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田真人導演,木村拓哉,二宮和也聯袂主演的懸疑片。作為一部懸疑片看水平一般,時間跨度幾十年的幾件案件糾纏在一起,導演的敘事能力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作為一部社會派推理作品,電影提出的問題非常尖銳,當法律不能做出正義的制裁時,何去何從讓人覺得十分困惑。
電影的布局野心非常大,年輕的檢察官衝野(二宮和也)剛剛得到和自己敬重的老師加上司最上(木村拓哉)一起工作的機會,就遇到了一起惡性入室殺人案,都築夫婦在自己寓所內被殺。
這是第一條線索。
隨著調查的深入,嫌疑人松倉進入了警方的視線。
松倉的身上背負著兩起懸案。
松倉少年時曾經和哥哥一起劫持一名少女,期間少女逃回家中,松倉和哥哥衝入對方家中,殺害其家人,再次將少女綁走,凌辱數天之後將其殺害。
案發後,松倉哥哥畏罪自殺,松倉因為未成年的緣故,只被看管居住五年後釋放。
同時,松倉是二十三年前一起少女姦殺案的嫌疑人,最後因證據不足無法起訴,此案追訴期已過。
以上是直接的三條案件線索,同時電影還埋了三條副線。
最上和好友丹野是二十三年前被害少女的青梅竹馬的好友。
丹野和日本極右軍國主義的鬥爭。
最上和衝野的行政助理橘(吉高由裡子),其實是潛入檢察體制,想要揭露內幕的自由撰稿人。
此外還有一位游離於司法體制之外的地下秩序代言人諏訪(松重豐)。
能夠同時推進這麼多條線索,不是不可能,卻是太難了。導演原田真人在這方面顯得有些顧此失彼,有力不逮。
電影中木村拓哉和二宮和也的表演都很出色,第4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二宮和也有些不公平,二宮和也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配角。
就演技而言,二宮和也和木村拓哉幾場正面交鋒的對手戲,並不處於下風。衝野審訊松倉,逼迫其說出二十三年前舊案真相的部分,無疑是全片最精彩的橋段。這段二人的對手戲,甚至超過了木村拓哉和二宮和也的部分。
電影的核心衝突其實就是在司法制度出現盲區時,最上選擇即使脫離法律約束也要執行正義制裁;而衝野則選擇遵守法律,即使讓罪犯逍遙法外,也不能用新的一起冤案去懲罰追訴時效已過的犯罪。單以這一部分來說,電影所提出的疑問還是非常深刻的,也令觀眾感到十分糾結,如何選擇才是正義的,讓人難以取捨。應該大部分觀眾會在觀看之後,思考松倉究竟是否應該受到懲罰。
電影給出的解決方案倒是蠻直接的,法律不行黑道直接登場,增加了電影的娛樂性,大大降低了電影思考深度。
電影核心部分讓我十分困惑,我始終認為一部能讓觀眾陷入困惑之中無法自拔的電影,就是一部好電影。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問題沒有最終正確答案,而提出這些問題讓更多的人思考,最終尋找最接近真理的近似值,是一部電影為社會進步作出的貢獻。
電影的第一個讓我困惑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問題。類似的日本電影我看過幾部印象都非常深刻,《彷徨之刃》和《告白》都涉及到日本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盲區。
類似的問題我們也有,前段時間的少年殺母案就曾引起大範圍的討論。這幾天馮遠徵老師的未成年人犯罪,父母應承擔連帶責任的提案也上了熱搜。不知道馮老師的連帶責任是指民事責任還是刑事責任。民事上現行法律有相關規定。
如果父母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顯然行不通,追究父母的教育缺失說的過去,子女犯罪父母入刑,有連坐和株連九族的意味,顯然不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馮老師的出發點肯定是意識到了現行法律在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存在問題,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至於怎樣解決還要仔細斟酌。
第二個問題是追訴時效問題,一模一樣的問題我們沒有,可是法律的盲區無法讓兇手受到懲罰的情況應該也有。
看過電影之後我就想,我如果是最上,我肯定不會藉助他人之手,我會手刃了松倉。
即使如此我還是困惑,我選擇這樣做,我就是站在正義的一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