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合創:銀保機構入局金融科技,人才競爭進一步加劇

2020-12-25 中華網科技

自去年起,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入局金融科技,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去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這一規劃加速了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進程。

截至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均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郵儲銀行雖然尚未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但也成立了金融科技部。郵儲銀行副行長曲家文表示:"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行業生態,這是一場生死考驗,我們要麼擁抱時代,要麼就被歷史拋棄。"

資料顯示,2019年度,國有六大行的科技投入金額合計達到716.76億元。

此外,中國太保在7月21日晚間發布公告,將由中國太保集團出資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為7億元,持股比例100%。據了解,中國太平、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安邦保險、陽光保險、合眾人壽、泰康保險等大型保險機構均已投資了科技子公司。

由此,在金融科技賽道,主要銀行與保險機構基本完成入局。

伴隨著金融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金融科技人才也成為市場上的寵兒。各大銀行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大規模招兵買馬。

從招聘崗位看,銀行對技術型人才和運營型人才都有旺盛的需求,技術型崗位佔半壁江山。中國郵儲銀行發布的招聘崗位包含了技術平臺研發管理高級專家、新核心運維管理高級專家、IT架構專家、技術平臺架構師、運維開發架構師和業務架構師等上百崗位。其中,技術平臺研發管理高級專家和新核心運維管理高級專家成為急缺崗位。

建信金科也以1萬元至6萬元不等的月薪招募超過200個崗位,其中,技術崗達192個。這些崗位的專業方向包括AI及大數據開發、安全開發、5G及移動互聯開發、軟體開發、反洗錢風控、區塊鏈研究等人才。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銀行對科技總投入同比增長13%,信息科技人員同比增加了近10%,一些股份制銀行的科技類員工同比增加超過20%,一些民營網際網路銀行的科技類員工佔比甚至超過35%。

除了銀行和保險機構,騰訊、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公司也在大批量招聘金融科技技術型人才。小米、美團、滴滴等網際網路公司也開放了大量產品、運營類崗位。

據相關報告顯示,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在兩年前就已達150萬人。目前,這個缺口或將進一步擴大。

銀行、保險等大型金融機構在機制、文化、薪酬體系等方面有所受限,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優點是機制更加靈活。隨著各家銀行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它們也對架構進行了一定調整。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在架構上設立首席信息官、首席數字官等職位,並著手推動流程改造。另外,尚未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銀保公司為了推動業務創新,也在內部設立了數據創新部、數能中心等部門,並增加與金融科技公司在場景應用上的合作。

大型銀行、保險機構的同步入局,加上網際網路巨頭不斷加大的人才需求,讓金融科技公司的人才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睿智合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智科技")了解到,為了滿足於市場的人才需求,中國的高校近兩年已開始著重培養金融科技人才。清華、北大、中科大、上海交大等數十所高校陸續開設了金融科技或人工智慧等相關專業。

但人才缺口巨大的企業們顯然已經等不及幾年後的院校畢業生,人才市場上的你爭我奪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金融科技領域人才競爭的新常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睿智合創: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9地各有特點,銀行佔主導
    8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和成都分行分別公示了各自地區的首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名單:廣州有5個、成都有6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據報導,廣州分行的首批創新應用項目圍繞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跨境貿易結算等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展開,體現了金融科技兼容並包、融合賦能的特點。
  • 睿智合創:數字經濟時代如何做好金融創新與監管
    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科技的普遍採用促進了金融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金融科技的野蠻生長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和監管難題。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統貫徹落實工作。
  • 睿智合創榮獲第四屆數字金融風控大會「中國金融科技最佳風控服務...
    8月23日,「風控·命門」第四屆數字金融風控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峰會共設6個主題演講與1場圓桌論壇,並舉辦了卓越·風控頒獎盛典,睿智合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智科技」)榮獲「中國金融科技最佳風控服務商」。
  • 2020第四屆中國品牌博鰲峰會舉辦,睿智合創榮獲「最佳風控管理機構...
    睿智合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智科技」)榮獲「最佳風控管理機構」稱號。在金融科技行業,品牌對企業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眾所周知,金融是實體經濟發展的血脈,金融科技在促進金融行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過程中,更需要注重安全、隱私和效率,對於金融科技企業的要求更高。作為金融科技領域優秀風控服務商代表之一的睿智科技,一直以來致力於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解決「獲客」與「風控」這兩個最根本痛點,並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 睿智合創:中小銀行對外併購整合,對內亦需勤修內功
    據中國銀保監會官網顯示,雲南銀保監局同意籌建雲南勐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籌建工作小組應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辦理籌建事宜,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籌建工作。  據中國證券報消息,今年以來(以發布日期為統計口徑)已有40多家中小銀行獲批籌建。
  • 長安信託榮獲2020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金龍獎 「年度最佳科技...
    2020年12月9日,由《金融時報》主辦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提供學術支持的2020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金龍獎」評選活動在北京舉行。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憑藉在「信息科技治理體系建設」、「金融科技複合型人才培養」、「業務開展線上化以及經營管理數據化」、「信託數位化能力建設」、「系統處理智能化提升」等多項任務中的紮實工作成果,從眾多參評機構中脫穎而出,榮獲「年度最佳科技賦能信託公司」榮譽。
  • 這是一個最好/最壞的時代——睿智科技陳建開講《全球金融科技發展...
    10月19日晚7:30〜9:30,睿智科技董事長陳建開講財經政法沙龍(第144期)線上直播課程,主題為《全球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受到廣大金融科技從業者和愛好者的熱烈歡迎。財經政法沙龍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校友會主辦,主講嘉賓均為現今活躍在中國財經、政法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
  • 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安徽銀保監局引領銀行機構強化金融支持
    據了解,今年以來,安徽銀保監局積極引領轄內股份制銀行機構,從設立區域中心擴大金融輻射能力、支持科技創新高地建設、踐行生態優先綠色金融等六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 睿智科技與360數科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近日,知名第三方金融科技平臺360數科與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睿智合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智科技」)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籤署後,雙方將在大數據評分、流量、風控、賦能及相關金融科技業務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睿智科技是業界知名的大數據風控公司,一直深耕大數據評分、科技賦能、智能導流等產品與服務,其大數據洞察力系列產品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 金融服務直抵「生命禁區」 西藏銀保合力助推普惠金融發展
    16日,記者在第255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西藏銀保監局近年來堅持以民生為導向,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推進邊境基層服務體系建設,截至2019年底,轄內金融機構已在21個邊境縣112個邊境鄉(鎮)設立機構網點292個,其中17個銀行機構網點設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生命禁區」。
  • 金融科技:科技向左,金融向右
    學界和科技公司談到金融科技,一般指非金融機構應用新技術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模式和效率,是個相對聚焦的概念;金融業者談到金融科技,一般指的是應用新技術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不區分金融機構還是非金融機構,是個相對寬泛的概念。
  • 「守正」六年背後:海爾消費金融的科技支撐力
    近幾年來,消費金融行業經歷了參與主體魚龍混雜、共債風險增加、違約風險上升等「至暗時刻」。「大浪淘沙」後,「劣幣」逐步出局,在正本清源的同時,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分化,持牌機構也進入普惠金融2.0的新時代,競爭進一步白熱化。尤其是隨著科技巨頭和金融巨頭紛紛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獲客方式、贏利模式、技術手段都在不斷升級與換代,行業規模向頭部機構集聚的現象明顯。
  • 銀保監會: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金融機構體系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歐陽劍環 中國銀保監會12月23日消息,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日前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會議要求,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金融機構體系。健全金融機構治理,嚴格規範股東股權管理。加快推動理財、信託轉型發展,培育壯大機構投資者。 會議指出,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經濟金融工作十分重要。必須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始終不渝堅持黨對經濟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
  • 人才緊缺成全球問題 多國重金啟動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計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疫情倒逼下企業加速擁抱數位化浪潮,金融行業作為數位化應用的前沿,金融科技人才面臨巨大缺口。普華永道報告指出,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達150萬,能將技術能力與金融需求有機結合的人才更為稀少。但金融科技人才緊缺不止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性的問題。為此,多國陸續重金啟動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計劃。
  • 金融科技加速發展,中騰信以技術創新展望未來
    反壟斷:金融科技發展將更加均衡2020年底,在經過多年調研和醞釀後,監管打響金融科技反壟斷的第一槍。通過反壟斷的持續推進,未來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共享將更為充分,行業競爭將更加健康良性,行業發展也會更加均衡有效。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點名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壟斷地位收取過高費用、侵害消費者權益,普而不惠等現象。
  • 新華財經|北京銀保監局進一步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王虎雲、安娜)為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北京銀保監局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明確「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對於北京銀保監局行政許可權限範圍內的「證照分離」改革事項,採取具體改革舉措優化準入服務。
  • 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只是第一場戰役|全景讀書會
    來源:全景財經圍繞霸權的三場戰役科技公司與現有金融機構第一場戰役是科技公司和現有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這裡的科技公司特指以亞馬遜、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巨頭以及新興的高科技企業。與之相比,現有金融機構所具有的最大優勢就是它們的品牌影響力和信譽度。這不僅對各國政治經濟都具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甚至能夠延緩中國引領下新一代金融科技的發展,進而維持它們在金融行業的霸主地位。現在,它們正在加速金融服務的數位化轉型,向金融科技企業轉型升級。
  • 傳統商科競爭壓力太大?來看看金融科技吧!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金融與數位化的結合,第三方支付平臺對金融行業帶來的革命性影響,金融服務行業跟科技的結合度越來越高,金融科技(FinTech)成為金融行業下一個競爭方向。
  • 外灘金融峰會閉幕:金融監管層釋放重要信號,讓外資金融機構歡欣鼓舞
    無論是面對全球市場新形勢,還是國內發展新格局,擴大開放都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必經之路。監管層在上海這樣一個全球金融機構的匯集之地,釋放中國金融繼續開放的信號,無疑是最為恰當的選擇。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董事長高逸雅預計,中國金融機構將進一步融入全球市場。「儘管全球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中國仍在繼續加快開放金融市場,為全球投資者和中國金融機構提供長期機遇。
  • 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招聯金融等持牌消金機構迎來新機遇
    國內消費金融市場需求龐大,相應的機構也層出不窮,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電商平臺、網際網路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非持牌機構皆紛紛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