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有很多印度人?他們是做什麼的?其實香港有印度人群體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香港和印度曾經是英國在亞洲最重要的兩個殖民地,所以這兩塊土地之間的人員往來曾經長期非常頻繁。
印度人與香港殖民地的建立
英國通過鴉片戰爭強佔香港後,在公元1841年1月香港殖民地正式建立。而在當時,香港有就了2700名印度士兵和4名印度商人。當然在這裡桃花石雜談要說明的是,這裡說的印度是指英屬印度,其地域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地。
在香港殖民地建立早期,被英國人殖民歷史更長的印度人曾經發揮比較大的作用,印度金莫赫和盧比甚至曾經一度成為香港的法定貨幣。而在香港滙豐銀行在公元1864年成立時,其13名創始成員裡就有3人是印度人。
而早期香港的貿易中,和印度的貿易也佔據了很大比例。比如在1877年,香港進口貨物的43%來自印度,出口貨物的17%也發往印度。同時英國在香港的駐軍也有很大比例是來自英屬印度。
二戰期間日軍侵佔香港時,與其作戰的「英軍」部隊中其實就有大量印度士兵。同時在印度於二戰後獨立之前,香港的警察隊伍裡也始終有大量警員是來自英屬印度。
現代香港的印度人群體
目前香港居民中大約有2.2萬人有印度國籍,另外還有2.8萬人是印度裔。這些人主要就是二戰之後駐香港英軍裡的印度士兵、香港警察和一些來到香港的印度商人的後裔。
在二戰之前,香港警察裡印度錫克人佔到了60%,錫克人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頭上包著大頭巾,而其頭巾多為紅色,這就是中文裡「紅頭阿三」一詞的來源,不過這個詞不是在香港出現的,而是在當時同樣有大量印度警察的上海英國租界裡出現的。而且在戰後隨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的獨立,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都返回自己的國家。
在二戰之前,香港政府裡也有大量印度裔職員,不過戰後因為印巴的獨立,其比例也越來越低。在現代香港,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等南亞裔裡有相當大一部分是自己開店。
香港尖沙嘴的彌敦道和麼地道上都有很多印度裔開的裁縫店,而香港現在大約有15%的餐館也是由印度人所開。近年來,隨著練瑜珈等風氣的興起,還有好多印度人開起了瑜珈培訓中心
不過在香港的印度人主要使用的語言還是英語,會香港通行的粵語的人數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在香港的印度人貧富分化情況也比較明顯,有些人很有錢,但窮人也不少。
整體上香港大約有5-6萬印度裔人口,可以說他們是英國殖民時期給香港留下的印記之一,而且其中許多人已經在香港生活了差不多三代人,等於已經在香港紮根,不太可能輕易離開香港,所以香港的印度裔人口估計在未來也還會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