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入局金融科技,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去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這一規劃加速了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進程。
截至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均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郵儲銀行雖然尚未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但也成立了金融科技部。郵儲銀行副行長曲家文表示:"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行業生態,這是一場生死考驗,我們要麼擁抱時代,要麼就被歷史拋棄。"
資料顯示,2019年度,國有六大行的科技投入金額合計達到716.76億元。
此外,中國太保在7月21日晚間發布公告,將由中國太保集團出資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為7億元,持股比例100%。據了解,中國太平、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安邦保險、陽光保險、合眾人壽、泰康保險等大型保險機構均已投資了科技子公司。
由此,在金融科技賽道,主要銀行與保險機構基本完成入局。
伴隨著金融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金融科技人才也成為市場上的寵兒。各大銀行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大規模招兵買馬。
從招聘崗位看,銀行對技術型人才和運營型人才都有旺盛的需求,技術型崗位佔半壁江山。中國郵儲銀行發布的招聘崗位包含了技術平臺研發管理高級專家、新核心運維管理高級專家、IT架構專家、技術平臺架構師、運維開發架構師和業務架構師等上百崗位。其中,技術平臺研發管理高級專家和新核心運維管理高級專家成為急缺崗位。
建信金科也以1萬元至6萬元不等的月薪招募超過200個崗位,其中,技術崗達192個。這些崗位的專業方向包括AI及大數據開發、安全開發、5G及移動互聯開發、軟體開發、反洗錢風控、區塊鏈研究等人才。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銀行對科技總投入同比增長13%,信息科技人員同比增加了近10%,一些股份制銀行的科技類員工同比增加超過20%,一些民營網際網路銀行的科技類員工佔比甚至超過35%。
除了銀行和保險機構,騰訊、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公司也在大批量招聘金融科技技術型人才。小米、美團、滴滴等網際網路公司也開放了大量產品、運營類崗位。
據相關報告顯示,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在兩年前就已達150萬人。目前,這個缺口或將進一步擴大。
銀行、保險等大型金融機構在機制、文化、薪酬體系等方面有所受限,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優點是機制更加靈活。隨著各家銀行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它們也對架構進行了一定調整。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在架構上設立首席信息官、首席數字官等職位,並著手推動流程改造。另外,尚未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銀保公司為了推動業務創新,也在內部設立了數據創新部、數能中心等部門,並增加與金融科技公司在場景應用上的合作。
大型銀行、保險機構的同步入局,加上網際網路巨頭不斷加大的人才需求,讓金融科技公司的人才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睿智合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智科技")了解到,為了滿足於市場的人才需求,中國的高校近兩年已開始著重培養金融科技人才。清華、北大、中科大、上海交大等數十所高校陸續開設了金融科技或人工智慧等相關專業。
但人才缺口巨大的企業們顯然已經等不及幾年後的院校畢業生,人才市場上的你爭我奪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金融科技領域人才競爭的新常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