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Yestone.com 版權圖片庫
月入十萬,難嗎?
難,很難,特別難。
是不是中國只有北上廣深四個城市?是不是中國只有金融 / 網際網路兩個行業?一個個被這個題目下各種花樣繁多的傳奇故事刺激的像打了雞血一樣,爭先恐後的給騙子交智商稅。
是,這個時代是網際網路的時代,前幾天和一個做盡調的老同學還在聊網際網路確實是大勢所趨,比如他剛接的兩個案子,有個炒外匯的,其實這個現在是非法的,但是他就開發一個 app,通過這個 app 告訴別人一些炒外匯的高手每天買進賣出那些外匯,就融到了 1000 多萬,他也就是一個單純的想法,連 app 都沒開發出來。
再有,做網絡諮詢,套了個殼說通過網絡收單,但實際上也都是線下籤協議,與普通做諮詢查不了多少,也融到了 1000 多萬。
這些傳奇而光鮮的背後,是成百上千倍的失敗者的屍體。行業給你訴說的,或者你想看到的想聽到的也永遠是這些成功的例子。
沒錯,有夢想,有野心,有奮進的訴求,有渴望改變自身階級的欲望,絕對是一件值得褒獎的事,但改變也要遵守法律啊!別被欲望蒙蔽了心智。今天我就是給各位來澆澆冷水的,讓我們看看月入十萬到底有多難。
如果你是個打工者,月入十萬,就意味著年入 120 萬,眾所周知金融行業是平均收入最高的行業,那就拿基金經理來舉例子,年入 120 萬的話,就意味著稅前收入 200 萬,而且還有一件悲傷的事實,45% 的稅,七七八八五險一金亂七八糟一扣,到手其實也就 110 萬左右吧。
估計有稍微懂行的朋友會說,不難嘛,如果基金經理要求 200 萬工資的話,那他給公司創造 20 倍的管理費,就是 4000 萬,如果是 1% 的管理費,那就是 40 億所以管理費他能分 5% 不也就拿到 200 萬了嘛。
那你真的過於高看公募基金經理的能量和薪水了,你的產品給公司掙 4000 萬,和你給公司掙 4000 萬,這是兩個概念。基金經理也不過是眾多環節其中一個環節的大頭兵而已離開我這個平臺,你賺個 4000 萬給我看看?而且,有時候公募上規模靠的並不是業績。
銷售,風控,交易,各個部門都有貢獻,而且公司肯定是要拿大頭的,所以能分給基金經理的應該不會更多了。
你真調動全公司資源,幾個月路演銷售,行政審批全走完了,給你陪了系統交易員行研,到時候賠錢了,你砸鍋賣鐵給公司還是投資者兜底?這個邏輯實際相當於和公司對賭,你給我 40 億,我給你賺 4000 萬,我要 200 萬,但是你一個基金經理有什麼資格和公司對賭?
而且你可以看看國內單只股票基金上 40 億的有多少?不少基金公司全公司總規模,加上貨基也不過小几百而已。基金經理只負責決策,具體交易有交易員執行。年薪百萬的基金經理也是鳳毛麟角。畢竟募,投,管,退四個環節,你只負責投這一個環節而已而已這四個環節很大程度上最重要的是資金募集。
如果你是個中小企業的老闆,正好我也大概處於年入 60 萬到 120 萬這個層級,周圍的圈子也多是這個圈子,讓我們看看到底有多難。
都說這個幾年是實體行業的寒冬,但不在其中真的很難品嘗箇中滋味。就我看到的,是一種普遍的焦慮和彷徨。各種實體行業的老闆都在想著轉型,都抱怨著這行難做,生意人是一群嗅覺很敏感的生物,通常執行力也很高。都在做著各式各樣的嘗試。
一對夫妻檔,有三家洗車行,每家洗車行的月純利大概是兩萬多,去年想轉型做餐飲。今年一個平均日流水上萬,專門出口中亞和俄羅斯服裝外貿的老闆,試圖做紅木家具,花了十幾萬考察後放棄了。一個有幾百頭牛,上千頭羊的老闆,今年也打算轉型,代理淨水器。有七家中等規模的川菜館的老闆,今年打算去做樹苗生意。有兩家廢舊重金屬回收站,年純利潤上百萬的老闆,今年打算轉型做農副產品集散地。一個某品牌油漆的新疆總代理,今年打算轉型做個個辣椒廠。諸多例子不甚枚舉。
你以為大家為什麼想轉型?擱著現成的產業和積累不要。一是累,資產體量沒上來之前,很多事情需要親力親為,二是在自己行業經營許久,知道前景越發艱難。
我不是想勸阻大家的腳步,只是希望朋友們能夠擦亮眼睛,勇猛精進的前提是未慮勝先慮敗的謹慎思考。
望諸君早日財務自由,過上理想的生活,祝好。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轉載請聯繫知乎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為了推送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知乎君特意準備了一個調查問卷,請戳「閱讀原文」領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