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人類在面臨困境時,內心深處都會有同一種渴望:喝一杯香醇的、熱氣騰騰的咖啡~我是凌凌柏,歡迎關注!
喝咖啡是一種頗具儀式感的事情。每天早晨或者工作休息時間來一杯咖啡,心情一下就明亮啦!
喝咖啡的時候我們也許注意力放在自己同事、朋友,甚至是報紙內容上,沒少專門關注品嘗咖啡的味道。
但是,咖啡是值得賞析的。一旦開始專注於咖啡的味道,說明很快你就要進去賞析階段了。
能體會咖啡味道的有兩個部位:一個是口腔,一個是鼻腔。
口腔不必說,是品嘗舌頭感受到的酸甜苦鹹和。。。各種美味的器官。
而鼻腔,猛的一提大家可能覺得很陌生,但是想到之前描述風味時常說的巧克力味、堅果味、莓果味等等其實都是指的氣味,這些都不發生在口腔裡,而是鼻子提供的線索。
大多數人都會混淆嗅覺和味覺,因為平時很難把這兩種感覺分開來看。
所以,嘗試品鑑咖啡時也要有意識地分開兩種感受。
在一整條咖啡產業鏈中,一包咖啡豆抵達消費者面前之前,會被品鑑多次。每一次品嘗,品嘗者可能都會尋找不同的風味,其實就是在尋找自己的喜好。
首先,他們會在非常早期的階段探尋瑕疵風味。
之後到了採購階段,烘焙師也會品鑑一次。如果這批咖啡參加拍賣會,會由評審會品嘗以評選來自特定產區的最佳批次,然後為了確保品質優質由烘豆師再次品嘗。
咖啡豆進店之前,咖啡店老闆為了決定進貨名單會再次品嘗各種咖啡豆。
最後才是最終消費者品嘗。
咖啡產業使用的標準品鑑方式稱為cupping杯測。大家應該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專業品嘗家對咖啡分級或排名的時候,桌上擺著一桌子的杯測碗。
杯測最大的用意就是避免衝煮過程中失誤造成的風味差異,並且儘可能讓所有咖啡在相同條件上接受品評。
為了這個目的,杯測的咖啡只進行最簡單的衝煮。因為一旦咖啡衝煮過於複雜導致煮壞了,那麼咖啡風味和評價結果可能會有戲劇性的改變。
杯測具體衝煮流程是:以相同研磨刻度研磨出咖啡粉,取固定粉量的咖啡粉倒入每個杯測碗中。然後將相同量,剛剛煮開的熱水倒入杯測碗中,按咖啡品種確定不同浸泡時間。
在杯測的最後階段,要充分攪拌漂浮在杯測碗中的咖啡粉層,讓已經萃取完成的咖啡粉沉到咖啡杯測問底部,漂浮在表面的粉和泡沫會用杯測勺撈出。
當咖啡液冷卻到安全溫度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品鑑了!
咖啡品嘗師會用一支湯勺撈起一小勺咖啡,用力將咖啡吸入口腔。這樣的動作是為了讓咖啡液霧化,布滿整個味蕾。雖然這種特定動作不是絕對必須的,但是對品嘗是有利的。
ok!今天就到這裡啦~
感謝大家耐心閱讀本凌的圖文。
如果您覺得我的內容、圖文結構哪裡不妥,可以請大家在留言處提意見!
凌凌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希望可以早日更上一層樓呢!
先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啦!
希望大家可以一直關注我的作品,發文不易,凌凌會一直用心做好一件事噠(凌凌也想漲粉好幾萬^_^)!
下期見!
圖片來源:網絡
文字創作:凌凌柏點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