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后是朱祁鎮母親,為何在關鍵時刻,卻不能阻止其犯錯

2020-12-24 騰訊網

清朝同治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立馬將醇親王的兒子載湉扶持為帝。她這樣做理由很多,比如載湉還小容易控制,還有載湉是過繼給鹹豐帝的,那麼慈禧仍然是太后,可以繼續垂簾聽政。但不管有多少理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可以繼續掌權。

按理來說,同治帝駕崩後,就應該找「溥」字輩的人繼承皇位。不過這樣一來,慈禧就變成太皇太后,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才是皇太后。慈禧害怕群臣以此為由,讓阿魯特氏垂簾聽政,所以才扶持載湉即位。

那麼皇太后是否真的,就比太皇太后更有話語權呢?不一定,就好比明朝英宗時期,太皇太后張氏,就明顯比皇太后孫氏話語權更重。明英宗朱祁鎮即位的時候,年僅9歲,在他沒有親政前,朝堂的大小事,基本都是張太皇太后做主。張太皇太后去世後,才輪到孫太后執掌朝政。

不過,孫太后在朝中的威嚴,就不如張太皇太后了。太皇太后在時,朱祁鎮是比較聽話的,可隨著太皇太后去世,朱祁鎮就開始寵信宦官王振,導致了後來的木土堡之變,令明朝國力大損。

要是張太皇太后還在,相信土木堡之變很難會發生,因為朱祁鎮肯定不敢如此任性。如果張太皇太后能夠阻止朱祁鎮,那麼孫太后身為朱祁鎮母親,為何在關鍵時刻,卻不能阻止其犯錯呢?筆者認為大致有以下原因。

其一,後宮不得幹政

明朝的皇后大多出身平凡,但品性出眾,這也是明朝多賢后的原因。也正因如此,明朝從未出現過外戚幹政的亂象。張太皇太后前期執政,也是因為朱祁鎮年幼,當時群臣請她垂簾聽政,她的回答是:「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務。」

可張太皇太后去世的時候,朱祁鎮已經16歲了,這個年紀,孫太后已經沒理由把持著政權不放,不然群臣也不會允許。既然後宮不得幹政,那麼孫太后只好不管朝堂的事,朱祁鎮想做什麼,她都不好阻止。

那有人或許會說了,既然孫太后不好阻止,那麼要是張太皇太后還在世,她不是同樣不好阻止嗎?其實這不一樣,朱祁鎮要御駕親徵,對於打仗一事,孫太后是不太懂的。她完全不知朱祁鎮會怎樣去打瓦剌,又會任用些什麼人,畢竟她從來沒接觸過這些。

但張太皇太后就不同了,她可是經歷過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這幾代明朝有為君王時期的,且這幾朝都是明朝最鼎盛時期。當初朱高熾幫助朱棣監國,積累了很多執政經驗,在此期間,張太皇太后就負責協助丈夫。所以說,她在政治上是有一定經驗的,而且一路走過來,對朝中情況很是清楚。

朱祁鎮要親徵,張太皇太后就會知道,明朝真實實力如何,朱祁鎮這一去有沒有勝算。一旦認為此行很危險,張太皇太后無論如何都會出面阻止。可是這一切,孫太后都不清楚,她自然無法阻止。

其二,朝中缺少賢能

張太皇太后在的時候,朝中有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濙等賢臣輔佐。她自己說了不會破壞祖宗家法去垂簾聽政,只是朱祁鎮年紀還小,她不得不幫其看著點。而實際上朝中有這些賢能,是很難會出現問題的。

這些賢臣大多輔佐過朱高熾、朱瞻基兩代皇帝,有的甚至在朱棣一朝就嶄露頭角。他們很熟悉該如何輔佐皇帝,因此有他們在,加上張太皇太后在上面看著,明朝基本不會出問題,甚至可以延續「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

可到了孫太后這裡,德高望重的「三楊」都已經不在了,只剩下張輔和胡濙,他們的話,已經勸不動朱祁鎮了。張輔甚至還不得不跟著朱祁鎮出徵,結果死在了土木堡。而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前,于謙也還沒有混出頭,可見朝中賢能著實缺少。

其三,孫太后少智慧

孫太后雖然無法管住朱祁鎮,但其實她可以從源頭上阻止其犯錯。朱祁鎮為何會親政?是因為宦官王振的慫恿。當初張太皇太后在時,就知道約束王振,所以「王振雖寵於帝,終太后世不敢專大政。」

可孫太后就缺少這點智慧,沒有看到王振的野心,所以沒去約束其行為。這就導致王振越來越受寵,朱祁鎮被他哄得團團轉,也就造成了土木堡之變這樣的悲劇。雖說王振最終死於亂軍之下,可他的死,永遠也無法挽回明朝的損失。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

相關焦點

  • 明英宗朱祁鎮與母親孫太后的關係到底如何:著實複雜
    既然大權在握,那朱祁鎮為何會中途下臺呢?原來朱祁鎮童年登基,全靠祖母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張氏扶持,所以正統初期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正統七年,張太皇太后駕崩,英宗開啟了自己真正的時代,放飛自我的青年朱祁鎮沒有受到過任何挫折,所以很快因決策失誤在御駕親徵中被俘虜。
  • 孫太后將郕王扶上帝位,為何後來不要求朱祁鈺,還政於朱祁鎮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的時候,年僅36歲,皇太子朱祁鎮年僅9歲。由於過早去世,導致明宣宗沒有機會好好培養兒子。為了讓朱祁鎮早日成為合格的帝王,朱瞻基在臨終前,囑託母親張太后、妻子孫皇后,以及「三楊」共同輔政。 張太后和「三楊」逐漸年邁,在正統年間相繼去世,就只剩下孫皇后教導朱祁鎮了。
  • 孫太后能將郕王扶上帝王,為何不讓朱祁鈺還政於歸來的朱祁鎮?
    為何一片死寂,不是因為睡得太踏實,而是宮內有孫太后壓陣,參與奪門之變的人群有有孫太后的兩個弟弟和一眾家丁,這些人事後全部雞犬升天。孫氏是山東鄒平人,與朱棣的親家、朱高熾的丈母娘、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是同鄉,過從甚密,頗有些交情,孫氏的美貌在家鄉極負盛名。
  • 朱祁鎮為何殺張太后?
    張太皇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熾的正妻,同時也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母親,當然也是明英宗朱祁鎮的親奶奶。在真正的歷史上,在明仁宗朱瞻基死後,張太皇太后是大明朝最德高望重的人。當時就有一些大臣覺得朱祁鎮年紀實在太小,只有八歲,恐怕無法掌控朝政,所以奏請立張太皇太后另外一個兒子為新的皇帝。
  • 孫太后和朱祁鎮這一對母子,人品怎麼樣?真的厚顏無恥沒有底線?
    至于于謙作為朝中重臣,沒有阻止朱祁鈺廢太子。也是一大失誤。首先孫太后是先立朱見深為太子,再立朱祁鈺為監國的,這順序不同意義也不同;第二,朱祁鎮在剛被俘的時候,帶著也先去敲大同、宣府等邊陲重鎮的門,為什麼?
  • 明代宗朱祁鈺對於朱祁鎮防範甚嚴,為何對「奪門之變」卻無力阻止
    七年之後,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期間,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復闢。那麼,面對明英宗的復闢,朱祁鈺為何卻無力阻止?「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即位,八年之後朱祁鎮復闢成功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率軍南下,在權宦王振的極力慫恿之下,明英宗朱祁鎮不顧群臣反對,命郕王朱祁鈺留京監國,自己親率大軍出徵。
  • 大明不和親、不納貢,為何《大明風華》中孫太后用重金贖買朱祁鎮
    然而,由於孫皇后是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的女主,她的戲份實際上人為增加了不少,而關於其用重金贖回朱祁鎮這件事便是如此。明英宗被瓦剌俘獲,孫皇后真的用金銀贖人了嗎?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親徵瓦剌,卻遭遇「土木堡之變」,不僅損失慘重,且自己也被瓦剌俘虜。那麼,在兒子被瓦剌俘虜之後,孫皇后是如何做的呢?
  • 孫太后將朱祁鈺扶上帝王,為什麼不讓朱祁鈺還政於歸來的朱祁鎮?
    皇位難道是孫太后手中的如意,想給誰就給誰,想收回就收回?大明朝執行朱元璋祖訓最嚴格的就是「後宮嚴禁幹政」,孫太后縱有天大的本事,要輕易讓皇權易主,幾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孫太后不可能輕易讓景泰帝朱祁鈺歸還皇位給親生兒子朱祁鎮,為什麼當初在「土木堡之變」後要答應擁立朱祁鈺為帝呢,當時的情況與景泰帝朱祁鈺穩坐皇位的情況有著天壤之別。
  • 女醫明妃傳歷史上孫太后結局如何 孫太后歷史原型
    女醫明妃傳歷史上孫太后結局如何?電視劇播出已經接近尾聲,劇友們對於電視劇中的主角人物結局一定都很好奇吧,那麼對於一直將皇權掌控手中的孫太后又會有怎樣的下場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女醫明妃傳歷史中孫太后的相關介紹。  女醫明妃傳手遊下載:進入下載
  • 「青陽故事」女醫明妃傳裡的孫太后讓鄒平上了全國的電視!
    幼年,她以聰慧和美貌,被當時住在其父親任職地永城的太子妃母親看中,帶入宮中。孫氏入宮時年齡才十餘歲,皇帝明成祖便指派其兒媳、當時的太子妃也即後來仁宗的皇后張氏養育她。而當時在世的明仁宗皇后太皇太后張氏,是曾連續決定過永樂、洪熙、宣德三朝皇帝殉葬事宜的當事人,不會突然阻止藩王妃嬪殉葬,更不會自動更改夫君當年的遷都詔令。對這兩件意義深遠的大事發揮重要影響作用的,應是一直與小皇帝隨住乾清宮的皇太后孫氏。
  • 朱祁鎮奪門之變復位,為何朱祁鈺不殺了朱祁鎮,卻只是囚禁?
    相信大家只要是一說起明朝這段歷史,肯定就會想到一個名字,那就是朱祁鎮,為什麼會想到朱祁鎮這一點估計大家也可能是因為前段時間的電視劇大明風華的熱播,讓大家知道了這段歷史,明英宗朱祁鎮更是成了大家印象之中比較深刻的一個明朝皇帝,說起了明英宗朱祁鎮就不得不提一個事件土木堡之變,也不得不提明朝的另外一個皇帝,明代宗朱祁鈺,一個問題就出現了
  • 于謙才華橫溢,擊敗也先救回朱祁鎮,為何卻被朱祁鎮所憎恨?
    在土木堡戰役中,明朝被擊敗,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人俘虜。魏謙伺候兵部,主動出面會見當時的孫太后,在孫太后的支持下,支援朱祁鈺為皇帝。此舉使也先失去了朱䴉村在也先手中的作用,也先在軍事上處於劣勢,但不得不提議將朱䴉村歸還明朝。朱祁鎮是這樣被釋放的,所以從表面上看,對朱祁鎮是有恩惠的。其實也先搬家的意圖很不祥,明朝只能引起紛爭,有兩位皇帝。
  • 比起《大明風華》,歷史上孫太后與朱祁鈺的宮鬥和反擊要更加精彩
    歷史上的孫太后面對這種困局,可沒有《大明風華》中表現的那麼果斷、大公無私,作為母親,她的第一反應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兒子趕緊回來。敕文中命朱祁鈺 「暫總百官 , 理其事」,這就明顯地告訴朱祁鈺和百官,如今,明英宗朱祁鎮仍是皇帝 , 而朱祁鈺只能按照英宗先前的安排 , 暫時代理國政 , 不能有其他 「非份之念」 。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看老天爺了,能不能保佑自己兒子渡過這個難關了,然而,她實在是想得太幼稚了。
  • 在正史裡,朱祁鎮是孫若微的兒子,朱祁鈺是胡善祥的兒子嗎?
    比如說有人看過這部劇會問到:根據正史的記載,明英宗朱祁鎮真的是劇中孫若微孫皇后的兒子嗎?明代宗朱祁鈺真的是胡善祥的所生的兒子嗎?根據史書的記載,朱祁鎮的確是孫皇后所生的孩子,正史中的孫皇后就是劇中的孫若微,而朱祁鈺卻並不是胡善祥胡皇后所生的孩子。根據正史的記載,胡皇后僅僅生下過兩個女孩,沒有誕育過皇子,而朱祁鈺的生身母親是明宣宗的吳賢妃。
  • 奪門之變,朱祁鎮一舉奪回皇位,于謙當時在幹什麼,為何不阻止?
    ,為何不阻止?對於政變,于謙沒有出兵阻止,那就代表著他縱容了這場政變的發生。那麼,于謙為何要沒有阻止這場政變呢?令其威信大不如前。於是朱祁鈺一直致力於阻止朱祁鎮回來的工作,大臣們費了好大力氣,才將朱祁鎮接回來。朱祁鎮回來之後,被朱祁鈺軟禁在南宮,朱祁鈺給予哥哥生活條件甚至還不如瓦剌,經常是缺吃少喝,而且還被人嚴密監控。
  • 土木堡之役朱祁鎮被俘虜,大明風雲湧動,朱祁鈺為何能當上皇帝?
    朱祁鎮然而立誰為皇帝才合適呢?孫太后明白皇帝一旦確定,則很難再更改。如果朱見深不能當上皇帝,對她而言這就意味著皇權旁落到他人手中,孫太后的權勢也會被削弱。然而朱見深年幼,當上皇帝的話就需要有人監國,那麼監國之人應該是朱祁鈺或朱瞻墡。
  • 朱祁鎮被瓦剌放歸後,朱祁鈺如果退位將皇位讓給朱祁鎮會怎麼樣?
    同樣的案例,發生在大明朱家王朝,即使朱祁玉在朱祁鎮被瓦剌放歸後,主動退位,還政與朱祁鎮,朱祁玉也同樣難免一死的命運。明代宗朱祁鈺其一、無情最是帝王家。朱祁鎮原本作為大明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在經歷土木堡之變後,成為瓦剌的俘虜。大明王朝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
  • 與明英宗朱祁鎮共患難的錢皇后,朱祁鎮究竟為她做了什麼?
    土木堡之役對於錢皇后來講,真是個噩夢,她除了丈夫被俘虜外,兩個哥哥也戰死沙場。朱祁鎮被俘虜後,朝廷最先想到的是用金錢贖回朱祁鎮。雖然朝廷會出錢,但在孫太后的帶領下,後宮妃嬪也紛紛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湊起來由朝廷送給蒙古。結果蒙古太師也先胃口大張,並不滿足於索取錢財,而是利用朱祁鎮攻打北京城,謀取更大的利益。
  • 女醫明妃傳朱祁鎮到底是誰的兒子 朱祁鎮鄭奇最後結局
    電視劇《女醫明妃傳》是根據野史改編,故事開篇也介紹了孫太后在當貴妃的時候因為在譚家胭脂裡發現了紅花精導致滑胎,而東廠太監頭目王振也曾表示朱祁鎮、朱祁鈺都是孫太后包養來的皇子,所有說女醫明妃傳劇情介紹中朱祁鎮不是孫天后的親兒子。那麼朱祁鎮到底是誰的兒子呢?一起來看看吧。     女醫明妃傳小說txt在線閱讀——
  • 為何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是發動奪門之變的朱祁鎮?
    年輕氣盛的朱祁鎮在寵臣宦官王振的蠱惑下御駕親徵,最終兵敗被俘,淪為階下囚。堂堂大明皇帝成為了俘虜,對於剛剛經歷了洪武、永樂盛世的大明王朝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恥辱,也是一個抹不去的汙點。面對如此形勢,不禁讓人想起了北宋末年發生的「靖康之恥」。在這種危急時刻,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被推舉成為新的皇帝,成為了大明第七任皇帝,而作為俘虜的朱祁鎮則被遙尊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