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陸團隊改編的《棋魂》最終豆瓣評分居然從開始的7.2,不降反升地達到8.4分,似乎難得地沒有翻車。這不禁引起了作為原作黨的我的好奇。畢竟,人氣漫畫魔幻改編曾是大部分國產翻拍劇的最終宿命。
《棋魂》是由日本漫畫家小畑健和堀田由美聯合創作的現象級作品,於1998年12月至2003年7月期間連載於《周刊少年JUMP》,單行本累計銷量超過2000萬冊,影響過一代讀者。據日本媒體報導,《棋魂》的播出當年引發逾百萬日本青少年重新投入到圍棋這項古老的技藝中。後來《棋魂》被引入國內,也在中國被經典化。大學時,我便是因為《棋魂》才選修了圍棋課,不過最後發現班上大部分都是有段位的棋手,被虐得差點掛科。但不可否認,是《棋魂》讓我開始了解與接觸屬於中國國粹的圍棋。
原作講述了六年級小學生進藤光,某天在爺爺家的倉庫裡翻到了一副古老的圍棋,與藏身於棋盤內的天才棋手藤原佐為的靈魂相遇。藤原佐為生前是平安時期的棋待詔,專門負責與天皇和貴族下棋,卻被棋師菅原顯忠陷害而投水自殺。因為對圍棋的執著,佐為的靈魂依附到了棋盤上,夢想領悟代表棋手最高境界的「神之一手」。進藤光原本對圍棋一竅不通,但他為了幫佐為尋找「神之一手」,開始替他下棋,卻在此過程中被其他棋士對圍棋的熱愛感染,逐漸也對圍棋產生了興趣,走上職業棋手的道路。
觀看國產《棋魂》第一集時,我總體還是滿意的。如何將故事本土化是此類作品面臨的一大挑戰。此前備受詬病的《深夜食堂》正是在如何能夠將原作合理移植到中國背景下遭遇了失敗。生活於平安時代的藤原佐為成了南梁時期的褚嬴,這是改編團隊的用心之舉。
傳說是堯帝發明的圍棋,在魏晉南北朝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段時期曾湧現過許多圍棋高手,其中便包括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他愛好圍棋,棋藝超群,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會下圍棋的大臣,隨時召見對局,「每從夜至旦不輟」。就和平安時期沒有藤原佐為一般,南北朝歷史上也尋不到褚嬴,但南宋曾有著名棋手褚思莊,我國最早的一份記譜復盤便是他記錄下來的。
因為藤原佐為是平安時期的貴族,所以他身著一身極具特色的日本狩衣。電視劇版的褚嬴,仍然保留了這一特色,這遭到許多觀眾的吐槽,認為不符合歷史。據說這是由於版權方要求保留藤原佐為這一人氣角色的人物形象特點。但狩衣實際襲自中國,奈良時期的日本曾全面學習唐朝,被稱為「唐風時期」,而唐朝的不少服飾仍承襲自南北朝風格。日本狩衣正是其本土彌生服飾結合中國吳地服裝的混血產物。所以狩衣倒也能在南梁找到相似的原型,如果這真是版權方的要求,那麼褚嬴的服飾放在南梁倒也不是那麼突兀。
同樣被吐槽的還有褚嬴的妝容,紫色眼影被說形似鬼怪。不過佐為溺水而亡,所以漫畫中他唇色發紫,這點我倒認為沒有任何問題。實際上,張超扮演的褚嬴我覺得還算成功,造型上並沒有讓我覺得不適,有些角度甚至稱得上非常俊美,偶爾的賣萌也不讓我討厭。
這部劇值得稱道的是服道化和本土化的改編。不論是作為故事背景出現的四驅兄弟賽車、老式爆米花、仙劍奇俠傳……還是香港回歸的歷史性時刻,時光(即進藤光)對褚嬴說的那句,「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高興的日子」,都讓人極有代入感。此外,原作中隨時可尋的圍棋室也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被改編,圍棋從南北朝時期的昌盛走入衰落的歷史,只剩街道上零星的幾間棋社,時光感慨說,「沒有人家裡會放那麼枯燥的東西了。」這才致使他們後來要去寺廟等地尋找「大隱隱於市」的高手。
在我看來,這部改編劇真正崩壞的倒是故事的核心和幾個人物的性格。為什麼《棋魂》會獲得如此多人的喜愛,風靡亞洲?當然是因為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對於圍棋的堅持和熱愛。可以說沒有圍棋,就沒有這個故事,圍棋不是作為道具出現的背景,而是核心。
首先是主角時光。劇版的時光自私又油滑,經常耍些小聰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編劇想要營造前後對比反差的效果,小學時的時光不斷強調自己不喜歡圍棋,甚至是討厭圍棋,只是因為褚嬴的逼迫才下棋。但實際上,他又經常是因為能在考試中作弊、贏得四驅賽車、取得獎金這樣些理由去下棋,顯得極為功利,長大後也充滿了「打怪升級」的爽劇套路。並且,褚嬴也縱容了這一切,甚至還會以此作為誘惑慫恿小光帶自己去下棋。
而原著中,雖然最初接觸圍棋時,小光聽到圍棋比賽可以贏得獎金,也曾說過「我想做職業棋手,順便拿一兩個錦標賽冠軍也不錯」的話,但因為塔矢亮的一番言語,他感受到職業棋手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們對圍棋的尊重,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畢竟進藤光最初是個對圍棋毫不了解的小學生,所以才會無意中說出對圍棋、棋手缺乏敬重的話語。但當他逐漸了解、進入圍棋的世界後,很快感受到樂趣,認為棋盤方寸之間即是宇宙,「在這棋盤上,我就是全能的神」,開始認真學習圍棋,虛心與他人對弈。
但是,劇版的時光,喪失了這份純粹,變得遭人討厭。他背信棄義,原著中小光被緒方推薦成為院生後,才知道院生不能參加圍棋社的比賽,才有了後來的一對三比賽。但時光為了進入弈江湖道場,請求百川幫忙,卻對圍棋社隱瞞了這一事,並答應朋友們不會離開圍棋社,直到確定能夠進去後才坦白他想走職業棋手的道路。
藤原佐為這一角色也崩塌得厲害。佐為對小光亦師亦友,循循善誘。即便他很想下棋,也不會強迫小光,樂於看到小光自身的成長。這才有了後來當佐為在網上化身為Sai,與日本圍棋第一人塔矢名人對弈並贏得比賽時,小光指出了塔矢名人能夠反敗為勝的一招,令佐為意識到,自己存在千年的意義正是為了讓小光看到這一局,讓他成為超越自己的棋手,延續一代代棋手對棋神至高境界追尋的道路。
然而,褚嬴間歇式分裂,時常只顧自己下棋。原著中小光因為開始喜歡上圍棋,想了解自己究竟和圍棋神童塔矢亮的差距有多少,才在對弈途中改以自己的想法下棋,佐為雖然因為不能對弈有所遺憾,但也真心為小光感到高興。可是到了電視劇裡,兩個人卻因應該誰下棋變成了小學生吵架。這樣的不合理改編不少,院生考試時,佐為本來是因為擔心小光會輸,才說「如果你願意,暫且讓我……」但劇版褚嬴見時光要輸,就開始急得不停插話,有違他身為圍棋名家的風骨。
最重要的是最後六集的全面崩壞。按照原作,佐為消失後,以為是自己過錯而一振不撅的小光,是在與伊角的對弈中,才意識到儘管佐為消失,但他將永遠存在在自己的棋局中。可是劇版為了強調時光和小亮之間的羈絆,卻改編了這一代表《棋魂》內核的名場面。
時光拒絕了沈一朗(即伊角)的對弈,破門而出後遇到小亮,被他規勸。這也被許多原作粉吐槽,認為是劇版團隊為討好國內耽美向喜好作出的改編。實際上,原作者早已借桑原仁之口吐露了設置進藤光和塔矢亮兩位天才少年的原因,棋神是孤獨的,圍棋需要兩個人對弈,只有旗鼓相當的對手互相激勵,他們才可以共同成長。
當然,雖然劇版《棋魂》槽點很多,在思想和內核上不及原作,但不得不承認其用心程度仍是很多劇組比不上的,這才有了最後8.4分的高分。並且,當我又回去重溫《棋魂》動畫時,發現不少年輕的觀眾都表示是從劇集過來的,而劇版也有許多彈幕詢問原作是什麼。雖然原作中對於圍棋的未來預言,早已被AlphaGo實現,但圍棋精神,仍被人們延續。
「連接著遠古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我們為此而存在。」原作中小光哭泣著訴說時這段話語成為《棋魂》的點睛之筆。圍棋連接起過去和未來,一代代棋手傳承著這項古老的技藝,並在與之相處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我、超越自我。
正是《棋魂》所傳遞的這份圍棋精神,讓許多和我一樣的孩子,備受感動,才會去了解圍棋,喜歡上圍棋。所以,如果劇版《棋魂》能讓新的年輕觀眾關注圍棋,那麼這個改編,可以說便是成功的吧。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封面圖,一鍵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