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到迷茫,這份年輕人樸素處世指南需要你查收

2021-01-1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塔門」(ID:DT-Tamen),作者:塔門,36氪經授權發布。

我們總喜歡給年輕人做總結陳詞,媒體追著把握他們的動態,炮製「第一批00後已經XX/這屆95後根本看不上XX」的爆款;資本盯著他們的趨勢,想控制消費走向和觀念,最終造就了「資本的Z世代」。

另一方面,年輕人也在進入,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進入由上一代構建的社會系統中。當考慮到社會的傳承時,這些「前輩們」除了拿走他們兜裡的錢,留給他們的又是什麼?

不用再贅述那些糟心事。似乎現在生存,工作,居住都成了不確定的事情,我們被不斷地推翻,重建,推翻,重建。憤怒和自嘲,成了消解問題的某種最佳方式。

當把時間的長度無限延伸,聚焦的「年輕人」成為小小的坐標,ta們所處的時代,是否真正造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困境」?這種「困境」的原因是什麼?該怎麼做,去安頓自我?

答案不應該是被無限簡略後的,幾個名詞和感嘆號組成的情緒釋放器,所以我們和幾位朋友聊了聊這些問題。

本期嘉賓

崔璀:Momself創始人,優勢大學發起人

李志明:播客《日談公園》創始人

曲瑋瑋:作家

我們聊了這些

01 怎麼形容這一代年輕人身處的大環境?

02 年輕人更願意在網際網路發聲表達,但似乎社交媒體輿論環境變得極端了?

03 資本市場對年輕人的樂觀和他們的「困局」是否存在某種矛盾?

04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太信任愛情和婚姻了?

05 什麼是好的生活?年輕人怎麼自處才能獲得好的生活?

01 怎麼形容這一代年輕人身處的大環境? 「標準答案沒有了,選擇題也沒有了。」

崔璀:

最大的感覺就是標準沒有了,以前只需要做選擇題,你要不要進事業單位?現在不僅標準答案沒有了,選擇題也沒有了,人生裡充滿的都是不確定性和解答題,那些全都是要靠你解答的,而且很有可能父輩是沒有辦法給經驗的。過去的答案很安全。

但是不是真的看似機會很多,但可能性越來越小?是不是年輕人發現自己可以有很多的選擇,但這些選擇困難重重?也未必,2020不是針對年輕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不確定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至於職場pua,內捲化,都不是現在才有的,內卷好多年了,一個社會學的詞,被拿出來形成了一種輿論意義上的出圈。

其實大多數人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只是那時候一部分人覺得可能「就是我不太行」,另一小分人就辭職了。這些詞彙的出圈讓我們過往一直存在的,一些憤懣的情緒,有了一個出口,相當於井噴:「我終於知道說原來我是被pua了」。但並不是這一代年輕人在遭受這個情況,只是這一代年輕人有了一個情緒出口。

這或許是一種進步,因為年輕人的感受力更強了。一個數據,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驟減到19個月,95後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離職率增加,以及抑鬱症的數量增加,人們反而在不斷的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不滿,對當下生活的不滿。

雖然它成本很高,但是通過不斷試探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未嘗不是一種積極的行動。抑鬱也是一樣,工作特別沒有幹勁,幹什麼都沒興趣,那未嘗不是另外一種表達,通過情緒來表達說現在這種生活不適合我。

在那些看上去很負面的詞彙裡能看到出一種積極的探索,起碼從言論上,年輕人更願意去探究自己到底最適合什麼,而不是一味的認為「我就應該這樣活著」。

「這代年輕人可能是幸福的,下一代面臨的壓力難以想像。」

曲瑋瑋:

確實,很多現象一直存在,上一代人,他們是最尊重自己的職場名聲,甚至有點懦弱的人,他們領導看到不爽,5年10年不敢換。樂觀來看,當然時代賦予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多,不管是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還是一些非典型職場,國企和公務員群體,年輕人作為中流砥柱的比例是大大增加,說實話,這代年輕人可能是幸福的,下一代面臨的壓力難以想像。

目前這一代還是卡在獨生子女這代,又正好處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爆發的時代,有非常多的機會,下面那一代可能還是已經兩三個孩子,會有更多家庭的成本壓力。而現在學生化的內卷,小學生中學生的那一代,他們才是整個人生,所有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當然或許未來會有新的類似移動網際網路這樣的推動型趨勢存在,但是目前來看,他們正處在一個尷尬的時段。

02 年輕人更願意在網際網路發聲表達,但似乎社交媒體輿論環境變得極端了?

「絕大部分人是不會討論問題的。」

李志明:

我覺得有很多的原因造成了這種現在的情況。從小我們學的都是數理化,都是知識,沒有人教我們應該如何討論問題,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是不會討論問題的,這是一個基礎教育的問題。

然後是網際網路,特別是社交媒體的誕生,把已經建立了幾十年,甚至可以說幾百年的這種自上而下的這種傳播的方式徹底顛覆。以前這種話語權是由行業專家、知識分子來主導的,但是進入網際網路特別是社交媒體時代之後,這種原有的權威被瓦解了。它的好處是讓那些微弱的聲音能夠被聽到,但是當微弱的聲音聚集在一起,去圍剿那些原有的權威的話,最後的結果就是權威都不發聲了,當有知識和有思想的人都無法發聲,最後你聽到的只有情緒化的表達。

很多的人感覺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就理所應當的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實際上恰恰相反,很多情況下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都是掉進了他人的陷阱。

「人們討厭變化,在某種特定立場或者環境下更有安全感。」

崔璀:

就像楊笠的脫口秀意外引發男女性對立的討論,只是一個表象。人們不爽的點太多了,動不動就被罵上熱搜了,這是因為大家感受到了大環境的不確定,心裡焦躁不安。學了這麼多年,到了社會之後發現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未來是怎麼樣不知道,大大小小的環境,讓我們其實是處於一種意義感非常匱乏的時代。

由於對自己很不確定,然後意義又很多元,就會產生那種非常膠著,缺少穩定的自我,你也沒有辦法兼容別的立場。只要出現一個讓你覺得不夠舒服或者是超出你認知的聲音,它好像就成了我們抒發情緒的點。

這和成年人經常會有的一種狀況類似,比如你今天在工作中受氣了,業績沒有完成,被老闆莫名其妙罵了一頓。回家之後,看到小孩蹦蹦跳跳,平常是沒事的,那一天你一定會罵孩子。其實沒那麼生氣,只是把憤怒轉移了,現在大量的被罵上熱搜的情況裡面,都是這個時代的替罪羊,社會某種情緒的替罪羊,跟那個人沒有大關係。

大家在某種特定的立場或者環境下更有安全感。我們都是受標準化教育影響的一代,即便被標籤為很自由的一代了,可是根深蒂固的還是一些標準化的印記。如果經常變化,大家會非常的煩躁,就覺得怎麼老是變來變。

其實變是一個很正常的事,市場本來就在變,但很多年輕人對變化這件事情是非常的反感,因為大家接受追求確定答案,物理題怎麼解就只有一個答案。

我們過去的18年是被這樣子教會的,你進到社會,你發現新聞天天反轉,煩不煩躁?你從小到大,其實爸爸都會告訴你說,那個男生就是要自強自大,突然有一個人出來說,「哇塞你們男生這麼普通還這麼自信」,他不是對楊笠的憤怒,他是對這個世界破壞了他心目中的一些標準化想像的憤怒。

「飯圈文化可能是造成偏激的一個因素。」

曲瑋瑋: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就是那些在微博上表達的年輕人到底多大,到底背後是誰,他們的畫像是什麼?如果你發現80%都是00後、95後或者非常小的一代人,因為三四十歲的人已經慢慢不上微博了,他的聲音就是被淹沒的。或者90~95這一代,表達的也越來越少了,或者成為一線城市繁忙的996的網際網路人,更沒有時間去講自己的立場了。

到底那個表達人是誰,不能以偏概全,去概括所有人。

飯圈文化可能是造成偏激的一個因素。這裡面存在有一點點極端的語態,大家指令整齊劃一,控屏,然後有唯粉,然後對家互相的要打壓,甚至同一個組合裡面喜歡a喜歡b之間都還要互相的競爭,甚至謾罵。

年輕人如果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面,天生就會把網絡變成一個機關槍掃射的戰場,就要用非常激烈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這個觀點的表達相對沒那麼理性。可能有些人就把微博看成了一個這樣的戰場,已經有了這樣一個定性的話,探討的也會圍繞著這個東西去進行,但是回到線下,他們不見得就都是這樣非理性和偏激的。

03 資本市場對年輕人的樂觀和他們的「困局」是否存在某種矛盾? 「心態上的崩壞跟消費主義的狂歡,這兩件事情就是一個共同體」

李志明:

簡直太不矛盾了,這兩件事就完全是同一件事,就是因為消費把年輕人的錢都花光了,所以年輕人才會很悲觀。大家一直在說的消費主義陷阱到底說的是什麼?作為一個本身收入並不高的年輕人,你的消費究竟讓你得到了什麼?

很多時候年輕人的消費更多的是被動消費,甚至是引導消費。在這個過程裡面,會有年輕人覺得失望,而這種失望上又從精神上給他們一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就會進一步刺激他們去消費,其實就跟由於想要減肥引發的暴飲暴食是一樣的。

所以我覺得年輕人現在的這種某種意義上我覺得心態上的崩壞跟消費主義的狂歡,這兩件事情就是一個共同體。這種崩壞從個體上是很難改變的,人的命運其實並不完全屬於自己,絕大部分意義上都是都是由環境衍生出來的一種生命狀態。之前提到的公寓爆雷的問題,像這樣的問題會嚴重打擊年輕人的個體命運,但如果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決,也不能防止這種事情繼續發生的話,你要年輕人如何在這樣一個社會之中建立安全感呢?

「消費帶來的確定感,讓人感受到自己還活著。」

崔璀:

要先定義資本對年輕人消費有信心的部分是什麼,消費客單價是多少。客單價不高,大家就會覺得要抓住身邊僅有的小確幸,那個東西是口紅,是盲盒,幾十塊、一兩百塊。

在大環境很不確定的時候,人們會通過消費一些勉強能消費起的東西,讓自己掌握某一種確定感,它們都會讓人感受到自己還活著,而且還活得不錯。就是這樣一個現狀,它是一種心理學層面的東西。

另一方面,會有一部分大額消費是來自於父母的支持。我們這一代或者是70後的父母基本上晉升為中產,更願意在孩子身上投資,相當於說上一代人一部分消費能力,流入了年輕人一代,我身邊很多70後全都給小孩第一套房都買好了。

04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太信任愛情和婚姻了? 「環境的變化,都在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推向不信任和不依賴。」

李志明:

首先我覺得婚姻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階段性的契約關係,有利於每一個處於婚姻中的個體的存活和發展。未來可預見的範圍內,是有一定概率看到傳統婚姻制度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進一步演變甚至顛覆的。

在國內,當以前大家收入水平更低的時候,兩個人結婚一部分原因為了節約生活成本,但現在大家沒窮到這個份,能夠自給自足。於是很多人結婚都是為了養育子女,但現在養育子女的成本已經高到很多大城市打工的年輕人無法承擔,反而是在小地方生根發芽的本地人,更容易進入一種比較穩定的這種婚姻生活,養育子女的模式。

網際網路現在已經按照無數個二分法把人們劃分成了左右兩派,男權女權誓不兩立,信不信中醫誓不兩立,喜不喜歡寵物誓不兩立,它把很多本身是應該擁有大量的模糊地帶的問題,全變成了零和關係。如果說「男人都是垃圾」這樣一句話情緒化的表達演變成很多女性內心深信不疑的一個前提,那她為什麼要跟男人結婚呢?這幾年所有的環境的變化,都在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推向不信任和不依賴。

「現代人關係維度更多了,反而衝淡了對親密關係的渴求。」

崔璀:

有一個原因是我們這一代人多數是獨生子女,不像上一代那種一堆人在一起長大,從小就知道什麼叫人際關係。年輕人這一部分是缺失的,特別是親密關係,所以當我們進到社會的時候,我們要貼身跟一個人形成親密關係,本身存在大的阻力。

另外,我們這一代人其實是比較早的接收到了自我意識,我們開始知道自我和集體之間,自我很重要,而上一代,集體文化是壓倒性的。這帶來的尷尬是,自我萌芽了,但從小和教育系統又沒有習得過,親密關係該怎麼相處。

上一代人在集體意識下都認為結婚理所當然,但實際上他們的親密關係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是文化中「應該」的思維更大。90後不一樣,結婚不爽就沒必要結,這是個體意識的崛起,但跟整個教育環境對親密關係相處的教育缺乏碰到一起就產生了化學反應。

另外一點,大家都在說現代人更孤獨,其實不是,我覺得是現代人關係維度更多了。由於這種更多的關係維度,反而衝淡了對親密關係的渴求。有時候你發個朋友圈,微信上跟人聊一下,兩個小時就過去了,沒有時間跟伴侶相處,在一二線城市基本上都996,回去都累得不行。整個大的社會環境本來也在擠壓親密關係的相處時間。

年輕人對婚姻的恐懼是一種好事還是壞事?沒辦法用群像的回答方式,每個人都不一樣,只是希望每個個體能真正弄明白自己的心意。

「以自己的需求為中心和仇視男人無關,是關係本身。」

曲瑋瑋:

不想結婚,連帶著的是不想生育,他們的前一代有一大波女性就處在一個不平等的環境裡面,這件事本身對於男女來說付出不太平等的,生育的壓力,十個月身體的摧殘,生了孩子之後身體的變化,女生在婚姻裡面付出太多,這一定是共識。

因此除非女生有其他的東西能夠「彌補」她才能去進入,不然她的動力是什麼?很多女生又沒有找到一生最愛的人,也沒有那種在愛情裡被保護的感覺,憑什麼走進去?在整個婚姻和愛情的關係裡面,女生要承擔很多的不確定性,好像我們看到的負面的案例太多了,那就是對一切形成恐懼了。而現在年輕人相對更有主見了,不會說主流都要喜歡生孩子,就會生孩子,而以自己的需求為中心,這一切我覺得跟仇視男人沒有關係,是關係本身。

05 什麼是好的生活?年輕人怎麼自處才能獲得好的生活? 「年輕人其實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什麼是好的生活,而是被人為定義了什麼是好的生活」

李志明:

最近有一個電影,叫《心靈奇旅》,我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去看看這部電影,充分的說明了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真實的生活。我朋友圈裡很多40歲上下的朋友都跟我說看哭了。

年輕人其實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什麼是好的生活,而是被人為定義了什麼是好的生活,高收入,高社會地位,好車好房好學校。我認為好的生活應該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的,你去吃一頓真實的美食,你跟你的朋友建立起真實的友誼,你的腳步真實的走遍世界,跟你遇到的每一個人真實的交流,真實的去凝視一片樹葉,一朵花的綻放。這些是生活裡面最真實的部分,當然也包括了真實的愛情,和真實的對於自己所做的工作或者事業的愛和投入,但絕不是在有限的人生中無限的滿足他人的心理預期。

至於網際網路帶給年輕人的虛假太多了麼?其實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工具,每一個時代年輕人都會被整個環境中不同利益方出於自己的目的,引導他們希望年輕人做的事情,而年輕就意味著他相對來講更沒有社會經驗,更容易上頭。

這樣的一個充滿了引誘的環境下,誤導是永遠存在的。走出環境的裹挾,需要一些努力,一些運氣。如果你碰巧是不開心的那一個,你就想想自己是不是要思考一下,要不要繼續毫無希望的在體系裡面當一個沒有未來的打工人?

Q:音樂是不是自救的一種方式? 「好像說每個人都應該自救,這就成了另外一種洗腦術。」

李志明:

首先自救並不是一個天然的命題,好像說每個人都應該自救,這就成了另外一種洗腦術,就跟前幾年鼓吹的焦慮一樣。但如果你感受到了真實的困境,那每個人都會自然萌發出自救的意識。引導你走出困境的可能是一個人,一件事兒,一本書,一段音樂,一部電影,什麼都有可能。所有處於這種困境的人,如果你尚有自救之力,不妨從身邊信得過的人開始看看。那些你想成為他們的人,能不能夠給到你一些真實、有價值的建議。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首先要去見到。」

曲瑋瑋:

是的,真實性很重要,艾米莉·狄金森詩裡說:「假如我不曾見過太陽,我本能夠忍受黑暗。」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覺得首先要去見到,好的生活不是憑空在腦中出現的,可能你看到了一個好的範本,甚至是在非常遙遠的地方,離你十萬八千裡的人,但是你看到了,然後這種真實讓你相信有這樣的事情會發生,然後你向這樣的生活去靠攏。

就像陳嘉映說的,「我夢想的國土,不是一條跑道,所有人都向一個目標狂奔,差別只在名次有先有後。我夢想的國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採花的、在溪邊濯足的,容得下什麼都不幹就躺在草地上曬太陽的……」堅定的走在我嚮往的路上,但是可能大部分人都跟我不一樣,但是大家都安然自得,我覺得這就是美好的生活。

見的多了,其實你把自己帶入到一些環境裡面,就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而不是在家裡面盯著天花板去迷茫,迷茫不是因為信息太多,而是因為信息太少。當你信息多了,信息豐富了,你自然就會做決策了,迷茫感就會少一些。

不要通過極短的非理性的思考,去做一個決定,見過了,知道了想要什麼,通過邏輯鏈條一層一層的推演去實現。

「不要『忍』。」

崔璀:

我鼓勵我兒子去追求成功,但是「成功」是他自己認為的成功,社會上認為的成功沒那麼重要,只要他覺得這事做的特別有成就感,願意全力以赴,就很好。人生有意義的一種狀態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同時還能保持快樂的,然後對自己誠實。

其次,不要忍,在忍耐和那種強迫自己的狀態下做不出能代表你真實水平的東西,是在做不出那種能激發出你潛力的東西。在這個社會上沒有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沒有一件事你不做這個地球會毀滅,所以不要拿必須要做這件事,然後成績不好來做藉口,是還沒有明白自己最擅長做什麼。

彼得•德魯克的一個觀點是,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在接到任何一項工作的時候會說,我會按照我的方式來做,我會以這種方式,但是我不擅長那種方式,最後我會做出這樣的結果。這一套基於他對自己的優勢完全清楚。

大環境已經這麼不確定了,每個個體要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活得更滿足一些,滿足一定會帶來成就。你特別知道自己在哪一件事情上非常有心流,你很願意在這件事情上花時間學習,而且你發現做的比別人好,然後就不斷去放大這個事就行了。

採訪 | 張峰

編輯 | 張峰、王朝靖

插畫 | ins @desktopgirl

題圖 | ins @zgonowicz

相關焦點

  • 感到迷茫怎麼辦|為什麼年輕人總會感到迷茫?(迷茫、空虛)
    感到迷茫怎麼辦|為什麼年輕人總會感到寫給:活著累、迷茫、抑鬱、痛苦、悲傷、孤獨、絕望、自殺的人!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觀是:生命的長度無需受制於肉體自然的衰敗,它應該是受你的心靈、你的快樂的需要而去自主選擇。感到迷茫怎麼辦|為什麼年輕人總會感到迷茫?快樂的感覺是一種自我體驗,當然,也要有社會的評價。如果你自己的體驗和社會的評價能平衡,那你的快樂分值就會比較高。比如,你認為自己很牛,大家也吹捧你很牛,這就說明你的自我體驗和社會對你的評價是一致的。
  • 「如果你感到迷茫,證明你還有追求。」迷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都有迷茫的時候,為看不清自己的未來而迷茫,為當下的各種事而苦惱。總之,我們就是會莫名地感到迷茫。但是又無法找到迷茫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迷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也大概是很多人迷茫的原因。大家迷茫的原因是否也是這樣呢?
  • 德城區法院「拍了拍」你,這份山東移動微法院指南請查收!
    德城區法院「拍了拍」你,這份山東移動微法院指南請查收!李大爺小王,你那個案子怎麼樣啦?立上案了嗎?小王立上案了,前兩天都已經通過微信通知我了。看完指南之後有沒有想要操作的衝動?心動不如行動快快用起來吧打開小程序搜索「中國移動微法院」德城區人民法院等著你~
  • 如果你現在感到迷茫,想辭職卻沒有存款,那就先做好這3件事
    如果你現在感到迷茫,想辭職卻沒有存款,那就先做好這3件事人的一生中,有數次徘徊,有數次輾轉反側。在我們體驗這些焦慮、迷茫情緒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痛苦。這種痛苦是無法分享出來排解的,只有事情解決以後,才會感慨當時的年幼無知,還因此哭鼻子。這個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又有多少人此刻正在迷茫中呢?數不清,也沒有人專門做過調查。但是在生活中,無論你我,都有感到迷茫的時候。
  • 如果你感到迷茫,推薦你看這10本書
    點擊星標收藏閱然書友會,第一時間看好文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當迷茫撲面而來,我們會感到巨大的恐懼和焦慮,可等到事後回想,會發現迷茫反而讓自己更加看清了一些東西
  • 如果拼圖也算一種能力,你會需要這份指南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設「置頂」哦~點擊上方「愛麗絲小院「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如果你感到迷茫,推薦你看這10本書 | 假期書單
    嗨,各位書友們五一假期快樂~後臺有書友說,今年很特殊,生活遭遇了種種困難,對自我也產生懷疑,對未來更是感到迷茫。
  • 【提醒】@梅裡斯人,速速查收漫畫防疫指南 這些事情還要繼續做!
    【提醒】@梅裡斯人,速速查收漫畫防疫指南 這些事情還要繼續做! 又至寒冬眼下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新型冠狀病毒依舊虎視眈眈防疫常態化不可鬆懈這份防疫指南請您速速查收
  • 你的心,越樸素越高貴
    樸素乃是人的底色,根底在於坦蕩真誠。樸素的人不做任何的偽飾,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真實面目。他的衣著、談吐、表達、行為,都不是為了表現,也不是為了掩飾。樸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親又可近,而且可敬。只要年輕人能夠把我吐出的絲織成一片雲錦,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能夠留下,我死去也無憾了。這是葉嘉瑩的一句詩,更是她畢生的追求。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特別迷茫?
    在感到迷茫時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因為以上的原因導致的迷茫呢?相信每個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都遇到一個問題,我們終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律師,老師,科學家這些職業好像離我們有一點遙遠。我們可能遇到的更多的是,中介,工地搬磚,銷售,前臺小妹,外賣小哥這些在當前社會認知當中看起來不太精緻的職業。
  • 徐微:年輕人,你迷茫個雞毛
    但是,年輕的時候哪裡需要去考慮很久之後的事?青春的本質不就是可以任意發呆、犯渾、活在當下、肆無忌憚地浪擲年華麼?但是,這幫孩子都不快樂,都告訴我自個活得挺陰鬱挺迷茫的。青春少年時,你迷茫個雞毛!你一天硬一次,一次硬一天,你氣血方剛,滿臉衝痘,你球場上射個門都能有年輕姑娘跟你暗送秋波,你還想怎麼的?
  • 書籍《我是個年輕人,我心情不太好》:給迷茫的年輕人指明了方向
    —阿瀾·盧嘿,年輕人,你是否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對自己當下的生活感到迷茫和不安呢?我會。孤身在上海工作,高額的房租、嚴苛的領導、陌生的環境,這一切都時常讓我感到壓力山大。有時候加班到很晚,走在回家的路上時,覺得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自己仿佛和全世界都脫了節。
  • 自動機械錶為什麼還需要手動上發條?看了這個你就懂了
    一些購買手錶的朋友可能對自動機械錶會有一些誤解,覺得自動機械錶跟電子表、石英表一樣,不需要我們手動上發條就能夠一直維持運轉,又或者是覺得自動機械錶如果手動上發條的話,對於手錶會有危害,今天小尼也給大家簡單的科普一些機械錶的小知識,幫助大家解決關於發條的問題。
  • 灌籃高手手遊新手入坑指南 助你輕鬆渡過迷茫期
    可新人入坑遊戲往往摸不著頭腦,對於如何選球員、搭配潛能等等,都感到一陣的迷茫,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灌籃高手手遊新手入坑指南。在遊戲裡一共有25名球員,一般來說建議新手在開局免費球員中選擇合適的,比如不擅長操作的話可以選擇木暮公延,喜歡中投選手可以選擇木暮,還有湘北隊長赤木也是不錯的開局球員,不僅是頂尖中鋒,而且全分段都可以用。
  • 封閉路段、繞行路線………這份高考期間行車指南請查收!
    臨時停車指南:修業路(鳳凰街至永安巷路段)道路兩側泊位、敬德街(書苑巷-文苑巷)道路兩側泊位、書苑巷(鳳凰街-敬德街)道路兩側非機動車道泊位、書苑巷(民族街-永安巷)道路兩側非機動車道泊位、寶湖路(鳳凰街-民族街)有停車場;寶湖路敬德街路口(東南、西南角)、鳳凰街(文苑巷-書苑巷)、永安巷與書苑巷路口東、寶湖路與民族街路口東南角有停車場。
  • 為你讀書:誰的青春不迷茫
    生活萬花筒,關注你最想關注的!今天要為大家讀的書是:《不可慢待的孤獨》,作者宋涵。相信很多年輕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困擾:不知道未來是什麼,不知道現在自己能做什麼,然後就沒有目標的一天混過一天。迷茫未來,迷茫工作,迷茫愛情,迷茫自己的一切是當下許多年輕人的通病。
  • 童靴們,這份假期安全寶典請查收!
    童靴們,這份假期安全寶典請查收! 今天 蜀黍為大家送出一份暑假安全寶典 請童靴們查收並認真學習喲! 這些重要的知識 你都記住了嗎?
  • 易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懂忘情,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他們不僅不感激你對他的好,在面對你的信任和幫助時感到理所應當,還會在利益面前,決絕地摒棄舊情。必要的時候,甚至泯滅良知,做出各種過河拆橋的事情來。作家薩克雷說: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之後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這種薄情之人,將人性最大的惡展現的淋漓盡致。
  • 你需要這份指南!
    如果複製人能自行繁殖生育,那將會徹底破壞政府苦心經營的規則和秩序。上級下令K找到並殺死這個孩子,隨著調查深入,K發現這些線索竟然和自己被植入的記憶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相比前作《銀翼殺手》的晦澀難懂,《2049》雖然節奏相對緩慢,但主線清晰,並不燒腦。導演說 :「這部電影需要更長時間去講故事,第一版剪輯其實更長。」
  • 如果你打算去看《敦刻爾克》,你需要先擼一遍這份觀影指南
    如果你正打算去看這部電影,這裡就給大家精心準備一份觀影指南,提示一些電影中需要注意的小細節,相信你們看了之後能夠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影片的故事背景影片沒有用過多筆墨描述戰爭的背景,所以對於很多不熟悉二戰歷史的觀眾來說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這裡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