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血汗工廠真相?成本5元玩具,售價400元,工人只賺5分錢

2020-11-18 網易新聞

  近來,有一個梗非常火:打工人。

  上班族們在經歷了「996」和「社畜」兩個詞的洗禮後,成功在自嘲這條路上走出了一種無產階級偉光正、辛酸苦澀與陰陽怪氣相混合的詭異feel。

  打工語錄也迅速在社交圈蕩漾開來。

  

  

  其中有一條語錄可以說一針見血地點明了「打工人」梗興起的原因:「老天爺不會辜負你每一滴汗水,它們都會體現在你老闆的帳戶餘額裡。早安,打工人!」

  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這部電影,卻把「打工」和「老闆」這兩個隔著十萬八千裡的話題放到了一起,傳達出來的態度也令人深思。

  《打工老闆》

  

  這部電影由張唯導演、姚安濂主演,2014年在廣東地區進行了公映,隨即消失在公眾視野。

  其實挺可惜的,因為它是新世紀以來,中國銀幕上為數不多的工業題材電影。

  儘管中國電影史上曾湧現過《橋》《血,總是熱的》《共和國不會忘記》這樣的工業題材佳作,但隨著電影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天然缺乏商業性的工業題材電影逐漸淪落到市場邊緣。

  《打工老闆》的出現,成功讓這一題材得以延續。

  

  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

  這四個字在中國人看來是一個口號、一個名片,在外國人看來則是一個標籤,一種印象。

  但是近年來,國家和國人極力想擺脫「中國製造」這個標籤,並逐步將其轉變為「中國創造」。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變遷的縮影。

  《打工老闆》中,導演張唯的創作意圖很明顯:「 『中國製造』曾經是珠三角乃至全中國的驕傲。單說玩具,過去深圳曾有 4000 多家玩具工廠,現在只剩下了 400 多家。那麼多打工者都去了哪裡?那些老闆如今又在何方?我試圖通過這部電影搞清楚這些問題。」

  影片聚焦林大林這個人物,記錄了中國民營企業所經歷的一次改革轉型的陣痛。

  

  林大林,廣東一家玩具廠的老闆。

  表面上看,這個老闆可風光了。

  住別墅,開大奔,有司機,廠裡管著幾千工人。

  

  這不一個赤裸裸的資本家嘛。

  但是影片並沒有片面地將鏡頭對準所謂的「黑心工廠」之類的現象,而是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

  既沒有像主旋律電影那樣大唱頌歌,也沒有像獨立電影那樣一味地呈現底層人民的悲苦,而是進行了理智地探討。

  

  林大林出身農村,靠著一路奮鬥坐上了今天的位置。

  這個主人公的背景其實非常有「中國特色」,也很有年代感。

  早期深圳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是創業型企業家,都是一路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發展起來的。

  所以影片會時不時地透露一些林大林年輕時的打工生活,他同工人老許、另外一個老闆王招喜曾經都是工友,這都為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矛盾作了鋪墊。

  在中國的工廠中,老闆和員工之間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僱傭關係,還交織著複雜的同鄉關係、血緣關係。

  

  改革開放剛開始時,機會很多,有膽識有眼力的年輕人即使沒有錢沒有背景也可以成功。

  而今天的年輕人,如果僅靠自己,可能連房車都買不起,結個婚都成問題。

  這種日漸牢固的階層區分,實際上也是「打工人」梗興起的原因之一。

  林大林對內是老闆,但他同時也是個打工仔——

  他為擁有著名品牌和訂單的外國老闆打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年中國經濟迅猛發展,支撐「中國製造」這個名片半壁江山的不是國企,不是外企,而是廣大的民營企業。

  他們需要接國外的訂單,在國內招聘大量工人進行生產。

  

  但隨著2006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蔓延,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效應:

  美元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許多承接對外加工、依靠廉價勞動力取得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紛紛陷入困境,大批工廠倒閉……

  國內民營企業為了能接到國外的訂單,在競爭中超過同行,只能拼命壓低價格,壓縮利潤。

  就比如片中林大林的工廠,為了搶到一筆維愛樂訂單,一退再退:先是即期信用證改為到岸付款,後來就連10%的定金也取消了。

  

  如果林大林不接受這種霸王條款,後面排隊接單子的還有一大串公司呢。客戶還可以選擇到緬甸生產,工人成本更低,用料更便宜。

  這些公司還有個高大上的名字——製造轉移。

  你只能接受,不接受就是死路一條。

  

  跨國企業下一個億的訂單,中國接單廠家的利潤只有幾百萬,卻隨時要應付高漲的成本,不斷貶值的外匯。

  中國廠家單件玩具成本僅5元,利潤只有 5 分錢,工人也只有 5 分錢工錢,而玩具在國外卻賣到 400 元一個,這中間的巨大差價都去了哪裡?

  

  還不是都到了那些道貌岸然,滿嘴人道主義的外國資本家手裡。

  這邊的事情還沒有處理好呢,林大林的家裡又著火了——

  工人因為三個月不發工資已經開始燒車了。

  而且呢,有一個名叫艾晶的記者也潛入了林大林的工廠當臥底,調查廠內的「壓迫工人」現象。

  這種現象的確是有,比如排氣設備老化損壞,工人的安全措施沒有做到位,長期拖欠工資等。

  

  但林大林也確實沒辦法,沒錢啊。

  幾個月就接到了這一筆大單子,利潤還少得可憐,公司帳面上那點錢進設備都不一定夠,再加上美元貶值,製造玩具使用的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工人最低工資上漲……

  他也是被逼到走投無路了。

  

  眼看著有良心的艾晶記者偷摸摸地將調查到的黑料全都反映到了報紙上,廠子的聲譽備受打擊,林大林也顧不得去管了。

  當務之急,是讓工人抓緊生產,完成這一單子賺點錢,讓他緩口氣。

  

  林大林不愧是商人,狡猾奸詐的一面還是有的。

  比如把原來定額的單件工資減少5%,把超額部分的單件工資漲15%,這樣,工人不就覺得自己做得多就賺得多嗎?

  想賺得多不就得加班嗎?

  而且這加班還不是強制的,是自願的,不是你自己想多賺錢的嗎?

  

  

  他還會讓手底下人,偷偷去把生產線的速度調快,讓工人加緊生產。

  奸詐不奸詐?太奸詐了。

  這就是資本家們的詭計啊同志們!

  隨著交貨時間越來越近,林大林越來越著急,他只能逐漸縮短午餐午休時間,延長每天的工作時間。

  更令他焦急的,是國內玩具廠的現狀:倒閉的倒閉,破產的破產,跑路的跑路。

  他多年的好友,王照喜,在廠子倒閉後自殺了。

  林大林迫切地想要完成這一單,他想轉型,不再給洋鬼子打工了,他要創立自己的品牌」喜禾「,他要喜禾在全世界上市。

  可是,沒等到這一切實現,廠子就完了。

  ICTI(國際玩具協會)來驗廠,廠子有好幾項指標都沒有達標。

  

  廠子裡有一個老員工由於長期不戴口罩,在車間裡暈倒,送進醫院後被檢查出了白血病。

  這一來,工人們真的開始抗議了。

  他們罷工,鬧事,掛橫幅,找記者,打官司……

  

  

  

  在影片的籌備期間,發生了」富士康跳樓「事件,這對影片的走向起了很大的影響。

  片中工人罷工抗議的群戲,充滿了真實感與力量,這是因為本片遵從的不是戲劇邏輯,而是現實邏輯。

  最後,維愛樂取消了訂單,林大林的工廠倒閉了,他敗訴了,要賠將近兩千萬,房子賣了,喜禾也做不成了。

  

  他原本想跳樓,都已經站上去了,又下來了。

  在法庭上,他看著那些自己原來的工人們,說道:「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的工廠成了血汗工廠,我成了黑心老闆。」

  

  林大林作為商人,有他狡猾奸詐和投機取巧的一面。

  但他同樣主張寬容燒車鬧事的工人,親自給患病的老工人送去醫療費,但對可能導致退單後果的丟針事件卻嚴查嚴辦,毫不容情。

  他有創建自己品牌的夢想和抱負,不甘心受外國企業的鉗制和擺布。

  工廠資金周轉不開時,他沒有選擇賣廠跑路,而是抵押了房子繼續幹,想的是廠子裡的工人們「農村回不去」。

  法院判他賠錢時,他沒有自殺,沒有賴帳,而是說「自己只要活著,就一定還上這個錢」。

  

  在整個過程中,外企維愛樂呢。

  他們趁火打劫,拼命壓低價格,又要中國工廠生產的玩具質量好,又要他們環境設備一流,生產速度快。

  這就是標準的「不給牛吃草又想牛下奶。」

  他們能不知道中國工廠的實際情況嗎?不知道許多廠子為了省錢安全不達標嗎?不知道這麼低的價格一定會存在壓榨工人的情況嗎?

  他們全都知道,卻滿嘴道德仁義,信口雌黃。

  

  在國外的影展上,有的外國媒體只能接受對中國製造「血汗工廠」的稱謂,而不能接受這幕後的根源恰恰由於西方市場的剝削和壓榨。

  真不知道這些人是裝蠢還是真蠢?

  工人有勞動法保障,外商一旦發現風頭不對就撤銷訂單,那這些老闆呢?

  誰來保障他們?

  廠子都倒閉了,那些工人去哪打工呢?

  

  《打工老闆》整體風格偏紀實。

  導演張唯在創作時刻意淡化了原劇本中的煽情片段,取消了林大林的感情線,對音樂的使用相當克制。

  攝影師盧茨在中國陸續拍攝過《驚蟄》《紡織姑娘》《圖雅的婚事》等影片,紀實的畫面風格是他的強項。

  敘事上採用了多角度的客觀視角,有背井離鄉辛苦勞作但收入微薄的工人們;有一個追求真相但考慮不周的臥底記者;有一個懷揣夢想的老闆;一個追求利潤的跨國企業;一個政府管理者……

  好像每個人都沒有錯,但困境卻的的確確地存在著。

  影片的落腳點,實際上還是在揭開「中國製造」真相,揭開外國資本家的醜惡嘴臉。

  工人為老闆打工,老闆為世界打工。

  

  「十七年」時期,導演水華曾拍過一部《林家鋪子》,電影史學家於是就稱《打工老闆》為當代版的《林家鋪子》。

  這是很確切的評價。

  儘管前者中的小老闆面對的是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壓迫,而《打工老闆》中的林大林要面對的是全球化和升級轉型的困難,其實兩者的心境是相通的。

  在今天,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之路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那些我們所沒有關注到的角落裡,是否還會有「林大林」的故事在上演呢?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血汗工廠,跳了
    市場預計,今年新上市股票平均7.5個漲停後開板,如果富士康上市後達到這一平均水平,以7個漲停板計算,其市值將達到6916.99億元,超過中國人壽。此時中一籤富士康的盈利也將超過2萬元。 另外,考慮到當前市場對獨角獸熱情較高,若富士康在上市後能有11個漲停,其市值將突破萬億元,超過貴州茅臺。
  • 起底暴利眼鏡行業:售價千元的眼鏡成本不足30元,錢都被誰賺了?
    原標題:一副眼鏡出廠價幾十元,售價上千元,錢被誰賺了?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 農夫山泉成本2分錢,售價2元錢!1.98元都是大自然搬運工的運費?
    宣稱全面停產純淨水,只生產「天然水」的農夫山泉入市,在中國飲用水市場引發一場天然水和純淨水陣營「水戰」。 天然水富含豐富微量元素,比純淨水更有利於人體健康,這場水戰農夫山泉勝出。
  • 千元眼鏡成本僅為20塊,高達100倍的利潤被誰賺走了?
    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門店售價2000元的眼鏡,淘寶上400元就能拿到手。不僅如此,眼鏡行業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 5元「脆皮」安全帽一按一個坑 一線工人「頭頂安全」誰來保護?
    長期在北京從事裝修工作的一線工人李山表示,安全帽一般都是包工頭髮。「工地上的人都知道,質量好的都是白色、紅色或藍色的。因為按行業標準,黃色是工人戴的,一般比較薄、脆,帽簷容易折損。」  16日,記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東五環外數家建材市場約10餘家勞保批發用品店,發現售賣的安全帽價格單價從5元錢到20元錢不等,如果採購量大,甚至能以低於5元錢的單價購買。
  • 杜蕾斯的價格秘密,真相令人震驚!揭秘16個行業的成本秘密……
    一本售價20元的書價格構成一本售價20元的書價格構成是怎樣的。據了解,作者稿酬,按8%版稅率算,約1.6元;印製成本,即印刷費和紙張成本,佔書價的25%,約5元。出版社大約用6折的價格賣給經銷商,中間出版社掙了大概5元;經銷商利潤約2.4元;零售商約賺6元。
  • 義烏商人生意經:15元的指甲刀,成本不到7毛錢,工廠年入一個億
    名創優品有一款修甲五件套,售價15元。在1688平臺,類似的同款批發價只要5元。一位義烏商人卻說,單個指甲刀的成本,其實不超過3毛錢。在義烏,那些被很多人看不上的低價小商品背後,隱藏著的是絕大多數難以想像的財富。
  • 新一輪燒錢:百度錢包新用戶 1 分錢充 5 元話費
    12月16日,新一輪燒錢開啟,百度錢包再度上線一分錢福利活動,新用戶體驗充話費,即可享受花費1分錢得5元(1元話費+4元錢包客戶端紅包)的大福利,感興趣的用戶可點此立即參與(限制移動端參與,iOS、安卓、WP皆可領取)。
  • 「1分錢」「1元錢」貨品減少,爭議浪尖的社區團購要「退燒」?
    0.99元能買1斤蘿蔔或買400g南豐蜜橘,新人專享貨品區10隻口罩只需1分錢此前以價格戰爭搶用戶正把社區團購從資本風口推到爭議浪尖。12月17日,新京報記者在美團優選等部分社區團購平臺查詢,發現諸如「1分錢」貨品已悄然下線,不見蹤影。同時,一些主要的社區團購平臺目前也難見1元以下商品了。
  • 家兔只賣15元一隻,高端兔每隻售價高達400元至八九百元
    不少年輕父母和老人帶著孩子前來選購寵物兔,在南寧市一些花鳥市場裡,小兔子成為寵物店的金字招牌:每隻30元至400元不等的寵物兔,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眼球,甚至連兔糧也會出現暫時缺貨的現象。「最近,我們引進了多達7個品種的寵物兔,有的品種兩天就賣斷貨了。」在南寧花鳥市場,一家寵物店的黃老闆說,暑假後,寵物兔比平時好賣多了,「一隻垂耳兔能賣300元。
  • 微信朋友圈轉發產業鏈:點擊一個賺5分錢
    轉發產業鏈:用戶點擊一個賺5分錢  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公眾號專門以雞湯文、養生文等騙取、誘導點擊和轉發量,以換取廣告的點擊量。除了被誘導轉發和點擊的網友,還有一些平臺專門做「轉發」和「點擊」的業務,網友在平臺註冊後,每點擊或分享一次,可以收到1分錢到5分錢的收入,而廣告主則需要支付10倍的價格給這些轉發平臺。
  • 凱莉詹娜最愛的網紅牌陷血汗工廠醜聞,印度富豪一夜痛失13億英鎊
    印度快速時尚巨賈Boohoo公司的創始人,現年55歲的Mahmud Kamani,最近捲入了一單血汗工廠的指控。在曼徹斯特的倉庫負責全球轉運,初初只有3個人,而到今年它位於萊斯特的工廠則有逾1000個員工,事情爆發的原因就是有人指控該公司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利用血汗工廠生產廉價的衣服。消息一出,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13億英鎊,失去了將近一半的市值。
  • 4.9元3支護手霜包郵、一單快遞倉儲成本0.3元背後的淘工廠生意經
    廣州採詞化妝品有限公司電商經理何朝說,這在以前連他自己都不敢想像,「2017年廣州的郵費是3.9元一單,還不包含打包費和紙箱。現在發一單物流1元多,人員倉儲包裝等都省了。」除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在商品銷量上來之後,採詞的護手霜生產線從9個工人一天罐裝8000支,升級成了機器自動旋蓋、灌裝和分類,2個人就能生產2萬支。
  • 印度快時尚巨鱷陷血汗工廠醜聞,凱莉詹娜最愛的網紅品牌一夜痛失13億英鎊
    發展至今不過短短14年,初初在曼徹斯特的倉庫裡,只有3個人負責全球轉運,而到今年它位於萊斯特的工廠則有逾1000個員工,事情爆發的原因就是有人指控該公司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利用血汗工廠生產廉價的衣服。消息一出,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13億英鎊,失去了將近一半的市值。
  • 一包軟中華售價大不同,為何中國賣65元,而日本只需25元?
    雖然每一包香菸上,都標明了「吸菸有害健康」的提示語,但是吸菸的公民依然有很多,在一組調查數據中得知,我國的吸菸數量仍舊達到了3.5億,菸民也不僅僅是存在於中國,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有很多菸民,煙在國外也是有的,而我國的香菸不僅僅出現在自己國家,也出口到了其他國家銷售。
  • 零售千百元的明月鏡片成本才6元,JINS為最大客戶,廣告費3年增5倍
    來源:貓財經「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句話在眼鏡行業一直廣為流傳,不過看完明月鏡片的招股書,貓妹還是被震驚到了。數百元鏡片成本只有6元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在國內總近視患者高達6億的情況下,眼鏡行業數量也水漲船高,不過相較於歐美等國家,我國人均鏡片消費水平並不高,也因此導致行業集中度低,競爭十分激烈。
  • 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只要幾十元
    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江蘇丹陽:一副鏡片成本10元 眼鏡架為30元江蘇省丹陽市,一直有著眼鏡之都的美譽,每年生產的鏡片達4億多副,佔全國總產量的7成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也是國內最大的眼鏡交易集散地。
  • 農村早稻一畝利潤400多,進入收割期,10畝地總收入不到5000元!
    農村的早稻已進入收割期,現收購價為110元一擔,一畝稻穀產量1000斤左右,除去成本利潤僅400多塊錢,種10畝水稻總收入還不到5000元,相當於普通打工者一個月的工資,而一季水稻的周期為4個月,以及需要2個勞動力,到頭來還不如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多,可為什麼農民還是要種地呢?
  • 成本900元微信電影小程序,日賺500元,小成本副業首選!
    一.電影小程序項目特點:1.投資小 成本900元個人副業首選2.利潤高3.獨家生意,自己的流量變現無競爭4.無需經驗,人人可做5.正規合法,傻瓜式做流量,可長久穩定運行二.電影小程序賺錢模式:1.接入騰訊廣告,實現流量變現2.點擊任何廣告頁面就有收益,相當於客戶只要進小程序你就有收益
  • 成本幾十售價上萬,這隻千元股火了:女老闆已坐擁400億
    自2020年9月28日上市以來,愛美客的股價就一路狂飆突進,現價較IPO價格118.27元已累計漲逾812%。2月9日,在發布2020年年報後,愛美客的股價一度漲超19%,最高達1088.2元。成為繼貴州茅臺、石頭科技後的第三隻千元股,總市值超1300億元,超越石頭科技成為A股第二高價股。它的創始人身家也隨之水漲船高,一舉突破了400億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