國科研和教育事業的偉大貢獻,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委員會研究批准, 2018年7月19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發布了命名公告,將編號為212796和212797的二顆小行星分別定名為郭永懷星和李佩星。從此,太空又增添了一顆璀璨的「鎮江星」,這是鎮江的榮耀和驕傲。李佩本名李佩珍,後自行改為李佩。
  • 「最美英語教授」李佩:生前曾捐出全部積蓄,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她在一窮二白的年代中 ,獨撐危局、不懼困難,毅然埋首於祖國教育事業建設當中,她就是被人稱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的李佩。毅然回國,她是祖國教育事業的建設者。學成之後,李佩及其先生知曉新中國建設急需人才,便毅然要回國,他們受到了很多阻攔,但國外的高薪和優質資源卻抵不過兩顆想要回國的迫切之心,最終他們從國外歸來,轟轟烈烈地投入到了祖國的建設;這樣跨越千山萬水的歸來,是對愛國之情的最好詮釋。捐獻全部積蓄,是她對先生郭永懷的愛,更是對祖國建設事業的支持與肯定。
  • 50歲喪夫,79歲喪女,她孀居49年,活到99歲,捐盡積蓄與丈夫合葬
    圖 | 李佩先生中科院研究所所長汪德昭曾說過:「我們尊重並懷念郭永懷先生,但郭先生的夫人李佩女士也是一位十分受人尊重的人,她非常優秀,她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一位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一位是「中國科學燈塔」,他們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兩種傳奇。正如兩人的墓碑銘文所言:「一對伉儷,兩種傳奇。懷瑾佩瑜,師表後繼。」
  • 投資備忘錄之二十: 知之甚少
    能力圈是我們對於自己能力範圍的界定,也就是說,我們真正的懂什麼,不懂什麼要搞清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的很少,理解的也不夠深入,謹守能力圈更加凸顯其重要性。即便馬雲老師是頂級聰明之人,宏觀金融領域也絕非他的專業領域,金融論壇上發表「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在非專業領域發表觀點,也容易引起誤解的。實際上,中國的金融系統能力於大多數非專業人士而言,屬於陌生領域,也超出一般人的理解。
  • 4年前離開的那個女人,我還是忘不了她…
    那是她的唯一一次私心。//04//後來,已經是花甲之年的李佩沒有選擇賦閒在家,或者自怨自艾,而是選擇帶著丈夫的期待,儘自己所能,去做一些事,帶來一些改變。1978年,李佩組織創辦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語教學部,當時國內沒有研究生英語教材,她就自己編寫,教材沿用至今,培養了新中國最早的一批碩博士研究生,不少知名學者都曾是李佩的學生。李佩還為中科院出國進修人員開辦培訓班,並舉辦了國內首期應用語言研究生班,為該學科在國內正式建立做了開拓性的工作,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 酈觀鋒 | 我所知甚少
    >陽光與陰影,風與涼逐一經過甚至蟲也咬一口夜還降下暗黑甚至恐懼一隻猙獰之獸,正轉身攜一身寧靜而去我所知甚少我所知甚少,也無需知多少我一生短暫,宛如樹間風,風中塵想起自己,就會一顆心裂碎成兩顆可沒有眼淚只有更亮的星星樹的發現黑色的一根,硬,直,或彎從那黑色的一根竟蓬髮出一叢鮮綠一股神力蘊含、迸發黑,生命堅挺之骨綠,生命旺盛之色在完美貫通、交流是大地之手和天空之手相握
  • 2017年,他們走了.2018年,也不會再回來了.
    當時已經是國際知名的戰略科學家,在英國名利雙收的黃大年用最短的時間辭職,賣掉房子,回到了國內。有外國媒體報導說:「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裡。」回國十幾年,他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使中國真正進入「深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