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高之人最難取悅

2021-02-14 名字裡都有個狐

寫這篇文章緣起與周三晚上去大劇院看一部歌劇,這歌劇的名字說出來大家幾乎都知道是在講什麼故事——《簡•愛》。

歌劇改編了不少,但大致上還是尊重原著的,簡•愛還是那個堅韌頑強、勇敢獨立的女孩,羅切斯特先生還是那個喜怒不定,看似嚴厲高高在上,卻又脆弱憂鬱的中年貴族。我拜讀夏洛蒂•勃朗特的原著《簡•愛》時年紀不過十六七歲,常年在家和學校裡憋著,對這個世界與人事的認知大概不過是十三四歲的懵懂印象,所以讀《紅樓夢》時會自覺地喜歡林妹妹的真實與脆弱憂鬱,厭惡薛寶釵的兩面三刀和虛與委蛇,對於簡•愛也自然是傾慕的不得了,覺得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簡•愛根本就該是時代新女性的代表,擁有該有的珍貴美德與獨立精神,被視為人生圭臬也不為過。

倒是十年過去了,歲月雖然無聲無息,但也在潛移默化地點滴遷移中從內到外的改變了我,尤其是對於世界與人事的認知。譬如前段時間再次拜讀《紅樓夢》,便驚奇地覺得自己對於書中人物的理解與之從前產品了十分巨大的變化,近乎是滄海桑田的轉變,又如是此次重看《簡•愛》的故事,更是覺得自己對整個故事,乃至於人物的理解已經完全不同。

整個歌劇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細節是簡•愛驚了羅切斯特先生的馬之後,在桑菲爾德莊園的客廳裡第一次與羅切斯特先生正式見面的場景。

在第一次見面的經歷後,咱們傲嬌的羅切斯特先生明明是對簡•愛小姐動了小心思了,卻偏偏用「自己每年花30英鎊的價錢僱傭了你,便有權利從你身上獲得一些消遣」這樣的話觸簡•愛的黴頭,當然,簡•愛給出的答案自然不會讓羅切斯特先生與觀眾失望——「即便30英鎊的價錢付給我,也沒有權利消遣我」,緊接著歌聲詠唱的是「金錢買不到尊嚴」的宣言。

為了烘託與表現簡•愛的性格「高潔」(暫且讓我用這個詞形容罷),女演員以一種挺直脊梁、頭顱微揚的,看似謙遜有禮,實則桀驁不馴地態度與羅切斯特先生對話,著力表現這種「穿過了肉體與財富,兩個平等靈魂之間的對話「。說到這兒,大概可以是真正引入我標題中的意思了,」孤高之人最難取悅「,這其中的「孤高之人」便是我此刻看到的簡•愛小姐。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一的名句: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大概意思是說,自古那些不得志的名士,即便是在困頓之時也不忘自己的理想,所謂名士高潔,便是說此人的精神品質與德行十分崇高,何謂品德高潔?面對強權不屈不撓為之高潔,面對富貴不卑不亢為之高潔,面對屈辱不折不讓為之高潔,於是如此看來,簡•愛這樣的小孤女在面對羅切斯特先生這樣的貴族時,挺直了背梗著脖子說話,大概也便是十分高尚明潔的一種。

從前大概覺得這樣的判斷是沒有錯的,但是此時此歲,我竟是會懷疑與挑戰他的。這世界窮人向權貴俯首的事本也常見的,而窮人願不願意俯首,這是窮人的事,權貴面對不願俯首的窮人願不願寬容以待,也是富人的事。只是大概常人會覺得這社會的規則便是下位者俯首,上位者欣然接受,而一旦出了幾個不願俯首的下位者,或者愛體恤的上位者,那便備受褒名,也無甚奇怪。

怪只怪在,太多的「窮厄「之士,視上位者的體恤為理所當然,認為自己一身骨氣,就更應該被尊重,更應該被得到愛。在我看來,這歌劇中的簡•愛小姐,便是這般的」窮厄「之士了。簡•愛身世坎坷,成長過程異常艱難,這種出身微寒又十分有骨氣的小女子,用」孤高「二字形容,也不算冒犯。

孤高的簡•愛,實在是讓現在的我無法喜愛,敏感得近乎多疑,說白了就是心中的自卑與窮酸在作祟,所以在面對心儀的羅切斯特先生時,必須時時刻刻帶著堅韌地高高在上的面具,我實在是無法明白為什麼在這些孤高者的心中,上位者不給予他/她足夠的寬容與同等對待,就是心地險惡、冷酷無情,我無意挑戰她的」靈魂平等「論,但如果在簡•愛小姐心中人與人的靈魂是真正平等的,她何須在遇到羅切斯特先生的未婚妻——布蘭奇小姐時,露出傷心難過的樣子,已至於慌忙逃避?如果她真的認為她與羅切斯特先生是平等的,又何必在羅切斯特先生向她表露心意時,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認為他是在消遣自己?如果她真的覺得自己與羅切斯特先生站在對等的位置,為何在知道羅切斯特先生因為一個瘋狂的前妻而痛苦不堪時,決絕得近乎冷酷地從桑菲爾德莊園離開,讓羅切斯特獨自面對?

孤高的簡•愛,她既驕傲,又自卑;表面強大,內心卻虛弱;她似是堅持真愛,卻對於真愛時時持有懷疑,孤高的簡•愛小姐,跟世界上大多數孤高者一樣難以取悅。你不能對他好,對他們好了他們會覺得你是施捨,是輕蔑他;你不能對他壞,對他們壞了你便是殘忍冷酷,自私無情,是欺壓他;你對他亦不能漠視,你這樣的漠視無疑是依仗自己的身份而對他們進行踐踏與侮辱;你怎麼做都不能完全讓他開懷,讓他安心,讓他放下心中的卑微與不安。

這樣的孤高者除了簡•愛小姐,還有《紅樓夢》裡的林妹妹,《紅樓夢》裡有這樣一段:薛母得了十二朵宮花,差人給賈府裡的夫人小姐每人送去,送到林黛玉手中時剩最後兩朵,林妹妹一見就不開心了,直問道」是否其他夫人小姐都選了?「,那僕人答」是「,林妹妹將宮花一丟當場發脾氣,說是「就知道別人選剩了,才會輪到我。」

曹雪芹用這件小事將林黛玉的孤高敏感表現得十分生動,從前覺得這妹子也是直率堪憐,現在看來覺得這妹子自卑自憐近乎不知好歹。你一客居外祖母家的外孫女,賈府一家子對你也是十分照顧,小心謹慎是一回事,但遇到這樣的細微小事都能夠聯想到自己被人「看輕」了一回,也真是想像力十分豐富,可見內心虛弱到何種程度,就算是旁人真將你看輕了,最後選剩了才給你,那也是應該的,誰叫自己身份不顯,人家有東西給你便該感謝,不給你也是他樂意,與你無關。

我從來是不厭惡孤高之人的,他們自有其可愛之處,所謂市儈圓滑善於察言觀色從來不是人生修煉的正途,但是走向寬容大度、自信成熟該是大部分人都不會拒絕的道路,畢竟再孤高的人也不能成仙,人人活在這婆娑世界,都該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活出人的樣子。

=============

我是陳果,這是我的微信公眾號「名字裡都有個狐」(name_hu0307)。謝謝你來,有些文章是原創,有些選自網絡。如果喜歡,請分享和推薦。如果覺得本文還不錯,可在左下角點讚。

相關焦點

  • 孤高之人,別演好了他人,卻忘記了自己
    沒錯,悲劇照舊發生著,最燦爛輝煌的希望終有被現實粉碎的一天,再可敬的生命也有死去的時候;但希望與生命仍然與摧毀他們的力量一樣,像太陽,無情地照常升起日本有個講述登山者的漫畫-《孤高之人》漫畫的主人公-森文太郎,一個離群索居的自閉少年,在轉學的第一天受班上混混宮本挑釁去攀爬校舍,並因此點燃心中對攀爬的渴望,森逃避與社會的聯繫,他把自己封閉起來,僅靠攀山來肯定自己
  • 不遭人妒是庸才!誰也取悅不了所有人
    孟子:「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有德行、聰慧、道術、知識的人,常常是會生活在麻煩與災禍之中的。這話不無悲情;叫作「智慧的痛苦」,叫作「好人難做」,叫作「不遭人妒是庸才」。人們很討厭那種說三道四的人。每個人都有過失和冤屈,都有一時不被理解乃至終生難被理解處。越是大人物,越不可能沒有對立面。這樣,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應該有足夠的自信,不必呼冤、不必埋怨、不必要求群小噤聲、不必擔心自己名譽受損。
  • 真的醫者敢於直面死亡:瀧澤秀明息影之作《孤高的手術刀》完結
    日本WOWOW電視臺劇集《孤高的手術刀》於上周日播出最後一集,自此從1月13日開播的八集醫療劇宣告完結。▲主演:瀧澤秀明,仲村亨,長塚京三,石丸幹二,工藤阿須加,山本美月,宮川一朗太,利重剛,近藤公園,木村綠子,三浦誠己,六平直政,本田博太郎,鷲尾真知子《孤高的手術刀》是日本國民偶像瀧澤秀明告別臺前演藝事業的息影之作。
  • 王峰:孤高之人 勾股選讀
    最後一天,剩下一位策劃正打包準備去完美,王峰衝到樓下留住他。隨後他把電腦端到《西遊記》項目組,待了一個月。他對合伙人說,「蘇聯專家撤走了,我們就不做原子彈了?」他很快發現,對手不只是完美,金山、搜狐暢遊也屢屢挖角藍港員工,而自己沒有任何反抗能力,匹配不起報價。
  • 王峰 孤高之人
    甚至在2008年的一天,他本人也接到獵頭電話,對方拉攏他:一家大公司在招遊戲製作人,你金山的前同事說你這方面不錯⋯⋯「你他媽的你想清楚,你在跟誰說話?」自封為王 血沃沙場在金山時,王峰對員工離職並不在意,「跑了就跑了,跑了我再找一個」。
  • 《孤高的手術刀》分集感想 第一集 瀧澤秀明告別舞臺之作
    關注「南鬥六班」公眾號查看更多日劇感想與評析 第一集 瀧澤秀明告別舞臺之作 【原作】《孤高的手術刀》改編自日本作家大鐘稔彥的小說《孤高的手術刀-外科醫當麻鐵彥》。大鐘稔彥本人是為發展地方醫療而前往淡路島的診所的醫生作家,歷任地方醫院的外科部長,院長等,設立過關東地區首家具備臨終關懷病房的醫院,還為手術的公開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孤高的手術刀》系列正是他根據自身的經歷寫就。
  • 這個社會並非想要什麼高材生,大家只想看怪物.青漫《孤高之人》給你這個「怪物」
    漫畫《孤高之人》,一部以登山為題材的競技體育漫畫,共17卷,已完結。作者坂本真一,改編自直木賞作家新田次郎的同名小說。看到封面第一眼,就不自覺地被寫實的畫風吸引。有人這樣評價這部漫畫,「S級畫工,B級人設,B級劇情編排,B級分鏡,A級結尾處理。」通常競技體育的設定從來都是熱血的,但《孤高之人》卻只有孤獨。
  • 何謂真琴人也
    《溪山琴況》說:「弦索之行於世也,其聲豔而可悅也。獨琴之為器,焚香靜對,不入歌舞場中;琴之為音,孤高岑寂,不雜絲竹伴內。」 一般的音樂文化,往往是旨在娛樂他人。而琴一向是愉己不娛人。若認為琴為愉己不為娛人,所以就堅決不彈(談)給他人聽,而絕無互愉互賞之成份,那可就錯會了意。 當然,在彈琴的人中,也不乏媚人之人,正如《琴學叢書》所說:「以音動人,纖靡合俗,粥奇繆古,江湖派也。」所謂以豔聲媚耳取悅於人的江湖琴,與古琴孤高岑寂之氣節,確是大相違背的,因為其失去了古琴那種高潔的氣度。
  • 生存的智慧:人生下半場,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01生活是自己的,所遇之人皆是過客小青處於女人的人生分水嶺,過著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每天忙裡忙外,工作上還是同事口中的「老好人」,但凡所求之事力所能及一定盡力而為。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生活是自己的,他們不會因為你的好,突然加入你的生活,也不會因為你的不好,離開後給你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所遇之人皆是過客。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他們是否會堅定不移地選擇你,陪你一輩子。既然不是,就學會在生活取悅自己,畢竟能一直陪著你的人,只有你自己,無論何時何地。
  • 泰國詩妮娜貴妃被特赦的背後:女人想取悅男人最核心學會取悅自己
    詩妮娜在軍中服役期間表現優異,學會了駕駛飛機、跳傘等特種兵才能完成的高難度任務,最核心詩妮娜非常懂得取悅瑪哈。 當然詩妮娜也很清楚,瑪哈這樣的男人對女人的寵愛也是有限的,他最愛的就是他自己。 詩妮娜在某個時候對瑪哈是不抱希望的,她對瑪哈一直是取悅和絕對服從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兩性關係中的取悅型人格,最難找回自我
    松子不善與人溝通,在人際關係中,更是表現出取悅型人格,屈從於校長甚至學生為主的權威,有明顯的家庭烙印。一個人在遇事時,如果沒有自己的是非觀,就會缺乏獨立的判斷力。只會以自我認為的方式想當然地解決,甚至不惜用錯誤的方式敷衍了事。
  • 《全球風暴》票房慘敗 災難片為什麼越來越難取悅觀眾了?
    電影於10月27日在中國上映後,3天時間裡就砍下了2.26億元票房,一度讓人以為又一部在北美遇冷的電影有機會在中國翻盤了。但事與願違,從第四天開始,影片票房增長速率開始下降,單日票房更是跌至2000萬左右。隨著《雷神3》等大片的上映,《全球風暴》單日票房更是繼續下滑至1000萬左右。顯然,這樣的成績,《全球風暴》將很難收回成本。
  • 時隔7年,比企谷八幡被自己打臉,曾經孤高的靈魂也有了羈絆之地
    大老師的初中生涯備受打擊,從而大徹大悟成為我們現在熟知的大老師,不知還有多少人知道大老師在第一季的經典語錄【青春是一個謊言,是罪惡】,在一開篇就點出了大老師的最初的看法,可經過那麼多事情之後可以發現,大老師才是最享受青春的人,第三季的他終於被自己打臉了。
  • 《原神》玩家無意間發現公子的小秘密,他的師父原來是孤高少女!
    當你把公子的好感度升到10級(還挺難的,現在都沒有什麼任務可以加好感度,只能每天刷啊刷的),然後你就會觸發公子-魔裝的背景故事。看完這個背景故事,玩家無意間發現了公子的小秘密,就在最後一句話,原來公子的魔裝並不是自己發明的,他的師父是宇宙至暗之處的少女,公子的師父是少女,哇哦,前面還有孤高兩字形容,那麼大家猜到這個孤高少女是誰了嗎?
  • 43歲馬伊琍新戀情疑似曝光:人最大的幸福是取悅自己
    取悅你想要取悅的人、取悅這個世界,又要多少年後,你才懂得取悅自己?」 深以為然,作為一個女子,在活的通透之前,難免會為了取悅這個世界而委屈自己。 直到某一天,我們突然頓悟一個道理:人活一世,不過開心二字,不開心地活,如同枉活一世。
  • 取悅,是一場高成本的內耗
    而如今,坐在我面前的琪,大概就是這個小品的現實版,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琪,又一定不是一個人。 我曾聽過一個青年作者說,在寫作的路上,曾被她最好的朋友指責文章一文不值,她嚇得好幾個月不敢在公眾號上更文,生怕被批評輕視。可後來才知道,她的文章,這位朋友並不曾讀過,而對她的批評,不過是出於對她的「慣有印象」。
  • 瀧澤秀明挑戰外科醫生 《孤高的手術刀》首次拍攝連續劇
    據悉,瀧澤秀明將主演2019年WOWOW新劇《孤高的手術刀》。
  • 孤高的天才:井上雄彥的創作秘密
    他們在井上雄彥天才的頭銜前,備註了「孤高」二字。視頻↓這部紀錄片中,記者先生對井上大神的「分鏡」技能做了特別介紹。《灌籃高手》漫畫結尾,湘北對戰山王一戰,井山大神用「教科書般」的分鏡,讓漫畫展現了如電影畫面般的流暢,激動人心!!!這分鏡至今仍被不少漫畫家「借鑑」↓
  • 女孩網購1噸洋蔥送前男友:人最高的境界是取悅自己
    比如今天的事,眼淚是最珍貴的東西,只能留給這種深切的悲傷,這悲傷與羞辱無關,與委屈無關,與疼痛無關,你依靠這悲傷和這世界建立更深刻的聯繫。你和這悲傷在煙波浩淼的孤獨中相互取暖,相依為命。」02 愛你的人,才不會讓你掉眼淚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 「取悅」英語怎麼說?
    try to please:取悅。You cannot, and will not try, to please everyone.你不會,也不願,取悅所有的人。你總是試著想討她的歡心,然而不管你費了多大精力來取悅她,她卻毫不在乎。one way or another:不管怎樣。I didn't really care one way or an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