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隱藏的最強高手團體:海外的袁承志勢力

2020-12-23 吟風社

一般談到鹿鼎記的高手團體,往往會提到神龍教、天地會、少林寺等等,然而這些個勢力的高手質量雖高,卻絕非鹿鼎最強,鹿鼎記最強的高手團體,乃是那個遠在海外的袁承志,由他帶領下的高手團。

在新修版的碧血劍中,袁承志在看到清軍入關,李闖軍隊敗退,而明軍又一盤散沙的情況下,自己拉了抗清大旗,袁承志在武林中當時有七省總盟主的名頭,因此之前交往的江湖高手蜂擁而來,再收集明軍的殘兵敗將,一度有了兩萬多人馬。但由於不懂經營,又不通軍事,於是短短數月又將這兩萬多人敗光。

袁承志和他的崇字營

敗光家底的袁承志多少有些心冷,並且認為清軍佔據全國已然是大勢所趨,不願活在清朝的統治下,於是帶著部分樂意追隨自己的下屬遠走海外,這個團體包括:夏青青、何惕守、啞巴、羅立如、焦宛兒、安小慧、安大娘、崔希敏、孟伯飛、孟錚、胡桂南、鐵羅漢等。

袁承志遙望藏邊,心懸阿九,無可奈何下,只得率同青青、何惕守、啞巴、羅立如、焦宛兒、安小慧、安大娘、崔希敏等人,及孟伯飛父子、胡桂南、鐵羅漢等豪傑,以及少數願意隨他出海冒險的崇字營殘餘人眾,上船揚帆出海,得了洪勝海的渤海派眾海盜之助,遠徵異域,終於在海外開闢了一個新天地。

我們來算一下這個團體有多強。

袁承志遠走海外

兩個絕頂高手

一個是袁承志本人,在鹿鼎記中九難認為袁承志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高手,袁承志作為前代的主角,早在碧血劍的時代就是當代頂級高手之一,在書末擊敗了玉真子,其武功已然可以跟前任天下第一穆人清一較長短,而此時袁承志才二十歲出頭,在碧血劍時期就可爭奪天下第一,作為主角又成長了三十年,武功自然遠勝昔年,天下第一可謂當之無愧。

袁承志

袁承志之外,另一個絕頂高手自然是何惕守,何惕守的武功在連載版碧血劍中足可與歸辛樹比肩,後來有所削弱,但也不在黃真之下,書末面對武功大進的玉真子也能堅持很久,讓玉真子都覺得自己要不快點取勝,對自己威名有損。而何惕守跟玉真子的這一戰,華山三代包括武功頗強的馮難敵都覺得連插手都做不到。

新修版中何惕守還加了一個武痴的設定,她想拜袁承志為師是希望跟袁承志學習武功,因為何惕守武功雖強,但那是她個人的天資極其出眾,五毒教的武功典籍相比於華山派、鐵劍門就差得遠了。同樣的,既然在碧血劍就已然是次一級的高手,到了鹿鼎記時代,接觸到了高級武功,加上三十年的進境和這個武痴的設定,認為她也是鹿鼎記絕頂高手之一也是很正常的,縱然不及洪教主、歸辛樹、九難三人,也不會差多少。

何惕守

多名一流和準一流高手

追隨袁承志的一流高手也有許多,這裡我們主要挑幾個強的說,首先是孟伯飛父子。

孟伯飛外號叫做蓋孟嘗,在選舉七省武林盟主時,最先被推舉的並非袁承志,而是孟伯飛:

只見人群中站起一條身高七尺的魁梧大漢,聲若洪鐘,大聲說道:"蓋孟嘗孟老爺子在武林無人不敬,無人不服。今日他老人家雖然不在此地,但盟主一席自然非他莫屬,兄弟以為不必另推了。"他話一說畢,群雄中登時便有許多人隨聲附和。

孟伯飛以獨創的孟家神拳、快活三十掌名滿武林,袁承志根據穆人清沒跟自己提及孟伯飛,覺得他武功可能不算如何了得,但這裡大概率是因為穆人清的眼光太高,而不是孟伯飛真的不行,畢竟孟伯飛跟歸二娘有過直接交手,二者武功旗鼓相當。

他這快活三十掌馳譽武林,自有獨得之秘,遇到歸辛樹時棋差一著,縛手縛腳,但與歸二娘卻不相上下。兩人拳來掌往,迅即交了十多招。

歸二娘的武功在鹿鼎記跟陳近南有過直接對比,歸二娘因為年老,內力不及陳近南,但拳腳功夫在陳近南看來仍然精絕。換句話,陳近南大體上跟壯年歸二娘相當,孟伯飛放到鹿鼎記也就是陳近南水準。不過孟伯飛年事已高,在鹿鼎記時代不知道是否還活著。

孟伯飛

孟伯飛之下,他的兒子孟錚也是一流高手,這點很容易讓人忽略,孟錚在描述中已盡得孟伯飛的真傳,生平少逢敵手。從表現上來說,孟錚硬接歸辛樹三拳而重傷,不要看不起這個表現,對手是歸辛樹,接不了歸辛樹三拳不等於弱,更何況歸辛樹的前兩拳,孟錚是接下了的,歸辛樹的弟子劉培生已然頗得華山派拳法的真傳,連一拳都接不下,鹿鼎記中沐王府的第一高手柳大洪,接了歸辛樹五成力的一抓,當場面色慘白,胸口氣血翻騰,半天都換緩不過來氣。

換句話說,對手是歸辛樹,能硬接兩招,對於一流高手而言,不但不是汙點,甚至完全是吹點,我們看孟錚的表現。

孟錚見對方拳到,硬接硬架,右臂用力上擋,左手隨即打出重拳。兩人雙臂一交,歸辛樹心道:"此人狂妄,果然有點功夫。"左掌啪的一聲,打中他左肘,發力往外送出。哪知孟錚的功夫最講究馬步堅實,這一送竟只將他推得身子晃了幾晃。袁承志低聲道:"糟糕,這一招沒打倒他,姓孟的要受重傷。"但見歸辛樹跟著揮掌打出,孟錚雙臂奮力抵擋,猛覺一股勁風逼到,登時神志糊塗,仰天跌倒,昏暈過去。

此處孟錚硬接第一拳,可以說沒有任何下風的描述,連歸辛樹都覺得此人有點功夫,相應的他對青木堂和沐王府那些明顯是完全看不上的態度,而面對歸辛樹五成力,一招都接不下的柳大洪,也確實不配歸辛樹看重,第二拳孟錚耗盡全力,仍然只是晃了晃沒被打倒,直到第三拳才被打倒。

孟錚

另外,在原文描述中,孟伯飛對上歸辛樹也是不數招就被制住,從招數來看,孟伯飛跟他的兒子面對歸辛樹的表現其實是差不多的,換句話講,孟錚已盡得孟伯飛的真傳這句話其實就是說孟錚武功跟他爹差不了多少,也就是說,放到鹿鼎記,這也是個陳近南水平上下的高手。

孟伯飛父子往下,袁承志手下最強的是啞巴,啞巴是穆人清的僕人,照顧穆人清和少年袁承志的起居,雖然是僕從,但穆人清也指點了他許多武功,因此啞巴同樣頗得華山派武功真傳,啞巴武功之強,也遠在尋常武林人士之上。在對戰五毒教的戰鬥中,啞巴一個人對敵五毒教三名護法、長老之類的高手不落下風,表現遠在沙天廣之上。

啞巴拳法頗得華山派的精要,力敵三名高手,雖然脫身不得,卻不致落敗。

除此之外,啞巴還有獨力突破青竹幫群盜,空手擒拿受傷的程青竹等等,整體而言定位到一流並不過分。

再往下則是如胡桂南、鐵羅漢、程青竹等人,這些人從碧血劍的表現來說,跟五毒教單個的護法、長老武功相當或略強,大體上屬於準一流的層次,但不算特別亮眼,就不再多說了。

胡桂南

相關焦點

  • 未在鹿鼎記提及,卻存在於鹿鼎記世界觀中的隱藏高手
    作為金庸的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在論武上其實是及佔便宜,一方面由於創作時間最晚,武功描寫越來越誇張,另一方面,鹿鼎記上承碧血劍,下接連城訣、飛狐系列,甚至和雙鵰(海大富的化屍粉是歐陽鋒傳下來的)、笑傲江湖(澄觀提過獨孤求敗和令狐衝)聯繫上,因此隱藏人物極多,在本號之前的文章中,已經介紹了鹿鼎記中的碧血劍人物鹿鼎記隱藏的最強高手團體
  • 明失其鹿,天下共逐:鹿鼎記中的各大勢力
    鹿鼎的暗中釋義也不難理解,逐鹿中原、定鼎天下,鹿與鼎都有天下的意思,其實是說這部書跟爭奪天下有關,而鹿鼎記的所處時代在康熙初年,天下方興未艾,屬於明末之爭的延續,在明末出場的各大勢力,在金庸的妙筆生花之下,濃縮般出現在該書中,本文來介紹一下鹿鼎記的各大勢力,由於鹿鼎記是武俠小說,就不談軍事、經濟了,來談談主要勢力角色的武功和智謀。
  • 《碧血劍》高手排行榜,金蛇郎君排第五,袁承志不是天下第一
    歸辛樹精通拳腳功夫,袁承志曾經和歸辛樹拼鬥拳腳功夫,比試上千招不分勝負,歸辛樹形貌質樸,功力精純,收發之速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穆人清曾經說過袁承志論內功比不過歸辛樹,只是袁承志雜學很多,才能在最後隱隱佔據上風。袁承志率領群豪離開中土,到海外創立事業後,中原武林元氣大傷,歸辛樹名正言順的成功清初第一高手。
  • 洪安通是鹿鼎記第一高手嗎?未必,這幾個人可與之爭先
    鹿鼎記中神龍教的洪教主武功極強,因其最終一戰,很多人認為他是鹿鼎記的第一高手,的確洪教主的最終戰含金量極高,足夠讓他去爭奪這個鹿鼎記第一,但是除了洪教主之外,鹿鼎記還有幾人可與之一較長短,這幾人分別是上代主角袁承志、神拳無敵歸辛樹、獨臂神尼九難,再加上神龍教主洪安通,這四人武功是在鹿鼎記中是毋庸置疑的前幾位。
  • 鹿鼎記:何鐵手為何要與歸辛樹為難?或許是為逼迫袁承志出山
    在《鹿鼎記》中她也「客串」了一把。第一次出現是救了莊家三少奶奶等一大家子「未亡人」,第二次出現則是坑了歸辛樹一家子。何鐵手自從跟了袁承志,算是改邪歸正了。歸辛樹是袁承志的二師哥,也就是何鐵手的二師伯。何鐵手嘴上說不能得罪二師伯,但是最後還是置身事外,任由歸辛樹一家子被天地會處置。無怨無仇,又是同屬華山派,何鐵手為何要跟歸辛樹為難呢?
  • 《鹿鼎記》30大高手武功排名(中篇):神龍教實力驚人
    金老在《鹿鼎記》中就塑造了神龍島這一神秘而強大的門派,它盤踞遼東神龍島,高手輩出且野心勃勃,竟然可以做到偷換太后這種手筆,可惜終究落了個煙消雲散,而本篇排名中神龍教高手佔了很大的比重。閒言少敘,正式開扯!第20位 歸鍾歸辛樹與歸二娘的兒子,天生患有重病,雖在碧雪劍中得到袁承志救助,但是智力停留在孩童水平。
  • 碧血劍華山派堪稱王炸,袁承志僅排第三,鐵劍門兩代湧出三大高手
    那麼,這部作品中的高手也是不少的,特別是此時華山派,已然是武林最強門派,培養出最多高手,而江湖上也有諸多好手,簡單羅列一下這些高手。第一,穆人清穆人清外號「神劍仙猿」,是《碧血劍》中的華山派掌門人。在書中他幾乎沒有出手記錄,但是從字裡行間中不難看出,此人絕對是書中的天下第一。
  • 從《鹿鼎記》與《碧血劍》的關聯,談談何惕守出場的作用
    ,改名何惕守,並隨袁一起流亡海外。 於是,在《鹿鼎記》第四十一回中,便有了如下描述: 這黃衫女子,便是當年天下聞名的五毒教教主何鐵手。後來拜袁承志為師,改名為何惕守。明亡後她隨同袁承志遠赴海外,那一年奉師命來中原辦事,無意中救了莊家三少奶等一群寡婦,傳了她們一些武藝。
  • 鹿鼎記十大頂尖高手,武功排行榜,陳近南只能排第六
    8、馮錫範馮錫範號稱一劍無血,是崑崙派高手,用劍高手,利用劍尖,釋放內力,讓氣流匯聚劍尖,從而達到能夠點穴的效果。陳近南曾三番兩次遭其暗算,雖然論劍法陳近南要高於馮錫範,但陳近南在他手下總也吃不到便宜。7、胡逸之胡逸之號稱百勝刀王,刀法堪稱一絕,與馮錫範在船上一戰,刀刀搶攻,斬人要害,刀法之狠辣迅捷,令這個不可一世的「一劍無血」心驚不已。
  • 本是大明公主,卻被父親砍斷手臂,最後竟成《鹿鼎記》中第一高手
    古史新談/文眾所周知《鹿鼎記》是一個低武世界,《鹿鼎記》中的武學高度與天龍和倚天已經相差甚遠。《鹿鼎記》中出現的武學高手誰的武功最高呢。找一個參考值就是陳近南,陳近南與馮錫範和百勝刀王胡逸之三人武功相當。
  • 歸辛樹VS洪安通,誰是《鹿鼎記》第一高手?九難:你們問過我嗎
    古史新談/文《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收官之作,也是大家公認的低武世界。在《碧血劍》中不入流的華山派的馮不破、馮不催已經是響噹噹的兩河大俠。配角都稱不上的八面威風馮難敵已經儼然是武林大佬,可以號召武林召開殺龜大會。但是《鹿鼎記》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武林高手,而且書中這些人很多都沒有交過手,缺乏橫向比較。主角韋小寶的武功不值一提。
  • 神行百變是鐵劍門絕技,鹿鼎記中歸鍾竟也擅長?對此陳小春最明白
    這版《鹿鼎記》相當經典,所以很多人也形成一種錯覺,歸鍾也會「神行百變」,實際上這只是電視劇的設定,而在原著中,歸氏夫婦和歸鍾是只是認識「神行百變」,但並不會使用「神行百變」的。「神行百變」是鐵劍門的絕技,也是低配版的「凌波微步」,在金庸第二部作品《碧血劍》中首次出現,堪稱金庸筆下最強的步法之一。
  • 《鹿鼎記》中,洪安通、九難、歸辛樹,誰才是第一武功高手?
    #張一山鹿鼎記#在筆者印象中,只有陳小春版韋小寶最為貼合原著,可惜那一版《鹿鼎記》對原著情節進行了大幅度修改,簡直就是畫虎反類犬,搞得不倫不類,非常失敗。咱們今天不討論電視劇的質量,還是回歸筆者的老本行,來討論一下《鹿鼎記》中的武功高手。
  • 《鹿鼎記》中的海大富的武功厲不厲害?電視劇裡誰的武功是第一?
    鹿鼎記裡的第一高手,比較有希望的是洪安通、九難、歸辛樹和何惕守,其中歸辛樹和何惕守匆匆一筆,很難比較,但九難根據書中所述,應該略強於桑傑喇嘛,桑傑則遠遜於洪安通,因此如果排除掉華山一系(袁承志、歸、何),洪安通應為第一。桑傑、陳近南、馮錫範為第二梯隊。
  • 鹿鼎記:誰的武功天下第一?是九難,還是洪安通
    一 在鹿鼎記中,若說誰的武功天下第一,最能入圍競選只有三個人物:神拳無敵歸辛樹、獨臂神尼九難以及神龍教教主洪安通。這三個人都是「神級」選手,但是首先要再排除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歸辛樹。
  • 牛眼看金庸,聊聊《鹿鼎記》裡面人物武功排名
    《鹿鼎記》可能是最不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吧,其餘武俠小說的男一號都是歷盡磨難以後,武功大成,雖然不是天下第一,但都是絕頂的存在,但是《鹿鼎記》直到最後,男一號的武功還是一個路人的水平。和多數武俠小說裡的快意恩仇直來直去不同,《鹿鼎記》更多的描寫了官場的黑暗,不僅僅是官府皇宮裡面,就是幫派裡面也是一樣。雖然《鹿鼎記》不是以武俠江湖為主,但是還是有不少高手存在,今天小編也排排《鹿鼎記》裡面的前十,還是老規矩,只看原著不講影視,像袁承志這種只提到名字沒有出場的人物不列入排名。
  • 袁承志:換我也打不過
    說到鹿鼎記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韋小寶了吧,一個人娶了7個貌美如花的老婆,真是羨煞旁人呀。不過今天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韋小寶,而是他的師父九難師太。九難師太大家一定也是很有印象的。
  • 《鹿鼎記》25大高手排位,陳近南第五歸辛樹第二沒有鰲拜!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武俠作品的最頂峰,在這部書裡,不學無術幾乎沒有功夫的韋小寶最吃得開,反倒是陳近南這種正派大俠下場非常窩囊!但是,《鹿鼎記》寫武寫得同樣很是精彩!我們看看有哪些高手。第25,風際中算是青木堂的第一高手了,相信在天地會也是能數得著的高手。
  • 神龍教主洪安通是鹿鼎記中第一高手?有理有據,不得不信
    神龍教主洪安通到底是不是鹿鼎記第一高手呢?我來說說,九難師太是木桑的傳人,輕功和暗器應該很好。但內力的缺陷很明顯,險些喪命在桑結幾個師弟手中,是無法忽視的鐵證。如果單從這個案例來看,很難說她能不能贏桑結,九難刺殺康熙時一掌震退澄觀的案例不能證明她的高強,只能證明少林的衰弱。
  • 金庸筆下的好孩子——袁承志
    其實袁承志並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在我看來袁承志的人生比較失意,甚至我認為在《碧血劍》這本書當中,那個金蛇郎君倒是變成了主角,袁承志雖然武功高強、行俠仗義、出生入死,並且承其父志,以國家心腹為己任,一心要幹一番大事,但是他終究沒有抗拒艱難時世的勇氣,最終受了挫折,選擇了逃避海外。哎呀,最終離去的袁承志並非功成名就而瀟灑歸隱實在是心中悲痛、意興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