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小芳
    通訊員陶琪姜 朱亦忻
    昨天下午,一起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案件在海曙法院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第一被告人小玉(化名)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我一直覺得只是利用專業特長賺點外快,沒想到是犯罪……」庭審中,小玉流著淚說的一番話,讓人動容,更讓人警醒。
    專家號總是搶不到?
    原來是有人背後搗鬼
    小玉是計算機專業科班出身。大約3年前,有朋友託她在網上搶掛醫院的門診號,小玉利用專業優勢成功搶到了門診號。漸漸地,找她搶號的人多了起來。小玉看到了「商機」。於是,她編寫了一個軟體,用來搶掛我市名中醫董幼祺的專家號。
    董幼祺的就診號每周日開放60個,小玉就從周日中午開始用軟體搶號。成功搶到之後,小玉讓姐姐去醫院開卡,然後將卡送到買號人手裡。通常,小玉以70元的價格將搶到的號賣給黃牛;如果直接賣給病人,則是180元至240元不等。
    2019年2月,小玉還把搶號程序給了朋友阿旺,並教他如何使用。之後,阿旺也參與其中,搶到的號則以每個70元的價格由小玉收購。經公安機關查實,2019年1月至9月案發時,小玉等人共在網上搶掛了董幼祺門診號411個,獲利4萬多元。
    昨天下午,海曙法院一審審結了此案。考慮到三人均認罪認罰,主犯小玉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從犯小草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緩刑三年;阿旺違法所得較少,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
    案件調查階段,被告人小玉曾提出:自己編寫的程序屬於外掛軟體,並沒有對「健康寧波」網站造成破壞性的攻擊,是否就應該被認定為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
    「這也是本案主要的爭議焦點。」案件承辦人、海曙法院副院長張丹丹介紹,「為了做到公平公正,本案啟動了司法鑑定,對涉案手段進行專業認定。」
    經福建中證司法鑑定中心鑑定,「健康寧波」網站本身不具備自動預約功能,小玉的程序繞過網站安全保護措施,未經授權獲取網站數據,對網站正常的登錄預約過程實施幹擾,屬於破壞性程序。
    「簡單地說,就是該外掛程序幹擾了網站的正常運行,擠佔了公共資源,因此小玉等人最終被認定為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張丹丹說。
    小玉並非個例
    缺乏認知是主因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聽起來拗口,但現實生活中很常見。比如黃牛利用搶號軟體搶火車票;利用各種惡意軟體修改瀏覽器設置等,強制用戶訪問指定網站的「流量劫持」行為;通過聯繫「黑客」入侵相關網站篡改信息的行為等。
    法官解釋,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該類犯罪手段隱蔽,計算機信息系統中所有的數據資料都是電子數據,無法被直觀地看到,常人很難及時發現計算機信息系統已被人侵入或者破壞。「一些人甚至可以通過修改路徑、覆蓋操作的方法,自動銷毀犯罪的電子數據記錄,使得破案難度大大加強。」法官說。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公眾意識的缺乏。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屬於犯罪。就像本案中的小玉等三人,一個是計算機專業高才生,一個是醫務工作者,他們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利用專業優勢幫別人忙,順便賺點外快,根本沒想到會觸犯法律。」法官說。
    貪圖小利的代價真的很沉重,法官告誡那些正在或準備實施類似犯罪的人員,侵犯群眾公共利益,一旦被發現必定受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