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傳播日為每年耶穌升天節
教宗方濟各
「你將講給你的子孫聽。」(出十2)
生命成為故事
我想將今年的世界傳播日文告專注於「講故事」這個主題上,因為我相信,我們若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我們就必須從美好的故事汲取真理,而這些故事是能夠建立,而非拆毀,能幫助我們再次尋根和獲得力量,一起向前邁進。我們身處的環境,充斥著嘈雜混亂的聲音與訊息;因此,我們需要一則深具人性的故事來表達我們自己,並闡述我們心中的美善。這則故事,以溫柔的眼光,看待我們的世界和正發生在其中的大小事件;這則故事告知我們,我們每個人猶如一張生命的掛毯上各個不同的部分,環環相扣;這則故事,可以顯示出那些使我們彼此交織相連的縷縷絲線,一覽無遺。人們總愛「講故事」。從童年開始,我們渴望聽故事就好像飢餓時渴望食物一樣。故事有著各種不同的形式,比如童話、小說、電影、歌曲、新聞等等,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生命。通常,我們根據自己所認同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來判定何者為是,何者為非。許許多多的故事在我們的心中烙下印記,堅定我們的信念,塑造我們的行為,並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究竟是誰,同時表現出自己的特質。
我們人類不僅是唯一需要衣裝來遮蓋自己脆弱地方的受造物(參閱:創三21),也是唯一需要藉由故事來「遮蓋」並維護我們生命的一群。我們不只編織衣裝,也編織故事。的確,由於人類有「編織」的能力(拉丁文「texere」),因而產生編制織物(textile),或編輯文本(text)這兩個詞彙。不同世代的故事,都由同一臺「織布機」織就:而敘事的絲線,則包括許多甚至是日常生活上的「英雄人物」,他們追求夢想,卻屢屢遭遇困境,並與邪惡對抗;然而,他們是在一股力量——愛的驅使之下,才變得勇敢。我們將自己沉浸於故事中,我們就找到充分的理由,效法其中的英雄人物,英勇地面對生命中的挑戰。
人們總愛「講故事」,正因為我們自己投身於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我們才不停地發現自己,使我們度每日的生活,猶如編織一張掛毯,日漸華麗豐盛。然而,一開始,我們的故事就受到威脅:邪惡在人類歷史中蜿蜒來回。
「吃了這果子,你們將如同天主一樣」(參閱:創三4):蛇對人的誘惑,將一個死結編織在類歷史這匹織布上。時至今日,仍然有人利用這套講故事的手法,來達到剝削他人的目的:「一旦你擁有……,你就能成為……,你就能辦到……。」這個訊息,正由他們口中悄悄說出。有多少故事,麻木我們的感覺,一再要我們相信:要快樂,就要不斷地獲得、擁有和消耗。我們甚至沒有發現到,自己是多麼地貪於閒聊八卦,又不停地消費暴力與謊言。然而,有建設性的、有強化社會連繫和文化結構功能的故事,通常在各種溝通平臺上不容易找到;取而代之的,卻是毀滅性和破壞性的故事,不僅造成損害,還令那些使我們互相連結成為一個社會卻又容易斷裂的絲線,頻頻脫落。若人們一直將未經確認的消息點點滴滴地匯聚起來,重複著看似頗有道理、其實無關緊要的論據,發送著充滿敵意的訊息,散播仇恨,這不但沒有為編織人類歷史助一臂之力,反而處處剝奪他人的尊嚴。
然而,那些被人利用、拿來爭權奪利的故事,如同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美好的故事卻能超越時空,歷久彌新,即使數世紀過去,仍然合乎時宜,因為它滋養生命。
在這個篡改及假冒手法愈見高明(比如:偽造技術,「deepfake」),且發展日益猖獗的年代,我們要有智慧去傳承和講述真實又美好的故事;我們要有勇氣去棄絕那些虛假和惡劣的故事;我們要有耐心和分辨能力去重新發現那些能幫助我們的許多故事,使我們身處於現時諸多的煎熬困厄,仍不失去生活方向;我們需要一些故事,透過其中的無名英雄,來報導我們的真實身分。
聖經是故事中的故事,不知有多少事件、民族和人物,藉由它展現在我們眼前!聖經從一開始就向我們顯示天主是誰:祂兼具「造物主」和「述說者」的身分。的確,天主一發聖言,萬物化生(參閱:創一);祂身為「述說者」,一說就有,最後創造了男人和女人,成為祂的同伴,和他們自由地交談;他們與天主共同造就歷史。在聖詠中,受造物向造物主傾訴:「禰造成了我的五臟六腑,禰在我母胎中締結了我。我讚美禰,因我被造,驚奇神奧,禰的工作,千奇萬妙(……)。我何時在暗中構形,我何時在母胎造成,我的骨骸禰全知情」(詠一三九:13~15)。我們雖被生下來,卻還不完美,需要不斷地被「織造」與「締結」。生命已賜給了我們,邀請我們繼續織造那屬於我們的「千奇萬妙」。
所以,聖經可說是天主和人之間偉大的愛情故事,耶穌位居中心:祂的故事,使得天主對我們的愛,達致滿全;也使得我們對天主的愛,達致滿全。因此,世世代代的一眾男女都受召重新講述並勉力懷想這「故事中的故事」裡最重要、也最具意義的情節。
今年世界傳播日文告的標題摘自出谷紀,是聖經記載裡面最早發生的故事,天主在其中不斷地參與並投入人類的歷史。當受奴役的以色列子民向天主哀號時,祂立即俯聽,並且想起了過去:「天主記起了祂與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布伯所立的盟約;天主遂眷顧了以色列子民,特別垂念他們」(出二24~25)。天主一想起自己的盟約,就借著一連串的奇蹟妙事帶來釋放,使以色列子民不再受壓迫。然後,天主再將這些奇蹟的意義,逐一告訴梅瑟:「好叫你將我怎樣戲弄了埃及人,在他們中行了什麼奇蹟,都講給你的子孫聽,使你們知道我是上主」(出十2)。由出谷紀,我們有了經驗:對天主的認識,主要是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天主如何持續臨在,代代相傳。賜予生命的天主是借著講述生命的故事來自我啟示。
耶穌自己不用抽象的概念來談論天主,而是運用比喻和日常生活中會發生的小故事。由此,生命成為故事;對聽故事的人來說,故事有了生命:故事進入那些聽故事人們的生命中,改變了他們。
福音也是故事,這並非偶然。福音在對我們談論耶穌時,使我們有「仿效」祂的能力, 使我們相似祂。福音要求讀者投入同一信仰,為能分享同一生命。若望福音告訴我們,「講故事」的最佳典範──天主聖言本身成為故事:「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祂給我們詳述了」(若一18)。原文中所使用的動詞「解經」(exegésato),也可以翻譯作「啟示」和「闡述」。天主親自在人類當中與我們往來如織,帶給了我們一個嶄新的方式去編織我們的故事。
基督的故事並非是已成過去的歷史遺產,而也是我們的故事,並且永遠切合實際。祂的故事告訴我們:天主關心人類、我們的肉身和我們的故事,甚至降生成人,取得肉軀,進入歷史;我們也由此確知,沒有任何一則人類的故事是無關緊要或微不足道的。既然天主成為故事,每一則人類的故事,就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天主的故事。天父在每一個世人的故事中都看到祂降生成人的聖子的故事。每一則人類的故事都具有不可遏抑的尊嚴。由於耶穌將人性提升到令人驚嘆震撼的高度,因此人類所有的故事更應達到此一人性高度。
聖保祿寫道:「你們就是來自基督的書信,卻由我們所寄發出去,不是用墨水寫的,而是以生活的天主聖神;不是寫在石板上,而是在血肉的心版上」(格後三3)。天主聖神——天主的愛,在我們內寫錄。而當祂在我們內寫錄時,祂便在我們內築造良善,提醒我們,謹記於心。意思是說,要將這份良善「銘刻」心中。借著聖神的德能,不論那一則故事,即使是最被人遺忘的故事,或是寫錄成最艱澀難懂的故事,都能受到啟發,獲致重生而成為巨作,變作福音的延伸。如同聖奧斯定的《懺悔錄》、聖依納爵的《朝聖者之旅》。嬰孩耶穌小德蘭的《靈心小史》,以及《約婚夫婦》、《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等等,還有其它數之不盡的故事,都呈現了天主的自由與人的自由,兩者的相遇與交會,令人讚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許多不同的故事,它們都散發出福音的芬芳,見證了天主轉變生命的愛。這些故事,亟需透過各種語言、運用各樣方式,被人分享和傳述,使它們世世代代都成為生活的故事。
我們自己的故事都出現在每個偉大的故事中。當我們閱讀聖經、聖人故事,以及那些光照人心並闡述其美好的章節和段落時,聖神在我們心中自由的揮灑,藉此使我們憶起我們在天主面前的模樣。當我們憶起那份創造我們並拯救我們的愛時,當我們將愛注入我們每日發生的故事中時,當我們把慈悲織進我們人生的掛毯裡時,我們便棄舊圖新。我們不再回憶過去所受的傷害,不再被懊惱與悲傷捆綁;經由向他人敞開自己,我們也將自己向那偉大的「述說者」──天主敞開,擁有與祂相同的視野。向天主訴說我們的故事,絕非毫無幫助:儘管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再改變,但是我們看事的角度和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卻一直在改變。向天主訴說我們的故事,是進入祂那對我們和對他人滿懐憐憫之愛的目光。我們可以向祂一再述說我們的故事,把我們生活中充斥著的各種人物和各樣境遇帶到祂跟前。我們可以和祂一起重新梳理生命的脈絡,修補撕裂和破碎。這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去致力完成的!
因這位偉大「述說者」的目光,唯有祂的視野遠及極終目的,我們就接近故事的其它人物、我們的弟兄姊妹們,以及今天與我們身為同一故事裡的那些人物。在這個世界的舞臺上,沒有人是臨時演員;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有可能改變。即使當我們講述邪惡時,我們可以學習給救贖預留空間;在敗壞中,我們仍能認出慈善的動力,並給它騰出空間。
因此,不是以現世的思維講故事,也並非是要作宣傳或自我標榜,而是要紀念在天主眼中的我們,並為聖神在我們心中所寫錄的一切作見證,同時讓眾人知道,每一個人的故事都記載一些奇妙異工。為能達到目的,讓我們將自己託付給童貞聖母瑪利亞:正如聖經所載,她在母胎中締結了天主的人性,並如同福音所說的,將她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編織起來。她「把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路二19)。讓我們求她援助,因為她懂得如何以愛的溫柔力量去化開我們生命的癥結:
哦,瑪利亞,妳是女人,又是母親,妳在妳胎中締結了天主聖言,妳用自己的生命述說天主偉大的工程。請妳聆聽我們的故事,將之保存在妳的心中,並將那些沒有人要聽的故事,一一轉化成妳的故事。請教導我們認出那條引領人類歷史前進的美善主線。請垂視那些使我們的記憶停滯不前的許多糾結:經過妳溫柔的手,每一個結,都能被解開。充滿聖神的婦女、我們信賴的母親,請來,並啟發我們。請幫助我們建立和平的故事、未來的故事,並給我們指出共同踐實的途徑。
方濟各
發自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0年1月24日,聖師方濟‧沙雷主教紀念日
(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附:梵蒂岡新聞網1月24號的相關新聞】第54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簡介:打造富有人情味的歷史教宗方濟各於元月24日、傳播主保聖方濟各撒肋爵瞻禮頒布第54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主題為「『好叫你講給你的子孫聽』,生活創造歷史」。
(梵蒂岡新聞網)「在周遭的聲音和訊息令人感到困惑時,我們需要富有人情味的敘述,講述我們和我們之間美好的事。」教宗方濟各在第54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中,開門見山地如此寫道。本屆文告主題為「『好叫你講給你的子孫聽』,生活創造歷史」(出十2),分為五大部分:編織故事、並非所有故事都是好的、眾多故事中的天主事跡、自我更新的歷史,以及令我們煥然一新的講述。教宗首先指出,人類天生是個講述者。「我們從小渴望故事,一如渴望食糧那樣」。在潛移默化中,「故事影響我們的生活」,左右我們有關是非對錯的判斷。人不僅需要「衣物蔽體」(參閱:創三21),也需要「穿上」故事來保護生命。為此,我們編織的不只是衣服,還包括故事。各時代的故事共同使用一臺「紡織機」,其架構涵蓋了「英雄」,包括日常英雄,讓人能「在愛的推動下,勇於尋求夢想,應對艱難處境,打擊邪惡」。沉浸在故事裡,人「能找到英勇的動機來應對生活挑戰」。然而,並非所有故事都是好的。由於「蛇的誘惑在故事脈絡裡埋下難以解開的繩結」(參閱:創三4),今天仍有人「懷著功利的目的敘事」。教宗警惕道,「我們幾乎難以察覺到,自己變得愛嚼舌根」,散播暴力和假消息;傳播的「紡織機」往往製造出毀滅和挑釁的故事,「磨損並撕裂和睦共處的脆弱絲線」;它無法編織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反倒剝奪人性尊嚴。這種功利主義的故事只是曇花一現,好的故事卻能「跨越時空的界限」,數個世紀後仍具有現實意義,滋養生命。再者,有鑑於偽造技術日益精進,甚至出現了「深度偽造」(deepfake),「我們需要有智慧來接受並創造真善美的故事,有勇氣來抵拒虛假和惡意,有耐心和分辨力來重新發現那些有助於在撕裂中維繫絲線的故事」。教宗由此談及聖經的深層意義。聖經乃是「眾多故事中的天主事跡」,從開卷第一章就展現出「天主是創造主兼敘事者」,因為「天主的聖言一出,萬物遂存在」 (參閱:創一),而在創世的高峰,天主造了男女,使他們跟祂一起自由地創造歷史。「聖經是天主與人類之間愛的偉大歷史,其核心是耶穌:祂的事跡使得天主對人的愛,以及人對天主的愛情故事達致滿全」。為此,人類蒙召世世代代將聖經中意義深遠的事跡講給子孫聽。接著,教宗闡述本屆文告的主題:天主透過奇事,拯救以色列子民脫離奴隸生活後,吩咐梅瑟把這些奇事「講給子孫聽,為叫他們知道祂是上主」(參閱:出十2)。教宗強調,「《出谷紀》的經驗教導我們,對天主的認識尤其通過世代相傳的講述傳承下去」。天主子耶穌也談論天主,祂不說空洞抽象的話,而是運用日常生活的比喻。「生活由此成了故事,然後對聆聽者來說,故事又化為生活:福音故事進入聆聽者的生活,並改變他的生命」。此外,「基督的事跡絕非歷史遺產」,它與我們的經歷相結合,「始終具有現實意義」。天主關愛世人,並降生成人,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從此以後,「就某個意義來說,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神聖的。天父能在每個人的經歷中再次看到祂的聖子降臨塵世的事跡」。誠如聖保祿所言,基督以生活的聖神在我們血肉的心板上書寫(參閱:格後三3),「天主聖愛在我們內書寫」,種下善的苗芽。因著聖神的化工,每段歷史,即使是遭人遺忘的歷史,都能受到啟發,再次化為傑作,成為福音的新篇章。「我們人人都知道幾個散發福音馨香的故事,它們見證出天主轉化生命的愛。這些故事需要加以分享、講述和實踐」。這便是「自我更新的歷史」。談到講述如何使我們煥然一新,教宗寫道:「我們只要謹記那創造並拯救我們的愛,並將這份愛注入我們的日常經歷,以慈悲編織每天的生活脈絡,我們就能翻開新篇章。我們不再糾結於惋惜和悲傷,擺脫那禁錮人心的病態回憶,並向他人開放,向敘事者天主的觀點敞開心扉。對天主訴說我們的經歷絕非無濟於事:儘管事態保持原樣,但是意義和觀點已有所轉變。向上主訴說,等同於進入祂對我們和他人的憐愛目光。」教宗表示,唯有敘事者天主的目光是「最終的觀點」。透過這觀點,我們能親近周遭的弟兄姊妹,理解到「在世界的舞臺上沒有人是跑龍套的,每個人的歷史都可能有所改變」。「即使是在講述惡,我們也能學會為救贖留空間,在惡當中認出善的動態,並為它騰出空間」。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懇求聖母瑪利亞、這位「在腹中編織天主人性」的童貞女,請她「解開我們生活中糾纏不清的繩結,協助我們建設和平的歷史、未來的歷史」。
這是一片小小的天地,這是一塊心靈的淨土。閒暇時,撒播一些種子,澆澆水,施施肥,不求收穫,只求耕作的快樂。這裡沒有籬笆,沒有護院的狼犬。若是朋友願意,可以自由進來瞧瞧,聞聞花香,聽聽鳥鳴。若是碰巧,還可以撿拾到春花一瓣或是秋果幾串。園裡栽種的是智慧樹,開的是自由花,結的是開心果。園子的主人願與四方的朋友共品清茶笑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