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民謠已經死了.甚至現在連墓碑也不再屬於它了!

2021-12-12 一天一首好民謠

點擊上方一天一首好民謠 | 一段文字,一首好歌,晚安。

今天發一篇老文章,聊聊校園民謠

這篇文章在網絡上被轉載次數非常多

於是我也不知道真實作者是誰

先給真實作者說聲抱歉

記得點擊播放按鈕,晚安。

是的,中國的校園民謠已經死亡。

《同桌的你》開創了中國校園民謠的鼎盛時代,《同桌的你》成就了校園民謠

《同桌的你》是第一首也是最後一首校園民謠。

二十年後的今天,《同桌的你》仍然只是它被反覆傳唱,不厭其煩。老狼但凡參加關注度高的節目,他想唱《青春無悔》想唱《月光傾城》想唱《北京的冬天》,可這些永遠不會被認可,他只能唱《同桌的你》。不知道這是老狼的榮耀還是悲哀。

《同桌的你》這種導向的原因是這首歌已經不屬於演唱者老狼不屬於詞曲作者高曉松,開始屬於每一個受眾,屬於聽者的內心,屬於聽者心中那個回不去的童年。人們將各種糾葛,懷戀和死去的願念寄託到這首歌曲之上,試圖將自己的回憶嵌入到歌聲裡面,將這些哀怨沉澱,消融。每個人對這首歌的吟唱都已經成為一種自我宣洩和自我拯救的過程。他們不再欣賞歌曲本身,不再關注這是校園民謠,不再單純的從音樂角度品位,不再了解別的校園民謠。他們拋開了歌曲最純粹的本質,只為了每次歌聲響起時為自己的青春再一次祭奠。

可那美好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了。

說校園民謠之前,提一下清華大學 ,從這座理工大學裡走出了一個個校園民謠的領軍人物。理工之於音樂,似乎很難輕易的結合甚至於聯繫,可實際中它們之間也並沒有很深的芥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校園民謠就已經在中國的每一所大學校園裡的小樹旁埋下了種子,等待著能有背著木吉他的少年路過給它澆水,它向著陽光努力的生長,等待在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裡綻放。

儘管百度百科百科上認為《蘭花草》等臺灣地區的歌曲傳入內地是校園民謠的開端,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校園民謠的出現應該更晚。1992年清華電子工程系的高曉松同學退學,他創作了後來真正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經典曲目《同桌的你》,這首歌收錄在1994年首次發行的專輯《校園民謠1》裡,由同樣來自於清華的老狼演唱,老狼之前是清華校園樂隊「青銅器」的主唱,高曉松的才氣老狼低沉懷舊而又乾淨的聲音一起把這首歌演繹的恰倒好處,使之成為傳唱至今的經典。老狼和高曉松一起為校園民謠播下了種子,並生根發芽。

《校園民謠1》也幾乎每首歌曲都是經典像《寂寞是因為思念誰》,《離開 》,《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青春》等等 每首歌都是那麼的清新,讓人聽著聽著就會莫名的心動,不需要太多的樂器,一把破木吉他足矣,淡淡的曲風,輕輕的撫平人們躁動的心靈和的青春歲月的不羈,正如沈慶在《青春》裡唱的那樣:

輕輕的風輕輕的夢輕輕的晨晨昏昏

淡淡的雲淡淡的淚淡淡的年年歲歲

帶著點流浪的喜悅我就這樣一去不回

沒有誰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苦澀滋味

每一片金黃的落霞我都想去緊緊依偎

每一顆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澱的傷悲

老狼後來出了個人第一個專輯《戀戀風塵》專輯也成為了不朽的經典。不知你有沒有聽到過有人哼唱裡面的句子:

走吧 女孩 去看紅色的朝霞

帶上 我的戀歌

你迎風吟唱

露水掛在發梢

結滿透明的惆悵

是我一生最初的迷惘

有人說老狼就像一張發黃的舊照片,或許感動不了別人,卻永遠感動著自己。接著高曉松出版作品合集《青春無悔》,也算是他個人的一個人生總結,一個更高的成就。也把校園民謠的魅力更好的展現在人們面前,《白衣飄飄的年代》《青春無悔》也讓人們記住了葉蓓這個校園民謠時代難得的女歌手。這部專輯影響巨大而深遠。

是的《青春無悔》而校園民謠也已經想我們那無悔的青春一樣盛放之後開始了思考它的明天,就像老狼和葉蓓唱的那樣:

開始的開始 是我們唱歌

最後的最後 是我們在走

最親愛的你 像是夢中的風景

說夢醒後你會去我相信

《校園民謠》專輯雖然也出了2和3,但裡面的歌曲,除了《冬季校園》《老屋》以外,大部分都沒有被傳唱開來。校園民謠也如他輕輕淡淡的曲風一樣開始輕輕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之後 鬱冬、沈慶這些在《校園民謠1》裡獻唱的人很快便銷聲匿跡,以後鮮有作品問世。即使有,也幾乎沒有什麼成績,更難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或許,他們真的就是如人們說的那樣為校園民謠而生,這個時代過去了,他們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就要退出這個舞臺。

那個年代過後,校園民謠是雖說很難再超越那個高度 但依然有人在校園民謠的音樂世界裡創作,並把新的音樂元素補充進來。1999年,樸樹發表專輯《我去2000》。他在以前校園民謠的基礎上多了一絲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現實的批判。

這個用很多年才戰勝抑鬱症的高個子帥哥,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單手斜插著口袋,酷酷的默默唱著《白樺林》,《那些花兒》,不知讓多少聽眾潸然淚下:

他們都老了嗎

他們在哪裡呀

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早期的水木年華,同樣是清華人盧庚戌,李健時代的《一生有你》這部專輯無論在詞曲創作還是演唱風格生都有著當年那個時代校園民謠的影子,他們也成為校園民謠中後期的代表。但是由於音樂理念的不同,李健選擇離開。小盧則拉來了和李健一樣曾是電子工程師的繆傑繼續水木年華,但他們的音樂風格也已經跳出了民謠的範疇,傾向於搖滾,例如《完美世界》這首專門為網路遊戲創作的主題曲。


▲水木年華-《一生有你》MV - 這個MV值得看一下

音樂詩人李健離開樂隊獨自在民謠的道路上追尋,從校園民謠的角度講, 他後來的作品《八月照相館》《為你而來》《異鄉人》也都是不錯的作品。但這些同樣很難被主流音樂市場所接納,王菲演唱《傳奇》後很多人開始逐漸知道李健,這對於他的音樂生涯是有益的,不過對於校園民謠來說,這同樣...是一個悲劇。其他依然堅持民謠的歌手們,他們從校園民謠冰冷的時代一路走來,在這個熱潮過後又歸於冰冷的時代試圖告訴人們民謠不僅是押韻的青春和多愁善感的排比,還...但他們不必說下半句,這無聲的吶喊已沒有意義。

在這個流行搖滾網絡音樂成為主流的時代,高曉松熱衷於做評委 忙的連他一直想看的大英百科全書的沒空看,而酒駕入獄後他似乎很開心,多半是由於終於能如願看書了。老狼也幾乎沒有新歌,樸樹,水木年華和民謠也越來越遠,有人說能唱出《愛如少年》的許巍是校園民謠,但恐怕連許巍自己都不這樣認為…

遙遠的校園民謠已經不知道要走向何方,或許它早已被人們徹底遺忘。那遙遠的校園民謠,你已漸行漸遠,雖然我不忍接受這些改變,可再沒人能看到你那曾經的容顏,誰還能聽到為那首《月光傾城》伴奏的琴弦:

那個飄滿雪的冬天

那個不帶傘的少年

那句被門擋住的誓言

那串被雪覆蓋的再見

2012年高曉松收了他年紀最小的徒弟,讓她唱他寫給她死去女朋友筠子的歌曲《立秋》,不知道高曉松在她身上寄託了怎樣的期盼,也不知道她還能唱多久。

▲筠子-《立秋》MV - 抱歉只能找到這個版的了

我曾經以為校園民謠只是逐漸遙遠,我曾經以為時間過去了,是鬱冬、老狼、葉蓓、高曉松、小柯,萬曉利,沈慶他們老了,還會有一個個新生代站出來。可我錯了。最近《同桌的你》被拍成電影,被高曉松搬上了大熒幕。他用他肥胖的頭顱拉扯著瘦了幾十斤的身軀,提著周冬雨去參加各種訪談節目。他笑著談起了他的初戀,她的那個生完孩子後胖胖的像他自己一樣漂亮的同桌,他們的票房數值提升的數字比校園民謠死去的速度快了多少多少倍。

我開始知道,校園民謠真的死了。

甚至現在連校園民謠的墓碑,也不再屬於它。


以上文字來源於網絡,暫無法確認版權所有人

歡迎聯繫認領

相關焦點

  • 經典校園民謠
    電視臺循環播放《同桌的你》MV,老狼還未滄桑的臉像現在的亞洲偶像宋仲基一樣擁有大批跨年齡段甚至跨性別的歌迷。《校園民謠1》那是1994年。當年春天,大地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張「校園民謠」概念的歌曲合輯——《校園民謠1》,自此引發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校園民謠運動。
  • 許巍.樸樹.水木年華 | 這些校園民謠裡,有我們回不去的青春
    80年代末,很多青年對社會現實和理想衝突普遍感到失望,因此不少人開始寄情於音樂,力圖紀念自己正在或者已經消逝的青春歲月。當時的北京,大學密集著一群才子,音樂交流間掀起了一場校園民謠運動。當舊日時光不再,心愛的人慢慢老去後,你是否還會愛她如往日…2001年水木年華因《一生有你》一炮而紅,拯救了疲軟的校園民謠。2002年《青春正傳》使水木年華抵達巔峰。
  • 校園民謠的30年,黃粱一夢終將散場
    」那歌在留在了校園,滋潤了青春。而你離開校園多久了?你想念它嗎?我才離開學校半年,但我已經開始懷念我的校園生活了。懷念明朗的教室,懷念找不到座位的圖書館,懷念寢室的深夜會談,懷念宿舍門口四月的白色櫻花。
  • 難忘的校園民謠
    那一年,沈慶還沒遇上鬱冬,高曉松還不太會記譜,與他們不同,金立的音樂已經呈現出完整而成熟的狀態。金立和沈慶他們都有著學生年代純粹的音樂理想和音樂才華。90年代初,他們不遺餘力地向各個音像出版社投送推薦校園原創歌曲和歌手,對於校園民謠的興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作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校園民謠運動中堅人物中惟一一位女將,金立的作品被認為「具有詩的美感和意境」。
  • 如果這就是新民謠,就讓「民謠」去死吧
    但在文章末尾,作者不無擔憂地提到:「它的出現,能否改變流行音樂的格局,並不是首要問題,而純真年代的城市民謠,一旦進入主流操作的層面,會否如校園民謠末期的模仿和迷失,才最讓人擔心。」 十幾年過去了,這段話仿佛是已經實現的預言。
  • 【音樂百科】校園民謠(School Folk) 簡介
    校園民謠,顧名思義,是廣受學生喜愛,流行於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創作,其或稱為「校園歌謠」、「現代民歌」、「樂府民風」等等。校園民謠朝氣蓬勃,極富有校園味道,毫無矯飾,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聽起來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學子的生活,表現出年輕人的蓬勃朝氣、青春活力以及他們那富有詩意的浪漫氣息,其曲風總體來說樸實明快、積極向上,充滿活力,深受人們的喜愛和傳唱。校園民謠,屬於音樂領域的一種特別現象。它的產生,與大陸原創音樂的流行及外來音樂的影響均有聯繫。
  • 校園民謠「發展史」,從老狼《同桌的你》到水木年華《一生有你》
    那個時候有一把幾十塊錢的木棉吉他,就牛氣的不行,因為吉他可是奢侈品,就像現在校園中學生開著豪車一般引入注目。校園內部環境給大學生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促成了校園民謠的誕生。那麼最早的校園民謠雛形是從哪來的呢?
  • 你們覺得民謠屬於搖滾嗎?
    民謠當然不屬於搖滾,但是兩種音樂的音樂人的卻沒有那麼多的界限了,這其實從最初搖滾紅火之時就有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汪峰的偶像,啟蒙了他唱了《夢想在風中飄蕩》的音樂人鮑勃·迪倫其實最初是唱民謠的。搖滾起源於美國但是最後卻火在了英國英國的披頭四樂隊成為了英國難以抹去的符號,而在美國歐洲各地的民歌不斷交融,最後孕育出了美國的民謠和鄉村音樂。當時的界限還是挺清晰的,因為搖滾樂是從搖滾樂中起來的,而民謠音樂最初就十分的小清晰。不過後來有了一個段子,英國的甲殼蟲樂隊和美國的鮑勃迪倫湊到了一起,披頭四教會了鮑勃·迪倫吸大麻。兩邊的代表人碰了面,有了音樂上的交流。
  • 老狼,校園民謠的先驅,《同桌的你》《模範情書》堪稱經典
    大家好,很高興您能來讀我的文章,今天我人扒一下老狼和高曉松,兩位民謠大伽。老狼給大家的印象就是那首久經不衰《同桌的你》,可以說,幾乎是一首歌代表了一個人。校園民謠,或者把他與高曉松聯繫起來。他們二人幾乎是中國校園民謠的代言人,在這裡要提到一個人叫高原,她就是竇唯的第二任妻子。
  • 【潮導的深夜食堂】民謠就是一首有關迷惘的夢
    我生活的很多變得確定,世界的色彩逐漸退去,一些夢已經驚醒不復,我們,被無奈充斥。我的未來卻不知要去向何方,很多時候自己有著選擇卻不得不隨波逐流,有的時候連前路都看不清楚,我們,真的很迷惘。民謠所歌唱的,就是過去的那些回憶,那些人事物的過去。歌唱我們做過的那些夢,歌唱那些夢的破裂,歌唱我們的內心荒蕪,歌唱我們的迷惘。 第一章:思鄉很多民謠的主題都是某個城市,甚至只有某個地點。
  • 校園民謠你了解多少?這首歌你一定聽過,老狼靠它賺了八百萬
    那時流行音樂充滿商業味道的歌詞和配曲,這首校園民謠配上老狼低沉滄桑的嗓音的詩情演繹,迅速捕獲了八九十年代青年的青春記憶。「校園民謠」的發起者黃小茂,他希望《同桌的你》這首歌能讓一個當時比較火的歌手來演唱,他找到高曉松,問他:多少錢合適?高曉松頓時說道:「 我並不在乎多少錢,我只有一個條件,就是這首歌必須我的朋友老狼唱。
  • 「民謠熱」冷卻:民謠被嘲低俗、濫大街,民謠歌手或轉型或消失
    樂評人楊波曾發文《李健們的背後是一群殭屍文青》,如此評價那一時期的民謠音樂人:「(李志、宋東野、馬頔、趙雷等)該流派代表人物的代表曲目無一例外地呈現出同一種無情來——對,無情,這幫人沒有熱血,甚至連冷血都沒有,他們歌聲裡刻意偽飾的那種濃得化不開的深情可類比於《非誠勿擾》中咄咄逼人的婚戀觀……(邵夷貝、陳粒、程壁等)其女性成員更讓人提不起精神,只因她們幾乎更肆無忌憚
  • 那時候還年輕的校園民謠——鬱冬
    那痴心不改的少年我再沒遇見燈紅酒綠說笑著我們流淚的昨天 ——鬱冬 上個星期《中國好聲音》的選手張磊唱了一首校園民謠關於那個校園民謠流行的年代,高曉松說:「無法描繪出那個時代的確切模樣,只記得那些書包裡的詩集,四周充滿才思和風情,驃悍和溫暖。」 1972年出生的鬱冬,父母是知青,下鄉到山西,後搬到北京,鬱冬的童年在一個紡織廠裡度過。他比同時期的其他音樂人年紀小一些,在北京農工大高中的那幾年時光裡,他結實了沈慶和逯學軍,並從此走上了音樂的生涯。
  • 你所不知道的民謠,你能想到的樣子都是它
    它區別於以追求高雅藝術體驗為目的而創作而局限於有一定音樂修養的群體中的音樂作品。民謠的特點決定了它廣泛的受眾面,也讓許多民眾在毫無樂理知識的情況下,充分享受音樂所帶來的美好體驗,因而得以廣泛傳播。這也是民謠的優勢所在。
  • 倪本初專欄:臺灣校園民謠講座與沙龍(文字記錄)
    對於專業的音樂家來說,有許多迫在眉睫的工作,比如思考中國音樂的出路,創作屬於中國人的音樂廳嚴肅音樂,以及前人從未整理過的音樂歷史等,但對於非專業的音樂人才,或者說是喜愛音樂的知識分子而言,用最單純的形式,唱出自己的心聲,才是最直接的方式----民歌。臺灣的校園民謠文化獨具一格,它崛起於民歌運動之後,又有別於傳統中國民謠和臺灣民謠,是特定歷史環境下一種文化思潮的反映。
  • 雨青樂話 讓70、80後回憶滿滿的校園民謠,戳中淚點!
    今天晚上,雨青想跟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聊聊我所喜愛的校園民謠歌手。就讓我們在一些熟悉的舊人舊歌中回想一下,懷念一下。我所喜歡的校園民謠歌手一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應該怎樣來界定高曉松的音樂。我知道那個孩子就是那些校園裡孤獨行走的歌手,高曉松,沈慶,葉蓓以及他們和她們,但我不知道那個丟失的氣球代表著什么,我也不知道那個氣球最終飄到了什么地方。如今高曉松們的低調已經是對社會的一種退讓,可是這個年代似乎還不滿意,於是校園民謠被逼到了死角。以前校園民謠有商業價值,於是唱片公司也樂得賺錢,當校園民謠不再有號召力的時候,它們只能淡出,消失。
  • 【音樂】十大經典校園民謠,你都會唱嗎?
    校園民謠流行的時代已經過去,偶然聽那時的歌曲,回憶像倒放一樣,雖然已經沒有那時的衝動和感受,卻還是體會到了歌曲的味道。今天小編推薦十首校園民謠,看看其中是否有你當年哼唱過的經典歌曲。有人說,老狼已經成為懷舊的代名詞。其實並不是。相反,因為《同桌的你》,老狼將成為永葆青春的校園代言人。
  • 中國民謠音樂史:民謠從何時起變成了流行歌曲?
    撰文 | 格林校園民謠青春的短暫綻放1994年由大地音樂發行的《校園民謠1》橫空出世,清新率真、朝氣蓬勃校園氣息,迅速受到大眾的追捧,在當時的樂壇「西北風」和「港颱風」分庭抗禮的樂壇形成獨立力量。校園民謠風起雲湧之際,恰值市場經濟發展初期,那時的音樂還未脫離1980年代文學和理想情懷,清新詩意的人文氣息,成功的商業運作,促使校園民謠迅速風靡了整個社會,並產生了極大反響。代表人物鬱冬、老狼、葉蓓、高曉松、小柯等,《同桌的你》、《青春無悔》、《冬季校園》等經典歌曲至今依然被反覆吟唱。九十年代的老狼(左)和高曉松(右)中國當代民謠的開端,應追溯於90年代初的校園民謠。
  • [小米音樂] 夏日裡吹來的民謠風
    對於每一個想懷念自己校園情懷的小米用戶來說,總能在小米音樂「私人定製」功能中找到屬於你的校園民謠。民謠風從何而來校園民謠,顧名思義,是廣受學生喜愛,流行於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創作。校園民謠概念的首次出現,是在七十年代初的臺灣,並且發展迅猛。
  • 中國民謠音樂史:從《同桌的你》到《南山南》,民謠變成了流行歌曲?
    如今它已經不算小眾音樂門類,快男左立把宋冬野的《董小姐》一夜唱紅,馬頔的《南山南》也被《中國好聲音》冠軍張磊演繹成了最新流行曲,高曉松、李健等人的名字也已經家喻戶曉。接下來的這篇推送,是一篇梳理民謠音樂發展史的舊文。民謠如今可以和流行音樂畫等號嗎?這要從中國民謠音樂史的發端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