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一天一首好民謠 | 一段文字,一首好歌,晚安。
今天發一篇老文章,聊聊校園民謠
這篇文章在網絡上被轉載次數非常多
於是我也不知道真實作者是誰
先給真實作者說聲抱歉
記得點擊播放按鈕,晚安。
是的,中國的校園民謠已經死亡。
《同桌的你》開創了中國校園民謠的鼎盛時代,《同桌的你》成就了校園民謠
《同桌的你》是第一首也是最後一首校園民謠。
二十年後的今天,《同桌的你》仍然只是它被反覆傳唱,不厭其煩。老狼但凡參加關注度高的節目,他想唱《青春無悔》想唱《月光傾城》想唱《北京的冬天》,可這些永遠不會被認可,他只能唱《同桌的你》。不知道這是老狼的榮耀還是悲哀。
《同桌的你》這種導向的原因是這首歌已經不屬於演唱者老狼不屬於詞曲作者高曉松,開始屬於每一個受眾,屬於聽者的內心,屬於聽者心中那個回不去的童年。人們將各種糾葛,懷戀和死去的願念寄託到這首歌曲之上,試圖將自己的回憶嵌入到歌聲裡面,將這些哀怨沉澱,消融。每個人對這首歌的吟唱都已經成為一種自我宣洩和自我拯救的過程。他們不再欣賞歌曲本身,不再關注這是校園民謠,不再單純的從音樂角度品位,不再了解別的校園民謠。他們拋開了歌曲最純粹的本質,只為了每次歌聲響起時為自己的青春再一次祭奠。
可那美好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了。
說校園民謠之前,提一下清華大學 ,從這座理工大學裡走出了一個個校園民謠的領軍人物。理工之於音樂,似乎很難輕易的結合甚至於聯繫,可實際中它們之間也並沒有很深的芥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校園民謠就已經在中國的每一所大學校園裡的小樹旁埋下了種子,等待著能有背著木吉他的少年路過給它澆水,它向著陽光努力的生長,等待在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裡綻放。
儘管百度百科百科上認為《蘭花草》等臺灣地區的歌曲傳入內地是校園民謠的開端,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校園民謠的出現應該更晚。1992年清華電子工程系的高曉松同學退學,他創作了後來真正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經典曲目《同桌的你》,這首歌收錄在1994年首次發行的專輯《校園民謠1》裡,由同樣來自於清華的老狼演唱,老狼之前是清華校園樂隊「青銅器」的主唱,高曉松的才氣老狼低沉懷舊而又乾淨的聲音一起把這首歌演繹的恰倒好處,使之成為傳唱至今的經典。老狼和高曉松一起為校園民謠播下了種子,並生根發芽。
《校園民謠1》也幾乎每首歌曲都是經典像《寂寞是因為思念誰》,《離開 》,《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青春》等等 每首歌都是那麼的清新,讓人聽著聽著就會莫名的心動,不需要太多的樂器,一把破木吉他足矣,淡淡的曲風,輕輕的撫平人們躁動的心靈和的青春歲月的不羈,正如沈慶在《青春》裡唱的那樣:
輕輕的風輕輕的夢輕輕的晨晨昏昏
淡淡的雲淡淡的淚淡淡的年年歲歲
帶著點流浪的喜悅我就這樣一去不回
沒有誰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苦澀滋味
每一片金黃的落霞我都想去緊緊依偎
每一顆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澱的傷悲
老狼後來出了個人第一個專輯《戀戀風塵》專輯也成為了不朽的經典。不知你有沒有聽到過有人哼唱裡面的句子:
走吧 女孩 去看紅色的朝霞
帶上 我的戀歌
你迎風吟唱
露水掛在發梢
結滿透明的惆悵
是我一生最初的迷惘
有人說老狼就像一張發黃的舊照片,或許感動不了別人,卻永遠感動著自己。接著高曉松出版作品合集《青春無悔》,也算是他個人的一個人生總結,一個更高的成就。也把校園民謠的魅力更好的展現在人們面前,《白衣飄飄的年代》《青春無悔》也讓人們記住了葉蓓這個校園民謠時代難得的女歌手。這部專輯影響巨大而深遠。
是的《青春無悔》而校園民謠也已經想我們那無悔的青春一樣盛放之後開始了思考它的明天,就像老狼和葉蓓唱的那樣:
開始的開始 是我們唱歌
最後的最後 是我們在走
最親愛的你 像是夢中的風景
說夢醒後你會去我相信
《校園民謠》專輯雖然也出了2和3,但裡面的歌曲,除了《冬季校園》《老屋》以外,大部分都沒有被傳唱開來。校園民謠也如他輕輕淡淡的曲風一樣開始輕輕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之後 鬱冬、沈慶這些在《校園民謠1》裡獻唱的人很快便銷聲匿跡,以後鮮有作品問世。即使有,也幾乎沒有什麼成績,更難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或許,他們真的就是如人們說的那樣為校園民謠而生,這個時代過去了,他們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就要退出這個舞臺。
那個年代過後,校園民謠是雖說很難再超越那個高度 但依然有人在校園民謠的音樂世界裡創作,並把新的音樂元素補充進來。1999年,樸樹發表專輯《我去2000》。他在以前校園民謠的基礎上多了一絲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現實的批判。
這個用很多年才戰勝抑鬱症的高個子帥哥,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單手斜插著口袋,酷酷的默默唱著《白樺林》,《那些花兒》,不知讓多少聽眾潸然淚下:
他們都老了嗎
他們在哪裡呀
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早期的水木年華,同樣是清華人盧庚戌,李健時代的《一生有你》這部專輯無論在詞曲創作還是演唱風格生都有著當年那個時代校園民謠的影子,他們也成為校園民謠中後期的代表。但是由於音樂理念的不同,李健選擇離開。小盧則拉來了和李健一樣曾是電子工程師的繆傑繼續水木年華,但他們的音樂風格也已經跳出了民謠的範疇,傾向於搖滾,例如《完美世界》這首專門為網路遊戲創作的主題曲。
▲水木年華-《一生有你》MV - 這個MV值得看一下
音樂詩人李健離開樂隊獨自在民謠的道路上追尋,從校園民謠的角度講, 他後來的作品《八月照相館》《為你而來》《異鄉人》也都是不錯的作品。但這些同樣很難被主流音樂市場所接納,王菲演唱《傳奇》後很多人開始逐漸知道李健,這對於他的音樂生涯是有益的,不過對於校園民謠來說,這同樣...是一個悲劇。其他依然堅持民謠的歌手們,他們從校園民謠冰冷的時代一路走來,在這個熱潮過後又歸於冰冷的時代試圖告訴人們民謠不僅是押韻的青春和多愁善感的排比,還...但他們不必說下半句,這無聲的吶喊已沒有意義。
在這個流行搖滾網絡音樂成為主流的時代,高曉松熱衷於做評委 忙的連他一直想看的大英百科全書的沒空看,而酒駕入獄後他似乎很開心,多半是由於終於能如願看書了。老狼也幾乎沒有新歌,樸樹,水木年華和民謠也越來越遠,有人說能唱出《愛如少年》的許巍是校園民謠,但恐怕連許巍自己都不這樣認為…
遙遠的校園民謠已經不知道要走向何方,或許它早已被人們徹底遺忘。那遙遠的校園民謠,你已漸行漸遠,雖然我不忍接受這些改變,可再沒人能看到你那曾經的容顏,誰還能聽到為那首《月光傾城》伴奏的琴弦:
那個飄滿雪的冬天
那個不帶傘的少年
那句被門擋住的誓言
那串被雪覆蓋的再見
2012年高曉松收了他年紀最小的徒弟,讓她唱他寫給她死去女朋友筠子的歌曲《立秋》,不知道高曉松在她身上寄託了怎樣的期盼,也不知道她還能唱多久。
▲筠子-《立秋》MV - 抱歉只能找到這個版的了
我曾經以為校園民謠只是逐漸遙遠,我曾經以為時間過去了,是鬱冬、老狼、葉蓓、高曉松、小柯,萬曉利,沈慶他們老了,還會有一個個新生代站出來。可我錯了。最近《同桌的你》被拍成電影,被高曉松搬上了大熒幕。他用他肥胖的頭顱拉扯著瘦了幾十斤的身軀,提著周冬雨去參加各種訪談節目。他笑著談起了他的初戀,她的那個生完孩子後胖胖的像他自己一樣漂亮的同桌,他們的票房數值提升的數字比校園民謠死去的速度快了多少多少倍。
我開始知道,校園民謠真的死了。
甚至現在連校園民謠的墓碑,也不再屬於它。
以上文字來源於網絡,暫無法確認版權所有人
歡迎聯繫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