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十萬真的難嗎?

2021-12-29 飛碟說

本文已取得授權

作者:三公子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公子的人生記錄儀(ID:sangongzi0906)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要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

這是朋友拋給我的「月入十萬很難嗎」問題,當時我就問他,「你是以僱員的身份來看這個問題,還是以老闆的身份來看?」

朋友不明白我的意思,不怪他,早些年我也不會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剛工作的時候,我看著在北上廣打拼的朋友們工資動輒就是1萬起,剛開始還互聊對方的月收入,過了兩年都變成聊年薪了。

好像除了我還在拿四位數的工資外,他們月收入都是2萬多,偶爾他們還會調侃我說,「幸好你是在三線城市,那點工資到北上廣估計租完房子後,都不夠吃飯的。」

那時候,真是嫉妒羨慕恨。似乎在我周邊,某某人的月入兩萬就是一個工作待遇好的證明,自己可以輕描淡寫地在朋友圈得瑟一下,爹媽也可以裝作不在意地在廣場舞朋友圈裡顯擺下。而且只要沒有購房的壓力,這個薪水足夠讓自己吃得好睡的好,哪怕月光也是酒池肉林的月光啊。

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高薪會漸漸變得很雞肋。

參照我那些發小的收入軌跡來看,離開學校後進入北上廣外企工作,月薪從七八千起跳,年收入10萬左右;努力工作兩三年,月收入會漲到2-3萬,年收入進入20-30萬的區間值;再然後工資上漲的速度慢慢放緩,如果職位上一直停滯不前,走資深中層路線,工資最多在30-40萬之間封頂,如果職位上有突破,那麼年收入會進入到50-60萬的區間。

工作年限在10-15年,年收入50-60萬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甚至在職場上也算是小有發言權的人物。

以60萬作為理想狀態,月收入是5萬,算是相當亮眼的收入,看看我們身邊,除了創業做生意並且成功的人,工薪階層的哥哥姐姐們有多少年收入是60萬的?

以,從工薪層的角度來看,月收入過10萬真的非常難。月收入10萬就意味著年收入120萬,對於企業來說,他花百萬請來的人才註定要撬起幾千萬的利潤才行,這可不是普通人可以完成的工作業績。此外,也不是每個企業都有這樣的豪氣來支付這筆百萬的年薪。

所以,面對「月入10萬難不難」的命題,從僱員的角度出發,基本上對於我們這類進入職場尚達不到10年的人而言,難於上青天。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很少真的有死胡同,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當僱員,是食物鏈的最低端,付出最大的辛苦,換取最少的利潤,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上,卻沒有絲毫的發言權。

那麼真正站在食物鏈頂端並且佔有最大利潤額的人,才會擁有高收入。

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當老闆給你發一個月1萬元工資的時候,你實際得為他掙了多少錢?

或者我換個角度問,如果你是老闆,招聘10個員工幹活,他們一個月給你營收多少,你才願意拿出10萬元(人均1萬)作為工資?

我之前遇到過一個創業團隊,老闆掌握最大的人脈資源,然後找了8個年輕人組成核心團隊做項目,項目一單談下來200萬,扣除了亂七八糟的運營費用,還有150萬,然後核心團隊平均每人拿3萬,餘下的126萬歸老闆。

對於8個年輕人而言,一個項目拿3萬元可以秒殺身邊很多朋友,但實際上,他們也不過是喝了點湯而已,肉被老闆拿了。

個126萬淨利潤的項目就足夠讓老闆完成「月入10萬」的目標任務,那麼一年如果接上三五個呢?恐怕可以寫出一篇「月入百萬是怎樣的一種體驗」的分享帖吧。

這個事例中有兩個重要的因素:

1、擁有人脈資源的人就擁有了決定權,為何社會上那些X二代(不是混吃等死的那類)一出道就比別人跑得快,走的順,賺得多,因為他們有獨家稀缺的資源,這是他們擁有絕對定價權的寶貴資本。

這世上,什麼最值錢,剛需的ONLY ONE最值錢。

2、要儘量處在食物鏈的上遊,要麼是當老闆,要麼是項目團隊的頭頭,千萬不要扮演最基層的角色。

100萬的淨利潤到了老闆手上可能被拿走了7成,然後30萬分配到項目主管手上,又被拿走了10萬,餘下的20萬可能要分配給5、6個成員,人均能夠多少?

大家都會看《窮爸爸富爸爸》,青琦從頭到尾都沒有講具體的理財方式,在他看來方式很次要。

真正重要的是依靠理念「逃離老鼠圈怪圈」,也就是想辦法把自己從「僱員」的思維轉化到「僱主」的思維,依靠別人的力量幫助自己成為千萬富翁。

對於老闆這個角色而言,「月入十萬」壓根不是自己去操心的事情,只是靠手下完成的一個工作指標罷了。

上面段落寫完,或許大家覺得月入十萬沒有希望了,太TM人生悲催了,這年頭怎麼可能人人當老闆,且還能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然後擁有定價權。

其實沒有這麼可悲,在這個「消費知識」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成為了「第三種角色」,這種角色介於僱主和僱員之間,可以自由轉換,既承擔一些乙方的工作量,又部分擁有甲方的話語權。

只要擁有「差異且獨特」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社會影響力,那麼就能夠產生一定量級的定價權。

大家知道「斜槓青年」嘛,網際網路時代下擁有多重身份的職場角色,多重身份就意味著收入多元化,就意味一個人可以不依靠職場上的那份工資過日子,更意味著要是哪天老闆讓你覺得很不爽,可以拍著桌子說,「老子我不幹了!」

我以前一直強調收入多元化會帶來自由,其實這種自由選擇背後就是「有錢買尊嚴」。

前段日子,我有個朋友工作不順利,總說老闆很無良,到處壓榨他們,最後跟我說「生活不容易,被工作困死在這個破地方」。

我當時直接跟他說,「誰說跳不出這個破地方,如果有一天你月收入是你一個月工資的10倍,那時候你就不會說自己跳不出來的話了」。

所以當一個人進入到「斜槓青年」的角色後,他的收入會變得多元化,月入2萬、5萬甚至10萬其實並不能算是艱難的事情。

可以拿小明同學舉例說明:

1、小明同學每天花3個小時在家裡寫小說,並且在網絡上各大平臺積極投稿,2年時間裡經歷了很多次拒稿後終於有了起色,小說開始在很多平臺上收到好評,粉絲群體也越來越多,前來籤約出書的出版社也多了。

2、小明的書上市後,他跟著出版社一整年跑了40多場分享會,在圖書館、各類書店以及高校進行新書的推廣籤售,書的銷量終於破了10萬冊,每本書小明拿3元稿費(稅後),一年銷售10萬冊給小明帶來了30萬的收益。

3、小明的短篇小說除了集合出版後,一些精彩的故事被影視圈買走,全書有10個故事被買走,又給小明帶來了20萬的收益。

4、小明因為全國各地做推廣,漸漸有了更大的名氣,開始有電臺或者電視邀請他去做嘉賓,一些平臺邀請他去講故事,光這些出場費加起來也會有20多萬。

5、小明有很多忠實的粉絲,為了能夠跟粉絲有更好的互動,於是他成立了收費會員群,每個會員入會費是一年500元,只要有1000個粉絲入會,就是50萬的收入。倘若小明此時此刻在全網絡擁有了100萬的粉絲群體,號召一兩千個忠實粉絲入會應該不是難事。更何況他的會員費定得還真心不算高。

光以上1-5個活動,小明的年收入就達到了120萬,月入10萬已經實現了。

旦小明的社會影響力上了規模,就會有更多的商機找上門來,新的書稿邀約,更多的商業嘉賓邀約,更大規模的會員入會,甚至他還可以參與大到電影製作,小到電視劇改編,總之人只要思維活起來,會發現錢跟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如果有人說他自己複製不了小明同學的軌跡,因為他文筆不好,不會堅持訓練寫作,不會跟出版社搞好關係,不會積累社交媒體上的粉絲,並且不願意像小明同學一樣無報酬的堅持寫文章2年,所以小明同學的方式不可用也不可信。

那麼,一個既不願意提升自己能力,又不願意積極學習,還不願意著手嘗試的人,有什麼資格想要「月入十萬」的生活?難道要別人努力了之後,把錢送給他?

小明是一個例子,其實放眼網際網路,很多人都因為身份的多元化而積累的一大筆的財富。

「韓國吃播」上那些吃飯主播們,平日身份可能各式各樣,到了飯點就開始錄製視頻,輕鬆月入幾十萬;

「陌陌」上那些女主播打扮的花枝招展在電腦前唱歌跳舞,按時按點有一堆男性屌絲打錢送花,輕鬆月入幾十萬;

日本的木下妹子的「木下養不起」吃飯系列讓全世界的人追著看,YOUTUBE的點擊直接破億,訂閱量過了100萬,她可以接廣告,拍短視頻,輕鬆月入幾十萬;

微博微信上那些小到幾十萬粉絲的小咖,達到幾百萬粉絲的大咖,寫個段子,植入個廣告,分分鐘幾萬元廣告收入到帳,一個月做10單,大家算算月入多少錢?

有人說這些人的核心是「粉絲群體多,社會影響力大」,沒錯這的確是他們的「王炸」。可是換個角度問問,龐大的粉絲群體是怎麼來的,博主一定是依靠獨特的個人魅力(不討論魅力的好於還)來深耕網絡才能匯集大量的粉絲群體,也漸漸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並且持續輸出更多的信息來黏住粉絲群體,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靠美色成為網紅的人,有他們自己的供需市場,我不做評論。但是依靠才華成為網紅的人,其實都不不容易,光是堅持每周持續輸入高質量內容這件事,就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只要堅持下來,並且找到自己的特色,未來將社會影響力變現是分分鐘的事情。試問這類人哪個需要擔憂自己無法「月入10萬」呢?

最後回到那個問題「月入10萬,難不難」?

1、如果是給老闆打工,在團隊中一直處於食物鏈底層的話,不要期待月入10萬了,能保證自己的收入持續上升就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了。

2、如果沒有稀缺資源信息,成為不了食物鏈上遊的僱主,那麼就考慮讓自己變成網際網路時代下的一名「斜槓青年」,依靠自身的才華去開闢多渠道的收入源泉。

嘗試著動腦子,將一種能力轉化成不同的形式,然後跟市場對接後進行變現。

本有趣的書可以做成文字版、漫畫版、有聲版;一個好劇本可以變成舞臺劇、電臺深夜故事,上大銀幕和小銀幕;一個職場技能可以變成課程教案無限量複製傳播等等。

總之,不要用給人打工的模式去尋找「月入10萬」的機會,而是要以創業者思維去經營自己的人生。

希望有志之士從此刻起開始自己的「月入十萬」探索之旅,不要覺得這個夢想很可怕,你先邁出第一步,再去想第二步怎麼走,走久了就會發現「夢想有成真的那麼一天」。

我一直在路上,從未想過停下。

三公子,理財達人,豆瓣紅人,現已出版《工作前五年,決定你一生的財富》和《明天過得怎麼樣,取決於今天的你怎麼做》兩本書,歡迎大家到電商支持購買。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節目

相關焦點

  • 小事 | 月入十萬難不難
    題圖:Yestone.com 版權圖片庫月入十萬,難嗎?難,很難,特別難。是不是中國只有北上廣深四個城市?是不是中國只有金融 / 網際網路兩個行業?一個個被這個題目下各種花樣繁多的傳奇故事刺激的像打了雞血一樣,爭先恐後的給騙子交智商稅。
  • 月入十萬,難嗎?
  • 手機行業的背包客,月入十萬是夢嗎?
    各種配件月入十萬是夢嗎?為了保證客戶的利益,一臺幾千塊的機器,背包客只收取100元左右的服務費,而且還要負責機器的售後,所以只靠零售是不能月入十萬的。但其實許多背包客的主業是批發,只是順帶幫客戶帶貨,所以說加上主業,背包客月入十萬是有可能的。
  • 港女:在香港月入幾萬塊真的夠花嗎?月入沒有十萬八萬好難生存的
    她續說:在香港月入幾萬塊真的夠花嗎?要買樓供樓養家,我出來社會工作後才發現,月入沒有十萬八萬好難生存!談到未來目標,曾上遊期望將來能夠一邊維持演藝事業,一邊做生意當老闆,終極目標還是投資買樓,希望買到七至八層樓。「我覺得百多萬元首期不難儲。」曾上遊豪言道。
  • 斜槓青年,月入十萬
    文/懷左同學01  昨天刷朋友圈時,我又看到了「學會某某技巧,月入十萬
  • 現在月入十萬、年收入百萬的年輕人怎麼越來越多?
    自己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全靠兼職,還說自己每個月上班只能拿三千來塊的工資,但是下班做起兼職一個月能掙十幾萬塊。這個兼職就是影視剪輯,而且還告訴人們學影視剪輯特別簡單做起來還不需要多長時間,每天下班剪兩小時電影就可以月入過萬,想學習影視剪輯的得先關注他們。看到這裡,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已經頭腦一熱,想馬上就跑過去跟他們學習影視剪輯了?畢竟月收入十幾萬塊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
  • 擺攤月入十萬?別鬧了,餬口而已,不要在這上面湊熱鬧,蹭流量了
    真實情況是這樣嗎,擺攤真的那麼好掙錢嗎?筆者曾經也擺過攤,所以很清楚擺攤其中的酸甜苦辣。排除現在響應政府號召踴躍擺攤湊熱鬧蹭流量的人,真正擺攤的有三類人:一、補貼家用型的。這類人一般沒有什麼文化,年齡偏大,或者是周邊農民,出來擺攤掙多掙少都能補貼一下家用。二、鍛鍊型的。
  • 「我那個退學的網紅同桌,已經月入十萬了」
    她又是嫉妒又是懷疑,問我,她說她上個月收入超過十萬了,是騙人的吧? 可能還真不是...對大流量網紅來講,月入十萬不算什麼。 那你呢?她滿懷希望的發問,你學校不錯成績不錯工作也不錯,幹了這麼多年,現在月入十萬了嗎?
  • 月入十萬到底有多難???
    不是想談月入十萬的獨門秘籍,也不是想教你快速賺錢的旁門左道。對,看到這兒你可能覺得我是標題黨了。不過既然點進來了,不妨把我這次想講的故事看完。 我雖不會像諸如「教你如何快速賺到第一個100萬」這樣的書一樣,傳授所謂的快速訣竅,但或許也能給對賺錢無比渴求的你們,一點小啟發。
  • 十萬年魂獸活了十萬年嗎?藍銀王表示這是真的,大師也贊成
    截止到目前的劇情當中,已經出現過五個十萬年魂獸了。其中有三個十萬年的魂獸選擇了化形為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誰。沒錯就是小舞的媽媽,還有小舞,以及唐三的媽媽。截至目前的動畫劇情,這三個化形為人的十萬年魂獸已經相當於全軍覆沒。
  • 本想月入十萬,卻自虧8000,網上教你賺錢的課程有哪些是靠譜的?
    近期有很多公眾號都在推一些教人做副業的課程,有一個閒魚月入十萬的項目引起了我的注意,看著是自己欣賞的大V推薦的,價格又只有9.9元,就領取了課程。課程有3天時間,講了閒魚的機制,閒魚的無貨源玩法等等,到最後一天時,果不其然,套路來了。
  • 一個月入十萬的微信公眾號爆文女作者
    《奇葩大會》的木汁引起了大家強烈的興趣,木汁因為從小成績不好,被老師罵,現在卻成為了一個月入十萬的微信公眾號爆文女作者,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她為變"梅豔芳"整容十幾次,月入十萬,塗磊:你在竊取她的成功
    她整容十幾次變成&34;,月入十萬,塗磊:你在竊取她的成功靠著模仿梅豔芳,她如今的收入已經能夠達到月入十萬的水平。曾經那些不敢想、不敢買的東西,如今不再是一種奢侈,她完全有能力實現。模仿,是在竊取明星的成功嗎?
  • 普通主播月入過萬是真的嗎?記者臥底直播圈
    我們經常聽說某主播月入十萬,甚至有些粉絲高達上千萬的主播,月入幾千萬。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的確存在,例如辛有志每月就賺超過千萬。那麼普通主播一個月收入多少?今天我們來了解下這件事。統計數據顯示,普通主播每月的平均工資是9423元,也就是將近一萬元。
  • 現在一年存十萬塊錢,到底難不難?
    我們就取個中間數,假設平均月收入為6000元,一年就是72000元,如果每個月還有房貸車貸的話,每個月能有點盈餘就不錯了,如何存錢?就算沒有房貸車貸,現在的物價水平,日常消費也不是一筆小數目,自制力比較好的人,每個月可以存下工資收入的50%,已經很不錯了,一個月存3000元,一年存36000元。
  • 她為變「梅豔芳」整容十幾次,月入十萬,塗磊:你在竊取她的成功
    她整容十幾次變成"梅豔芳",月入十萬,塗磊:你在竊取她的成功 靠著模仿梅豔芳,她如今的收入已經能夠達到月入十萬的水平。 曾經那些不敢想、不敢買的東西,如今不再是一種奢侈,她完全有能力實現。
  • 如何成為月入十萬的斜槓青年(終極篇)
    P.S.以上具體分析請參閱《如何成為月入十萬的斜槓青年(中)》一文。好多人都好喜歡包子鋪商學院的Slogan——唯有成長、健康和愛不可辜負。成長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將花多一點筆墨描述。為此,我總結了學習成長的4S成長模型(如下圖):
  • 全職媽媽創業做整理收納師月入十萬:客戶99%是女性
    全職媽媽創業做整理收納師月入十萬:客戶99%是女性
  • 心臟真的在一直跳動嗎?|新十萬個為什麼
    向未來》的「新十萬個為什麼」H5發布後,我們徵集到了許多問題。有人的問題很接地氣,有人的腦洞開到了外太空,還有的人把我們當成了「知心姐姐」.這些問題的背後,有科學解釋嗎?感謝與節目深度合作的中科院物理所,你們的問題有答案啦!
  • 《十萬個為什麼》60歲了,年輕人還在看嗎?
    「為什麼月到中秋分外明?」……這一個個奇妙有趣的小問題,曾出現在不同版本的《十萬個為什麼》上。1961年誕生,《十萬個為什麼》今年已經「60歲」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讀者。只是,在傳播媒介不斷更迭、娛樂方式多樣化的今天,「60歲」的《十萬個為什麼》,還能夠得到新一代年輕讀者的喜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