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兩場」的澳大利亞中餐館

2021-01-11 新華社客戶端

顧客從「西安名吃」打包餐食帶走(儲晨 攝)《環球》雜誌記者/白旭(發自坎培拉)

正午時分本應該是餐館最忙的時段,何偉卻關閉了他位於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市中心的「大鴨梨」餐館,鎖上了門。「這家餐廳已經經營7年了,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停業,並且不知道何時才能重新開門。」這位現年46歲的店主說。

「大鴨梨」是坎培拉最受歡迎的中餐館之一,招牌菜是北京烤鴨。餐館旁邊是坎培拉劇院,不遠處是購物中心,因此何偉從不發愁顧客。趕上忙的時候,餐館甚至一座難求。但新冠肺炎疫情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疫情最初在國內蔓延的時候,我很擔心,我的父母、哥哥、姐姐都在國內,我每天跟他們通電話,每天看新聞。」他說,「餐館主營中國菜,員工也都是中國人,所以我們第一時間組織員工為中國加油。」

當時正值澳大利亞林火季末期,出於當地人防煙霾的需要,坎培拉的口罩一度供不應求。「我們就幾個、幾十個地湊,然後通過隔壁的澳華會送到國內。」他說。

中國國內的疫情緩解了,但是何偉發現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有不良記者抹黑說(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這種汙名化對中餐館生意影響很大:客人不來了,營業額下降;生意不好,當地兼職的留學生也沒法僱了。」

此外,澳大利亞在2月初宣布了對華旅行禁令,很多中國人尤其是留學生回國過年之後,發現無法再回到澳大利亞,因此「大鴨梨」也失去了很多華人顧客。

壓倒餐廳的最後一根稻草是,3月23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升級防疫措施,關閉社交文娛場所,只允許餐館和咖啡廳經營外賣和打包業務。因此,「大鴨梨」決定停業。何偉說,「疫情暴發前外賣佔比也不是很大,做外賣不划算。疫情會影響至少一到兩個季度,全年營業額損失預計有1/4到一半。」

何偉這樣的華人在澳大利亞代表著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一方面,他們「經歷了」國內和澳大利亞兩次疫情,就是網友們說的「打兩場」;另一方面,他們受到的影響很大,除了和當地人一樣有健康和經濟兩方面的擔心以外,還要面對汙名化的傷害。

與何偉不同,「西安名吃」的王小姐現在仍在店裡工作。她從墨爾本一所大學畢業後,跟朋友合作在幾個月前開了這家餐館。她告訴《環球》雜誌記者,目前的營業額達不到之前的1/3。她在當地中文雜誌上刊登廣告,進行八五折優惠促銷活動。

「我對未來沒有預期,因為不知道疫情會怎樣發展。」她說,「我不想太悲觀,卻也沒辦法樂觀。店總要開下去,遇到問題的時候再說。」

「西安名吃」位於坎培拉迪克森社區的伍利街。那條街是坎培拉的「唐人街」,平常忙碌的時候很難找到停車位,現在卻變得空空蕩蕩。

「貓婆小面」也在那條街上。這個國內連鎖品牌由於曾經上過《舌尖上的中國》而名聲大噪。「我們自2018年11月開業以來生意一向不錯,人多的時候門外會排起長隊。」33歲的老闆李先生說。

他告訴記者,坎培拉的餐飲業有一個規律,年底學生放假回家,市場就會進入淡季。於是餐館1月放假兩周,回國過年。「我家在湖南長沙,當時就是不讓走親戚、不讓聚會。」他說。

回到澳大利亞後,他發現這個淡季之後是一個更加慘澹的時期,「家人最初希望我回國,因為他們對這邊的醫療不太看好。但是我在這裡不是獨立的個體,我有店、有員工,他們也要生活和工作。華人在這裡生活不容易,我要負這個責任。」

店裡的全職和兼職員工一共十來個,其中一些由於澳大利亞的旅行禁令暫時無法回來,還有一些擔心疫情影響,不來上班了,而仍留守店裡的三四個員工平時會注意自我保護,戴口罩、勤洗手。「澳大利亞政府採取的措施還算有效,比較欠缺的是對個人的保護,政府一直宣傳的是不要戴口罩。還是要加強宣傳戴口罩,不要等到疫情控制不了了。」李先生說。

「西安名吃」的王小姐則希望政府能夠給一些政策,讓餐館留住員工。「現在房東給了一些優惠,但是只靠這些肯定是不夠的。」她說出了很多人的擔憂。

截至4月10日20時,澳大利亞累計確診病例達6204例。很多公共場所比如電影院、博物館、健身房、圖書館等都關閉了,民眾被建議儘可能待在家裡,室內、室外聚集活動所允許的參與人數最多為兩人。

《雪梨先驅晨報》一篇報導稱,在這個有著2500萬人口的國家,可能會有200萬人離崗。3月以來,澳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總規模已達約3200億澳元(1澳元約合4.3元人民幣),相當於澳國內生產總值的16.4%。最新一項是總額為1300億澳元的工資補貼措施,有望覆蓋600萬名員工,保證即便企業暫停運營6個月,他們也不會失業。

「大鴨梨」目前給四五名全職員工發放一些平時積攢的節假日工資。即使在澳大利亞政府對本國公民和有永久居留權的居民實施出國禁令之前,何偉也沒有想過回國,「中國已經基本控制住了疫情,有一些經驗澳大利亞可以借鑑,增加防控力度。」

何偉現在最大的希望是疫情能夠早點結束,人們生活儘快恢復正常,「人們還能像以前那樣逛街、看劇、到餐館吃飯。」

來源:2020年4月1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8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受疫情影響中餐館生意慘澹,美國廚藝大賽華裔冠軍呼籲支持中餐館
    已經蔓延到世界多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讓國外的很多中餐館的生意大受影響,一些人對中餐館有偏見,不敢去中餐館吃飯,一些中餐館還被迫關門。據美國媒體2月25日報導,在中餐館廣受影響的情況下,美國熱門廚藝大賽的華裔冠軍黛安娜·陳(Diana Chan)公開呼籲人們支持中餐館。
  • 最近,澳洲人紛紛走出家門,衝向中餐館!知道真相後,所有人都在鼓掌
    仿佛澳洲人在一夜之間翻倍了對中餐的喜愛,他們有的人親臨現場、拿起筷子吃著「Special Lunch」,一些中餐館的外賣電話就像交易市場般頻繁響起,還有一些澳洲人拖家帶口來到中餐館用餐。j這一幕與中餐館此去經年,不少中餐館老闆高興的眼淚都快下來了,而除了高興之外,有的更多的是感動。
  • 中餐館賣出最後一道菜,多少人的回憶消逝了
    中餐館賣出最後一道菜,多少人的回憶消逝了 2020年08月13日 19:13   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
  • 因涉嫌汙辱華裔 遊戲"骯髒的中餐館"在網上炸了……
    玩家在遊戲中扮演一名叫「黃福」 (Wong Fu )的角色,從兄弟王福(Wang Fu )那裡繼承了中餐館並進行經營。遊戲的元素包含華裔非法移民,中餐館偷稅漏稅、壓榨員工、製造暴力、賄賂衛生檢察員,用捕殺的流浪貓、老鼠和垃圾甚至殺人做成食物提供給顧客等。
  • 「到華人餐館就餐」——澳大利亞著名媒體主持人發起聲援行動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澳大利亞社會的恐慌情緒也在滋長蔓延,出現了一些針對中國人和華人社區的歧視現象,澳大利亞中餐館和商店也鮮有人光顧,生意遭受重創。為此,澳大利亞主流媒體2GB、第九電視臺著名綜藝節目主持人及布裡斯班4BC電臺黃金時段主播本·福丹(Ben Fordham)發起了「到華人餐館就餐」聲援行動,呼籲社會各界幫助飽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山火影響的澳大利亞華人餐飲業和旅遊業。
  • 美國中餐館越開越多越火
    中新社紐約十月二十八日電(記者郭健)位於皇后大道與三十九街交叉路口的大型中餐館和平飯店(Harmony),今天中午開張剪彩。  和平飯店四周居住著幾十個族裔的民眾。飯店的經營者在經營中餐的同時推出日本料理,以適應多元文化社區的不同需求。  這是溫州人在紐約開設的又一家中餐館。
  • 轉載:澳大利亞中餐廳艱難環境中營業
    雖然正在面臨著疫情的衝擊,但有很多中餐廳,依然在艱難的環境下堅持營業,不遺餘力地為澳大利亞民眾提供著最傳統最地道的中國美食,更是為澳大利亞華人心中的鄉情撐起一片「烈日下的陰涼」。「我們一直在堅持」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華人目前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中國也是澳大利亞第二大移民來源國。
  • 袋鼠肉炒飯 兔肉燒賣 墨爾本中餐館挑戰你的傳統味蕾!
    2017年墨爾本美食美酒節上,一家中餐館舉辦了一場名為 「你從未嘗過的十道中國菜」 的活動。
  • 聖誕節美國人要去中餐館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吃這一套,不過聖誕節的美國人習慣到中餐館吃頓大餐來對抗主流文化。直到出門來一餐傳統中國菜,這才是聖誕是真的。全美有1萬4千家麥當勞,而中餐館則有4萬家足以說明它的廣受歡迎。加上法定假日的契機,中餐便成為家庭餐之外的第一選擇。「過聖誕,吃中餐」並不是這兩年才興起的口號,它歷史悠久,可追溯自19世紀。
  • 海外中餐館從業者:我真的太難了……
    但今年,各國新冠肺炎疫情反反覆覆,近期,不少國家和地區又出臺了新的防疫措施,包括居家令、禁止堂食等,剛剛能緩口氣的海外中餐館,再次受到衝擊。在失望中尋求希望,又在希望來臨時再次接受失望,海外中餐館真的太難了……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餐業面臨「寒冬」不斷變化的防疫政策,讓海外不少中餐從業者苦不堪言。
  • 邵雨涵新歌成英國拉麵神曲 透露歌曲夠唱兩場演唱會
    近日,「電音公主」邵雨涵的眾多歌曲被翻唱大賽選手翻唱後引發歌迷追捧,紛紛發微博希望邵雨涵開演唱會,還有遠在英國倫敦的粉絲在中餐館聽到《屌絲的寂寞》後發微薄祝賀邵雨涵「屌絲神曲走出國門」並期待她能有更好的作品。
  • 澳媒:澳大利亞中餐廳艱難環境中營業:我們一直在堅持
    雖然正在面臨著疫情的衝擊,但有很多中餐廳,依然在艱難的環境下堅持營業,不遺餘力地為澳大利亞民眾提供著最傳統最地道的中國美食,更是為澳大利亞華人心中的鄉情撐起一片「烈日下的陰涼」。「我們一直在堅持」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華人目前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中國也是澳大利亞第二大移民來源國。其中更有約65萬澳大利亞移民是在中國出生的。
  • 「解封」後的海外中餐館:難!難!難
    奧克蘭幾家平時中午生意很好的中餐館,堂食的客人都寥寥無幾。「因為現在大家都改變生活方式了。大家都很怕病毒,人們還是想要和別人拉開距離,那我們怎麼做生意呢?」在紐西蘭開餃子館的Jenny Li說,最大的擔心就是,哪怕最後政府宣布所有商業都能夠正常運營了,顧客還是不願意來。
  • 美國華裔美食作家發起拯救唐人街中餐館行動
    「我只是覺得中餐館社區和華裔商業社區,所有這些移民來的商人、工人和業主,他們無法發聲……我想唯一能幫上忙的就是讓人們察覺到,希望察覺到之後,人們就會到那裡去。」楊說。 在過去的9個月裡,格雷絲·楊都化身為唐人街的女性公關代表。
  • 海外中餐館力求轉型 打造「舌尖上」的華人餐飲
    海外中餐館力求轉型 打造「舌尖上」的華人餐飲 2012年10月12日 11: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直以來,海外中餐館的形象問題,包括廚房衛生不達標、食品安全存在隱患、作坊式管理良莠不齊等已成為海外媒體關注中餐館的焦點。然而,隨著中餐館在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及相互間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中餐館已告別傳統意義上的經營方式,力求轉型。
  • 舊金山現因疫情歧視華裔甚至打砸中餐館事件,中領館提醒防範
    中新網3月21日消息,據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網站消息,近日,有領區中國公民向駐舊金山總領館反映,隨著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擴散,美國一些官員不顧世衛組織專家警告,錯誤把新型冠狀病毒同中國相關聯,並反覆在新媒體上使用「中國病毒」一詞,導致其所在地出現歧視亞裔、華裔和中國公民傾向,甚至出現中餐館被打砸的惡性事件。
  • 通訊:疫情下,澳大利亞餐飲業陷入困境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坎培拉4月2日電通訊:疫情下,澳大利亞餐飲業陷入困境新華社記者白旭嶽東興正午時分本該是餐館最忙的鐘點,何偉卻把他位於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市中心的「大鴨梨」是坎培拉最受歡迎的中餐館之一,招牌菜是北京烤鴨。餐廳位置優越,比鄰坎培拉劇院,很多時候一座難求。然而,新冠肺炎疫情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3月23日起,澳政府升級防疫措施,關閉文體娛樂聚集場所,只允許餐館和咖啡廳做外賣。「大鴨梨」因此停業。
  • 美國中餐館現關閉潮,華人第二代無人願接班!
    即使在美國最老的唐人街所在地舊金山,中餐館的比例也已從10%下降到了8.8%。《紐約時報》周二(12月24日)報導說,雖然美國人還是很喜歡中餐,但美國的中餐館卻越來越少。據餐館點評網站Yelp的最新數據,美國前20大城市的中餐館數量一直在下降。五年前,這些城市的所有餐館中平均7.3%是中餐館,而現在只有6.5%。這意味著,在這20個城市總共增加了1.5萬多家餐館的同時,中餐館卻減少了1200家。即使在美國最老的唐人街所在地舊金山,中餐館的比例已從10%下降到了8.8%。
  • 疫情來襲 美國加拿大中餐館的問題不僅是關店
    隨著美國全境進入緊急狀態,無論是紐約曼哈頓的中國城、皇后區的法拉盛,還是布魯克林的第八大道,或者西海岸舊金山、洛杉磯的唐人街,中餐館的生意因疫情蔓延加劇呈現蕭條和停擺狀態。   2、有多少投資或經營中餐館者真正賺到了錢?   據餐飲點評網站Yelp和《紐約時報》的統計,儘管過去五年北美地區新開張的中餐館迭出,但全美中餐館總體上還是減少了上千家。Yelp網站顯示中餐的平均打分是3.3,明顯低於整體餐飲的平均分3.8。   另外,中餐館的連鎖品牌率僅為5%,極少形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而美國整體的連鎖率接近50%。
  • 【戰「疫」說理】化危為機 打贏兩場戰役
    統籌打好疫情防控戰和經濟社會發展戰,既是一場大考,又是一場大戰,兩場戰役必須同時打,必須同時贏。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迎來全面復工,需要各地政府、企業做好準備工作,採取嚴格防控措施。打贏脫貧攻堅戰,奮力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對這一艱巨任務的完成帶來了更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