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黎族龍被之二:「落魄奢侈品」的「逆襲」之路

2021-01-13 瀟湘晨報

雙鳳朝陽雙獅戲球圖龍被(清早中期,海南省民族博物館藏)長188釐米,寬為127釐米。三幅連綴而成,手工織繡。中間主體花紋圖案用黃、白、藍、綠、褐等顏色的絲線繡成,被分割為三部分。其底布為藏青色,整幅龍被構圖非常繁滿,幾無空隙,色彩豐富而協調,在一片金碧輝煌中又用天藍色和橙色交叉織繡,將冷暖色系融合得恰到好處。這幅龍被圖案有雙鳳朝陽、雙龍升天、雙獅戲球、仙鶴、鯉魚跳龍門、喜鵲登梅、花瓶、蓮花、牡丹、卷草、祥雲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寓意吉祥、喜慶、平安的圖案。

「線是我們自己紡的,染料是進山找了各種植物回來自己做的,圖案也是看著過去的龍被,邊學邊畫……」海南省黎族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王瑞妹和其他人一起忙活了近 10個月,用黎族傳統方式製作出一張三聯幅的龍被。今年4月初,這張龍被通過了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組織的專家評審。人們朝還原龍被製作技藝的目標邁出成功的一步。

2009 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錦技藝的保育、傳承日益受重視,尋回失落的龍被製作技藝也成為黎錦技藝傳承中的重要一環,但這談何容易?要讓承載著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技藝在現代社會重放光芒,人們還需付出更多耐心、思考和努力。

為了織床被子得先蓋套房 工藝複雜一年半載忙不完

「做龍被和織黎錦,完全不一樣。黎錦的花樣圖案大多是織進去的,而龍被是先織後繡,把底布織好後,再把圖案繡上去。」今年58歲的王瑞妹生在海南白沙的一個黎村,打小時候起,她就跟著媽媽學織黎錦,一織,就是幾十年,複雜的雙面繡她信手拈來,指間翻飛便成圖畫。但2019年,她著手複製龍被時,卻感到無從下手。

「學雙面繡時,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多少懂一些,學起來就快。但龍被怎麼做,我們誰也沒接觸過。」王瑞妹說,去年起,他們就開始從紡線開始,一步步摸索龍被的製作技藝。

製作龍被用的棉花,過去被叫作「吉貝」,黎族人民常用它來紡線織布。染料也大多取自自然,藍靛染少幾遍就是藍色,多染幾次就成了黑,板慄殼裡的皮可以做出棕色,雞血藤和蘇木能染出紅色,黃姜做出來的黃色最好,不容易褪……王瑞妹說,還有好一些植物她叫不上名字,但都是黎族人常用的染料原料,他們挨個從山上把原料採回來,一遍遍試,試圖找到最好上色,也最接近過去龍被用色的配方。

「我認為複製龍被最難的地方就是原料,過去用的那種棉花,現在海南栽種得不多,染料也是光知道大概用那種材料,但具體的配比不知道,得一點點琢磨。」海南省民族博物館陳列群工部主任、副研究館員韋慎說。

織底布也不容易。龍被的邊框圖案大多是像黎錦一樣,在織布時織進去的,而龍被大多為多聯幅,手工織好的幾幅底布,最後拼在一起時邊框的圖案要相互對得上,這就頗費一番巧思。

開始刺繡龍被的圖案前,還需要先畫好紙樣。

「複雜的圖案都要打紙樣,不然繡不出那麼漂亮的龍被。我之前見過的一些龍被,圖案底下還殘留一些紙,這說明了當初製作龍被時用了紙樣。」原海南省群眾藝術館館長、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鄧景華說,在他看來,現代人想復原龍被,圖案設計才是最難的。過去的龍被,怎麼構圖、如何用色、要畫什麼圖案,都反映了當時流行的審美觀和時代背景,離開了那個社會環境,就需要做大量功課,深入了解黎族的歷史文化,才能設計好龍被的圖案。

去年,王瑞妹就和團隊一起,照著過去留存下來的龍被,邊看邊學,邊畫邊繡。

「每一片龍鱗都要繡三層,才能表現它的顏色紋樣。線也有講究,要用絲線,這樣繡出來才有光澤,也比較飽滿。龍的頭部也有些難繡,尤其是轉角的地方,但總的來說,繡龍被的針法沒有雙面繡多。」她說。

複製一張龍被,「王瑞妹們」用了近10個月的時間,而在過去,織造一張龍被也至少需要大半年,多則甚至兩三年。織造龍被可以用踞腰織機,織出來的花紋圖案就比較傳統、色彩單一;也可用腳踏織機織好底布,再繡上圖案,目前傳世的龍被多是用這種方法織繡而成的。

雙鳳日月增輝圖龍被(清中期,海南省博物館藏)通長195釐米,寬122釐米。三幅連綴而成,手工織繡,中間是主體花紋圖案,被分割為兩部分。花紋圖案用黃、綠、褐、紅、白等彩線繡成。「卍」字連續紋帶組成長方形方框把圖案分割為主體花紋和襯託花紋,方框內中間為雙鳳相向太陽和白兔,白兔嘴叼一支桂花象徵月亮。雙鳳兩側為相向的雙龍,底下為波濤洶湧的水面,上有龍門和跳起兩條大鯉魚,雙鳳、雙龍、雙魚同朝向日月。框外輔有花瓶內插著梅花、怒放的牡丹和荷花等花卉,在梅花上還有喜鵲落在梅枝上,整幅龍被構圖飽滿,色彩搭配和諧,龍的造型比較矯健,龍鼻大小適當。

或曾賣「十金一具」 卻被後人存放在舊籮裡吊在屋簷下

龍被製作技藝失傳,和它製作過程複雜、耗時長不無關係。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我們去村裡調查發現,很多人家裡有龍被,但他們只知道這是祖上傳下來的,但已經不知道製作者是誰,也不知道是從哪一代開始擁有龍被的。這說明離最後做龍被的那一代,中間已經隔了不止兩三代人了。」海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輝山說,每一種舊手藝的失傳,和社會對它的需求有密切關係。過去,黎族人民自己製作龍被,大多在宗族內使用、傳承。

明末清初文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貨語》中記載:「崖州紡織棉線如帛狀,繡花鞋人物花鳥其上,有十金一具者,名曰帳房……」文中描述了與龍被非常相似的黎族棉紡織製品在當時是昂貴的奢侈品。

後來由於社會發展,習俗改變,龍被的使用場景漸漸變少。而西方的現代紡織業傳到中國後,人們比較方便就能買到各式被子用作龍被的替代品,所以製作複雜、耗時長的傳統龍被就慢慢失去了市場。王輝山認為,民國以後黎族地區基本上就沒人在製作龍被了。

存世的龍被也因種種原因越來越少。海南氣候潮溼炎熱,紡織繡品易發黴、被蟲蛀,當時的人們也不太重視對龍被的保管。

「按習俗,龍被不能放在臥室或正屋裡,人們就會把它放在偏房裡,或牆角落屋簷下。」王輝山說。

「我曾經到保亭南林鄉去尋找龍被,找到一戶有龍被的人家,去到我才發現他就用一個籮筐裝著龍被,掛在屋簷底下,拿下來一看,幾乎都爛完了。」韋慎說。

要在新時代立足 老技藝也得找到新「飯碗」

時移勢易,曾被棄如敝履的龍被如今重新獲得人們的珍視。

「龍被是文物,而且收一件少一件。我曾在北京潘家園見過有人收藏龍被。」鄧景華表示,據他了解,海南省外甚至國外,都有人關注、收藏龍被,一是博物館、高校等研究機構,二是個人收藏家。

「喜歡龍被的人越來越多,十多年前開始,龍被就漸漸被博物館等機構和收藏家收藏。」據王輝山透露,龍被價格提高後,就出現了仿冒品。比如有人把刺繡部分損毀的龍被拆剩底布,再找人仿照圖案重繡,以假亂真賣給外行人。

「傳統工藝、傳統文化消失是非常可惜的,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用傳統工藝搶救、保護、傳承中國的非遺技藝,我覺得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不能說是用仿製的東西去牟利。」王輝山說,要重新活化龍被製作技藝,需要在新的時代給它找的新的市場,比如可以在傳統龍被藝術設計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一些更符合當代審美的文創產品,與時俱進。

「現在去復原龍被,最大的意義就是傳承它的製作技藝,還能向更多人展示海南黎族的傳統文化,傳遞它所承載的藝術價值和歷史記憶。」韋慎也表示,應該重新發掘龍被中潛藏的商業價值,開發衍生文創產品。

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遵守倫理原則。鄧景華認為,提煉龍被中的設計元素做原創產品時,要深入了解龍被背後的文化意義。另外,龍被是黎族人的文化瑰寶,希望黎族人民能重新找回這份珍貴的民族技藝,並將其傳承下去。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海口4月22日報導 記者 周靜泊 實習生 範帥帥)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解碼」黎族龍被之一:五彩繡線下 藏著半部黎漢文化交融史
    黎家織女挑經顯緯,再用絲線將精心繪製的圖案繡到織好的底布上,製成五彩斑斕的龍被。在多部黎族織錦研究的著作中,學者普遍認為龍被集紡、染、織、繡等黎族傳統織錦四大技藝於一體,工藝繁複、紋樣精美,代表了黎族織錦技藝的巔峰。而龍被的圖案會演變至如此豐富多彩、複雜多變,是由於善於兼收並蓄的黎族人民吸納漢族文化的結果。
  • 港片逆襲,又看《追龍》
    今年國慶檔之初,票房還排在《李茶的姑媽》、《影》之後,成績並不算很好的《無雙》一度默默無聞,畢竟,港片式微,大眾對港片的期待值不高,沒想到,該片卻在第三天完美逆襲,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遙遙領先,成為國慶檔最驚豔的一部電影。
  • 大山深處的特殊「移民」:昌江縣王下鄉的教育「逆襲之路」
    新華網海口11月28日電(記者 陳子薇)從一個大學生都沒有到近千人走出大山,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了。    地處昌江縣東南部霸王嶺熱帶雨林生態核心區,王下鄉被群山環繞,自然生態環境優美,但也因交通不發達,生產生活方式落後,成為海南省最偏遠、貧困的鄉鎮之一。
  • 黎族圖騰與漢字交融創新 傳承古老黎族文化
    日前,海南省黎族圖騰文字作者陳春元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海南黎族圖騰文化,使黎族圖騰更便於傳播和識別,更好適應及服務社會發展,助力海南文化形象打造,將「黎族圖騰」和「漢字」結合創新,創作出黎族圖騰文字作品《千字文》。
  • 黎族織錦的「古往今來」
    黎錦作為黎族文化的智慧結晶,承載著黎族人的民族記憶。現代黎錦在文化經濟的潮流中被發揚光大:現代文明與黎錦文化展開交融,黎族婦女傑出的紡織技藝與藝術想像力被市場放大,逐漸拓展成一個絢麗多彩的符號世界。  傳統黎錦:符號的記憶  黎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沒有相應的文字,黎錦因此成為黎族文化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它記錄著黎族先輩認識自然、改造世界的歷程,是描繪黎族社會歷史、文化發展軌跡的靜態畫卷。
  • 海南黎族傳統習俗之砍山蘭
    砍山蘭,黎族叫做」歸昂「就是開闢山上的園子並種植山蘭稻等農作物的意思。砍山蘭屬於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習俗,山蘭園以種植山蘭稻為主,有些山蘭園也會套種玉米,紅薯等作物。                  山蘭稻和山蘭酒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黎族地區除了種植水稻,還普遍種植山蘭稻。
  • 《追龍番外之十億探長》今日上線 四大看點揭秘香港傳奇往事
    電影《追龍番外之十億探長》今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影片由王晶編劇、監製,徐悅銘執導,王浩信、徐冬冬、雲千千、鄭則仕、李子雄主演,他們將共同見證小警員如何逆襲成長為一代總華探長。臨播之際,四大看點解鎖年前最值得期待王晶電影,陪觀眾一起熱鬧迎新年。
  • 口袋妖怪:MEGA暴飛龍的逆襲之路,請不要再叫我報廢龍了!
    暴飛龍出自第三世代的準神,之前還有叫血翼飛龍和暴蠑螈的,不過玩家更喜歡稱之為報廢龍,不過這都是笑稱,可不要認為真的很廢哦,暴飛龍的表現是很出色的!報廢龍的由來作為準神,種族值600肯定跑不了,但是分配的還是有些遜色。
  • 橙光遊戲遇龍結局是什麼_18183逆襲之星途閃耀專區
    相信玩過逆襲之星途閃耀的小夥伴都知道遇龍,遇龍是逆襲裡女主拍攝的電視劇的名字,當時只有部分劇情,後來作者寫了完整版的劇情,還是很不錯的,篇幅較長結局是BE,比較可惜,本次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遇龍的結局~
  • 龍族血脈的廢柴逆襲之路 | IP推薦《龍血戰神》
    又是一個充滿期待的IP推薦時間,一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武功抓瞎的廢柴男主突然間死了親爹…#請先收起你的同情心#,因為他的命運從此改變,
  • 《黎族姑娘》金英組合 王金英 羅白英,黎族姑娘喲 溫柔又賢惠!
    黎族姑娘詞/曲 王金英編曲製作  陳聖道演唱 金英組合 王金英  羅白英黎語記錄 林青松(黎語)Hluuek ueng hlai ghais yo黎族姑娘喲uns gung hlen ca ghox勤勞又善良Hluuek ueng hlai ghais
  • 口袋妖怪:晴天隊的逆襲之路
    之前有不少玩家有玩以特性旱災噴火龍為首(4倍弱巖石)的晴天隊,因為巖釘的普及,後來慢慢退出了PVP舞臺。但有了炎陽形態火焰鳥的補充,特性炎壁免疫了巖釘的間接傷害,大大改善了晴天隊,走起了逆襲之路。晴天隊,簡單的來說,就是利用有旱災或炎壁特性的首發寵,開啟晴天,讓其他隊友佔據有利條件的隊伍。
  • 龍被復原 百卉千華現錦上
    龍被,一種由單幅或多幅帶有織繡圖案的黎錦連綴而成的幕帳,集黎族紡、染、織、繡四大工藝之大成,並融合黎漢織繡,堪稱黎錦技藝巔峰。龍被製作技藝在上世紀80年代幾近失傳,研究並恢復龍被製作技藝成了幾代人心中的願景和夢想。
  • 白沙起義:開啟黎族人民跟著共產黨走的革命新路
    銅像矗立於白沙起義紀念園一隅,大理石基座上楷書題「黎族人民領袖王國興」9個字。1943年,正是王國興帶領飽受國民黨迫害的黎族苗族群眾揭竿而起,發動了震撼全瓊的白沙起義。這一壯舉不僅為瓊崖特委開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和解放海南島創造了有利條件,更開啟黎族人民跟著共產黨走的革命新路。風雲激蕩七十餘載,曾經貧窮落後的黎村苗寨早已換了新天地。
  • 從《逆襲之星途閃耀》到《遇龍》,橙光如何開發AVG ?| 雷報
    改編自橙光遊戲的電視劇《遇龍》將開始拍攝。作為一部由遊戲 「戲中劇」獨立出來的衍生物,《遇龍》的母本《逆襲之星途閃耀》則是第一部被改編為影視劇的橙光原創作品,不過,其改編劇《逆襲之星途璀璨》豆瓣評分僅4.0。
  • 落魄男孩重生無上血脈,修戰龍真訣,闖九天十地,成就萬道龍皇!
    今天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新的一天大家依舊是辣麼的可愛~歡迎大家點進小編的文章,謝謝各位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這是小編的榮幸,希望大家都能喜歡,今天小編推薦落魄男孩重生無上血脈,修戰龍真訣,闖九天十地,成就萬道龍皇!(點擊書籤即可閱讀哦~)第一本:《萬道龍皇》,作者:牧童聽竹簡介:少年陸鳴,血脈被奪,淪為廢人,受盡屈辱。
  • 看黎族兒女乘風破浪!《石榴花開2》展現黎族同胞鄉村振興路
    美麗的海南島上有一個快樂的民族,黎族。繁茂雨林和熾熱陽光孕育了這個民族熱情好客的性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這裡的人們既能享受夜晚海島漁村的寧靜祥和,又能體驗白天在海邊衝浪的完美追逐。芒果TV出品的致敬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特別節目《石榴花開》第二季,新一期節目以《黎鄉破浪正乘風》為主題,講述了在美麗海南島上期待在奧運衝浪比賽上為國爭光的黎族少女黃瑩瑩;希望通過古樸自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陶,來帶動黎族發展,創造主題村落創新產業的保突村第一書記李世磊;以及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 《搖籃曲》《撿螺歌》——傳唱不衰的黎族經典民謠
    2008年6月,黎族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黎族民歌是一朵絢麗的藝術之花,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包括歷史人文、風光景色、勞動生產、時政世態、社會鬥爭等各個領域,概括起來主要有勞動歌、愛情歌、時政歌、生活歌、故事歌等。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黎族服飾!
    黎族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大多數黎族人都能兼說漢語,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1957年在黨和政府幫助下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信仰仍處在原始宗教階段。
  • 【微攻略】獨步天下 《龍之守護》符石強化之道
    符石獲取途徑 翻身逆襲之路 符石的威力強勁自然是眾所周知,那麼如何去獲得符石呢?特別是對於藏寶圖這樣的活動,玩家有一定機率直接挖取到高級符石,這將是每位玩家實現逆襲的絕佳機會,縱然運氣不佳,也能夠通過長久累積縮短與高端玩家的戰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