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小夥伴
外資
追逐財富,是資本的天性,成為塔尖,是金融人的迷狂。北京和上海,一個國家政治中心,號稱「帝都」,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號稱「魔都」。作為一個剛剛工作的金融「民工」或者身經百戰的金融「老兵」,你是否也曾想過:北京和上海哪個地方更適合職業發展?同樣是金融「擺攤」,哪裡的幸福指數會更高呢?
本文我們從經濟實力、金融行業發展及工資水平、就業友好度、通勤距離、房價狀況、學習提升指數六個維度來一探究竟。
經濟實力綜合對比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劇透:北京「窮追猛打」,同上海經濟差距在不斷縮小,人均GDP和人均社會消費零售額已趕超魔都。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上海的經濟總量均在三萬億以上,京滬在政治地位、資源稟賦等方面,短時間內老大老二的地位難以被取代。
雖然在GDP總量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方面,北京均弱於上海,但少了近300萬人口的北京,在人均GDP和人均社會消費零售額兩項指標上都優於上海。
具體來看一下金融業,排除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幾年,北京金融業GDP指數在2004年後均高於GDP整體指數,並在2007年、2015年兩個時間段有峰值。
上海方面,拋開2018年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其他時間段內GDP-第三產業-金融業累計同比的表現好於上海GDP整體累計同比增長值。
通過以上可以發現,金融業作為第三產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對於地區經濟GDP增長的貢獻度舉足輕重。
金融行業發展及工資水平對比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劇透:上海在各大金融榜單「秒殺」北京,但是北京的國有資本實力更為雄厚;北京城鎮單位金融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比上海高了近1萬。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首先,我們從世界知名金融中心榜單上了解一下北京、上海兩座城市的金融力水平。
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顯示,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考量,上海以740分的得分位列排行榜的第4名,稍遜一點的北京以得分734分位列排行榜第7。
另外,新財富公布的中國區域金融力排行榜顯示,上海在宏觀經濟實力、金融業發展程度、融資能力、金融機構實力四個方面都優於北京,總分6.63,位列排行榜第二;北京在資本化程度、民間資本活躍度兩個方面佔優,總得分6.05,位列排行榜第三。
雖然看上去,上海在各大榜單的排名都領先北京,不過細究起來,北京的金融體量其實更大,因為北京地區的國有資本更為集中,而上海的外資資本則更多。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金融業法人單位的數量為12796,超過上海的9539。
城鎮單位金融業就業人數上,北京有54.69萬人,較上海33.39萬人的規模更龐大。
城鎮單位金融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方面,北京以26.69萬元戰勝上海的25.77萬元。
再具體分析一下北京、上海兩地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和員工待遇。
根據申萬二級行業公司分類,蘿蔔投資整理數據顯示,北京共有19家金融類上市公司,涉及4家券商、2家多元金融機構、3家保險公司以及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10家銀行;上海共有15家上市公司,涉及7家券商、4家多元金融機構、1家保險公司以及3家銀行。
市值上看,北京金融類上市公司的體量遠超上海,不過從員工平均工資角度分析,粗略來看,由於證券行業的平均工資整體高於銀行類,所以證券公司佔比較大的上海地區,其平均工資以480006元超過保險銀行佔比較高的北京地區(360925元)。
(註:本期工資總額=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
就業友好度對比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劇透:金融行業人才需求已出現「飽和」跡象。數據顯示,北京的就業友好度要優於上海,潛在機會更多。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金融行業快速發展,近些年來,行業對於金融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已大不如前。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需求端上,網際網路行業人才需求佔比最高達28.02%,在各大行業中遙遙領先,佔到全行業的近三成,金融行業位居第三,人才需求佔比為8.84%。供給方面,網際網路仍位居第一,為18.18%,金融位居第四,佔比為10.96%。從橫向佔比數值來看,網際網路人才缺口(供給-需求)為-9.84%,仍較大;而金融業的缺口值為+1.73%,處於較飽和狀態。
城市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兩地對於高端人才的供給、需求處於相似的水平,北京較上海的供需量更大。另外,和廣州、深圳兩個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的高端人才缺口沒有那麼嚴重。
哪座城市對於求職者更友好?根據DT財經援引的智聯招聘數據顯示,北京在「大公司就業友好度」、「應屆畢業生就業友好度」、「前沿行業就業友好度」三個指標上,均優於上海。另外,上海的大公司(員工數量在1000人以上)招聘需求數量差不多是北京的3/4,應屆畢業生員工的招聘需求也少了約10%。整體來看,北京的就業友好度優於上海。
通勤距離對比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劇透:<5km,你才能獲得幸福的通勤體驗。數據顯示,北京、上海上班族的平均通勤距離分別為11.1km、9.1km,你達標了嗎?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這一部分,我們來看看通勤狀況,大城市上班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距離。對於每天忙忙碌碌的金融人來說,每日在通勤上花費兩三個小時,苦不堪言。
《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指出,北京和上海的城市「通勤半徑」分別為40公裡、39公裡,位於全國第一、第三。(註:「通勤半徑」的定義是構建覆蓋90%中心城區通勤人口的空間橢圓,以橢圓長軸半徑定義為通勤空間半徑,體現城市需要交通服務支撐的空間尺度。)
此外,北京、上海兩座城市的居民平均通勤距離分別為11.1km、9.1km,通勤距離的中位數為7.6km、5.4km。
可以說,無論是平均距離,還是中位數距離,都遠遠沒有達到報告中所述的「幸福通勤距離」——5km。
根據常識,在2.5km以內的距離,上班族通過步行就能完成通勤任務;2.5km-5km之內的距離,自行車等非機動車的方式可以用來代步;而在5-15km的區間內,使用公交的出行時間預估在60分鐘內;15-25km的距離,使用軌道交通,通勤時間也要在60分鐘左右。
作為金融人云集的北京金融街和上海陸家嘴,如果金融從業者想獲得幸福通勤體驗,可以居住的地方有哪些?
如圖所示,以金融街為中心5km的圓圈範圍內,涉及的區域主要為海澱區及東城區、西城區的大部分區域。以陸家嘴為中心5km的圓圈主要涉及黃浦區、靜安區、虹口區、楊浦區等市中心區域以及浦東新區的北部。
問題來了,住在這一塊,房價是多少?
房價水平對比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劇透:為了滿滿的幸福通勤感,金融街上班族要比陸家嘴上班族多擔負32%的房貸壓力。5月,北京、上海的新房均價變成了多少?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房天下5月各區新房均價數據顯示,以金融街為中心,涉及的海澱區、東城區、西城區三個區的新房均價為101021.7元/平方米。另一方面,以陸家嘴為中心,上海的5km住房壓力就少了很多,涉及黃浦區、靜安區、虹口區、楊浦區、浦東新區五個板塊的5月新房均價為68595.4元/平方米,為北京的67.90%。(ps:這組數據顛覆了小編的感官~)
由於陸家嘴位於浦東新區,其北部虹口、楊浦及陸家嘴南部的部分低房價區域為陸家嘴上班族們提供了更實惠的住房可能。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如果放眼北京、上海整個城市,5月份,北京新房的平均價格為59854元/平方米,和上海均價56455元/平方米的價格,差距並沒有那麼大。
就區域均價最高值來說,北京西城區、東城區的均價為115011元/平方米、104314元/平方米,和上海最貴區域黃浦96336元/平方米的均價相比,是妥妥的「富人區」。
學習提升指數對比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劇透:今天你更博學了嗎?想在金融行業混得風生水起,學歷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的教育資源相較上海似乎更優。
個例分析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
終身學習,是一個金融人的自我修養。最後一部分,一起來看看北京和上海哪個城市具有更多的學習提升機會?
在職讀博、在職讀碩成為不少金融人士閒暇時間提升自我、拓寬職業發展道路的重要手段。公開資料顯示,北京擁有26所985、211高等院校,上海的高等學府數量相比較少,僅10所,不過上海的普通高校生師比較北京更低。
在金融活動方面,據活動網顯示,2019年北京提供了132次大型金融財經活動,上海有123次機會。
業餘文化方面,上海擁有100個博物館機構,較北京82個數量更多。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證券博物館作為我國證券期貨行業唯一一個國家級博物館,位於上海。
針對金融從業者,我們從六個維度分析了北京和上海的優與劣,總的來說,北京的住房壓力比上海更大,但是整體人均工資方面更佔優勢,就業友好度更強,在職升造的機會更多。不過,在上海能開出高薪的上市公司更多,所以把握住機會十分重要。
北京的穩重,還是上海的腔調,哪裡才是金融人的最好歸宿?
風險投資家Paul Graham在《市井雄心》裡曾說,每個城市都在對它的居民散發著一些訊息。有的地方告訴你,你應該過得舒服一點兒;有時候,你會聽見嗡嗡作響的雄心。
對於不到巔峰心不死的金融狂人來說,陸家嘴和金融街,皆可光芒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