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龍卸甲——「我趙子龍從來都不是什麼常勝將軍」

2021-02-13 不裝逼就會屎夫斯基


猜猜看阿羅漢到底是什麼表情?


這不是影評,

本斯基我一年去電影院看過的電影,

掰著手指頭能數過來;

也不是平反,

跟我沒什麼利害關係,

再說本斯基說啥算不了數;

亦不是裝逼,

看得懂看不懂是多大個事?

本斯基我裝給誰看呢~

那我這是啥?

就瞎叨逼叨。



好了,寫到哪算哪。


這是一部被大眾誤讀的電影,

90%以上吧!

目測過微博知乎等網絡評論,

哦,還包括豆瓣。

阿羅漢貫穿了整部電影始終,

廟裡的木板上寫滿了金剛經。


佛問:

「這跟歷史嚴重不符!」
「全片cosplay日本漫畫!」
「諸葛亮咋像個江湖郎中?」
「二千年前就有二戰英軍頭盔?」
「子龍是這麼死的嗎?」
「怎麼會有炸藥?」
……

以上是隨便摘錄一些評論「吐槽」,

以史實、日本、服裝、臺詞等為由

來噴這部電影的人,本斯基只能說:

看電影就那麼點樂趣嗎?


特別是以「與史實不符」為由來罵這電影的人,

本斯基我就想問一句:

別告訴本斯基我,是與《三國演義》的「史實」不符啊。對了,《三國演義》中的盔甲描述,羅貫中是以明朝的盔甲為原型。到底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與噴子們心裡的「史實」不符呢?

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請恕本斯基我如此陰暗的推測噴子們:

事物叫什麼,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

事物的變化、發展和聯繫。

單獨的看,

趙雲or趙子龍、盔甲、旗幟、兵器、史實等等

這些都不重要,

只有當它放入到

一個框架,一個假設前提下,才有意義。

《見龍卸甲》是由李仁港寫的一本書改編的,

只是借用了三國的素材然後重構,

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

為什麼要以「三國」為背景?

「三國」這兩個字重要嗎?

導演只是借用「三國」想快速的告訴你,

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

一個軍閥紛爭、百姓苦難的亂世;


為什麼主角叫「趙子龍」?

因為國人對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很熟啊,

也很喜歡這個人物啊,

叫「張子龍」「李子龍」or「劉子龍」都行的;


所有其它,無論是

盔甲服飾,亦或是汗血寶馬炸藥等,

這些都不過是名相。

執著於名相,

就看不到這部電影的實相,

所以,佛說:

叨逼叨逼這麼一大段,

那麼,

這部電影到底想說啥呢?

導演把他想說的,

大大的寫在畫面上了:


這個偈子寫在鳳鳴山破廟裡的木板上,

導演給了個特寫鏡頭。

趙子龍與羅平安,繞著地圖

走了一個大大的圈

已是鬚髮鬢白,一切早有命數


劉備諸葛亮任怎麼搗騰,

蜀國畢竟與曹魏實力相關太大,給滅了,

曹魏縱然實力強大,卻是給司馬家作了嫁衣裳,

然而晉呢,最後還不是讓五胡給亂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當時看起來無論多少

轟轟烈烈牛逼閃閃的大事件大人物,

都只不過是後人茶前飯後的談資。


一  如  皮  影  戲  !


悲嗎?




不悲。


至少不是悲情。





面對於命數,人人都是棋子;
面對於他人,人人都是棋手。

雄霸天下的曹操,

指著山下激戰的士兵對曹嬰說,

天下人都是你的棋子,


卻險被衝上來的趙子龍格殺,

但他反而制止住瞄準了趙子龍的弓弩手。




趙子龍與曹嬰單獨對戰,

因箭傷導致兵器脫手,


巧用羅平安扔過來的弓弩反敗為勝,

本可殺曹嬰卻放過她,




殺了她對戰局也無事於補。

輪迴。

本斯基見不過少低級的宗教信仰者,

虔誠地祈求死後來一個鹹魚大翻身。

輪迴是苦。

進入天國或天堂,或下輩子投胎富貴之家,

難道不是另一個輪迴的開始?

世間事無所謂結果,

只有結局。



擺脫輪迴方解脫。

在一個更廣闊的時空角度上看:

地球最終會完蛋的;

人類終究會嗝屁的。


渴望輪迴的人,

且看TA能輪到哪裡去。

對於趙子龍,

披上戰甲的那一刻,


從此他就是勝將軍

這是脫繭化蝶。

卸下戰甲的這一瞬,

他回歸了一個普通的趙子龍


是繭是蝶,有那麼重要嗎?


卸甲亦或不卸甲,

他做自己該做的。

他不卸甲,

是擔心部下發現自己受傷而導致軍心潰散;


他卸甲,

是自己已完成任務那就卸甲再次輕鬆上陣吧!




他已超脫輪迴。

不執著於結果,

唯過程才重要。


所以,既然要走一個大圈,

那就走吧。


且  看  這  沿  途  的  風  景 :

有驚心動魄的徵伐血戰;


有意氣風發的人前顯貴;



滿  滿  的  都  是  情  :

曹操的愛才之情,



劉備的提拔之恩,


孔明的惜才之情,


關張的袍澤之情,



大哥的關愛之情,


常山的一抹柔情,



曹嬰的惺惺相惜之情,


鄧芝四將的知遇之恩,


……

……

……

何不就此欣賞這一圈沿途風景呢?

不是說噴子們吐槽的那些不重要,

但放在《見龍卸甲》這部電影裡,

那就在這個框架下理解那些因素。

分明是不錯的電影,慢慢欣賞吧。

總體來說 ,

《見龍卸甲》拍出了本斯基想像中的三國意境




它當然有諸多不足,

卻是迄今為止表現最好的,

至少好過80%以上的國產電影。

別跟本斯基我說《捉妖記》《泰囧》之流,

不是本斯基我看不上看不起看不懂。


與其說那些是電影,

毋寧說是社會現象。

兩者怎麼比較?

不想叨了,就這樣吧,

最後一句想對噴子們說:


唯有裝逼

方能充實本斯基我因缺

而極度空虛的心靈

相關焦點

  • 見龍卸甲!
    看著朋友圈刷屏劉源將軍的離職肺腑告白,我突然想到四個字:「見龍卸甲」!我一直覺得「見龍卸甲」這四個字帶著一絲濃厚的悲壯意味。當羅平安望見蜀國大將趙子龍終於卸下了那沉重的鎧甲,由此得名。龍,是趙子龍;卸甲者,義戰甲。當趙子龍最終能卸下戰甲,選擇最悲壯的一戰,他早已懼死矣。卸甲將軍,沒了包袱,沒了羈絆,他可以無憾地面對自己的最後一刻!「匹馬單槍敢獨行,摧峰破敵任縱橫。皆稱飛虎一身膽,不負英雄千古名。」這是《三國演義》羅貫中盛讚趙子龍的話。或許觀眾接受不了常勝將軍最終難逃宿命,但這樣的悲壯卻在人類世界裡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特別是歷史小說裡,演義地更加驚心動魄。
  • 如何評價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見龍卸甲》?
    往醜了說,他是很多人口中的「保鏢」、「保姆」往美了說,他是羅貫中筆下的「常勝將軍」,《三國無雙》中的男友典範。趙雲並不是三國時代的弄潮兒,他只是隨波逐流的一員。他或許很能打,但人總會老。常勝將軍,也不是不敗的。所以,我們看到了趙子龍卸下鎧甲。我們也看到了最後,那個趙雲,那個遲暮的英雄,提槍回到戰場。
  • 三國演義裡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
    三國演義裡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人物我們也都很熟悉,但是,長久以來我們的電影創作,是不是恰恰就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簡單的故事和熟悉的人物呢,三國的故事資源是異常豐富的,該片的編劇兼導演李仁港先生,沒有被三國傳奇故事的宏闊歷史風雲所束縛和牽引,而是獨闢蹊徑地鎖定了趙子龍這個人物。
  • 夢境—三國中我成了趙子龍的小弟,他竟對我說出了常勝的秘訣
    夢回吹角連營,我從劇痛中醒了過來,聽著帳外的號角聲,一切是那麼的熟悉!「你醒了!」身後傳來一個沙啞的聲音,我慢慢地坐了起來,看到一人白盔白甲,十分健碩,看不清容貌,他正低頭看著一個沙盤,我走了過去,站在沙盤旁邊,也不知道傷在哪裡只是感覺很累很累!這時他抬起了頭,我很吃驚,這是劉德華?不,應該是《見龍卸甲》的趙子龍!「將軍!」我脫口而出!
  • 《見龍卸甲》影評
    古來衝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                                                                                            ——羅貫中《三國演義》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而其中最喜歡的武將,當屬趙雲。
  • 《見龍卸甲》一部當年被嚴重忽視的三國戰爭影片
    08年上映的影片《三國之見龍卸甲》是由香港導演李仁港執導的動作影片,主演有劉德華、李美琪、洪金寶、濮存昕、丁海峰等,講述了一段關於三國歷史中常勝將軍趙子龍的傳奇故事。
  • 十分鐘帶你看完《三國之見龍卸甲》
    因為很多人和我一樣,在中學時代就已經讀過《三國演義》,還有,這種歷史題材的戰爭動作片類型的影片,基本不在我的涉獵範圍之內。 所以,建議大家和我一樣,不要摳它的故事情節是否符合歷史事實。影片裡的許多經典臺詞飽含人生哲理,而且還有帥氣十足的華仔,請大家跟著我好好看看這部影片。 這裡補充一個個人觀點,華仔還是老了,我倒覺得他演的老年時代趙子龍最帥氣。
  • 500萬音響聽《見龍卸甲》,感受一下!
    >見龍卸甲專輯《鳳鳴山之戰》錄音視頻關於《見龍卸甲》專輯《見龍卸甲》是近期最受歡迎的發燒製作,CD和黑膠的銷量數量都達到意外的數目。 如果想買《見龍卸甲》專輯?請與下方聯繫購買!【本店承諾】所有唱片均為正版!購買唱片方式: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購買。
  • 《見龍卸甲》相關
    《見龍卸甲》,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我很喜歡李仁港導演的電影風格,帶著濃重的武俠江湖的味道,又帶著幾分黑幫電影的感覺。是浪漫的。我無法忘懷《見龍卸甲》《鴻門宴》裡的浪漫:大雪、英雄、美人.這些電影滿足了我對武俠孤獨、俠義、浪漫的幻象。     去年國慶電影《攀登者》就是李仁港拍的,當時風評不太好,還有前兩年井柏然的《盜墓筆記》,也是風評很差。這也是一個被罵慘的導演,一個歷來被罵慘的導演。
  • 武神趙子龍也有弱點?常勝將軍雖未嘗一敗,但他這方面是真的不行
    "吾乃常山趙子龍"。每當聽到傳來這句,我心頭總會為之一震,腦海中趙雲將軍拍馬趕到,叢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趙雲豪情萬丈,忠君為民,文武雙全。他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是軍營中的完美標杆,更是百姓心中的肝膽英雄。
  • 一流演員,二流道具,三流劇本,《見龍卸甲》的劇情槽點有多少?
    「吾乃常山趙子龍」這句話是抖音裡的狠人金句,和《掃毒》的「尖沙咀,段坤」「段坤我吃定了,耶穌也救不了他」並列,後兩句是從一個電影裡出來的,掃毒這個電影豆瓣評分7.5,算是中上等的騙子了見龍卸甲大反派——曹嬰首先電影裡跟趙子龍演對手戲的是曹操的孫女曹嬰,估計是編劇沒看過三國演義從老北京天橋底下聽說書的聽錯了,架空歷史也不是不可以,但古代戰場上出現個女人?當你是花木蘭還是梁紅玉?就算是花木蘭來了,也得悄咪咪待著不敢暴露自己的性別。
  • 最能表現「雖千萬人吾往矣」主題的《見龍卸甲》,已被低估了十年
    近年來被低估的電影,我首先想到的是李仁港導演的古裝片《三國之見龍卸甲》。目前這部上映於2008年的電影在豆瓣的評分只有5.3,沒有及格。但既然本文把它歸入到了「被低估」的行列中,那麼我心目中,它的分數當然不該像這麼低,尤其是十年後回看,在中國古裝戰爭片的序列裡,《三國之見龍卸甲》仍然算是一部值得推薦的作品。到現在為止,《三國之見龍卸甲》所獲得的最多詬病是裡面主角趙子龍的結局與史實不符,正史和《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是善終,而按照《見龍卸甲》劇情的暗示,趙雲是戰死於鳳鳴山。
  • 王怡:我有平安如江河
    幾十年後,他當年的大哥羅平安,還是馬前老卒一個,回回在校場上,聽這位常勝將軍喊「常山趙子龍領命」,他就遠遠地喃喃自語,說「常山羅平安領命」。結果領的是什麼命。趙雲最終兵困鳳鳴山,回到起初的山廟,起初的念想。叛徒羅平安癱軟在地,說,人生幾十年,我一直在原地打轉。此時的劉德華,演出了滄桑與頓悟之間的一種氣象。他說,大哥,你說過要領我走完地圖上這個大圈。
  • 趙子龍為何不殺曹嬰?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曹嬰,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來源於《三國之見龍卸甲》,在諸葛亮北伐時期,擔任大都督,抵擋蜀漢的進攻,從電影中張苞、關興擔任先鋒,結合《三國演義》來看,應該是諸葛亮的二次北伐時期!關於曹嬰影片中介紹是曹操的親孫女,從小待在身邊,悉心的教導,甚至在長坂坡一戰中,都親自待在身邊,而曹嬰從小就臨危不懼,頗有大將之風,看見趙子龍殺到陣前都毫無懼色,或許看到曹嬰如此出色,曹操更加喜歡,甚至念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句。
  • 一首凌轢千古的《一場白雪》,帶你感受趙子龍的忠肝義膽
    我們都只是普通世界的普通人,然而時機到來,我們也可以成為英雄。就像我們喜愛的英雄那樣。今天要向大家推薦的都是一首與英雄有關的曲子。這個英雄不是別人,而是趙子龍。趙子龍作為一個英雄,一直都活在我們的心裡。當然,不論是改編還說亂編,我們都承認那個趙子龍是一個英雄。《一場白雪》是香港音樂家黎允文為古代戰爭電影《見龍卸甲》而創作的一首曲子。曲子中充滿了人聲哼唱裡帶來的感嘆情緒。
  • 《武神趙子龍》的新境界
    遺憾的是,生於石家莊的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除卻「長坂坡救阿鬥」的場景外,則顯得默默蒼白。社會人群中六十歲以上的「三國迷」們,談吐最多的是「桃園三兄弟」,和羽扇綸巾的「臥龍諸葛」,而對加盟「四弟」的白袍將軍趙子龍,卻是欲談莫言,「三國戲」中也是寥寥數筆帶過。如何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趙子龍,引起了永樂老闆程力棟的密切關注。這也是他們呼喚真正的民族英雄的大膽嘗試,便有了這聲情並茂的《武神趙子龍》。
  • 【熱劇】《武神趙子龍》的新境界 ——觀看發人深省的《武神趙子龍》,趙子龍老家常山古郡(今石家莊地區)的權威專家有話說
    遺憾的是,生於石家莊的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除卻「長坂坡救阿鬥」的場景外,其餘的情節則顯得默默蒼白。社會人群中六十歲以上的「三國迷」們,談吐最多的是「桃園三兄弟」,和羽扇綸巾的「臥龍諸葛」,而對加盟「四弟」的白衣將軍趙子龍卻是欲談莫言,「三國類戲曲」中也是寥寥數筆帶過。如何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趙子龍,引起了永樂影視的密切關注。
  • 《武神趙子龍》回望歷史 講好中國故事
    該劇獨闢蹊徑,從趙子龍(林更新飾)的青蔥少年時期開始講述,還原了其成長為一代「常勝將軍」的傳奇故事。將原創人物與演義情節融合在歷史背景之下,以現代人視角回溯「三國風雲」。力求以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為精神內核,打造出一個中國式的超級英雄。  漫威人物的連環式爆發引來西方式超能英雄成軍來戰,而大熒幕上《美國隊長》激戰正酣,反觀中國自己的英雄,代表者卻似乎只得一位大聖獨孤求敗。
  • 三國第一武將,五虎上將,常山趙子龍到底是怎麼死的?
    常山趙子龍之死,有三種說法,我將其分為民間傳說、正史記載、神話故事三類,接下來呢,咱們就好好的分析一下。民間傳說民間傳言,趙雲乃是上界燈籠星轉世,他武藝高強,身經百戰之下卻從來沒有過一點傷痕,據傳趙子龍一生之中百戰不敗,故被稱為「常勝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