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雖奸臣一枚,然氣節不虧

2021-02-07 青林知青


雖奸臣一枚,然氣節不虧

知道馬士英那是兒時看王丹鳳演的電影《桃花扇》才知道這個人,嚴格說來是知道這個名字,襯在後面是一堆的壞印象,好像有「閹黨」,小人、奸臣,反正是個大壞蛋,至於做了些什麼壞事,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等等,全然不知。且就這個印象一直持續了很多年。

馬士英,貴陽人,字瑤草。萬曆時進士。崇禎朝任兵部右侍郎,總督廬州、鳳陽等處軍務。明亡後,聯江北四鎮,擁立福王監國,進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排斥史可法,援引阮大鋮,獨斷專權,大敵當前,仍忙於內部鬥爭,致使揚州失陷,清軍逼近南京,遂逃至浙江,往投魯王、唐王均被拒,後為清軍所捕獲,在福建南平被殺。

以上是官方的簡介,這明顯帶有傾向性,也就是說,這馬士英的確是壞人一枚,是一個敵方追捕,已方亦不待見之人,簡直就是一條喪家之犬。更有簡介中說是與阮大鋮同降清後,以故在福建延平被殺死。


什麼叫以故,這兩個字後面其實是大有文章,這以故的後面是南京失陷後,馬士英打著太后的旗號,組織浙江、太湖的義軍堅持抗清,同清軍拼死相搏,誓死不降,戰敗被捕,遭凌遲處死,轟轟烈烈。

我此說絕無想替馬士英翻案之意,馬士英對南明弘光朝的覆滅是要負主要責任的,而他前期的所作所為,也很是小人,為世所不恥,《明史》是將他列入奸臣傳的,這也並不冤枉他,但他在清兵南下,血雨腥風之時堅持抗清,比起那些跪迎清兵的東林黨來說,在氣節上怎麼說也高出一籌了。

即使從《明史》看,馬士英也並非是一無是處,他是正宗的進士出身,想來還是有些本事的,馬士英在徵剿流寇方面頗有韜略,也立了些功勞。崇禎吊死後,他因擁立福王有功而在朝內輔政。但總的看來,馬士英雖有一定才能的,但這點才能做地方大員尚可,主政中樞則不逮。更主要的是由於人品不佳,妄結匪類,誤用奸人,以致釀成大禍,成為罪人。

馬士英誤國,這是不爭的事實,無法辯駁的。至於事實我在此就不羅列了,反正也是壞事多多。但有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弄清楚,首先,馬士英並非閹黨。世人往往因為「馬阮」並稱、並傳,不能因為阮大鋮是閹黨,就認為馬士英也是閹黨,這是不對的。且不說那時閹黨作為一個政治集團已經不存在了,即使閹黨尚存,與其黨中個別人交往,也不該算作閹黨。誠然,推薦、重用阮大鋮,給國家民族帶來了災難,但也不能說阮大鋮的啟用完全是由於馬士英之故。

再有,馬士英並非漢奸。他同阮大鋮雖為莫逆,但在最後關頭兩人的選擇是大相逕庭的,馬士英沒有像阮大鋮那樣搖尾乞憐、諂媚新主;他是「奉王母妃,以黔兵四百人為衛,走浙江」,同清兵死戰,馬士英在生死關頭,選擇這條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死亡之路,好歹為自己保留了一點名節。我們現在雖然不能以生死論英雄,但馬士英總比那些做漢奸的人強。

評價一個人要將其放在當時的形勢下來看會更清楚些,在對馬士英的一片聲討中,夏完淳父子的評價是最公允的,「史道鄰(可法)清操有餘而才變不足,瑤草守已狼藉。不脫豪邁之氣;用兵將略非道鄰所長,瑤草亦非令僕之才」。

南明當時的狀況是早已逞崩盤之勢,北邊清兵南下,就勢如破竹,內部是朝臣與朝臣不和,內閣與鎮將不諧,各打各的算盤,各顧各的利益。如此一個局面,怎麼會擋得住清兵南下?馬士英本非相才,即使是諸葛亮、郭子儀在世,怕也回天無力,徒喚奈何。把弘光朝覆滅的責任全推在馬士英頭上,是欠公允的,不符合歷史事實。

馬士英同東林黨是對頭,你說南我說北的互不待見,馬立福王自是出於私心,但東林黨想立潞王不是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盤嗎?其實,哪個王當皇帝的結果大致是一樣的。不存在誰立得對,誰立得錯一說。

其實按當時的情況來看,馬士英也實在是可憐,他出走南京後,誤國奸臣的罪名就早已坐實,後面的南明幾個小朝庭都不容他。按說他早就應該降清,投效新主來報復這些羞辱他的人,但他卻沒有,他奉著他老媽假冒太后,試圖以這杆大旗來號召人民,從中也體現了他政治家的務實和手腕。

他身體力行,多次渡過錢塘江參加進攻杭州的戰役,內閣首輔親自上戰場,這個怕是前所未有之事,最後被叛徒出場,英勇就義,結局也算完美。可惜東林黨人操縱了輿論,修《明史》就把他寫成了一個大奸大惡之徒,一直影響到今天,這奸臣之名想是洗不掉的了。

清王多鐸同弘光朝禮部主事黃端伯之間的一段對話很有意思,我想這是很能反映馬士英的氣節的。

在南京城破後,黃端伯聽說趙之龍、錢謙益等人獻門率眾投降,在城門大書數字「大明禮部儀制司主事黃端伯不降」因而被抓捕。也有些神奇哈。

在審問中多鐸拍案叱喝:「你認為弘光帝是何種人物,想為他一死?」

黃端伯朗言:「皇帝聖明!」

多鐸問:「馬士英,又怎樣呢?」

黃端伯:「馬士英,忠臣也!」

多鐸又可氣又可笑,問:「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為忠?」

黃端伯說:「馬士英不降,擁送太后入浙江,當然是忠臣。」他指著已經剃髮易服的趙之龍等人說:「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看一些歷史人物時,感覺到很是矛盾,在你恨他到咬牙切齒之時,但他在另一方面卻又讓我們肅然起敬,於是便功過難說了,壞人不一定是方方面面都壞,一無是處,這馬士英便是這樣一個人,至少在民族氣節上,還是很令人敬佩的,其它的就另當別論了。

現代史家陳垣先生在《明季滇黔佛教考》中說:「惟士英實為弘光朝最後奮戰之一人,與阮大鋮先附閹黨,後復降清,究大有別」。餘認為此論甚公。

相關焦點

  • 南宋最不像奸臣的奸臣,為嶽飛平反,主張北伐,卻被後人視為奸臣
    中國歷史上恐怕沒有一個朝代的奸臣超過宋朝的,宋朝是一個盛產奸臣的朝代。《宋史》作《奸臣傳》,多達四卷,另有《叛臣傳》上中下三卷,《佞幸傳》一卷。從宋徽宗趙佶君臨天下到南宋末年這一百多年間,宋朝的奸臣像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
  • 撲朔迷離話高俅 怎一個大節無虧
    說起高俅,大家耳熟能詳,對其了解大多來於《水滸傳》,是一個十足的奸臣嘴臉,甚至把他和童貫蔡京等人相提並論。但高俅歷史人物原型如何?則顯得有些神秘莫測,甚至蓋棺都無法定論。但最終高俅還是沒有被追究,當時的人認為高俅大節無虧,言外之意,有毛病但沒有大的方向問題,和蔡京童貫不一樣。從支離破碎的史料裡分析,高俅這個人還是有點本事的,他可以說是文武全才,有詩文功底,寫的一手好字,也會使槍弄棒。曾在蘇東坡手下做過書吏,而且得到蘇東坡的賞識,兩次舉薦他,第一次是介紹給曾文肅,但曾文肅以手下過多沒有接受,宋東坡又把高俅介紹給了宋徽宗趙構的姑父王晉卿。
  • 此人忠心愛國,追殺奸臣不遺餘力,國滅未能殉國,理由是「怕痛」
    哪料潞王朱常淓是坨扶不上牆的爛泥,清軍甫到,他就奉表請降。馬士英只得渡錢塘江東去。逃亡路上,馬士英咬緊牙關,發誓大明王朝不能就此算完,立一帝不成,再立一帝!只要一息尚存,決不放棄復國之念!其實,就在馬士英緊鑼密鼓地擁立潞王朱常淓的時候,浙江餘姚、會稽、鄞縣等地的明官吏縉紳及各路抗清義軍已經扶持明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
  • 「奸臣」嚴嵩,書法充滿浩然正氣,「字如其人」不可靠
    「奸臣」二字為其考語,典籍裡、舞臺上、屏幕中,他是兇狠貪婪的化身,令千夫所指。本文無意對嚴嵩的一生作出如何的評價,這裡旨在說明的是嚴嵩研究中另一個方面的問題,即嚴嵩的書法藝術,以及在「奸臣史學」流布的情況下,嚴嵩的書法作品遭受以人廢字的「禮遇」之事。為什麼「字如其人」的說法屢屢落空?
  • 班主任要求教師節送禮不送就轉班,我注意到幾個字,老師大節不虧
    9月7日,福建福州,網傳一中學教師要求學生送教師節禮物引起了廣泛討論。班主任在群內要求學生投票,是否同意用班費為各科共12名老師各準備一份小禮物。這引起了某個學生的不滿,師生之間發生爭執,最後老師說氣話:「聽不明白話請轉班。」怎麼評價這起網絡突發事件?每到教師節,關於教師的討論就會進入白刃化的程度,藉機狂懟老師發洩不滿的聲音充斥耳間。
  • 暴君當朝,奸臣當道——韓國情色電影《奸臣》
    《大長今》等等,這部《奸臣》視角很特別,主角是燕山君時代的奸臣任崇載。奸臣的角色在影視作品中往往流於臉譜化,但是實際上人性本身有其複雜性一面,想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的奸臣秦檜,年輕時候也曾經不怕死的去斥責偽齊劉豫,汪精衛年輕時候刺殺攝政王載灃,電影《奸臣》刻畫的是一個性格扭曲又複雜的奸臣形象。
  • 不附權貴、指斥奸臣的初唐直臣王義方
    尚書外郎獨孤悊以儒學顯名,又受到給事中許敬宗的推崇,王義方卻不給面子,引用百家理論,接連駁倒,旁人看不下去了只能散會。不久,王義方補授晉王府參軍,入值弘文館。晉王李治就是後來的唐高宗,王義方算是有了大腿。但是,如前所述,王義方從來不稀罕抱大腿,別說潛力股了,連現成的大腿也不要。這個現成的大腿,就是名相魏徵。
  • 三位不應該寫進《宋史》奸臣傳的奸臣,其中有一位只做了半年宋臣
    在後世有很多爭議,比如,北宋王安石變法派的幾個骨幹蔡確、呂惠卿、章惇、曾布等,包括蔡京,曾經也是變法派,現在也有研究,說他被列為奸臣是在替宋徽宗背鍋,南宋時期的奸臣爭議略少,但也有個別未必符合奸臣條件。
  • 盤點歷史上最出名的四大奸臣,就算你不認識,但是你一定聽過
    每個朝代都有奸臣,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產生的危害也相同,但是在這許許多多的奸臣中,有那麼幾個人脫穎而出,成為了眾多奸臣的」領袖「。下面小編帶來歷史上四位家喻戶曉的奸臣;第四名 清朝和珅和珅是清朝巨貪,是除了乾隆以外,當時世界上的首富。
  • 何超瓊年輕時是美女一枚,如今雖發福嚴重,氣質仍稱得上一流
    何超瓊年輕時是美女一枚,如今雖發福嚴重,氣質仍稱得上一流。下圖照片中,何超瓊穿了一件黑色旗袍裝,何超瓊年輕時是美女一枚,如今雖發福嚴重,氣質仍稱得上一流。當然,作為美高梅中國主席、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在商業氣質上還是有一定的氣場的,下圖照片中,何超瓊穿了一句白色襯衫打底搭配一身黑色西服外套,看著穩重又不失優雅
  • 奸臣害一朝,奸論害百世.
    我不在跟您寫寓言,我跟您弄紀實。唐朝杜璡,官補闕,「左補闕一人在左,右補闕一人在右。」這職位大致相當他朝御史,或諫議,或臺諫,跟公知一樣,吃嘴巴子飯的。這個比對,不太科學。補闕非公知,公知出嘴,非職之所在,沒工資的,若有收入,也是稿費。補闕出嘴,是職之所在,有工資的,他如果唾沫星子變白紙黑字,也會有匯款單翩然飛來。
  • 10年前的《三國》:陳建斌的曹操,從奸臣成了英雄,符合歷史嗎?
    這是一部明星群集的大製作,在10年前電視劇劇集還不多的情況之下,就已經高達95集。《三國》和唐國強版的《三國演義》有著很大的不同,它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為藍本,但加了一些史實,加了一些現代人對三國的想像和理解。 《三國》和《三國演義》差距最大的,可能就是對於曹操的描寫,在高希希導演手中,由陳建斌所飾演的曹操成了《三國》第一男主角,更是從一個奸臣成了英雄。
  • 為北宋開疆擴土的名相,卻被列入《奸臣傳》中,梁啓超為其正名
    《宋史·奸臣傳》中,記載了宋朝15位奸臣,以及他們的7位家人的歷史。這22人,被宋朝人認為是大奸大惡之輩,被無數人唾棄。然而,歷史真的完全如同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嗎?其實不然。如《奸臣傳》中,就有一人沒有「資格」位列其中,他就是章惇。
  • 一代奇才,被冤枉近千年:大宋最應該平反的「奸臣」
    蘇軾也很「識相」,主動切斷了與他人的來往,「雖骨肉至親, 未肯有一字往來」。但章惇的表現,絕對對得起他們的友誼。他不僅不畏閒言冷語,寫信撫慰蘇軾,還給予蘇軾諸多幫助,解其困急。宰相王珪多次拿蘇軾詩中的「蟄龍」二字出來,挑唆宋神宗治蘇軾「不臣」之罪。
  • 【圖解】19禁《奸臣》快來學姿勢
    因此你也可以感覺到,這部電影的主角其實是這個叫「任崇載」的奸臣。奉承完君王之後,他就來到了他經常去的地方。奸臣の娛樂項目:逛窯子調戲官妓大哥真是太不憐香惜玉了喂。。。而且,大哥你不撐得慌嗎,也沒見你上廁所……這時他父親任士洪就衝進來了,斥責他拿著御賜的春宮圖在窯子裡玩鬧,兩個人為此大吵一架,可見父子的關係並不好。
  • 韓侂胄是忠臣還是奸臣?
    他雖曾褒嶽(飛)貶秦(檜),但是嶽飛的孫子嶽河,卻在《桯史》裡載有諷刺、奚落他的滑稽劇。可見他真是到了「眾惡歸焉」的地步。不過,認為韓侂胄是忠臣,是志在恢復的抗戰派的,還是大有人在。近代史學家鄧之誠指出,韓侂胄並「不盡如宋史所詆」;說韓侂胄是權奸誤國,「不免門戶道學之見。」
  • 南宋這位力主抗金北伐的宰相到底該不該打入《宋史》奸臣傳?
    朱熹評價陸遊說「其能太高,跡太近,恐為有力者所牽挽,不得全其晚節」!政治是一種微妙的存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一個人權傾天下,自然八方迎合,眾口皆譽;反之被推下臺,便成了罪人,牆倒眾人推,都撇清關係,毅然加入攻擊陣營,汙水盡潑。文歸正傳,還是來說韓侘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