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020紅場閱兵:普京專屬座駕亮了

2020-12-22 快科技

非常時期,俄羅斯又閱兵了,1.4萬受閱士兵,各種高精尖武器,亮相莫斯科紅場。

據悉,這次閱兵應該在5月9日舉行,但因為疫情,不得不推遲到6月24日。即便如此,這應該也是疫情暴發迄今,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一次大型戶外活動。

這次閱兵除了各種武器裝備之外,紅場檢閱車也是最亮的明星之一。

據了解,紅場檢閱車出自俄羅斯本土超豪華汽車品牌Aurus(阿魯斯),也是普京的專屬座駕。

今年出場僅有三輛(其中包括一輛備用車),都是純手工精心打造的敞篷閱兵車,它代表著俄羅斯在汽車工業方面的頂級水準。今年出場的阿魯斯敞篷車是阿魯斯系列的第五款車型。

該車繼承了前蘇聯領導人乘坐過的,吉斯115防彈轎車的諸多特點。動力上搭載了一臺 4.4L V8發動機,整備質量高達3.5噸,在閱兵行駛模式中速度只有每小時5.5公裡;車廂內沒有右前座,但有一些固定麥克風的支架,以便受閱部隊能聽清楚檢閱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9日的紅場閱兵,這款車作為閱兵總指揮的檢閱車首次亮相,當時佔盡風頭。

據悉,Aurus檢閱車有「民用版本」的,基礎售價約合人民幣197萬元。目前阿魯斯檢閱車的年產能力僅為150臺,未來1-2年有可能量產。

相關焦點

  • 盤點2020年俄羅斯紅場閱兵,67歲的普京底氣十足,擺出這個手勢
    撰文丨芒果編輯丨餘青宇在疫情和國際形勢發展變化的情況下,俄羅斯展開了閱兵。這一次的閱兵儀式將有1.4軍隊受到檢閱。已經67歲的普京顯然底氣十足。這一次閱兵儀式,普京經過三思做下決定,閱兵儀式上展現了俄羅斯多種高科技武器,足以體現出俄羅斯對自身軍工業的自信。普京底氣十足,為閱兵點讚年滿67歲的普京依舊硬朗,在閱兵發言講話上,普京著重講到了紅軍對於世界的影響。他說道:我們的人民,戰勝了可怕的,徹底的邪惡。我們需要保護和捍衛真相。
  • 紅場英姿,今天俄羅斯閱兵傳遞出這些信號不尋常
    75年後的今天,受新冠疫情影響而推遲的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同樣在莫斯科紅場拉開帷幕。 目前,俄羅斯疫情依然嚴峻,非常時期的紅場閱兵引人矚目。
  • 俄羅斯紅場閱兵深度解析
    新華社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紅場閱兵從5月9日延遲到了6月24日。除了慶祝國家勝利、致敬歷史外,閱兵還向全世界展現了俄羅斯強大的軍事能力。面對國內外的多重壓力,俄此次閱兵不僅能夠對外展示其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且能夠使俄羅斯民眾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重振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
  • 特殊時期的紅場閱兵傳遞哪些信號
    原標題:特殊時期的紅場閱兵傳遞哪些信號 據俄媒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國防部長紹伊古通過視頻會議宣布,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紅場閱兵將於6月24日舉行。日前,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的籌備工作已全面啟動。 選擇6月24日作為閱兵日期,有前例可尋。
  • 專家:解放軍參加俄羅斯紅場閱兵是大概率事件
    原標題:專家:解放軍參加俄羅斯紅場閱兵是大概率事件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2日在專題電話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已邀請19個國家的方隊參加紅場勝利日閱兵。3日,相關專家表示,中國非常大概率將會派出方隊參加紅場閱兵,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或將再出徵。
  • 2020俄羅斯紅場閱兵直播時間+入口+看點+攻略
    俄羅斯紅場閱兵直播時間  2020年6月24日14:30 北京時間  >俄羅斯紅場閱兵直播入口  直播已結束,入口關閉    北京時間6月24日下午15點,俄羅斯將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式。
  • 2020俄羅斯紅場閱兵中國第幾個出場
    2020俄羅斯紅場閱兵中國第幾個出場?  答:按照慣例,國際方陣出場順序一般按照字母排序,但也有例外。  2015年5月9日,中國軍隊受邀參與閱兵,在出場排序上,中國儀仗隊也得到「特殊對待」。按照字母排序,中國本該排在第九位,但卻調整到「末位」,壓軸出場。
  • 萬象紀錄丨圖集:跨越75載,1945與2020紅場閱兵在照片中相遇
    20 蘇聯海軍閱兵方隊:準尉(第一列)和列兵。21 紅場勝利日閱兵,1945年6月24日。22 紀念偉大衛國戰爭75周年的大閱兵在莫斯科紅場舉行,2020年6月24日。23 青年軍參加紅場勝利閱兵。24 閱兵式上的「終結者」坦克支援戰車。25 俄總統普京在紀念偉大衛國戰爭75周年的閱兵式上。
  • 俄羅斯紅場閱兵將舉行,六大亮點搶先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75周年閱兵將在莫斯科紅場拉開帷幕。「葉」式遙控掃雷車今年首登紅場閱兵,這是一款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的專用遙控掃雷車,能探測和排除百米內的金屬地雷,通過「車載寬幅感應搜索模塊」探測地雷,並用震蕩電磁波將其遠程引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閱兵中壓軸出場的將是「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和披掛陸海空三軍軍旗的「迴旋鏢」步兵戰車。
  • 俄羅斯紅場閱兵來襲,中國應邀參加,外交部:堅決捍衛二戰成果
    2020年5月9日,是蘇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日子,按照慣例,勝利日當天,莫斯科紅場要舉行盛大的閱兵式,然而,由於一場突然起來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的勝利日閱兵被推遲到了6月24日。不過,這並沒有影響2020年紅場閱兵的關注度,就在最近,一隊來自中國的解放軍飛抵莫斯科。
  • 普京閱兵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7年 媒體指耗費金錢
    5月9日,T90主戰坦克在俄羅斯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上展示。大約1500名二戰老兵受邀出席閱兵。新華社發5月9日,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在閱兵儀式上不時耳語。  普京閱兵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7年  俄軍展示100多件裝備,包括「白楊—M」飛彈系統、S—400型防空飛彈系統等  俄羅斯9日在首都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儀式,慶祝衛國戰爭勝利67周年。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總理德米特裡-梅德韋傑夫出席閱兵。
  • 紅場閱兵有哪些看點?俄北極軍事裝備將首次亮相
    紅場閱兵有哪些看點?俄北極軍事裝備將首次亮相 2017-05-09 14:50: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艾京   中新網5月9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5月9日將舉行慶祝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2周年閱兵及慶祝遊行
  • 出場即震撼,亮相即精彩 解放軍儀仗大隊解密中國方隊紅場閱兵
    7月29日,中央軍委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等三個單位記一等功,其中解放軍儀仗大隊(以下簡稱儀仗大隊)上月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肆虐大背景下,圓滿完成赴俄羅斯參加紅場閱兵任務。近些年,儀仗大隊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陸續參加了委內瑞拉、義大利、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家組織的大型紀念活動,並憑藉紀律嚴明、動作整齊劃一、軍姿威武雄壯而贏得「中國名片」的美譽。2019年年底,俄羅斯宣布要在2020年5月9日舉辦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慶祝活動,紅場閱兵是慶祝活動的重頭戲。
  • 今天,俄羅斯將舉行勝利日空中、海上閱兵!三大亮點值得期待
    >紅場閱兵被迫推遲 空中閱兵式和海上閱兵式 將於北京時間今天下午舉行 受疫情影響紅場閱兵推遲 普京表示未來還要慶祝 紀念日活動提前一年就開始準備>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
  • 俄羅斯紅場閱兵掠影:中國三軍儀仗隊再搶鏡,《喀秋莎》之歌又唱響
    就在6月13日的時候,應俄羅斯方面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105名軍人抵達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將出席紅場的閱兵活動——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之後,再次踏上紅場的土地。作為曾經的軍人,我為中國的三軍儀仗隊而驕傲!
  • 紅場閱兵搶先看!十多款新銳武器震撼亮相,俄羅斯戰疫強軍兩手硬
    2020年度的俄羅斯紅場閱兵式將於當地時間6月24日在莫斯科舉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原定於5月9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不得不延遲了一個多月。雖然俄羅斯的戰疫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不過戰鬥民族仍然頂著巨大的壓力籌備了今年的閱兵式。
  • 俄羅斯確診總數逼近20萬,仍堅持空中閱兵,硬漢普京單膝跪地獻花
    根據俄羅斯防疫指揮部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過去24小時中,該國再次新增10817例確診病例,新增死亡患者104人,疫情爆發以來累計死亡人數為1827人。其中,俄羅斯疫情最嚴重的莫斯科,單日新增患者人數就多達5667人,超過了俄羅斯全境新增患者人數的半數。
  • 海軍節進行閱兵儀式,普京:俄羅斯實力正日益增強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26日,俄羅斯為慶祝一年一度的海軍節,在聖彼得堡舉行了閱兵儀式,普京也出席該閱兵式時發表了講話,稱今年俄羅斯海軍會新增加四十艘艦艇普京在主閱兵式上表示,此次舉行的閱兵式中,主閱兵式共有四十六艘艦艇和超過四千名軍人參加,他表示,俄羅斯海軍裝備了許多強大的裝備:各種艦艇、最新的飛行器和獨有的特種武器裝備,且還在不斷提升裝備度。此次閱兵意在向國內外展示俄羅斯的海軍部隊仍然有實力且在逐漸強大。
  • 看俄羅斯紅場閱兵,談我們國慶閱兵最神秘一款武器裝備,長劍100
    2020年6月24日下午,俄羅斯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這次俄羅斯閱兵,同時還有十多個國家也參加了這次閱兵儀式。就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亮相參加了這次閱兵儀式。同時也看到了很多俄羅斯的武器裝備。
  • 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
    6月24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活動,超過14000名士兵、234件武器裝備和75架飛機將參加此次閱兵。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105名軍人亮相本次紅場閱兵,這將是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踏上紅場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