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Nashel - Tonya Suite
Cliff Richard - Devil Woman
我常說,我不喜歡奧斯卡頒獎季的命題作文,但每年看到奧斯卡頒獎季的電影,都有讓我激動半天的片子。
昨天看了克雷格·吉勒斯佩導演的新片《我,花樣女王》,從最開始看熱鬧的心態,到最後被深深的驚豔到。
它的完成度太好了,雖然從任何一個角度講,它都不新鮮,但從任何一個角度講,它又都很優秀。
星級推薦:★★★★
很喜歡這部電影的臺灣譯名,很符合女主角的形象,叫《老娘叫譚雅》。多霸氣啊!符合她的性格。
片子的女主角叫譚雅·哈丁,是一個粗魯沒文化的紅脖子美國鄉巴佬。瞧,我用了這麼多歧視性的形容詞,「小丑女」瑪格特·羅比就演了這麼一個角色。
這部電影根據譚雅·哈丁和傑夫·葛魯裡的採訪改編,電影一開始就說,這部電影絕不諷刺,非常矛盾,非常真實。
這是一個非常美國夢的故事,只不過完全是走了另一種極端,它非常的黑色,也非常的幽默。它讓你笑,骨子裡卻是個讓人惋惜的悲劇,這種做法就屬於傳說中的喜劇的最高境界。
小丑女瑪格特·羅比
每年奧斯卡頒獎季都會有這種電影,《大空頭》《美國騙局》《狐狸捕手》《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等等,大家都像《我,花樣女王》一樣,找一群明星來梳個超級誇張的髮型,戴上小鬍子和眼鏡,造型誇張的形象大變,直奔著奧斯卡表演獎提名而去。
這樣的電影在服裝、美術、攝影和髮型設計之類的技術環節,優點都會誇張到最大化。
其實奧斯卡命題作文的特點,就是每一位主創都儘可能的把技術含量做到最醒目的地方,讓外行都能一眼就看到你的好。
就像片中的表演,飾演譚雅老媽的艾莉森·珍妮,換了一個短髮,戴上厚重的眼鏡,叼著煙,出口成髒,讓人跟她以前銀幕上的長髮造型很難對上號。她就像一個魔鬼,和《爆裂鼓手》裡的J.K.西蒙斯一個水準。
或者片中的攝影,每當譚雅踏上賽場,攝影機就立刻跟著演員一起跳舞。
瞧瞧這是誰?
所以,這樣的電影,你沒法看不到它的好,很難不被它打動,無論是從技術、表演到劇本,它的每一方面都是可圈可點的。
它的劇本很有意思,編劇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各種手法。演員模仿真實人物原型的採訪素材,各執一詞,然後編劇就用這些採訪串聯故事。
因為採訪了故事各方當事人,當事實跟某個人的口述有出入的時候,編劇就讓角色對著鏡頭說話,就是傳說中的打破第四面牆,用上了戲劇間離效果。這招在這裡挺有效的,起到了黑色幽默的同時,還能讓人快速的了解電影主創心目中那個客觀公正的真相。
像譚雅這種從小就被母親逼成溜冰天才的女人,從專業水準上講,她在職業生涯的某個時期,確實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她從一個紅脖子大老粗,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無數體育賽事的冠軍,是美國第一個完成冰上三圈半跳躍高難度動作的選手。她的經曆本來非常的美國夢,但在譚雅的故事裡,正是大眾對美國夢理想中的定義,毀了她的一生。
絕不是淑女
她很粗魯,她從來都不是小公主,她比賽時的選曲讓評委不舒服,她的表演讓人覺得像個溜冰的鐵T。
你可能會覺得,她是一個質樸單純的女孩,有點傻,希望自己這輩子,被別人關注,被別人愛著。因為關注和愛,都是她從小缺失的,是不可能從她母親那裡得到的。她的母親只會打她,罵她,讓她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廢物。
這種傻姑娘,遇到了一個更傻的男人,這個男人還有一個更傻更蠢更廢物的朋友,這個可怕的故事就開始了。
是什麼讓譚雅的故事變成了悲劇?是她嫁給了錯誤的人,還是她自身的性格?這很難說,很多事情只是導火線,最後的悲劇才會讓人意識到不願面對的真相。也許從譚雅有這麼一個魔鬼老媽開始,她的人生就註定是一個悲劇了。
384和小丑女
生活中付出沉重代價的,往往不是那些傻子,而是有天賦的人。犯罪只是把傻子關進監獄,出獄之後,傻子還可以更傻。對於天才來說,道德問題會毀了他們的形象,葬送了他們的前程,但在法律面前,這就是犯罪的代價。
對有些人來說,代價不算什麼,對另一些人來說,代價可能大到無法承受。
在譚雅的悲劇裡,並不只是因為她參與了犯罪,而是人們對她的印象一直都不好,她一直都是一個異類,以致於人們不願意承認她的努力,無論她付出了什麼,在別人眼裡都是偏見。
只有負面新聞纏身的時候,才會被關注
片中花樣滑冰運動讓人想到選美大賽,之前看過一部紀錄片講印度小姐的選拔,要求美麗的標準是從眉心到鼻尖的距離跟鼻尖到下巴、眉心到髮際線的比例是1:1:1。對於身材和五官有著各種嚴格的數據,數據上達到要求才叫美,嚴重把女人和女性美物化。
在花滑的世界也差不多,譚雅小時候被嫌棄不像小公舉,長大了被嫌棄服裝不合體,表演被嫌棄不夠優美像鐵T,想參加奧運會還會被嫌棄沒有完美和睦的家庭。
諷刺的是,譚雅完全是花滑運動選擇標準的反面教材,雖然她從小天賦稟議,但像她這樣的人,即使再努力,沒有後來的意外,她還是很難成功。
到最後,這部電影想要的表達的讓人覺得很複雜,是童年毀一生,女主角自身的性格使然,還是遇人不淑,嫁了個渣男,還是體育世界的潛規則和偏見,原因確實「非常矛盾,非常真實」,相信每個看過電影的人都只有體會。
演員造型和真實人物原型
至於瑪格特·羅比和塞巴斯蒂安·斯坦等人表演,儘管他們已經很努力的在凹造型改口音了,但演著演著,我們還是認出了他們本來的面貌,看到了他們以往的影子。
小丑女也有最後的演技大爆發的時刻,演的也很賣力,但在艾莉森·珍妮和朱麗安妮·尼科爾森這些老戲骨拿腔拿調的表演面前,他們還是稍微膩了一點。
這種奧斯卡命題作文擱在奧斯卡頒獎季,最有競爭力的就是劇本、導演、表演和服裝幾個方面,一般最有競爭力的獎項是劇本,表演方面一般也就是撈一個提名。編劇史蒂芬·羅傑斯的劇本是這部電影最出彩的一個環節,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祝他好運了。
幫我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