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一條帖子能掙上千元,一天可獲利數萬元,月收入輕鬆過十萬元……你知道埋藏在網絡中的有償刪帖交易嗎?
為了消除網絡上己方的負面信息,企業、明星大都難以繞開「有償刪帖」這種方式。
近日,知名女星張馨予就遇到了找上門的「有償刪帖」。張馨予在微博公開發布「原來還有一種致富之道,就是發陰陽怪氣的微博噁心人,再發私信到演員工作室,要求刪貼費300元」文字,疑似被營銷號「勒索」。
張馨予微博截圖
隨後,張馨予又在微博評論中說「還有一些yxh兩頭賺錢,一頭收人錢發,一頭收人錢刪,毫無操守」。
讓張馨予如此生氣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網絡水軍」,遊走在網絡世界的他們不僅參與刷評論,還開拓了刪帖子的「業務」,聲稱任何關於你的不想看見的新聞,都可以幫你刪除。而那些職業刪帖者更是瞄準了這個「商機」,「層層分包」「替人消災」謀取利益。
在貼吧、論壇和微博中,你可能見到過「有償刪帖」的小廣告,看到小廣告的時候你可能會想:真的會有人找他們刪帖嗎?
現實情況是,有很多人都願意花錢消災解決「燃眉之急」,這好像已經成了「危機公關」中一種不成文的「正常操作」。
這樣收錢刪帖的人,最近一次見到是在話題中。
從2018年11月起,這位刪帖者就開始通過QQ、微信等通訊軟體,接受別人的有償刪帖委託。自己能操作的就自己操作,自己操作不了的,就分包給他人,從中賺取差價。
半年以後,他就通過提供刪帖服務,在不扣除轉包給他人需要支出的費用的情況下,一共收了服務費76萬多元!其中,光是刪帖包年服務,就收了61萬元!
這就是個典型的「有償刪帖」例子。為了規避風險,他們一般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和客戶進行交易,而交易的價格根據網站的影響力進行定價。
「知名網站收費要貴一些,一般報價在1000至4000元左右,不知名小網站上的帖子,價格在100元到600元之間。有時,『刪帖中介』還會給出團購價、包幹價。」而這已經是多年前的價格了。
收到刪帖委託和談好的費用後,刪帖者就開始通過各種手段達到刪帖的目的。
一是徹底刪除,讓負面消息帖子無法通過關鍵詞搜索到,之前的連結也無法再打開。二是進行屏蔽,對搜尋引擎快照進行刪除,雖然帖子內容還存在,但通過關鍵詞搜不出來,可以通過輸入連結打開網頁。三是替換,通過技術手段更改負面消息帖子的標題和內容,讓標題和內容毫無關係,降低用戶的打開意願,以此達到類似屏蔽的效果。
還有的可能會通過發布委託人的正面帖文,並利用流量點擊、頻繁轉發等手段讓這些內容出現在搜索或者評論前端頁面,讓相關負面信息「下沉」,降低負面信息的曝光率。
對刪帖委託方來說,這些手段能夠很好的幫助他們消除負面消息。為了呈現一個良好的正面形象,不少官員、企業、明星都都成了「有償刪帖」的助推器,也讓這個「見不得人」的職業變得越來越「瘋狂」。
在有償刪帖的背後,藏著的是一條組織有序、層級分明的「網絡水軍」產業鏈。
在這個黑色利益鏈條上,最常出現的「客戶」是官員、企業和明星。當網上出現關於他們的負面新聞或者帖子時,當事人或者相關人員就會找到「網絡公關」,讓他們幫忙消除負面消息。
而這些「網絡公關」就找到「刪帖中介」詢問「這種帖子能不能刪?」如果「刪帖中介」認為帖子可以刪除,就會和「網絡公關」談好刪帖價格,通過支付寶或者微信收取費用。
隨後,「刪帖中介」找到電腦黑客和網站管理員,讓他們進行刪帖。電腦黑客一般通過技術攻破網站後臺,進入後臺進行刪除或屏蔽帖子;而網站管理員就直接得多,可以利用管理權限進行刪除。
一般來說,企業或者需要刪帖的個人無法直接找到可以刪除貼子的管理或技術人員,所以他們必須依賴「網絡公關」和「刪帖中介」。一個帖子可能轉了幾個甚至十幾個中介,才找到能刪帖的「管理員」,而每轉一次手,中介都會加上幾百元的「手續費」。
可以說,「網絡水軍」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獲取的收益是相當可觀的。畢竟,對於有些人或者企業來說,花錢就能夠解決的事情,沒有必要鬧得沸沸揚揚。而「網絡水軍」就在他們這種心理的滋養下,活得恣意瀟灑。
曾有人通過黑客技術幫人刪帖和做中介獲利780多萬元,不僅為自己添置了奔馳車,還在家鄉最繁華的地段購買了一處豪宅。還有從事刪帖的人員說,「全國每年這個產業的規模數以億元計,從業人員數以萬計」,而自己兩年內賺了15萬,在行業內是算少的。
當「網絡水軍」通過「有償刪帖」嘗到甜頭之後,他們開始不滿足於單邊刪帖帶來的利益營收。抓住客戶急於刪除負面消息的心理,「網絡水軍」開始了「自產自銷」,通過一邊刪帖,一邊發帖,來獲得持續的刪帖費用。
他們會事先開辦許多雷同的小網站,在一個網站上專門發一些負面消息,並留下聯繫方式,等人來找他們刪帖。有人找到他們刪帖後,就等同於這個負面消息可以為他們盈利,於是他們將同一個負面消息,轉移到另一個小網站上,等著下一次的收錢。
這樣的「自產自銷」還和敲詐勒索聯繫在一起,被敲詐的往往都是知名企業、明星等。這些被敲詐的對象大都有兩個特點:一是有錢,二是看重自身形象,為了維護自身聲譽,往往都會選擇花錢消災。
知名乳製品企業「君樂寶公司」也曾遭遇「有償刪帖」敲詐。2018年間,有人在其運營的微信公眾號上多次發表關於君樂寶的負面文章,並前後三次向君樂寶公司索要14萬元刪帖費。
起初,君樂寶出於「寧願花錢消災息事寧人,也不願自己苦心經營的品牌受到損傷」的心理,對敲詐行為忍氣吞聲,向其支付了相關「費用」。但敲詐行為並未停止,反而胃口越來越大、敲詐的節奏越來越快,在意識到這將會是一個無底洞之後,君樂寶公司選擇了報案。
這樣的「有償刪帖」,對於被敲詐的對象來說,是形象和金錢的損失;對於那些正常表達意見,卻被判定為「負面消息」而導致言論被刪除的普通人來說,就是個人權力遭到了野蠻的侵犯。
由刪帖客戶、中介、管理員構成的完整產業鏈,不斷侵蝕著完整的網絡空間,一個個表達意見的帖子在別人手裡變成了明碼標價的商品,大眾的話語權遭到了無情的閹割。
同時,如果「有償刪帖」盛行,那麼說明這個社會潛藏著無數陰暗不堪的交易。要知道,刪帖就相當於是扼殺了「平等發聲的機會」,曝光陰暗就變成了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