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看到我這個標題,應該會有著急進來吐槽的,別急,先來聽聽我怎麼說。
今天是年初四,對於許多打工人而言,年已經過半了。包括我們已經開始進入工作狀態,接下來會有文章陸續出來,明晚2月16日晚上8點,照例會有大鬍子李老師的直播,到時候記得來看哦,帶上全家人的那種。
最近這些年,總聽到許多人說年味越來越淡,隨著許多地方禁止燃燒煙花,往年除夕夜的熱鬧似乎又更淡了一些,唯一一個藏在許多打工人記憶裡的應該就是過年才會出現在餐桌上的少數「年味」佳餚。
炸煎堆、炸油角、芋頭扣肉、臘肉臘腸等美味菜餚,是多少在外打拼遊子記憶中的「年味」。
但隨著人們物質水平越來越好,工作節奏越來越快,很多工序繁雜的年菜正在逐漸消失,加上年輕人平常許多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多數年輕人根本不懂做菜,隨著這一代年輕人為人父母,條件好的更願意直接向飯店定製年夜飯,其餘的也更傾向於簡單為主。
結合平時許多年輕人的實際生活,於是,有了標題的那個問題:
在大城市,房價已經非常高了,那廚房真的必要嗎?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的數據,1月份深圳二手房成交均價已經破9萬,以一套小面積80平米的戶型為例,一般廚房面積在6平米左右,那麼一個廚房的價格就54萬,或許這已經是許多人老家一套房子的總價了。
而現在多數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有多少是可以晚上下班回去做飯的?又或者是三餐在家吃飯的?
我身邊的許多朋友,幾乎一日三餐在外解決,哪怕是周末以及節假日,更願意把時間花在休息以及娛樂上而非做飯上,很多人的廚房幾乎處於閒置狀態,但那幾平米的廚房卻真真切切佔據了空間,也必須真金白金支付買房費用。
所以房價那麼高,要廚房幹什麼?
其實這是一個有趣但又有點無聊的問題,但你認真想想,似乎又有那麼點道理。
就以深圳南山高新園叫份外賣為例,一份28元左右,早餐9元,一天花銷65元,22天工作日1430元,周末加餐算300,一個月餐飲支出2630元,一年是31560元,54萬元可以叫17年外賣。
如果你節省下一個廚房,相當於能滿足你叫17年的外賣費用。
更何況,本來現在年輕人會做飯、同時願意天天做飯的,真的沒多少,在一線城市打拼還能做到天天帶飯的,要麼和父母同住,要麼工作比較閒。
這就是一線城市最赤裸裸的現實,如果廚房已經成為非必須功能區,那麼出於實際生活成本考慮,廚房是不是沒有必要純粹作為住宅概念的附屬品而存在?
理性考慮,確實是的。
一個廚房的存在,更多是出於一個住宅的合理功能區分布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賦予的想像而存在。
或許有一天,大家越來越忙,外賣吃得越來越多,過年直接定一個年夜飯送貨到家,又或者直接定個酒店吃年夜飯,廚房使用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也就有可能變得可有可無。
尤其是當廚房這個功能區放在一線城市上,價格問題真的非常尖銳。
上面我舉的例子是深圳的剛需家庭,其實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高房價早就讓廚房失去「獨立空間」了。
一些劏房早就是廚衛一體了,廚房和衛生間共用一個空間,廚房從來不是作為獨立的功能區而存在,甚至直接一個電磁爐就能解決日常做飯需求,這些空間是燈紅酒綠的霓虹燈都照亮不到的地方。
在房價日益高聳的當下,年輕人想要上車,優先考慮的已經不是能不能擁有一個獨立的廚房,而是如何儘可能擠出一點空間做多一個房間,容納多一個人。
生存和生活自古以來就是殘酷的兩面,有人在苦苦掙紮上車,有人已經考慮如何改善換大房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大城市房價越來越高,人們對於廚房必須要獨立一個功能區空間的要求會越來越低,甚至對廚房的面積和功能越來越苛刻,儘可能小的廚房面積空間做到儘可能多的功能要求,這才是未來廚房的使命。
越高的房價,對應的就是越高的上車成本,再對應的就是小戶型的功能設計,小戶型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居住,而不是廚房。
所以廚房,極有可能在未來變得越來越小,功能設計越來越極限,甚至有一天,不作為獨立的功能區而存在。
說到這,應該很多人開始噴了。
我不是說廚房應該被淘汰,而是廚房背後隱藏的問題:高房價當下,房子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商品房出現的原因,其實是為了改善當時逼仄的生活環境。
福利分房時代,過道做飯,公共浴室和衛生間,一家五口住16平米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在住房緊缺的年代,對於房子的渴望是難以想像的。
隨著社會發展之下,市場經濟開始逐步代替計劃經濟,商品房開始取代福利分房,可原本商品房只是想改善生活環境的初衷,隨著房價越來越高,初衷早已改變,房子也就從居住屬性變成了投資屬性。
這就導致越來越多人在大城市開始負擔不起一個可以站立的房間,一個可以肆意轉身做飯的空間,只能過著彎腰屈膝的日子。
小城市逐漸日本化,大城市逐漸香港化或許就是20年後中國的現狀。
這不是廚房的問題,更深層次是中國大城市高房價的問題。
環境越差,人們對居住條件要求就越低,房價越高,人們對房子功能區的要求也越低。
或許大家以後可以想像的場景是:有部分依舊是需要大廚房的家庭,而有一部分家庭已經把廚房摒棄,不再成為生活必需品了。
而這,不知道是社會的進步,亦或是社會的退步。
站在理性角度而言,大城市高房價之下,哪怕廚房不會被馬上淘汰,勢必也會倒逼住宅的產品功能升級,未來廚房的功能可能會越來越極致,如果用最小面積容納廚房的所有功能,又如何個性化設計廚房,這才是接下來廚房存在的意義。
否則,高房價之下,年輕人又憑什麼為廚房買單?
而感性角度,廚房裡充滿的煙火氣,確實藏著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放學時刻家裡傳出的飯菜香,是孩子們童年對美食和家記憶,每一個普通家庭的廚房,都展現出中華美食的魅力。
然而,這一切都得建立在年輕人有時間和有精力去學習和理解烹飪上。
但年輕人的時間呢,都去哪了?
或許有部分又該回歸於這個浮躁社會、以及高房價對勞動時間的壓榨上。
瞧,這個有趣但無聊的問題,也總能引發更多的思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