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國產律政劇《黑色燈塔》來襲,懸疑,驚悚,庭審,辯論,一個都不少!莊嚴的庭審現場你見過嗎?公訴人、辯護人、書記員等,他們的主要職責是什麼?辯護過程又是如何的劍拔弩張呢?如果你都沒有見過的話,可以看一下這部新劇。
燈塔本是光明的象徵和希望的所在,但這部視劇冠以「黑色」為前綴,就為這部劇蒙上了一層暗鬱的風格,正如《沉默的真相》一般,可能會給觀眾帶來劇中不同灰暗人生的心理衝擊。能真實反映社會的劇,自然是好的,就是怕為了藝術性或是單純為了收視率和過審編排的失去了應有的邏輯。
看了第一個案件,其實情節本身有法治在線和走進科學的風範,能吸引人往下看,但只能一遍過,不可深究,不然邏輯細節上無法自圓其說。被吸引是因為吳倩的短髮造型,被圈粉則是因為專業的法庭戲,流程標準、職位清晰。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這些都是維護法律程序的正義,司法體系展現的系統專業,至少不是只動動嘴就把案子給破了。
劇情上規規矩矩,這類劇自然是要走寫實的風格的,看上去真實性能更強一些。實力派演員不少,楊玏的表演還是一如既往的穩定。一出場就把角色立住了,生活中是疼老婆且專一的好男人,工作上是嚴於律己、一絲不苟、經驗老道的法官,整部劇給人一種樸實無華的感覺,沒有過多花哨的東西,也沒有過度地美化。案情和談戀愛比例控制得也較為適當。
以法官的角度去講述故事可能對觀眾來說比較陌生但的確新穎,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罪案劇的原有認知,整部劇拍的故事節奏適中,懸疑感也很足,劇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實打實的鏡頭,看著真實感極強。小時候就看過好多部TVB律政劇,第一次知道原來內地法院和庭審程序是這樣的,感到很新奇。有的地方喜劇(如第九套廣播體操),有的地方恐怖,每集結尾還有"普法小課堂"。
作為單元罪案劇,不僅詳細描述了庭審辯論的過程,還把法院、檢察院、律師、公安機關之間的關聯及辦事流程都還原出來了,挺真實細緻的。第一集節奏還算快,簡單交代了背景就開始審理王海一案了,辯護的過程也是真刀實槍的,案件選擇的看著甚至有點毛骨悚然,覺得人性還是細思極恐,犯錯了是會悔悟,可是贖罪還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雖然硬傷很多,邏輯不通的地方也沒圓好,一個故事講的集數略顯得長了一點,但是好在沒有過多狗血的愛情橋段。現在這世道滿眼望過去全是流量明星的無腦爛劇,這部全是近期少有的還算能看得了。只是隨著劇情的展開,還是出現了與現實中出入比較大的地方。
如果說第一個案子可以暫且不被吐槽的話,那麼第二個真的是讓人看了有些不明所以,明顯的誤導了觀眾。喬雅作為實習的書記員怎麼可能私下去會面被害人?喬雅的定位是法院的人,那麼她就必須保持中立,私下會見已經違法違紀了,並且還讓被告人的辯護律師碰見了,這種情況喬雅就不能再做這個案子的書記員了,是必須要迴避的!
再就是雙胞胎妹妹代替姐姐參加考試還去法院實習,在案件調查上竟然還比大她五歲的檢察官的推理能力強。妹妹不僅代考代實習最後竟然還要從書記員繼續進一步,請問編劇知道代考要入刑嗎?而代考入刑是從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裡明文規定的: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後新增加一條,規定代替他人或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的行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這樣一來,下面應該如何演呢?在法情理方面,如何統一協調?
最後在這個劇的背景上有些突兀了,像這種適齡小孩不上學的,沒有組織存在的自然村落,我覺得真的沒有了。離繁華地方的貧困地區多的是,但是沒有村委會、沒有小學教育的,我沒見過。我也去過極其貧困的農村,這種情況也沒見過,更別說廣東這種發達地區了。在現代這個社會(不是二三年前了)全村都不自覺地去包庇一個非法囚禁且人緣不好的家庭,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作為國產少有的律政劇,可能導演為了平衡藝術、生活、情節和收視率的契合點,使得本劇在邏輯和真實性上減弱了不少,但畢竟能讓觀眾看到我們平時很少見到的一些場景,能了解到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燈塔照不到的黑暗面。
(老崔漫談 燕楓編輯)
—END—
我是「老崔漫談」,歡迎關注和留言,讓我們一起漫談生活,暢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