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凹叔。
一生只有一次,要怎樣才能體驗更多的人生?今天凹叔帶你走進「紳士大盜」項塔蘭的無數段不同人生。
「我花了很長的歲月,走過大半個世界,才真正學到什麼是愛與命運,以及我們所做的選擇。我意識到,即使鐐銬加身,一身血汙,孤立無助,我仍然是自由之身,我可以決定要痛恨拷打我的人,還是原諒他們。我知道,這聽來似乎算不了什麼;但在鐐銬加身、痛苦萬分的當下,當鐐銬是你唯一僅有的,那自由將帶給你無限的希望。要痛恨,還是要原諒,這抉擇足以決定人一生的際遇。」
——項塔蘭
01
教師-通緝犯-作家-項塔蘭
他叫格裡高利,澳大利亞人,是大學裡最年輕的哲學與文學講師,本來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和妻子離婚後失去了女兒的撫養權,家庭破裂讓他一蹶不振開始染上毒癮。他荒唐到穿著全套西裝、拿著玩具手槍、舉止溫和地去搶劫銀行,人送外號「紳士大盜」。
他叫林賽,是個黑獄重刑犯。在慘無人道的監獄底層摸爬滾打,遭受過無數次毒打、禁閉,還挨過刀子,終於決定放手一搏。和同伴互相掩護著穿越兩座機槍塔,從看守最嚴密的監獄逃脫,從此人間蒸發。
他叫林巴巴,是個初到孟買,天真又好奇的外國遊客。他憑眼緣僱傭了一個有著燦爛笑容的導遊,沒想到認識了此生最好的朋友。他走街串巷地逛奴隸市場,成為為數不多會說印地語的外國人,還受邀住進印度農村,和當地人一起勞作,變成一個如假包換的印度人。
他叫項塔蘭,一個老嫗送他的名字,代表天賜和平之人。他是貧民窟裡的赤腳醫生,從不拒絕任何上門求醫的窮人,但他也幹些造假證、造假鈔、軍火走私、販毒的勾當,還和黑幫關係密切。他是個讓人猜不透的男人,他的過去也無人知曉。
很難想像,四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竟然都屬於同一個人。
他擁有四個名字,但他最喜歡叫自己「項塔蘭」。
26歲身染毒癮,婚姻破裂,搶劫銀行,被判入獄。後逃獄至印度,在那裡過著流亡生活,加入過孟買黑幫,參加過遊擊隊。在印度十年的摸爬滾打中,他得以深入接觸印度社會,既見識了最低等的貧苦,也經歷了最痛的苦難,最終迎來了自我的覺醒。換作其他人,可能早就死過千次百次。但這個人不僅在以上所有經歷中大難不死,還在刑滿釋放後回歸老本行,把自己的真實故事寫了出來。
這段印度流亡歲月,便成了《項塔蘭》最真實的藍本。
《項塔蘭》02
「項塔蘭 」的故事
到達孟買的第一天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貧民窟,這塊破爛不堪的土地與繁華的商場僅一街之隔,鮮明地形成了兩個世界。巨大的貧富差異讓他內心深深觸動了,他感到憐憫、憤怒、還有羞愧。
他原本打算偷渡到德國。但來到印度,冥冥之中的天意讓他決定留下來,因為才來不久,他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孟買這座亂鬨鬨又充滿自由和熱力的城市。
剛出車站,這個異鄉人在人潮中內心迷茫而毫無依靠。一個矮個子導遊擠到他面前,對他綻放了一個大大的笑容,笑容裡有著他從未見過的熱忱和單純,於是他決定聽從內心的想法,毫無保留地信任眼前的人。
他也愛上了在孟買遇到的第一個女人,有一雙湖綠色眼睛的美麗女人。她身上一種危險而迷人的氣質深深吸引了他。她聰明絕頂但身世坎坷,更重要的,和他一樣,也有著不堪回首的過去。
矮個子導遊帶他體驗最平民的吃食,教他像當地人一樣咀嚼一種「檳榔」並優雅地吐渣,他們走很遠的路去參觀隱秘的奴隸市場。戰爭和貧窮讓無數兒童淪為買賣的奴隸,但對比每天死去的數萬人,活下來已是莫大的幸運,他內心因同情而隱隱作痛,但現實讓他無能為力。
在當地最有名的酒吧,他結識了一群外國人朋友,有最底層的人,有當地的藝術家還有經營灰色產業的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但來到孟買早已把這個當成了人生的歸屬。
他自己亦然如此,半年的生活讓他學會了很多印地語,他徹底融入孟買前的最後一個考驗就是接受導遊的邀請,和他一同回村居住。
半年時間裡他學會了用搖頭晃腦的肢體語言表達善意;他學會了完全不用手機,拋棄現代文明;他學會了像印度人一樣不脫衣服洗澡,他也在和村民的勞作中學會了印度人慣有的樂天知命。當雨季來臨,村民對日漸洶湧的山洪不以為意,因為千年以來,人和自然的相處已經留下了最可靠的預示,在這樣的經歷中,他也第一次感悟到生命之河的寬度。
當他從村落回來意外丟失了自己的假護照,為了躲避當局追查,他不得不躲進貧民窟。可誰知,當天一場大火燒毀了貧民窟裡五分之一的棚屋,他帶著偷渡前朋友贈送的醫療箱,用他從監獄裡學到的急救知識,為火災中受傷的窮人治病。
同時,為了攢錢,他在外國人之間從事提供假證件和大麻交易。他在貧民窟的一切作為都被黑幫頭目哈德拜看在眼裡。哈德拜叱吒黑白兩道,為人極有原則並有心收買扶持他,從小缺失父愛讓他視此人如師如父,投身黑幫門下。
他雖處在犯罪的漩渦,但他從未違背內心的原則。他為身陷囹圄的訓熊人保釋,為無法逃離妓院的少女不惜得罪當地的狠角色,他的手上也從未沾染過鮮血。相反,他是貧民百姓心中的英雄。
後來,他受哈德拜影響來到阿富汗,在那裡參加了阿富汗人民爭取獨立的「聖戰」。他義無反顧地衝進槍林彈雨,結果大難不死,身邊的人沒一個活下來。
他說那些比他優秀的人,就這樣糊裡糊塗葬送了性命,就這樣枉死在別人的仇恨、愛與冷漠中。
他埋了這些人,這許許多多的人,為他們的遭遇和一生致哀,感同身受。
他回想起自己被授予「項塔蘭」這個名字的夜晚。一個貧窮的農民把布滿繭的粗手放在他肩上時,他才看到、感受到自己所加諸別人的痛苦,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痛苦、恐懼、愚蠢而不可原諒地虛擲人生。
他反省了自己的過往,他曾被無底深淵吞噬,但他有幸活著爬了出來,拯救他的正是內心對他人的愛,從此他決定洗心革面,不再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下去......
03
我生命底色是愛
生命太短,就像有人總不能安分的接受碌碌平庸的一生,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會盲目尋求意義,把一些知識像碎片一樣拼湊起來,就像某些鳥喜歡找些閃閃的東西來裝點它們的窩。
所以他從不認為自己這是犯罪,而是一場尋找或者越獄。
他對於自己的善和惡,對於自己的每一寸欲望,都坦坦蕩蕩,有一種光明磊落的誠實。
他眼中的監獄就是自己的身份,為了完成尋找意義之旅,他必須不斷地從一個身份越向另一個身份。
但有個身份他始終沒有忘記,那就是,他是一個作家。
他說: 「寫作是我的第一本能。當我被關在亞瑟路監獄裡面,戴著腳鐐,被監獄看守折磨,當時我覺得就要把這樣的經歷寫下來,這個念頭在血液中充斥,想要去猛咬看守的警棍。作為一個作家,作為一個自由的人,可以把自己寫的東西在全世界發表,意識到,這才是我現在內心深處,最熱切的渴望。」
比起一些龜縮在自己世界裡的作家,他無疑更像一類行為藝術家。就像海明威在烽火連天的戰地還掏著小本記錄,就像切格瓦拉在遊擊隊睡覺時候打著手電寫日記。
他不僅想要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肆意縱橫,還要在現實的世界裡印證自己的哲學觀和幻想。
1990年他在德國被捕,決心坦然面對過去,入獄服刑。1997年獲釋後,他寫下了《項塔蘭》這部厚達千頁的自傳體小說,並憑藉此書聲名鵲起,從此成為專職作家。
他在孟買定居,每個月除了看上千封的讀者來信之外(其中有九成是詢問小說中那位有著湖水綠眼睛的女人如今身在何方),主要協助民間團體為當地貧乏的醫療服務做出貢獻。
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甚至特地前往印度採訪他,許多驢友也慕名去孟買朝聖。
BBC評選去荒島必帶的8本書裡,《項塔蘭》與《簡愛》等世界名著一同入選。
04
我花了很長的歲月,走過大半個世界,
才真正學到什麼是愛與命運
照理說,這錯綜複雜的際遇和跌宕起伏的人生應是高潮迭起、嗆口而帶感的,但有了哲學家光環的加持,作者的敘述始終游離而冷淡,帶著波瀾不驚的平和。
隨著書頁的展開,我們仿佛跟他一起站在恆河岸邊。
寬廣的河面上漂過人生的種種漣漪,貧窮、髒亂、死亡、犯罪、戰爭,有時也夾雜著愛情的邂逅。
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就這樣錯綜複雜地、糾纏著靜靜漂流,沒有波濤洶湧,沒有驚濤駭浪。緩慢進展卻又充滿了生命力,雜亂不堪卻又渾然有序。
當作者帶我們穿過貧民窟、鴉片館、妓院和酒吧甚至炮火連天的前線,他揮揮手讓我們跟上。
好人、壞人、窮人、富人、印度人、外國人….,這是個龍蛇混雜,光明與黑暗並存的世界。我們無法拒絕他,只能跟隨著,一頭扎進這些鮮活的矛盾中。
逆來順受又樂天知命的窮人,行俠仗義的黑道,收賄的警察。在孟買,貧窮、犯罪和每個社會的黑暗面似乎都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就像是社會的自然法則,要想融入就無法違背,只能順它而行。
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每個人都能在項塔蘭的各種人生際遇中或多或少找到些自己的人生答案。那就是,深刻的哲思,對自由的信仰,和受盡磨難卻依舊無法泯滅的深摯愛意。
媒體評論說「透過項塔蘭的眼睛,方能看透世間萬物,看透人心。」
項塔蘭說,「我花了很長的歲月,走過大半個世界,才真正學到什麼是愛與命運,以及我們所做的選擇。」
正是因為跟隨他的人生我們看到了千百萬種可能,才會讓讀者在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中,情不自禁地思考:當自己的人生走到相似的境遇時,自己又會做何抉擇?
這絕不僅僅一部好看的黑幫故事,也不僅是一個獵奇的異域文化讀本,它更像是是一部關於愛、自由與救贖的傳道書,是給每個處在人生低谷的人的心靈滌蕩之書。
《項塔蘭》
喜愛閱讀的人
一輩子都在尋找《項塔蘭》
這樣偉大的小說
一名通緝犯的十年印度流亡歲月
成就了一部文學經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