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第54屆世界傳播日文告

2021-02-22 劉神父在線

世界傳播日為每年耶穌升天節

教宗方濟各

「你將講給你的子孫聽。」(出十2)

生命成為故事

我想將今年的世界傳播日文告專注於「講故事」這個主題上,因為我相信,我們若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我們就必須從美好的故事汲取真理,而這些故事是能夠建立,而非拆毀,能幫助我們再次尋根和獲得力量,一起向前邁進。我們身處的環境,充斥著嘈雜混亂的聲音與訊息;因此,我們需要一則深具人性的故事來表達我們自己,並闡述我們心中的美善。這則故事,以溫柔的眼光,看待我們的世界和正發生在其中的大小事件;這則故事告知我們,我們每個人猶如一張生命的掛毯上各個不同的部分,環環相扣;這則故事,可以顯示出那些使我們彼此交織相連的縷縷絲線,一覽無遺。

人們總愛「講故事」。從童年開始,我們渴望聽故事就好像飢餓時渴望食物一樣。故事有著各種不同的形式,比如童話、小說、電影、歌曲、新聞等等,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生命。通常,我們根據自己所認同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來判定何者為是,何者為非。許許多多的故事在我們的心中烙下印記,堅定我們的信念,塑造我們的行為,並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究竟是誰,同時表現出自己的特質。

我們人類不僅是唯一需要衣裝來遮蓋自己脆弱地方的受造物(參閱:創三21),也是唯一需要藉由故事來「遮蓋」並維護我們生命的一群。我們不只編織衣裝,也編織故事。的確,由於人類有「編織」的能力(拉丁文「texere」),因而產生編制織物(textile),或編輯文本(text)這兩個詞彙。不同世代的故事,都由同一臺「織布機」織就:而敘事的絲線,則包括許多甚至是日常生活上的「英雄人物」,他們追求夢想,卻屢屢遭遇困境,並與邪惡對抗;然而,他們是在一股力量——愛的驅使之下,才變得勇敢。我們將自己沉浸於故事中,我們就找到充分的理由,效法其中的英雄人物,英勇地面對生命中的挑戰。

人們總愛「講故事」,正因為我們自己投身於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我們才不停地發現自己,使我們度每日的生活,猶如編織一張掛毯,日漸華麗豐盛。然而,一開始,我們的故事就受到威脅:邪惡在人類歷史中蜿蜒來回。

「吃了這果子,你們將如同天主一樣」(參閱:創三4):蛇對人的誘惑,將一個死結編織在類歷史這匹織布上。時至今日,仍然有人利用這套講故事的手法,來達到剝削他人的目的:「一旦你擁有……,你就能成為……,你就能辦到……。」這個訊息,正由他們口中悄悄說出。有多少故事,麻木我們的感覺,一再要我們相信:要快樂,就要不斷地獲得、擁有和消耗。我們甚至沒有發現到,自己是多麼地貪於閒聊八卦,又不停地消費暴力與謊言。然而,有建設性的、有強化社會連繫和文化結構功能的故事,通常在各種溝通平臺上不容易找到;取而代之的,卻是毀滅性和破壞性的故事,不僅造成損害,還令那些使我們互相連結成為一個社會卻又容易斷裂的絲線,頻頻脫落。若人們一直將未經確認的消息點點滴滴地匯聚起來,重複著看似頗有道理、其實無關緊要的論據,發送著充滿敵意的訊息,散播仇恨,這不但沒有為編織人類歷史助一臂之力,反而處處剝奪他人的尊嚴。

然而,那些被人利用、拿來爭權奪利的故事,如同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美好的故事卻能超越時空,歷久彌新,即使數世紀過去,仍然合乎時宜,因為它滋養生命。

在這個篡改及假冒手法愈見高明(比如:偽造技術,「deepfake」),且發展日益猖獗的年代,我們要有智慧去傳承和講述真實又美好的故事;我們要有勇氣去棄絕那些虛假和惡劣的故事;我們要有耐心和分辨能力去重新發現那些能幫助我們的許多故事,使我們身處於現時諸多的煎熬困厄,仍不失去生活方向;我們需要一些故事,透過其中的無名英雄,來報導我們的真實身分。

聖經是故事中的故事,不知有多少事件、民族和人物,藉由它展現在我們眼前!聖經從一開始就向我們顯示天主是誰:祂兼具「造物主」和「述說者」的身分。的確,天主一發聖言,萬物化生(參閱:創一);祂身為「述說者」,一說就有,最後創造了男人和女人,成為祂的同伴,和他們自由地交談;他們與天主共同造就歷史。在聖詠中,受造物向造物主傾訴:「禰造成了我的五臟六腑,禰在我母胎中締結了我。我讚美禰,因我被造,驚奇神奧,禰的工作,千奇萬妙(……)。我何時在暗中構形,我何時在母胎造成,我的骨骸禰全知情」(詠一三九:13~15)。我們雖被生下來,卻還不完美,需要不斷地被「織造」與「締結」。生命已賜給了我們,邀請我們繼續織造那屬於我們的「千奇萬妙」。

所以,聖經可說是天主和人之間偉大的愛情故事,耶穌位居中心:祂的故事,使得天主對我們的愛,達致滿全;也使得我們對天主的愛,達致滿全。因此,世世代代的一眾男女都受召重新講述並勉力懷想這「故事中的故事」裡最重要、也最具意義的情節。

今年世界傳播日文告的標題摘自出谷紀,是聖經記載裡面最早發生的故事,天主在其中不斷地參與並投入人類的歷史。當受奴役的以色列子民向天主哀號時,祂立即俯聽,並且想起了過去:「天主記起了祂與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布伯所立的盟約;天主遂眷顧了以色列子民,特別垂念他們」(出二24~25)。天主一想起自己的盟約,就借著一連串的奇蹟妙事帶來釋放,使以色列子民不再受壓迫。然後,天主再將這些奇蹟的意義,逐一告訴梅瑟:「好叫你將我怎樣戲弄了埃及人,在他們中行了什麼奇蹟,都講給你的子孫聽,使你們知道我是上主」(出十2)。由出谷紀,我們有了經驗:對天主的認識,主要是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天主如何持續臨在,代代相傳。賜予生命的天主是借著講述生命的故事來自我啟示。

耶穌自己不用抽象的概念來談論天主,而是運用比喻和日常生活中會發生的小故事。由此,生命成為故事;對聽故事的人來說,故事有了生命:故事進入那些聽故事人們的生命中,改變了他們。

福音也是故事,這並非偶然。福音在對我們談論耶穌時,使我們有「仿效」祂的能力, 使我們相似祂。福音要求讀者投入同一信仰,為能分享同一生命。若望福音告訴我們,「講故事」的最佳典範──天主聖言本身成為故事:「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祂給我們詳述了」(若一18)。原文中所使用的動詞「解經」(exegésato),也可以翻譯作「啟示」和「闡述」。天主親自在人類當中與我們往來如織,帶給了我們一個嶄新的方式去編織我們的故事。

基督的故事並非是已成過去的歷史遺產,而也是我們的故事,並且永遠切合實際。祂的故事告訴我們:天主關心人類、我們的肉身和我們的故事,甚至降生成人,取得肉軀,進入歷史;我們也由此確知,沒有任何一則人類的故事是無關緊要或微不足道的。既然天主成為故事,每一則人類的故事,就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天主的故事。天父在每一個世人的故事中都看到祂降生成人的聖子的故事。每一則人類的故事都具有不可遏抑的尊嚴。由於耶穌將人性提升到令人驚嘆震撼的高度,因此人類所有的故事更應達到此一人性高度。

聖保祿寫道:「你們就是來自基督的書信,卻由我們所寄發出去,不是用墨水寫的,而是以生活的天主聖神;不是寫在石板上,而是在血肉的心版上」(格後三3)。天主聖神——天主的愛,在我們內寫錄。而當祂在我們內寫錄時,祂便在我們內築造良善,提醒我們,謹記於心。意思是說,要將這份良善「銘刻」心中。借著聖神的德能,不論那一則故事,即使是最被人遺忘的故事,或是寫錄成最艱澀難懂的故事,都能受到啟發,獲致重生而成為巨作,變作福音的延伸。如同聖奧斯定的《懺悔錄》、聖依納爵的《朝聖者之旅》。嬰孩耶穌小德蘭的《靈心小史》,以及《約婚夫婦》、《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等等,還有其它數之不盡的故事,都呈現了天主的自由與人的自由,兩者的相遇與交會,令人讚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許多不同的故事,它們都散發出福音的芬芳,見證了天主轉變生命的愛。這些故事,亟需透過各種語言、運用各樣方式,被人分享和傳述,使它們世世代代都成為生活的故事。

我們自己的故事都出現在每個偉大的故事中。當我們閱讀聖經、聖人故事,以及那些光照人心並闡述其美好的章節和段落時,聖神在我們心中自由的揮灑,藉此使我們憶起我們在天主面前的模樣。當我們憶起那份創造我們並拯救我們的愛時,當我們將愛注入我們每日發生的故事中時,當我們把慈悲織進我們人生的掛毯裡時,我們便棄舊圖新。我們不再回憶過去所受的傷害,不再被懊惱與悲傷捆綁;經由向他人敞開自己,我們也將自己向那偉大的「述說者」──天主敞開,擁有與祂相同的視野。向天主訴說我們的故事,絕非毫無幫助:儘管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再改變,但是我們看事的角度和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卻一直在改變。向天主訴說我們的故事,是進入祂那對我們和對他人滿懐憐憫之愛的目光。我們可以向祂一再述說我們的故事,把我們生活中充斥著的各種人物和各樣境遇帶到祂跟前。我們可以和祂一起重新梳理生命的脈絡,修補撕裂和破碎。這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去致力完成的!

因這位偉大「述說者」的目光,唯有祂的視野遠及極終目的,我們就接近故事的其它人物、我們的弟兄姊妹們,以及今天與我們身為同一故事裡的那些人物。在這個世界的舞臺上,沒有人是臨時演員;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有可能改變。即使當我們講述邪惡時,我們可以學習給救贖預留空間;在敗壞中,我們仍能認出慈善的動力,並給它騰出空間。

因此,不是以現世的思維講故事,也並非是要作宣傳或自我標榜,而是要紀念在天主眼中的我們,並為聖神在我們心中所寫錄的一切作見證,同時讓眾人知道,每一個人的故事都記載一些奇妙異工。為能達到目的,讓我們將自己託付給童貞聖母瑪利亞:正如聖經所載,她在母胎中締結了天主的人性,並如同福音所說的,將她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編織起來。她「把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路二19)。讓我們求她援助,因為她懂得如何以愛的溫柔力量去化開我們生命的癥結:

哦,瑪利亞,妳是女人,又是母親,妳在妳胎中締結了天主聖言,妳用自己的生命述說天主偉大的工程。請妳聆聽我們的故事,將之保存在妳的心中,並將那些沒有人要聽的故事,一一轉化成妳的故事。請教導我們認出那條引領人類歷史前進的美善主線。請垂視那些使我們的記憶停滯不前的許多糾結:經過妳溫柔的手,每一個結,都能被解開。充滿聖神的婦女、我們信賴的母親,請來,並啟發我們。請幫助我們建立和平的故事、未來的故事,並給我們指出共同踐實的途徑。 

方濟各

 

發自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0年1月24日,聖師方濟‧沙雷主教紀念日

(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附:梵蒂岡新聞網1月24號的相關新聞】第54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簡介:打造富有人情味的歷史

教宗方濟各於元月24日、傳播主保聖方濟各撒肋爵瞻禮頒布第54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主題為「『好叫你講給你的子孫聽』,生活創造歷史」。

(梵蒂岡新聞網)「在周遭的聲音和訊息令人感到困惑時,我們需要富有人情味的敘述,講述我們和我們之間美好的事。」教宗方濟各在第54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中,開門見山地如此寫道。本屆文告主題為「『好叫你講給你的子孫聽』,生活創造歷史」(出十2),分為五大部分:編織故事、並非所有故事都是好的、眾多故事中的天主事跡、自我更新的歷史,以及令我們煥然一新的講述。教宗首先指出,人類天生是個講述者。「我們從小渴望故事,一如渴望食糧那樣」。在潛移默化中,「故事影響我們的生活」,左右我們有關是非對錯的判斷。人不僅需要「衣物蔽體」(參閱:創三21),也需要「穿上」故事來保護生命。為此,我們編織的不只是衣服,還包括故事。各時代的故事共同使用一臺「紡織機」,其架構涵蓋了「英雄」,包括日常英雄,讓人能「在愛的推動下,勇於尋求夢想,應對艱難處境,打擊邪惡」。沉浸在故事裡,人「能找到英勇的動機來應對生活挑戰」。然而,並非所有故事都是好的。由於「蛇的誘惑在故事脈絡裡埋下難以解開的繩結」(參閱:創三4),今天仍有人「懷著功利的目的敘事」。教宗警惕道,「我們幾乎難以察覺到,自己變得愛嚼舌根」,散播暴力和假消息;傳播的「紡織機」往往製造出毀滅和挑釁的故事,「磨損並撕裂和睦共處的脆弱絲線」;它無法編織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反倒剝奪人性尊嚴。這種功利主義的故事只是曇花一現,好的故事卻能「跨越時空的界限」,數個世紀後仍具有現實意義,滋養生命。再者,有鑑於偽造技術日益精進,甚至出現了「深度偽造」(deepfake),「我們需要有智慧來接受並創造真善美的故事,有勇氣來抵拒虛假和惡意,有耐心和分辨力來重新發現那些有助於在撕裂中維繫絲線的故事」。教宗由此談及聖經的深層意義。聖經乃是「眾多故事中的天主事跡」,從開卷第一章就展現出「天主是創造主兼敘事者」,因為「天主的聖言一出,萬物遂存在」 (參閱:創一),而在創世的高峰,天主造了男女,使他們跟祂一起自由地創造歷史。「聖經是天主與人類之間愛的偉大歷史,其核心是耶穌:祂的事跡使得天主對人的愛,以及人對天主的愛情故事達致滿全」。為此,人類蒙召世世代代將聖經中意義深遠的事跡講給子孫聽。接著,教宗闡述本屆文告的主題:天主透過奇事,拯救以色列子民脫離奴隸生活後,吩咐梅瑟把這些奇事「講給子孫聽,為叫他們知道祂是上主」(參閱:出十2)。教宗強調,「《出谷紀》的經驗教導我們,對天主的認識尤其通過世代相傳的講述傳承下去」。天主子耶穌也談論天主,祂不說空洞抽象的話,而是運用日常生活的比喻。「生活由此成了故事,然後對聆聽者來說,故事又化為生活:福音故事進入聆聽者的生活,並改變他的生命」。此外,「基督的事跡絕非歷史遺產」,它與我們的經歷相結合,「始終具有現實意義」。天主關愛世人,並降生成人,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從此以後,「就某個意義來說,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神聖的。天父能在每個人的經歷中再次看到祂的聖子降臨塵世的事跡」。誠如聖保祿所言,基督以生活的聖神在我們血肉的心板上書寫(參閱:格後三3),「天主聖愛在我們內書寫」,種下善的苗芽。因著聖神的化工,每段歷史,即使是遭人遺忘的歷史,都能受到啟發,再次化為傑作,成為福音的新篇章。「我們人人都知道幾個散發福音馨香的故事,它們見證出天主轉化生命的愛。這些故事需要加以分享、講述和實踐」。這便是「自我更新的歷史」。談到講述如何使我們煥然一新,教宗寫道:「我們只要謹記那創造並拯救我們的愛,並將這份愛注入我們的日常經歷,以慈悲編織每天的生活脈絡,我們就能翻開新篇章。我們不再糾結於惋惜和悲傷,擺脫那禁錮人心的病態回憶,並向他人開放,向敘事者天主的觀點敞開心扉。對天主訴說我們的經歷絕非無濟於事:儘管事態保持原樣,但是意義和觀點已有所轉變。向上主訴說,等同於進入祂對我們和他人的憐愛目光。」

教宗表示,唯有敘事者天主的目光是「最終的觀點」。透過這觀點,我們能親近周遭的弟兄姊妹,理解到「在世界的舞臺上沒有人是跑龍套的,每個人的歷史都可能有所改變」。「即使是在講述惡,我們也能學會為救贖留空間,在惡當中認出善的動態,並為它騰出空間」。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懇求聖母瑪利亞、這位「在腹中編織天主人性」的童貞女,請她「解開我們生活中糾纏不清的繩結,協助我們建設和平的歷史、未來的歷史」。

這是一片小小的天地,這是一塊心靈的淨土。閒暇時,撒播一些種子,澆澆水,施施肥,不求收穫,只求耕作的快樂。這裡沒有籬笆,沒有護院的狼犬。若是朋友願意,可以自由進來瞧瞧,聞聞花香,聽聽鳥鳴。若是碰巧,還可以撿拾到春花一瓣或是秋果幾串。園裡栽種的是智慧樹,開的是自由花,結的是開心果。園子的主人願與四方的朋友共品清茶笑對人生。

相關焦點

  • 教宗方濟各:第29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2021年第29屆世界病患日文告2021年2月11日「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第8節)無論何時何地,耶穌對那些人「只說不做」(第3節)的批判,總是有幫助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免於偽善的惡行,它使我們無法如唯一天主父的孩子那般茁壯成長,並阻礙我們活出普世性兄弟情誼的召叫。在面對弟兄姊妹們的需要時,耶穌要我們以一種與那偽善行為完全相反的方式作出答覆。祂要我們停下、傾聽,與他人建立直接而個人的關係,對他人有同理心,並且在服務他人時,參與到他們的痛苦中。(參閱:路十30~35)2.
  • 教宗方濟各第一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第一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常年期第33主日
  • 【磐石之聲】第56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切莫對天主的召叫充耳不聞
    文/梵蒂岡新聞網網站 編輯/海鷗傳信RC公共平臺【磐石之聲】教宗:基督徒不要成為偽君子,不要粉飾自己的靈魂/為天主與人的修和服務【四旬期必看】耶穌受難記(天主教版)第56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教宗方濟各在第56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中如此勉勵道。許諾和冒險是教宗方濟各在第56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中強調的兩個幅度。這份文告的靈感來源是耶穌召叫首批門徒的事跡(谷一16-20),以及剛結束的兩大盛事: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和巴拿馬世青節。教會在這些活動中聆聽青年和他們的所需,試圖向他們作出具體回應。
  • 教宗方濟各:天主愛同性戀者本來的樣子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教宗方濟各因其「同性戀者有權組建家庭」的言論再次成為全球媒體焦點,甚至帶動了聯合國秘書長、葡萄牙人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兩國總統的連鎖支持效應,這三人都來自天主教傳統的國家。2013年3月13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豪爾赫·馬裡奧·貝爾戈裡奧當選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訪美:有人歡喜有人愁?
    世界上治理人口最多的三位領袖先後到訪美國,亦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印度總理莫迪以及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013年3月13日,時任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的豪爾赫·馬裡奧·貝戈利奧(Jorge Mario Bergoglio)在梵蒂岡被選舉為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作為義大利移民的後裔,方濟各成為首位出身美洲的教宗。
  • 剛剛教宗發布2019世界病人日文告--德蘭修女,對任何遭受苦難者的無償愛情典範
    【磐石之聲】教宗直言「與其進堂後憎恨他人倒不如像無神論者一樣生活」教宗方濟各2019年世界病人日文告:分施是基督徒的健康顯示器教宗方濟各為第27屆世界病人日發表的文告強調了「白白分施」的含義,指出分施是能夠向個人主義和當代社會分裂提出挑戰的典範。本屆世界病人日將於2月11日在印度加爾各答舉行。
  • 第 27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第 27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2019年 2 月 11 日
  • 【福音視頻】《平民教宗方濟各》,一部不可錯過的好電影!
    第一位來自南美洲的教宗,少掉了權貴之間的關係,總是與貧民同在,當時他已擔任道主教,但始終熱愛搭乘大眾運輸,藉此與民眾更加親近,我們生活在一個太平的環境中,很難能明白充斥著貧窮、毒品和暴力的世界,而這樣一位經常處在一個危機中的神職人員,所需要面對的挑戰並不是我們所能想像。
  • 教宗方濟各、韋爾比總主教等宗教領袖致函南蘇丹領導人
    在聖誕節之際,教宗方濟各、英國聖公會首席主教和蘇格蘭長老教會領袖共同致函南蘇丹領導人,並證實有意訪問該國。他們在聯合信函中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你們取得的微小進展,但是我們知道這還不夠」。
  • 2021年第29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2021年第29屆世界病患日文告2021年2月11日「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
  • 教宗方濟各的新年寄語
    【磐石之聲】教宗:在一切事上感謝天主,我們將能給世界帶來希望教宗方濟各新年寄語,祝大家新年快樂!
  • 恐怖分子自命「殉道者」,教宗方濟各公開譴責
    教宗方濟各與聖職人員合影 6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中,對自殺式襲擊者將自己視為「殉道者」的觀點進行了譴責,並稱這令基督徒感到「厭惡」。但在初期基督徒那裡,殉道意味著處在這個世界價值觀的另一面:不做迫害者,而是受迫害的人;不做狂妄自大者,而做溫良和善的人;不做欺騙者,而成為服從真理的人;不做撒謊者,而做誠實的人。「忠於耶穌的教導,並且忠誠至死,被初期基督徒美其名曰『殉道』,意思是『作見證』,」教宗說。他表示,殉道者的力量是基督徒的希望,但殉道不是基督徒生活的至高理想,因為在這之上還有愛德,即對上帝和他人的愛。
  • 時評:教宗方濟各為何能在這個看似宗教下降的時代如此深入人心?
    他就是目前在任的教宗方濟各。自2013年3月上任至今短短2年時間,已經在天主教信徒中和世界範圍內贏得廣泛的人心,尤其是他敢於直斥梵蒂岡高層神職人員的官僚和貪婪、以及宗教律法主義者的刻薄的這種坦率和直接讓不少平信徒深得安慰,並且他推動的天主教改革、以及在世界外交中顯出的深遠作用,也引起國際媒體界甚至政界等非宗教界的許多讚揚。
  • 教宗2020年世界窮人日文告:向窮人伸手施惠
    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的世界窮人日文告中闡述了這一點。聖座新聞室於6月13日以直播形式召開記者會,介紹了本年度的窮人日文告,主題為「向窮人伸手施惠」(參閱:德七36)。舊約《德訓篇》的睿智勸言貫穿了第四屆世界窮人日文告。教宗指出,這些金玉良言的作者生活在大約主歷前兩百年,「這些意義深遠的話語今日也有助於我們專注於本質,跨越冷漠的障礙」。
  • 教宗方濟各將於10月3日在亞西西籤署《眾位弟兄》通諭
    教宗方濟各將頒布談論「兄弟關係和社會友情」的新通諭。他將於10月3日前往亞西西,在聖方濟各大殿主持彌撒聖祭。鑑於目前的疫情,這項禮儀將以私人形式舉行,沒有信友參加。
  • 教宗方濟各否決亞馬遜地區要求已婚神父的呼籲
    圖源:Pixabay 近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明確表示在2月13日發布的備受期待的《使徒勸勉》中,方濟各不認同允許已婚神父的提議。取而代之的是,在名為《親愛的亞馬遜》(拉丁語:Querida Amazonia)的文件中,教宗著重強調了傳福音的必要性,還談到鼓勵更多的天主教信徒考慮在亞馬遜地區從事教牧職務的重要性。
  • 剛果金教宗方濟各中學喜迎首批畢業生
    在「和平種子」協會的支持與義大利主教團的貢獻下,剛果民主共和國金夏沙「教宗方濟各」中學的首批學生領取了畢業證書。《羅馬觀察報》9月12日刊登了裡庫佩羅的一篇相關文章,題名為《普世友愛》。(梵蒂岡新聞網)許多人的團結與奮鬥結出了鼓舞人心的果實。
  • 教宗方濟各2020年四旬期文告
    教宗方濟各2020年四旬期文告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今年上主再次賜給我們一段恩寵的時期,好能以煥然一新的心來作準備,慶祝耶穌死亡與復活的偉大奧跡,而耶穌的死亡與復活正是個人及團體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基石這樣,你總能重獲新生」(第123號)。耶穌的逾越不是過去的事件;反而因聖神的大能永存不滅,使我們以信德能在受苦的人身上看見和觸摸到基督的血肉。 2、悔改的急迫性 天主的慈悲借著逾越奧跡賜給了我們,深入默想逾越奧跡是一件具有意義的好事。
  • ...馬克龍宣布與天主教改善關係引發爭議,將於6月份拜訪教宗方濟各
    據路透社報導,梵蒂岡上周五表示,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 將於6月下旬份訪問梵蒂岡並拜訪教宗方濟各。前不久,馬克龍因表示想與在法國的天主教教會改善關係而被指控對法國的世俗基礎造成壓力。今年4月,馬克龍呼籲加強法國與天主教教會之間的聯繫。但批評人士表示,這一舉動模糊了法國已經堅持了幾代人的宗教不應幹預政府的界限。。
  • 羅馬新教宗方濟各正式就職:真正的權力是服務最小的弟兄
    很多天主教的信眾,包括媒體,都注意到新教宗方濟各的作風是相當簡樸和謙遜。首先,他的就職儀式一切從簡,縮減到只有兩個小時。他坐的車是吉普開篷車,而不是通常教宗會坐的那種教宗專用的防彈專車。另外,他穿的不是名貴的紅鞋子而是黑色的鞋子,而且這雙鞋子是朋友送給他的。據說他在投票選教宗的時候穿的鞋子已經是爛的,已經有洞了,他的朋友看不下去才送了一雙鞋給他。他穿的就是這雙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