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問一下,為什麼地球上已知有180多萬個物種,但只有智人發展出了文明,有的人可能會說是因為我們學會了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再根本一點說就是比較聰明。簡單明了各個物種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可以更好的在自然界中生存繁衍下去。老鼠會挖洞築巢,尋找食物儲存起來,這就是它們在大自然中的生存之道。
那麼題主是否會有疑問,人類為什麼不會挖洞哪?雖然人類發展出智慧文明,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就是「萬能全面」的。
大約6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和黑猩猩分道揚鑣,各自走上不同的進化之路,現代社會我們發展出各種武器可以打贏一切動物,但是赤手空拳面對野生動物,很多物種都可能會威脅我們的生命。但是我們不會赤手空拳的和野生動物pk,我們會用工具。而野生動物也不會站在那裡不動和人類講道理比聰明,它們會用自己的尖牙利爪輕鬆撕碎我們。
每個物種面對自然環境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些野生動物選擇在夜間捕獵,那麼它們的眼睛在黑夜裡也可以看見東西。當然這個過程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舉一個簡單例子;一個野生動物在歷史上某一時期,它的主要獵物經常是晝伏夜出,那麼為了填飽肚子自己就需要適應在夜間捕獵。而那些眼睛不太好用的,面對這樣的自然選擇後會被淘汰,最後剩下的都是那些,因為基因突變夜間可以看見東西的個體,它們可以生存下去並把這種突變的基因遺傳給後代。例如貓科動物它們的眼睛在夜間非常好用,由於特殊的構造即使非常微弱的光線也可以很好的接收到。
而人類就不太需要這樣的「技能了」,遠古人類不需要夜間去捕獵,由於懼怕黑暗,晚上大家會瑟瑟發抖的擠在一起來烤火,或者躲藏在山洞裡,把洞口牢牢的封死,就擔心野生動物的突襲。人類的習慣就是白天工作學習,晚上躲在一個安全的地方睡覺休息。如果在陌生的地方睡覺就會特別的不安穩,這種反應機制就是老祖宗遺傳下來的,因為在遠古時代這樣的警覺性可能減少受襲擊後的傷亡。
總之我們是不需要擁有夜間看見物體的眼睛,因為在歷史上沒有經歷過選擇這個性狀的自然環境,因此說這些都並不奇怪,相反是很正常的事情。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