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彭場鎮:「無紡布之都」的焦慮

2021-01-18 全球紡織網

中國無紡布之都,這個稱謂讓仙桃市彭場鎮驕傲了快二十年。激流猛進的發展後,彭場在從「製造」通往「智造」的路上,高成本、用工荒、錢荒、出口苦難等殘酷現實橫亙在前,令彭場人前所未有的焦慮。

奔跑的彭場

彭場,距離仙桃市區僅10公裡。

在通往這個工業重鎮的路途中,未收割完畢的棉花地孤單寂寥,蜷縮於新建工廠聳立的影子中。帶著鄂M字樣的寶馬、奔馳等豪車裹著沿途灰塵,一路飛馳,的士師傅自豪地同記者感嘆道:「彭場老闆,有的是錢!」

5公裡長的彭場大道兩邊,幾乎被無紡布企業全盤佔據。道路盡頭延伸至彭場工業園——政府為擴大無紡布生產規模而特意打造。很多無紡布企業都會有兩個廠,舊廠位於彭場大道,新廠定居工業園。

1992年,彭場躋身全國鄉鎮200強,「中國無紡布之都」這一頭銜是彭場實力的重磅砝碼。鎮委書記胡先平曾經說:「保住了無紡布這張牌就是保住了我們的錢袋子!」

在彭場鎮政府提供給《鄂商》記者的《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申報書》中,指出無紡布產業是湖北省首個出口過億美元的產業集群,以彭場鎮為核心,全市從事無紡布生產加工企業資產總額達117832.97萬元。2010年,產品出口佔全國無紡布製品出口交貨值的40%。出口交貨值30億元,其中自營出口7850萬美元,就業人員3萬人。

在小鎮人的印象中,街邊飛速崛起的樓房和日新月異的工廠像是突然之間的事情。

第一次拐點是2004年非典,無紡布製品——口罩市場擴大,利潤瘋狂增長,以前幾毛錢的口罩成倍翻番,漲到幾塊錢,許多新工廠隨之誕生,仙桃市耘天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即是如此,「那一年賺了很多錢。」總經理劉星啟說。

2009年到2010年,受甲流影響,海外市場口罩需求激增,對100%出口海外市場的彭場來說,是最好的年代。而街道的變化亦是在這年之後,房子漂亮了,企業多了,車子豪華了。

這一年裡,已有的工廠不斷擴大規模,小作坊如雨後春筍版拔地而起,有媒體統計,當年彭場的無紡布企業多達1000餘家,儘管這並不被當地人承認:「找幾個親戚,幾臺機器,在家裡就可以做事,那叫什麼企業!」仙桃裕民塑料製品有限公司杜經理認為,當甲流之後,很多作坊隨之消失亦是情理之中。

在這種意外事件的衝擊下,訂單量比正常年份上漲10%,工價亦比從前增加兩倍,當時有工人甚至可以拿到月薪五千,彭場工人收入超過公務員——成為媒體流行的說法。「歡迎你到彭場來打工」的廣告語在路邊亦格外醒目。

甲流退卻之後,市場回歸正常,企業倒閉潮來襲,部分工廠處於半停產狀態。而今,11月的天氣不算冷,無紡布企業卻先走一步,進入冬天。

你要跑那當跑的路

甲流之後,快速膨脹的小鎮逐漸疲軟,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無紡布企業更是苦不堪言,「兩高一低」愈演愈烈,工價上漲30%,原材料上漲10%,此外,因受歐債危機影響,產品售出價格降低10%。

在《鄂商》記者走訪的彭場無紡布企業中,無論是裕民這樣的龍頭企業,還是像耕天這樣的後起之秀,大家口徑一致:「我們是虧的!」劉星啟甚至認為,以現在的情況,寧願做的少,因為做的少意味著虧得少。

而像仙桃市宏祥無紡布責任有限公司、仙桃裕民塑料製品有限公司這種養活著上千名員工的「大攤子」,則騎虎難下,虧本也要做。「不做怎麼搞,一兩千個工人喝西北風。」杜經理有些無奈。

緊挨裕民公司左側的是仙桃市順發無紡布製品有限公司,有員工300至400人左右,70%至80%的無紡布產品主要銷往歐美,但受歐債危機影響,與往年同期相比,企業出口訂單下降10%左右。

但宏祥總經理金濤並不認為現在的市場處於低迷期:「非典和甲流是突發事件,不能屬於正常的市場情況,不能拿現在和甲流的時候對比。今年相比08年這種正常年份,訂單量是有增長的,只是利潤空間相對減小。市場規律就是如此,低迷和高潮反反覆覆,低迷的時候你撐住了就行,撐不住你就倒下,優勝劣汰很正常。」

總得來說,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用工荒、招人難,是阻礙發展的頭等難題。

彭場鎮副鎮長葉芳曾向媒體表示:「我恨不得去哪兒拖一火車皮工人回來。」在《鄂商》記者走訪的企業中,工人超過90%是本地人,且以中年女工居多。在產品賣出價格下降時,工人工價隨之跌落,成為導致招不到人的根本原因。

「甲流的時候,有的工人每個月能拿到5000多,我們公司每個月發工資要發500多萬。」裕民杜經理說,那時候無紡布訂單多,大企業請小作坊代工,宏祥當時請了40家代工廠,而現在已經減少至15家。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工價隨之飆升,甲流富裕了小鎮人的錢袋,亦膨脹了他們的欲望。

「我們的工人都被那兩年慣壞了,心理膨脹。」杜經理說。由於80後、90後紛紛奔向外面的花花世界,願意留在當地的都是中年人,可用人數十分有限,當某家企業接到大訂單,就需要通過漲工價來吸納工人,以確保產線完整。由於並無秩序規範,為了爭奪工人導致企業十分頭痛,漲還是不漲是個糾結的事情。

據了解,宏祥現在的工價是補60%,即如果做一件衣服是1分,那麼就會補6釐,總計1分6釐,甲流的時候工價補貼是100%。有同行抱怨:「宏祥主要做德國市場,受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相對較小,這樣漲工價對別的企業會造成壓力。」

在彭場,除卻甲流時期,老闆們眼裡的工人是這樣的——上半天班,碼半天牌,很少有人會全天上班,但卻每個月仍有兩千元左右的收入。至於那些晚8,9點才出工廠大門的工人,老闆們給予了如下解釋:「她們都是做最後工序——疊衣服的,每天在家吃完飯,洗好衣服,到廠裡來都快中午了,所以走的也晚。」

看起來,彭場人散漫,打牌的熱情遠遠高於做工。但事實上,在這個小鎮上,除了打牌,她們實在也無其他可娛樂的去處,這也正是80後、90後的孩子們奔向外面的原因。「雖然江浙一帶的工資並不比彭場高,但是服務業水平高,孩子們留在這裡,除了上班,就只能逛超市呢。」杜經理自身也同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無紡布後繼無人啊,大概也就能做5到10年的時間。」裕民的另一負責人感嘆道。

20年來積累下來的工業傳統,並沒有被「打牌」拖垮。相反,所有企業的負責人都對彭場工人的效率給予了高度肯定。為了解決用工荒問題,部分無紡布企業先後在其他地區設置分廠,卻沒有哪個鎮上的工人比彭場人更有效率。宏祥曾經在湖北省監利縣成立公司,維持不久便關門大吉。「在監利,儘管工價低於彭場,但工人效率低,又難以管理。」宏祥總經理金濤說,與其如此,還不如給彭場人多開點工資,省事又能降低管理成本。

從彭場「製造」走向彭場「智造」的道路上,一個工業小鎮留住人才的難度並不比招收普通工人簡單,企業長期陷入「人才荒」的窘境。工廠曾試圖招聘大學生,但效果均不理想,只好從仙桃職業技術學院招人。

為了提高管理和談判水平,趙祥雲將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兒子趙然留在廠裡幫忙,老趙承認自己和老外打交道遠不如兒子,哪怕市場不景氣,趙然仍然能抓住有需求的客戶。

富實等企業也聘請職業經理人,力求尋找先進的管理模式,但這在許多同行看來仍然是換湯不換藥。大部分企業,聚集著來幫忙的家族親戚。人們習慣稱呼企業負責人為「老闆」,而非「董事長」、「總經理」這些充滿管理色彩的頭銜。

與用工荒同樣困擾企業的問題是錢荒。

隨著打造中國無紡布名鎮的帷幕拉開,彭場鎮政府著手建立高新產業技術園區,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客戶胃口提高,河南、安徽等地無紡布企業崛起的新勢力,無紡布產品利潤空間嚴重壓縮,讓彭場的企業唯有放手一搏——擴大規模,走規範生產路線,徹底擺脫作坊式生產。

然而,錢在此時成為了一個大問題。除卻幾家龍頭企業以外,中小企業的生存愈發艱難。手裡有十幾萬,即可以搞定設備,工廠的誕生無需太多資金,然而,巨大的周轉資金卻常讓企業們一籌莫展。

「銀行只會給大企業貸款,給小企業貸款的可能性很小。」某企業負責人告訴《鄂商》記者。像宏祥這種年銷售過億的企業,並不缺錢,一名知情人士說:「但銀行也是企業,也要生存,所以會給宏祥這樣的企業一定的貸款任務。」宏祥總經理金濤的困惑卻在於國家政策的搖擺不定:「08年的時候國家銀根緊縮,後來又開放,現在又收回,我很難適應。」

裕民年產值過2.5億,卻從不跟銀行打交道。杜經理認為:「踏踏實實靠原始積累好,向銀行貸款,哪天企業真的做不下去了,該怎麼還?坐牢嗎?」

對於民間借貸則更加敬而遠之,滾雪球式的資金積累,是老闆們的通用方式。「我們這兒的人,要是知道給你借錢你是去做生意,會說很難聽的話。」劉星啟表示,自己就是再窮,也不會走民間借貸這條不歸路。

十月,曾經有外地企業來到彭場,希望投資無紡布企業,但是老闆們對股權有所顧慮,最終沒有下文。

「我們這兒觀念落後,其實對我而言,只要有好的投資方,我不在乎股權問題,只要能把公司做強做好!」金濤是同行們中少有的「大學生」出身,上市融資對他而言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但是其他老闆並不認同。

仙桃市飛翔無紡布用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雲祥尤其謹慎:「騙子好多,沒遇上一個真正的投資公司!」

你要打那美好的仗

儘管有人並不承認這所謂的「低迷期」,但卻在今年開始瘋狂的價格戰。有業內人士透露,裕民、新發、富實這三家彭場無紡布小巨人今年為了一個客戶,展開了價格爭奪戰。最強的對手不在外面,窩裡鬥的結果無疑於割喉自殺。

隨著原材料成本價上漲,將碳酸鈣加入無紡布製作生產中,成為降低成本的常用手段。金濤對於行業的混亂一聲嘆息:「加入碳酸鈣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廣州那邊都是這樣。加入碳酸鈣成本會下降,但是可氣的是那些人會以更低的價格賣給客戶,也就是說他並沒有因為降低生產成本而賺客戶的錢。這樣一來,質量沒保障,錢也沒賺到,客戶最終也留不住,圖什麼呢?」

在鎮政府的高新技術區申報計劃書中,圍繞「中國無紡布之都」的名片,將全面升級改造和鏈條延伸步伐,力爭2015年仙桃市無紡布企業達到3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0家以上。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無紡布原材料產量突破30萬噸,自營出口突破3億美元,稅收突破3億元,從業人員突破7萬人。培育上市企業2家,建成完善的無紡布生產力促進中心和物流中心。

而被政府支持的無紡布企業,亦全面展開產業升級,完善產業鏈。

「舊廠太小,無法滿足生產需求。再說,老外要求咱們規範化生產,我們必須從內到外都上檔次一點!」仙桃市飛翔無紡布用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雲祥在工業園的新廠工地上忙碌著,這塊大約佔地50畝的新廠區還是滿地瓦礫,但是已經成型的廠房比舊廠房氣派很多。

飛翔的老廠房和鎮上絕大多數無紡布企業一樣,沒能擺脫上世紀粗獷型經濟模式的印記。進門是個大院子,堆滿各種貨物及原材料,機器和工人以及正在生產的無紡布製品充斥著整個廠房,儘管也根據生產類別分為三層,但與新廠所規劃的專業流水線作業相差甚遠。大門上還貼著祝賀兒子考上大學的對聯,廠房旁邊設有小間廚房,飄散的油煙味更多彰顯著家庭式作坊的印記,很難讓人將其與上千萬的年銷售額聯繫起來。

他們也會抱怨前兩年小作坊帶給他們的不良影響:「央視曾經說我們生產的口罩沒消毒,其實那個記者只是跑到那種家庭式的小作坊胡亂拍了幾個鏡頭!報導之後,倒了一片小作坊,我們的生意也受到了影響。」他們對此耿耿於懷,在外界的質疑聲中,彭場開始了一場快速的華麗奔跑。

改頭換面的廠房、成規模的生產線、專業的研發管理團隊,更像是對那場災難性報導的反駁和報復。

他們已經不滿足做最底層的加工者,開始與高校合作,建立自主研發中心,除了無紡布的生產,加大了對無紡布衍生品的投入。

工業園規劃建設局局長喻計安透露一個大膽的想法——要將彭場的知名度做起來,必須將服務業水平提升上去,例如接下來會打造五星級酒店等配套設施,從而將全國性的無紡布會議吸納至此。

但是如此美好的宏偉藍圖,其實施的可能性並不被行業內部人士看好。「彭場離仙桃市太近了,養不起高端的服務業,有錢人都開車去仙桃、武漢消費。」一名業內人士說。

銷售渠道則成為壓縮企業盈利空間的關鍵。據了解,彭場80%的企業所接觸的客戶都是國外的中介商。為了謀求更大的盈利空間,必須越過經銷商這一環節。目前,彭場已發展無紡布進出口貿易公司18家,有7家企業在武漢設立了無紡布進出口專業公司。每年企業自營進出口無紡布製品13萬噸,自營進出口總額7850萬美元。

宏祥正計劃在國外成立貿易公司,「銷售渠道總是被幾家國際中介商壟斷,我們很吃虧,遲早要走上銷售終端這條路才行。」金濤說。

在彭場老闆們的記憶中,最賺錢的時候是90年代初期,也正是在此時,彭場形成工業重鎮的雛形。而在非典和甲流的影響下,彭場實現了突飛猛進的飛躍。隨著各種小作坊的倒閉,與大企業的翻新升級,「彭場大道」看起來日漸光明。但事實上,「後繼後無人」始終是擱在他們心頭的一塊石頭,滾雪球的資金擴展方式顯然已跟不上產業升級的腳步,如何保住他們的錢袋子,比中國無紡布之都這個耀眼的稱謂更當務之急。

《聖經》有言,你要跑那當跑的路,也要打那美好的仗。也許只有來場切膚之痛,才能讓這個小鎮的輝煌延續。(鄂商)

相關焦點

  • 中國無紡布之都——仙桃市彭場鎮:無紡布產業的發展之路
    在順利交貨後, 外貿公司的訂單逐漸增多, 一份外貿訂單造就彭場鎮無紡布產業的故事 也開始在仙桃市的企業間流傳。 ▎彭場鎮無紡布產業見證人 楊建國(曾任彭場鎮鎮長 黨委書記):當時全國也有不少無紡布的基地,包括我們湖北的崇陽,武漢的沌口,漢川,都有無紡布生產
  • 仙桃彭場鎮:從「一業」到「一園」「疫」後升級的無紡布小鎮
    仙桃彭場鎮,這個12萬人口的小鎮,聚集了300多家無紡布工廠,疫情期間,湖北省80%的醫療防護製品在這裡生產。隨著疫情的好轉,這個「無紡布小鎮」也在悄然醞釀一場新的蝶變。在仙桃市彭場鎮的一家小型口罩企業,負責人用一個小實驗開啟了本周的例會。湖北羽林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念:「疫情爆發之後,有無數家口罩企業湧向市場,這樣的話我們肯定是要以質量保證、創新來吸引我們廣大客戶。長時間去佩戴口罩會對我們皮膚造成影響,比如像長小紅疹、甚至過敏,我們採用的材料是吸水的特性,完全不會形成小水珠。」
  • 仙桃市彭場鎮無紡布產業探詢:全國老大小鎮傳奇(圖)
    然而,在全球無紡布產業的版圖上,它卻舉足輕重,一舉一動都牽扯著行業格局。  它有著眾多閃亮的頭銜:全球最大一次性無紡防護用品生產基地、全國唯一國家級無紡布生產地促進中心、國家級非織造布生產力促進中心……早在10年前,這裡生產的一次性無紡防護用品,已佔據全球同類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  去年,以彭場企業為班底,仙桃捧回了全國唯一的「中國非織造布名城」牌匾。
  • 除了無紡布,彭場鎮還有這些項目吸引了市委書記馮雲喬!
    11日下午,市委書記馮雲喬來到彭場鎮調研。 除了參觀考察彭場鎮無紡布企業,馮雲喬還參觀了哪些項目呢?這些項目為啥能吸引市委書記的眼光呢?馮雲喬對這些項目有什麼評價呢?小編為您一一揭曉。
  • 【湖北數十村民飲用自來水中毒】10月1日,仙桃市彭場鎮大嶺、馬溝...
    【湖北數十村民飲用自來水中毒】10月1日,仙桃市彭場鎮大嶺、馬溝、夏新等三個村20多名居民吃過晚飯後陸續出現嘔吐等異常症狀。上遊新聞記者了解到,經初步判定,疑是當地一家公司化學物質洩漏,致飲用自來水中的鋇金屬超標。事件發生後,仙桃市委市政府採取立即切斷入村水源、緊急救治患者、連夜置換水源、持續水質監測等應急措施,有序處置事件。
  • 湖北省仙桃市嚴厲整治違法製售口罩行為 沒收不合格口罩1934萬片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吳紫超 記者張華)4月10日下午3時30分,湖北省仙桃市市場監管局聯合仙桃市公安局、仙桃市城管局舉行不合格口罩集中銷毀活動。首批107萬片假冒偽劣口罩,在該市東方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垃圾焚燒廠被付之一炬。仙桃是「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全市從事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生產的企業和小作坊共有368家,產品出口量佔全國三分之一。
  • 未來5年,仙桃市副中心彭場鎮要騰飛!
    仙桃市委市政府著眼未來,舉全市之力將彭場打造為「非織造布特色小鎮」,使其在現有的基礎上,發揮更大的優勢,實現仙桃非織造布產業產能升級、結構升級、品牌升級。  據仙桃市政府官網公示的文件顯示,該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有:主要建設非織造布研發大樓、綜合研發中心、新上研發設備50臺;工業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核心區提升工程;集鎮道路、雨汙分流管網、電力改造、綠化等工程建設。
  • 湖北14地要建國家級強鎮,仙桃市彭場鎮位列其中
    新鑫公司是「非織造布產業名鎮」彭場鎮參與國際防疫物資供應的一個縮影。每天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供應醫用、民用防疫物資,彭場開足馬力,釋放產能,助力全球戰疫。從「1+6」到全產業復工寬闊的仙彭大道,串起一家家無紡布工廠。街頭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 仙桃市這些地方將停電
    停電時間:2018-12-18 07:00—2018-12-18 19:30停電範圍:【湖北省仙桃市城區】:仙洪公路,通順河路,紡織路,排湖,排湖村排灌,皇河泵站,鐵灣,新裡仁口,磚農,米廠,皇河故園,船灣磚廠,鞭炮倉庫,漢江中院,城南三磚,水產研究所,高豐,石橋,鐵匠灣,故園路
  • 「仙桃市道琦塑業」入選《崛起中國》欄目
    仙桃市道琦塑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於2004年,公司佔地面積2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現有員工200多人,專業技術人員15人,是一家致力於開發無紡布、塑料製品和研製無紡布、塑料製品自動化設備生產
  • 仙桃市委書記羅聯峰到彭場鎮調研,走進車間、趕赴工地,了解企業...
    《中國網·中國湖北》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網專門設立、全方位服務新時代湖北外宣的專業平臺,投稿郵箱:yanx@china.org.cn,聯繫電話:027-88221118,傳真:027-882211011月12日下午,仙桃市委書記羅聯峰率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彭場鎮調研,了解企業發展現狀
  • 無紡布究竟是什麼?
    聚丙烯纖維(丙綸)是生產無紡布的主要纖維原料,但並不是唯一的原料,聚酯纖維(滌綸)、聚醯胺纖維(錦綸)、聚丙烯腈纖維(腈綸)、粘膠纖維等都可以用來生產無紡布。當然,除了上述化學纖維以外,棉、麻、毛、絲等天然纖維也可以用來生產無紡布。有些人往往一提到無紡布就認為是化纖產品,這其實是對無紡布的一種誤解。
  • 什麼是熔噴無紡布 熔噴無紡布工藝
    什麼是熔噴無紡布 熔噴無紡布工藝 2020-02-21 15:43:16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什麼是熔噴無紡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