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會比較長,希望大家有足夠的耐心看下去。文中涉及到的一些專業知識,我會儘量的寫明白。
貝斯音箱(Bass Amplifier,貝斯放大器,包含combo,箱頭+箱體)是用於貝斯或者低音提琴擴音的一種設備,利用電力讓表演者和觀眾清楚的聽到貝斯的聲音。通常由前置放大器(下稱前級),音色控制部分(均衡),功率放大器(下稱後級)和一個或多個揚聲器組成。雖說在功能上跟電吉他音箱的功能有相似部分,但是由於需要再現低頻,還是有所不同,所以揚聲器,前級,後級,外殼的設計也都有所不同。貝斯音箱一般包含較大尺寸的揚聲器或更多揚聲器和更大的外殼尺寸。揚聲器本身也必須更堅固而且能夠承受更大的功率,必須能夠在高聲壓級下再現非常低的音高。
貝斯音箱一般構造更加堅固,板材較厚,內部支撐更結實。 構造上或者是封閉箱(低頻量感雖然比較少但是乾淨),或者是帶倒相孔或通風孔的開口箱(可以提高低頻效率和改善低音效果)。 前級部分具有均衡控制,專為貝斯的更低頻率設計,可擴展至41Hz或更低。 由於低頻放大需要更高功率,貝斯combo或箱頭一般設計有散熱器和冷卻風扇。 還經常帶有壓縮或限幅電路,以防止後級過載並保護揚聲器免受後級意外削波造成的損壞。
Combo是一種常見的音箱,包含電路和一個或多個揚聲器,全部塞進一個木頭殼子裡。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音樂家們就開始使用combo,因為它可以方便地用於排練和中小型場地的演出。combo有用於個人練習的小型低功率練習箱,也有為排練和中小型場所(如夜總會)產生足夠音量的大中型且功率更大的combo。對於較大的場館,如體育場,貝斯手可以使用箱頭+箱體的方式,這樣可以獲得比一個combo更高的功率和舞臺音量。貝斯音箱並不僅僅用來提高樂器的音量,表演者使用前級和均衡器來創造他們喜歡的聲音。
自2000年起,貝斯音箱技術的新發展包括在一些價格較高的音箱中使用釹鐵硼揚聲器(neo speaker,釹磁揚聲器,同樣磁密度下磁體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現今輕量化箱體都使用釹磁揚聲器),以及在一些combo和箱頭中使用輕巧強大的D類放大器,這兩項創新都使運輸箱頭和箱體更加容易。此外,2010年以後的某些貝斯音箱和箱頭具有了數字效果和模擬功能,可以重現或模擬眾多著名的貝斯音箱的聲音,包括老式電子管放大器(例如Ampeg SVT-Pro)和一系列箱體。數字放大器和箱體模擬還使得出行更容易,因為貝司手可以模擬許多不同品牌的聲音而無需攜帶實際的音箱。另一個是Speak on箱體插孔,用以代替傳統的6.35插孔。Speak on插孔被認為對於高功率放大器來說更安全,因為貝司手不會不小心碰到箱體線末端的「帶電」部分並可以鎖定連線,避免意外斷開。截至2017年,一些數字放大器已經可以USB輸入或其他計算機輸入,用來下載新的聲音和預設。下圖一釹鐵硼磁體,圖二鐵氧體磁體,圖三為markbass的帶數字前級的箱頭EVO1,圖四為自帶軟體界面,我們群裡已經有哥們入手了,聽錄音效果挺不錯。
電貝司是在20世紀30年代發明的,但是在Leo Fender在50年代開發出P貝斯之前(小道消息:Leo Fender開始做樂器之前他本人做過無線電修理工,後自行設計製作電子管樂器音箱,40年代就有了具體的產品,當時的電聲樂器還是類似gibson那種結構,價格比較貴,妨礙了電聲樂器的普及,自然也妨礙了樂器音箱的普及。為了讓愛好者可以從樂器的預算中拿出一部分購買音箱,必須有一種價格相對更低廉的樂器供人使用,因此bolt on的fender誕生了),這種樂器賣得不好。因此,首先開始嘗試使用音箱的是低音提琴演奏者。低音提琴是一種大型樂器,大約6英尺高,由於音域低,在播放時不夠響亮,因為人耳對低頻不夠敏感而對中頻很敏感。對於中頻和低頻,相同等響度需要低頻具有更多的聲功率。在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擴音器和揚聲器尚未普及的年代,在酒吧和妓院中表演的低音提琴演奏者,特別是那些用到喇叭等樂器演奏的樂隊,經常發現很難聽到低音提琴的聲音。那個時代唯一可用的解決方案是演奏slap。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第一批用於演奏者的音箱開始上市。
從20年代到40年代,想要增強樂器聲音效果的低音提琴演奏者不得不使用小型可攜式PA系統或專為原聲吉他或拱形吉他設計的吉他combo。由於這些系統並不是專門為低音樂器而設計的,因此它們不太可能提供良好的低頻再現,尤其是吉他音箱,做不到低音樂器上E (41 Hz)和A (55 Hz)弦那樣低。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對於一個低音提琴演奏者來說,要找到任何放大系統來讓他們的樂器發出更大的聲音是非常困難的。20世紀20年代早期,唯一能買到的揚聲器是「頻率範圍有限、聲音輸出低的無線電廣播喇叭」,而圓錐揚聲器(現今所使用的大多數揚聲器)直到1925年才開始出售。第一個放大系統用於PA設備,雖然一個低音提琴演奏者可能會使用這些早期PA系統,但它們只能由大電池供電,這使得它們很重,很難隨身攜帶。當工程師們開發出第一臺可以插到牆插上用交流電供電的音箱時,他們很快就被用來提高樂器的音量。
工程師們為PA系統和電影院發明了第一個大音量、大功率的放大系統,這些大型的PA系統和電影院的音響系統非常大,非常昂貴,所以大多數搞巡迴演出和演唱會的音樂家也沒法用。1927年以後,可以插到牆上插座的小型可攜式PA系統誕生了,很快受到音樂家的歡迎。在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小型可攜式PA系統和combo相當相似。這些早期的放大器只有一個音量控制(相當於後級直通,要讓音箱出好聲音音量就會相當不友好,家用十分不方便)和一個或兩個輸入插孔,勵磁揚聲器(勵磁揚聲器屁股後面是線圈而非磁鐵,需要獨立供電)和薄木板箱體,這些早期的音箱沒有音色控制,甚至沒有開關。下圖為勵磁揚聲器
1928年,Stromberg Voisinet是第一家銷售電聲弦樂器和音箱的公司。然而,樂手們發現音箱的音色和音量都不盡如人意,可靠性也存在問題,因此該產品銷售不佳。儘管Stromberg Voisinet的音箱賣得不太好,但它還是推出了一個新想法:一款配有揚聲器的可攜式電聲樂器音箱(combo誕生),所有部件都放在一個便於運輸的木箱中。1929年,Vega Electrics公司推出了一款可攜式班卓琴音箱。1932年,Electro String Instruments and amplifier公司推出了一款高輸出的吉他音箱和磁力拾音器。Electro設定了combo的標準模板:一個木頭殼子,裡面裝著放大電路和揚聲器,還有一個方便攜帶的手柄。1933年1月,Vivi Tone combo被用於現場表演和電臺節目。1934年,Rickenbacker推出了一款類似的combo,增加了金屬護角,以便在運輸過程中保護護角。 1933年,Dobro發布了電吉他和combo套裝。這個combo配有兩個8寸Lansing(Lansing Manufacturer)揚聲器和一個帶有5根電子管的底架。在Fender推出雙揚聲器"Dual Professional/Super" combo之前,Dobro製造了一款上市超過12年的雙揚聲器combo。1933年,Audio Vox由第一支電貝司的發明者Paul Tutmarc創立(Tutmarc的貝斯在Leo Fender推出P貝斯之前沒有取得市場成功)。1933年,Vega公司賣出了一個音樂家可以買到的拾音器和音箱與現有的吉他一起使用。同年,總部位於洛杉磯的Volu Tone公司也銷售了一個拾音器+音箱套裝。1934年,Dobro發布了一個帶有電子管整流器和兩個功率管的吉他放大器。到1935年,Dobro和National開始銷售夏威夷吉他的combo。1934年,Gibson開發了自己的原型combo,但從未生產過。
Lansing Manufacturer由James Martini成立,他與MGM首席音響師從1933年到1935年共同開發了一款影院揚聲器系統,這款揚聲器改寫了影院的歷史,從而奠定了現代影院的雛形。並獲得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為其頒發的技術卓越獎。
後因故將公司賣給了西電旗下的Altec Service Corporation成為Altec Lansing公司。
1942年: Altec Lansing推出雙工模式切換音箱,該版本仍然是世界錄音標準。
1945年:Altec Lansing進入家電市場,推出全球第一套家用音響系統、擴音機及電視接收器。
1948年: Altec Lansing推出第一套高保真音響系統。
1952年:第一套Altec Lansing廣播控制臺成為廣播界的標準配件
1953年: Altec Lansing生產第一套立體聲劇院系統「劇院之聲」成為唯一一套被電影藝術與科學研究會認可的電影音響系統,並成為世界標準。下圖為Altec Lansing劇院之聲model19。
1967年: Altec Lansing生產第一套廣播與錄音控制臺。
1969年:披頭四樂隊參加Woodstock音樂節,由Altec Lansing提供了音響設備。
1976年: Altec Lansing生產第一套麥克風自動混音系統。
James Martini基於某種原因將名字改為James Bullough Lansing,從Altec Lansing辭職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James Bullough. Lansing Sound, Inc。其人是設計揚聲器的天才,卻不懂經商,後因公司負債於1949年自殺。
Altec Lansing公司收購James Bullough Lansing Sound, Inc,將其改名為JBL。50年代中期,吉他巨頭Fender 宣布JBL的D130是電吉他最理想的搭配,於是全世界的樂手們紛紛為自己的吉他插上了JBL D130。D130的15寸揚聲器在1948年上市,這款揚聲器到現在都還在生產,只不過型號改為E150
在20世紀20年代,最早的combo沒有任何音色控制。早期音箱的音色控制非常簡單,有限的控制,加上低功率(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之前通常為15瓦或更低)給出了很差的高低音輸出,這對於低音提琴演奏者來說是一種糟糕的方式。
雖然電貝司是由Paul Tutmarc在20世紀30年代發明的,但賣得並不好。 直到Leo Fender在1950年開發出Precision貝司,這種樂器才開始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實心電貝司必須藉助貝斯音箱才能發出聲音,因此貝斯音箱是貝斯手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