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甘北
為了支持古天樂建學校,我去電影院看了剛上映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
這部《使徒行者2》的劇情是完全獨立的,跟2014年的香港TVB電視劇,及此前電影版的《使徒行者》,都沒有直接的聯繫。
但講的依舊是香港電影最擅長的題材——警察、臥底、匪徒的故事。
1987年,菲律賓孤兒院裡,擁有高智商的孤兒奀仔和阿DEE,被犯罪分子盯上,一個被擄走,一個滾落山坡。這是故事的伏筆。
隨後,鏡頭切入2019年的香港。
鬧市連續發生兩起撞人襲擊事件,而在兩起事件發生前,警方都曾接到了匿名報警。
經調查,報警者是獨立記者姚可儀,而她還有一個身份,即一名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的高學歷黑客。
她告訴警察,她入侵了一個犯罪分子網絡,發現有一個跨國集團,常年綁架兒童訓練成特工,並潛伏進多國的警察系統,香港警方中也潛入了內鬼。
故事便從這裡展開了——誰是內鬼?
吳鎮宇飾演的葉志帆,張家輝飾演的程滔,古天樂飾演的井進賢,演繹的是三個高階警司的複雜關係,既是同僚,又是師徒,還可能是生死對決的正邪不兩立。
這也是《使徒行者2》的精彩之處。
就像一場狼人殺,引導著觀眾跟劇中人物,一點一點去抽絲剝繭——不僅不知道誰是壞人,甚至不知道有幾個壞人。
不足兩小時的電影中,劇情不斷被反轉,整個敘事非常流暢緊湊,更難得的是,人物性格竟非常立體,人人有愛,人人有恨。
早兩天,我跟我爸討論過一個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活得那麼艱辛,承受了肉體難以承受的勞作,甚至完全喪失生命尊嚴,卻依舊願意忍受痛苦活下去,哪怕這活比死還難受?
我爸給了我一個很現實的答案:「他死了,他的妻子和孩子怎麼辦?」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命題:人是因為什麼而心甘情願承受苦難?
因為苦難本身嗎?當然不是!誰會天生喜歡吃苦呢,我們費盡一切努力,不過都是為了擺脫苦難。
而令我們心甘情願忍受的,是愛。
人一旦有了愛,就有了軟肋。
街頭乞討的母親,寧願忍受長達幾十年的欺凌,也要一口口給孩子討要食物。那日子很難,可是她撐不下去了,她的孩子怎麼辦?
愛是饋贈,愛也是負擔。
這也是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數次聽人說起,如果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辭職了,我早就離婚了,我早就去環遊世界了……
愛把人困在枷鎖裡。
許多警匪電影的矛盾根本點都在這裡。
不管是警察還是匪徒,但凡是人,就一定有愛有恨。恨令人豁出去,愛令人豁不出去。於是人便陷入了內在的矛盾中,壞又壞不透,好又好不齊。
《使徒行者2》也不例外,整部電影都寫滿了人性的掙扎和正邪的糾纏。
人人都有愛恨,人人都有軟肋。
吳鎮宇飾演的葉志帆,在信任與不信任間掙扎。一邊是昔日的徒弟,一邊是跟隨多年的下屬,但好友兄弟面臨「內鬼」質疑,他該相信理智還是情感?
張家輝飾演的程滔,軟肋來自於他童年的愧疚。猶豫、搖擺,還有一點不該有的仁慈之心,這對於在槍林彈雨中討生活的人而言是致命的。每多一份仁慈,就多了一份危機。
古天樂飾演的井進賢,軟肋來源於妻子和女兒。他的愛令他痛苦,也令他忍受,只要女兒一天沒有平安,他就不得不一直忍受下去……
幾十年前的影視作品都有「臉譜化」。
好人濃眉大眼,壞人賊眉鼠眼,觀眾一眼就能辨別忠奸。
但近年來,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越來越趨立體,別說不到最後一刻都辯不出忠奸,就連同一個人,都有多面的性格。
他可能是個好員工,卻不是個好父親。他可能是個大反派,卻又有令人同情的苦衷。甚至於他作了100件惡事,卻又在最要緊的關頭,選擇了犧牲和大義……
這源於我們對人性探討的不斷深入。
事實上,越成長,就越會發現,相比於「非黑即白」的絕對化,世上更多的是「灰色地帶」。每個人都有正義的一面,也每個人都有邪惡的一面。
正義和邪惡的鬥爭,不僅存在於「警察抓壞人」這種明晃晃的較量,還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你選擇做一個怎樣的人?
香港警匪片一直在試圖探討這個道理。
從早期的《無間道》開始,不管是警方派去的臥底,還是匪徒派來的內鬼,都在力求呈現人物的立體和命運的無常。
把這種矛盾講清楚了,電影就成功了一大半。
這或許就是《使徒行者2》的魅力之處,正義和邪惡,是非與恩義,警匪天性與兄弟情誼,每個人都被困在矛盾中,情節是立體的,人物是飽滿的。
吳鎮宇敢於面對眾人的質疑,為兄弟說出一句「我為他擔保」,可他一直戴在手上的,是一隻米奇老鼠的手錶。這是剛柔並濟。
張家輝和古天樂幾度生死對決,卻又一個在槍裡裝了空彈,一個故意把子彈打偏了一寸。這是進退兩難。
就連作為副線的女記者姚可儀,都不是誤打誤撞進入案件中的,她也有她的血海深仇和心之所系……
沒有絕對的正義,也沒有絕對的邪惡。
把這個內核講好了,故事就生動了起來。
柬埔寨街頭的驚險槍戰,機車、彈藥、直升機齊上場,生死一刻令人揪心。
西班牙的對決別開生面,除了精彩的槍戰,還加入了鬥牛的新元素。
大場面轟烈刺激,細節處卻走心感人。
古天樂為了妻兒屈膝下跪,張家輝生死關頭為人擋槍,就連電影開頭的魔方,都成了埋下伏筆的重要道具……
撲朔迷離的身份反轉,和正邪交戰的幾度對壘,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有激情,有苦衷,有仇恨,有掙扎,有錚錚鐵骨,也有柔情軟肋,有誓死維護的正義,也有掙扎矛盾的困境,有血和淚的洗禮,也有生和死的大義……
還有出乎意料的電影結局。
我們因愛而畏縮,但也千萬別忘記,我們同樣因愛而勇敢。
這種勇敢是生死攸關處,依舊能生出的一絲溫情。就像張家輝在飛機上,試探地問古天樂:「難道你不認識我了嗎?」
你不認識我了,我依舊認識你。
你有你的軟肋,但其實,我一直跟你一起,用生命守護你的軟肋。
所謂兄弟,莫過如此。
—甘北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