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醫生通常會幫你計算出預產期,但是這只是大概的估算,要知道真正在預產期當天分娩的人非常少,要麼早於預產期分娩,要麼晚於預產期分娩。據權威統計,預產期的準確率僅有5%。所以,越臨近預產期,大家越要做好準備,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相關內容:
寶寶一般何時出生?
因為無法確定女性的準確受孕時間,所以醫學上以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開始計算預產期。整個孕期一共有280天,以28天為一個妊娠月,正好10個妊娠月。
統計發現,只有5%左右的產婦在預產期當天生產;在預產期前後三天生產的女性佔到29%;早於38周或晚於42周分娩的女性佔比為10%。80-90%的產婦會在孕37-42周之間生產。
這都是正常的分娩時間,均被認為是足月分娩。這裡要特別說一下在孕37周-42周之間出生的寶寶。
通常而言,寶寶在媽媽子宮裡多待兩周,他的大腦、肺臟、肝臟等器官發育得將更加完善。和孕37、38周出生的寶寶相比,39、40周出生的寶寶吮吸和吞咽能力更強,體重更符合標準,出現聽力和視力問題的風險也就更低。
小於37周:屬於早產兒
早於37周出生的嬰兒被稱為早產兒,發生機率大約是5-10%。寶寶過早出生,除了會對他的身體和智力發育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外,還會導致孩子心理和性格的成熟比較晚,長大後患多動症、焦慮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風險要比正常出生的孩子高很多。
另外,寶寶過早出生,有可能導致肺部發育不良,進而引發哮喘。如果早產寶寶腸道發育不良,有可能會患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對將來的消化吸收能力產生直接影響。而且,早產寶寶身體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腦膜炎和肺炎。
大於42周:屬於過期妊娠
晚於42周分娩是過期妊娠,寶寶容易出現宮內窘迫、胎糞吸入症候群、過熟症候群等情況。
這類胎兒在出生時產程較長、很容易出現難產,手術風險較高,對媽媽傷害較大、並且出生後窒息、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
胎兒的發育情況、媽媽身體條件、宮內環境、外界環境都會影響胎兒出生時間,所以,出生時間無法精確確定,預產期只能作為參考。
導致預產期不準確的因素有哪些?
預產期不能準確預測寶寶的生產日期,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1.月經正常,但末次月經日期不準確
醫生一般通過最後一次月經的時間來計算出準媽媽的預產期,但這種推算方法準確性本就低。但如果準媽媽記不清自己的末次月經時間或者將時間搞錯,很容易導致醫生做出錯誤判斷。
2.月經不正常,排卵期發生紊亂
女性孕前月經周期不規律,會使排卵期提前或延後,進而導致預產期和實際分娩日期有很大差別。對於月經不調的準媽媽,醫生會根據B超影像所示的胚胎大小進行估算,但隨著孕周的不斷增長,胎兒的大小差異會越來越明顯。
3.準媽媽或胎兒自身原因
每個胎兒的發育成熟度是不同的,如果胎兒出現宮內發育不良、發育遲緩等問題,或者準媽媽患有某種疾病卻又不按時產檢的話,醫生就不能做出正確診斷,從而出現預產期不準確的情況。
出現五種情況,準媽媽或提前生娃
如果準媽媽出現以下五種情況,有可能會提前生娃:
1.準媽媽有高危因素
準媽媽有胎盤早剝、胎盤前置、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併發症時,胎兒很少會足月出生,提前生產的概率較高。
2.孕期營養不良
準媽媽在孕期攝入的營養是否充足,對胎兒的正常發育有直接影響。如果準媽媽在孕期出現營養不均衡、營養不良等情況,會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發育不良、發育遲緩。尤其是胎兒重度營養不良,極易發生早產。
3.以前流過產
無論是流產一次還是多次,都會給子宮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傷。如果準媽媽流產後沒有休息好,不注意身體恢復,再次妊娠時發生早產的風險較高。
4.懷雙胞胎
準媽媽懷雙胞胎時,對身體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和單胎媽媽相比,雙胞胎媽媽會承受更高的孕育風險。不少雙胞胎媽媽等不到胎兒足月就會選擇剖腹產。因此,寶寶會在預產期到來前出生。
5.準媽媽年齡過小或過大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4-29歲。在這個年齡段裡,女性身體素質好,可以從容應對孕期的各種壓力和風險。如果女性懷孕時年齡偏小,有可能因生殖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善出現早產情況。如果女性懷孕時年齡偏大,孕期患高危併發症的風險較高,從而導致胎兒提前出生。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