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年東阿精彩獨杆轎,如今演出受困擾

2020-12-23 瀟湘晨報

全媒體記者 陳金路

東阿獨杆轎東阿姜韓獨杆轎技藝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98年),距今有120多年的歷史。第四代傳承人姜德懷得到真傳,加之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技藝得到空前的發揮。表演更加多樣化、高難度化,也更具有欣賞性。獨杆轎表演時把一根8米長的大杆,放在由四人肩扛的中軸上,大杆兩頭各坐1人,然後靠自身力量上下翻飛,施展騰挪之術,時快時慢,時高時低,最大高度達4米,同時有各種樂器伴奏,不同的節目在配樂上亦有區別。有的需要悠揚淡雅,有的則需抑揚頓挫,使觀眾讚嘆不已。

百餘年精彩獨杆轎,如今演出被困擾

演出隊進村表演

在東阿縣魚山鎮政府東北方向2公裡許、銅魚公路以東,有個千餘人口的大村叫姜韓。這個村有個獨特的民間技藝就是獨杆轎,其技藝在當地流傳百餘年,很受歡迎。「這兩三年沒怎麼演出,主要因為沒有演出經費。若有了經費,拉出去還演得非常好。」12月19日,姜韓村獨杆轎第四代傳承人、66歲的姜德懷告訴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演出人員合影

溯源:百餘年間演出起起落落「獨杆轎」這一技藝表演形式,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的1898年。當年,28歲的姜韓村秀才姜學紹,身材魁梧高大,不但寫得一手好文章,還喜愛舞槍弄棒,廣交各界朋友。他對當時民風、民俗、民間文化頗有研究,當年他研究發明了獨杆轎。

姜學紹發明獨杆轎兩年後的1900年,進入鼎盛時期,先後到陽穀、壽張、臺前、茌平、梁山、肥城一帶演出,最多一年達50多場。異地演出時,每到一處,姜學紹總會和當地同行交流,並做些技術上的指導。獨杆轎技藝鼎盛時期,分布在魚山周圍近幾十個村莊,最遠處向西延伸到陽穀、阿城、臺前、梁山縣,往東平陰縣東阿鎮、肥城等方圓百餘裡。

民國後期受戰爭影響,獨杆轎項目一度在小範圍上演,解放戰爭期間瀕於絕跡。1978年,改革開放後又重新組建在一起。2000年,「姜韓民樂團」的成立再次將這一技藝發揚光大,經過十六七年的演出,現在又進入一個低谷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獨杆轎」技藝是生產勞動中農民智慧的結晶,反映出中國傳統群眾文化的豐富內涵。它體現出一種時代需求,是社會和諧文化進步的標誌,它的產生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勞動的積極性,顯示出勞動人民的文化創造激情。看點:獨杆轎上翻最大高度達4米姜學紹研究發明的獨杆轎,把一根8米長的大杆,放在由4人肩扛的中軸上,大杆兩頭各坐1人,然後靠自身力量作用上下翻「飛」,最大高度達4米。相傳為提高上下翻飛速度,姜學紹令人在百步之外一弓箭手「瞄」之,誰慢了就一箭射下,迫使獨杆上的二人在配合上一絲不苟,默契程度可想而知。

據姜德懷介紹,獨杆轎用一根1.5米長的槓做中軸;中軸兩端各有一根2米長的橫槓(1頭1人用肩槓);轎槓8米長(中間為支點,兩頭分別坐1人)。表演形式上,抬轎的4人均為彪形大漢,統一著裝;轎杆上2人(坐轎)喬裝改扮靠自身力量,上下翻「飛」——體現高度、速度。演出服飾是渲染歡快氣氛的標誌,它呈現多樣化,有的即可扮成孫悟空、豬八戒、妖精、沙僧、唐僧,又可扮成許仙、白蛇娘子;還可扮成穆桂英掛帥、閻羅捉鬼,還有《西廂記》中的人物造型,體現演出作品的主題。獨杆轎在傳統演出中最實用的樂器有:鼓、釵、笙、笛、簫、管六種。 演出的節目主要有《孫悟空鬥老妖》《高老莊》《閻羅捉鬼》等。演出配樂渲染氣氛,讓觀眾猶如身臨其境,感受藝術魅力。獨杆轎需在露天廣場演出,屬高危險動作,因此,一次演出時間不宜過長,限制在5—10分鐘。

東阿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獨杆轎」這一技藝項目,是農耕社會勞動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農民藝術。其表演熱情奔放,不僅代表著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折射出勞動人民走向社會敢於奉獻的巨大精神力量。它的設計大膽、新穎、藝術形式適合農民和農村特點,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傳承:獨杆轎技藝正尋找新傳承人

據了解,獨杆轎鼎盛時期,姜學紹在壽張親收兩個弟子,可惜到清朝末期就沒再流傳。後來,姜學紹又將獨杆轎技藝傳給自己的兒子姜廷章,並成立「姜氏演出團」。姜氏兩代從事民間傳統技藝,作為演出世家,無形當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第三代傳承人姜玉英傳給其子姜德懷,演出節目也更加多樣化。

2000年,姜德懷在村裡正式掛牌成立了「姜韓民樂團」。2004年,姜韓村黨支部、村委會成立了由一名副主任任組長、傳承人等4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此後每年都召開1—2次群眾大會,把「獨杆轎」這一技藝作為當地群眾文化的「精品」,增加全民文化的保護意識。2006年3月,在姜韓村村文化大院設置了2間「道具存放室」。2007年,姜韓村「兩委」把宣傳群眾文化、熱愛群眾文化,挖掘群眾文化、保護群眾文化,活躍群眾文化,列為「村規民約」的一項基本內容,使這一特殊民間傳統技藝得以延續發展。

「以往每次都是在過年過節時演出。經過改進,現在演出時都有安全立杆,以防發生意外。實事求是地說,2017年以後,東阿獨杆轎就很少演出了,主要原因是,我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最主要的是缺少經費。其他非遺技藝能出售東西掙錢,而俺這項非遺技藝只是表演,還得找10餘個演員配合,每次演出都賠錢,這麼大年齡了,我不能總是出這塊經費,也出不起,所以演出的頻率就越來越少了。」姜德懷表示,因為自己的孩子對這項技藝不太感興趣,他另找了一個新的傳承人,現在正在教這個徒弟舞獅子、踩高蹺等基本技藝,這些技術成熟了,再好好傳給他獨杆轎技藝。

【來源:聊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年味臺兒莊|2021臺兒莊古城春節大廟會精彩活動來襲!趕快轉發收藏...
    過年就去臺兒莊牛年春節大廟會百獅賀歲迎新春火龍鋼花不夜天社火巡遊奇人技精彩好戲連不斷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間臺兒莊古城辭舊迎新活動不斷2021年「好客山東」賀年會臺兒莊古城春節大廟會非遺民俗展演時間:2021年1月1日-2月28日從元旦伊始,臺兒莊古城將為廣大遊客呈現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民俗盛宴。演出活動眼花繚亂,到處充滿著濃濃的過節氛圍,這場非遺民俗文化的盛宴即將開啟。
  • 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丨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推介發布會舉行
    戲曲電影《三上轎》作為月陽工作室2020年重點推廣項目,自該片醞釀籌備至完成拍攝,與劇組主創充分溝通謀劃、全程跟蹤採訪報導,線上線下聯動,以短視頻、微信推文等形式在全媒體平臺分發推廣,以文化的視角全方位記錄了文藝工作者在流派傳承、發展及弘揚的使命擔當。
  • 【東阿阿膠首次虧損】1月19日晚間,最新業績預告顯示,東阿阿膠預計...
    2020-01-20 15:37:03來源:FX168 【東阿阿膠首次虧損】1月19日晚間,最新業績預告顯示,東阿阿膠預計2019年歸母淨利潤為虧損3.336億元至虧損4.586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20.85億元,因而同比下降116%至122%。
  • 高登鋒能給東阿阿膠帶來什麼?
    官方資料顯示,高登鋒出生於1973年,47歲的他是一名老東阿阿膠人。高登鋒擁有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於1995年9月加入東阿阿膠,至今已有近25年時間。高登鋒在東阿阿膠經過銷售、市場、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保健品等多領域、多崗位的歷練,綜合能力突出、且擁有較為豐富的營銷專業經驗。
  • 變臉、魔術、小丑表演……「漱玉平民杯」第五屆社區文化節精彩開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玉停6月20日上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漱玉平民杯」第五屆社區文化節第一場「相約在一起」文化匯演走進了尚品清河小區,為居民提供義診、文藝演出以及商品展銷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另外,漱玉平民大藥房特意帶來了自助檢測血壓的設備,免費為居民測量血壓、血糖和尿酸;來自東阿阿膠的工作人員現場為提供免費試吃、試飲;現場還搭建了一個小型充氣兒童樂園,成為了孩子們玩耍的活動場地。在社區文化節上,文藝演出一向是最受居民歡迎的環節,小丑表演、魔術表演、川劇變臉等等,為居民提供了一場視聽盛宴。
  • 獨竹漂上跳舞,苦練16年,22歲女孩「漂」出貴州走向世界
    近日,遵義一名網友將一段視頻發到網絡上:「流動的河水面,一名女子站在一個根竹杆上翩翩起舞,如履平地。」這視頻370萬人次點擊量。據了解,這演繹的是獨竹漂舞,這名女孩名叫楊柳,遵義人,她將傳承了上千年獨竹漂「舟」過河,經16年苦練,成國內第一個能在獨竹漂演繹舞蹈的人。
  • 東阿阿膠:「健康小金條」東阿阿膠粉上市 將藉助數位化營銷實現全...
    「一步成粉」黑科技經三次迭代東阿阿膠介紹稱,公司本次推出的新產品歷經十五年科研攻堅,其應用的低溫VBD(真空帶式乾燥)技術和阿膠原粉製備方法兩項核心專利技術,已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2005年至2020年,國家膠類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首席工程師張建嶺聯合博士團隊進行了長達十五年的持續科研攻關,成功實現了阿膠粉產品從最初的物理粉碎阿膠塊,到採用噴霧乾燥技術將膠塊化膠液成粉,再到低溫真空帶式乾燥技術使原料「一步成粉」的變革。
  • 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到齡退休 高登鋒接任總裁
    在2006年秦玉峰出任東阿阿膠總經理(總裁)之前,東阿阿膠面臨著原料驢皮資源短缺、戰略不清、業務多元、資源分散、增長乏力等一系列問題,阿膠產品也走向了老齡化和低端化,整個品類都被邊緣化。秦玉峰上任後,即為東阿阿膠選擇了聚焦阿膠主業的戰略定位,剝離了其他副業,同時啟動了「阿膠的文化營銷和價值回歸工程」等,成功將阿膠產品的定位從「補血聖品」轉為「滋養國寶」。
  • 尋膠:一場關於東阿阿膠的獵奇之旅
    從濟南西站到東阿縣城只需不到2小時車程。繞過仿古城牆,車一路開入東阿阿膠城。青石板鋪成的街道邊立著宣傳欄,上面貼著一些電視劇的海報。我只看過《大宅門》,劇組當年就在這裡取景拍攝部分劇集。午飯也在這兒的餐廳解決,圓桌中央的轉盤上擺著兩隻卡通玩具驢,涮驢肉火鍋時它們就咧嘴看著我壞笑。
  • 東阿阿膠回應:「公司是清水 一看到底」
    東阿阿膠(000423)一直被圈內稱為「藥中茅臺」,儘管公司阿膠塊自2005年起至今已累計提價18次,價格增長20倍,卻被外界痛批「有茅臺的價,無茅臺的命」。
  • 古風版快閃店亮相「魔都」,老字號企業東阿阿膠引滋補新風潮
    「健康小金條」東阿阿膠粉、現場熬製的東阿阿膠糕、複方阿膠漿、健康義診、養生互動以及身著漢服撫琴彈奏的小姐姐……古色古香的活動場景,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12月25日,古風版的東阿阿膠快閃店亮相上海百聯曲陽購物中心。
  • 東阿阿膠「冬令滋補季」啟幕濟南、杭州、深圳三地快閃店成國潮...
    在農曆冬至來臨之際,東阿阿膠「冬令滋補季」近日隆重啟幕。「冬令滋補季」是東阿阿膠連續舉辦13屆「冬至阿膠滋補節」的全面升級創新。與以往不同,今年冬天,道地正宗東阿阿膠從東阿縣原產地走向全國各地、千家萬戶,與全國近萬家藥店連鎖等線上線下交互,為消費者獻上冬令滋補養生、提升自我免疫力的解決方案。
  • 失寵的東阿阿膠,現在有何投資價值?
    到了清朝皇室貴族服用阿膠的記載就更多了,如鹹豐寵妃葉赫那拉氏習慣性流產,服用阿膠後誕生龍兒同治,如同治年間朝廷曾派欽差去東阿監製「九天阿膠」網頁連結。東阿阿膠作為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品牌,自96年上市直到2017年,也是開啟了長牛走勢,為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 失傳100年的極品阿膠血珀天膠驚現東阿百年堂
    原標題:失傳100年的極品阿膠血珀天膠驚現東阿百年堂   ——東阿百年堂極品阿膠血珀阿膠問世手記  (通訊員於瑞振)近日,寧靜的東阿,突起風瀾,傳說東阿百年堂出現了一種極品阿膠,引起了熬膠師傅們的關注,全國各阿膠廠的老師,紛紛探秘,筆者聞訊而動,託朋友找到了百年堂的生產總監謝澤軍,
  • 東阿阿膠你真的了解嗎?
    阿膠是擁有近三千年悠久應用歷史的傳統中藥瑰寶,久經考驗,對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不可磨滅的呵護作用。作為名貴中藥材,阿膠被列入1963年至今的歷版《中國藥典》,是國家批准的「藥食同源」產品。它絕對不是「水煮驢皮」。
  • 價值投資失敗案例分析——東阿阿膠
    $東阿阿膠(SZ000423)$我是2018年4月買入的東阿阿膠,當時東阿阿膠價格在57元左右,PE大概17,、18倍的樣子,當時如果從僅財務報表上幾個數據來看,東阿阿膠的品質是不錯的,比如毛利率在60%以上,roe在20%以上,而且是連續多年,PE也不貴,我覺得起碼是合理的,甚至有點低估的,但由於我當時對於報表的研究還停留在表面,所以,這些所謂的靚麗數據,讓我掉入了陷阱中。
  • 東阿阿膠的來歷
    東阿阿膠的來歷 2020/12/20 20:48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1546
  • 豫劇祥符調大電影《三上轎》浙江橫店正式開機!
    △開機儀式花絮即將被搬上銀幕的大型豫劇傳統戲《三上轎》是豫劇皇后陳素真的代表劇目之一,同時,也是豫劇經典劇目。該劇借古喻今,弘揚中國女子傳統優良品質,歌頌女主人公溫良如玉、不畏強惡、節烈不屈的精神。上世紀三十年代,《三上轎》由陳素真唱響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