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附權貴、指斥奸臣的初唐直臣王義方

2021-01-18 巴西太守的書房

前言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先主因為覺得侍御史張元達能整肅奸人,給他改名張義方,因為他想到了唐高宗年間的王義方。

但是,唐高宗和王義方的君臣緣分,一點也不像唐太宗和魏徵那樣美妙。

唐高宗曾在被監察御史魏真宰(後名魏元忠)比作「周成、康,漢文、景」時,問自己有沒有遺憾。

魏真宰說:

王義方一世豪英,而死草萊。議者謂陛下不能用賢。

唐高宗說:我想用他,可他卻已經死了,來不及了。

不附權貴

某種意義上,王義方的命運也是他的性格決定的。

王義方是泗州漣水人,客居魏州。年輕時喪父且貧窮,事母甚謹,博通《五經》,驕傲獨行,自視很高——但絕不是目中無人。

他考中了明經,前往京師,中途遇到一個步行者,自稱父親是潁上令,剛得知父親病重,想倍道而行,卻沒有代步工具,無法可想。

王義方感到同情,就解下自己的馬給他,沒有留下姓名就走了,於是名震一時。

王義方雖然有了功名,卻不肯拜訪權貴。尚書外郎獨孤悊以儒學顯名,又受到給事中許敬宗的推崇,王義方卻不給面子,引用百家理論,接連駁倒,旁人看不下去了只能散會。

不久,王義方補授晉王府參軍,入值弘文館。

晉王李治就是後來的唐高宗,王義方算是有了大腿。但是,如前所述,王義方從來不稀罕抱大腿,別說潛力股了,連現成的大腿也不要。

這個現成的大腿,就是名相魏徵。

魏徵對唐太宗屢次犯顏直言進諫的例子大家都略知一二,但就是連魏徵這樣的人設,都覺得王義方為人太直了。

儘管如此,魏徵仍然很賞識王義方,表示要把侄女嫁給他。

不抱大腿的王義方當然是選擇謝絕。

但後來,魏徵去世了,王義方卻還是娶了魏徵的侄女。

當時就有人問:老王您是不是真香了?

王義方卻有自己的道理:

昔不附宰相之勢,今感知己之言故也。

以前我不娶魏小姐,是因為我不想依附宰相;現在我娶魏小姐,是感念老魏的知己之情。

教化地方

不久,王義方改任太子校書。

又不久,刑部尚書張亮犯了死罪,王義方因為和張亮有來往受到連累,被貶為儋州吉安丞,得漂洋過海去海南島上班了。

夏日炎炎,海南島又處在熱帶地區,海上風浪很急又冒著熱氣。同船的人要用酒肉祭海,王義方說:

黍稷非馨,義在明德。

別浪費糧食,要以德服神。

王義方在駁回別人的方案的同時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他作了祭文,並讀了出來:

思帝鄉而北顧,望海浦而南浮。必也行愆諸己,義負前修。長鯨擊水,天吳覆舟。因忠獲戾,以孝見尤。四維霧廓,千裡安流。靈應如響,無作神羞。

結果:

時當盛夏,風濤蒸毒,既而開霽,南渡吉安。

雲開霧散了。

海南島當地的蠻族生活習俗荒涼閉塞,王義方就召集蠻族首領們,聚集學生,親自講經,行釋奠(古代在學校設置酒食以奠祭先聖先師的一種典禮)之禮。

在王義方的教導下,當地人學會了禮貌,蠻族酋長們也很高興。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王義方被改授洹水丞,終於可以回大陸當官了,但是故人張亮的兄子張皎的死,讓他的赴任之行多了一些曲折。張皎因為也被發配流放到海南島而依靠王義方,他的遺願是讓妻兒攜帶他的屍體還鄉。

張皎的妻子還年輕,王義方當然知道要避嫌,於是與張妻對海神發了誓,讓張家奴僕背負張皎的靈柩,張妻抱著張皎的兒子,騎王義方的馬。而王義方自己則先去原武葬了張皎,告祭了故人張亮,安頓好張皎的妻兒,才去洹水赴任。

指斥奸臣

後來王義方轉雲陽丞,並得到黃門侍郎薛元超的表薦。顯慶元年(656年)春夏,擢為著作佐郎。同年不久,遷侍御史。

他買了房子,數日後,覺得庭院裡的樹很好,就召來原房主,又多給了一筆樹錢。

他是如此地廉而不貪,但他只當了半個月的侍御史,就遇到了忠孝難兩全的選擇題。

宰相李義府看上了大理寺女犯淳于氏,託大理丞畢正義枉法釋放她。

這時候的皇帝是唐高宗,也就是王義方以前輔佐過的晉王。他命給事中劉仁軌、侍御史張倫調查這事。李義府過河拆橋,迫使畢正義自縊,自己全身而退,無人敢明言其中原委。

王義方覺得李義府是奸臣,問母親:

義方為御史,視奸臣不糾則不忠,糾之則身危而憂及於親為不孝,二者不能自決,奈何?

看到奸臣不彈劾,是不忠,一旦彈劾了危及自身和家長,是不孝,如何選擇?

王母說:

昔王陵母伏劍成子之義,汝能盡忠立名,吾之願也,雖死不恨!

這說的是當初楚漢之爭時,身在楚營的王陵母親為了讓王陵跟隨漢王劉邦而伏劍自殺的事。

王義方未必不知道李義府在為唐高宗換皇后的過程中出了大力,得高宗感激,聖眷正隆,但母親這番話讓他決定了,即使豁出去這官帽,也要追求正義和原則。

於是王義方寫了彈劾李義府將六品大理寺丞殺人滅口的奏章,引用了四位英傑之主唐堯、漢高祖、漢光武帝、曹操執法失當的例子,認為唐高宗不該放縱近在眼前的奸臣肆虐,遞了上去;又寫了第二份奏章,穿著法官的衣帽當廷點名彈劾,叱責李義府下朝出去。李義府寄希望於唐高宗,但在王義方的再三叱責下,唐高宗並沒有說話,於是李義府只得小跑而出。

於是王義方跪著讀完奏章,並且揭了李義府最初因容貌為前朝宰相劉洎、馬周所幸的老底。

但只要唐高宗對李義府心存感激而且暫時還用得著,李義府就不是一兩份奏章能扳倒的,何況王義方的用詞又激烈了一些,似乎不是很給領導面子。

於是王義方不但沒能扳倒李義府,還因為「毀辱宰相,言詞不遜」光榮下崗,貶為萊州司戶參軍。

李義府說:

王御史妄相彈奏,得無愧乎?

你胡亂彈劾我,不慚愧嗎?

王義方答:

仲尼為魯司寇七日,誅少正卯於兩觀之下;義方任御史旬有六日,不能去奸邪於雙闕之前,實以為愧。

人家孔子當了七天司寇就殺了奸臣少正卯,我王義方當了十六天御史卻不能除掉皇帝面前的奸臣,當然很慚愧。

桃李芬芳

王義方去了萊州以後,再也沒有離開,就地安家,開始講學。後來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徹底退出官場,隱居不出,撰《筆海》十卷、文集十卷。

即使李義府失寵被貶死,他也沒了復出的心思,並在總章二年(669年)去世。所以才有了本文開篇魏真宰指責高宗不能用賢的那一幕。

王義方的官場生涯是失敗的,但他的教育生涯卻是輝煌的。

作為海南教育第一人,王義方的學生裡也不乏能人。他有兩個學生,一個叫何彥先,一個叫員餘慶。他最欣賞的就是超逸秀拔的員餘慶,說:

五百歲一賢者生,子宜當之。

你這種人材,往前五百年,往後五百年,沒人能超過你。

於是員餘慶得名員半千。

王義方去世後,何彥先和員半千在他墓側種了松柏,為他服喪直到三年期滿。

何彥先後來官至天官(吏部)侍郎,而員半千更是了得,不僅文學出眾,對軍事也有獨到見解。唐高宗面試眾人時,問「兵家有三陣,何謂邪?」眾人都答不上,只有員半千不僅答出了古人「天陣、地陣、人陣」的標準答案,還說了自己對打仗治軍所必需的「天時、地利、人和」的獨到見解,得到了唐高宗的賞識,不僅官運亨通,而且高壽善終。

除了何、員以外,王老師還有一位出眾的高足,十多歲就得他教授《蒼頡篇》(又作《倉頡篇》)《爾雅》及經史。

此人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

王老師可謂春風化雨,其門下也可謂桃李芬芳了。

相關焦點

  • 趙耀文:《司法異化與重建威權:唐宋「指斥乘輿」罪嬗變的政治意涵》
    作為一項「罪名」的「指斥乘輿」罪在唐律中被正式納入唐王朝的法律體系之中。唐以前直接以「指斥乘輿」為罪的例子並不多見,卻存在以「祝詛(上)」「誹謗」「妖言」「非所宜言」等為主要指稱而具有與「指斥乘輿」相似含義的諸多罪名。
  • 「初唐四傑」的詩風是什麼?為何說他們賦予了唐詩新的生命力?
    十八歲時為沛王李賢府內修撰,王勃少年成才有著年輕人的朝氣和直率,遇到不喜歡的事情也會直言抨擊。 唐朝初期很多貴族子弟不思進取,終日遊手好閒。後來「鬥雞」遊戲逐漸在貴族中盛行。王勃因為看不慣當時貴族人鬥雞,寫文章抨擊這一不良風氣。 但他卻因此被逐出沛王府,從此幾乎遠離了官場生涯。
  • 南宋最不像奸臣的奸臣,為嶽飛平反,主張北伐,卻被後人視為奸臣
    中國歷史上恐怕沒有一個朝代的奸臣超過宋朝的,宋朝是一個盛產奸臣的朝代。《宋史》作《奸臣傳》,多達四卷,另有《叛臣傳》上中下三卷,《佞幸傳》一卷。從宋徽宗趙佶君臨天下到南宋末年這一百多年間,宋朝的奸臣像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
  • 馬士英:雖奸臣一枚,然氣節不虧
    ,好像有「閹黨」,小人、奸臣,反正是個大壞蛋,至於做了些什麼壞事,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等等,全然不知。我此說絕無想替馬士英翻案之意,馬士英對南明弘光朝的覆滅是要負主要責任的,而他前期的所作所為,也很是小人,為世所不恥,《明史》是將他列入奸臣傳的,這也並不冤枉他,但他在清兵南下,血雨腥風之時堅持抗清,比起那些跪迎清兵的東林黨來說,在氣節上怎麼說也高出一籌了。
  • 淝水之戰:初唐史家們的虛構?
    由此,羅傑斯將申生與苻堅的命運聯繫起來,認為是初唐史家們的有意安排。申生是苻堅的影子,申生的命運也暗示著苻堅的命運。春秋時期,晉獻公寵愛驪姬,而驪姬生子奚齊,遂設計陷害太子申生。先是將獻公諸子從獻公身邊支開,「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獻公與驪姬子奚齊居絳。晉國以此知太子不立也」(《晉世家》)。然後,驪姬又勸申生祭祀其生母齊姜,申生於是祭其母齊姜於曲沃,上其薦胙於晉獻公。
  • 走近四川歷史名人|唐代詩人陳子昂——寫出千古名句 開初唐詩歌...
    武攸宜不善謀略也不懂打仗,卻又為人獨斷。兵敗後,情況緊急,作為參謀的陳子昂提出很多建議,並請求遣精兵給自己,作前驅以擊敵。沒想到,武攸宜不僅不聽,還將他降職為軍曹。空有一腔熱情,卻報國無門,陳子昂理想破滅,倍感苦悶。他登上了戰國時期燕昭王修築的幽州臺,望著蒼茫廣闊的天地,想起過去的君王,再想起自己懷才不遇,不由悲從中來,詩情湧動。他提筆一揮,成就了千古名篇《登幽州臺歌》。
  • 暴君當朝,奸臣當道——韓國情色電影《奸臣》
    《大長今》等等,這部《奸臣》視角很特別,主角是燕山君時代的奸臣任崇載。奸臣的角色在影視作品中往往流於臉譜化,但是實際上人性本身有其複雜性一面,想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的奸臣秦檜,年輕時候也曾經不怕死的去斥責偽齊劉豫,汪精衛年輕時候刺殺攝政王載灃,電影《奸臣》刻畫的是一個性格扭曲又複雜的奸臣形象。
  • 央視節目組指斥"魏瓔珞"耍大牌 吳謹言公司致歉
    原標題:央視節目組指斥「魏瓔珞」耍大牌   今夏最火的《延禧攻略》剛剛收官,女主角魏瓔珞的扮演者吳謹言無疑是最大受益者——出道多年、現已28歲的她憑藉該劇一躍進入一線小花行列。然而走紅後能否經受住名利的炙烤才是真正考驗。
  •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初唐四傑是指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在杜甫眼裡,初唐四傑之首應為王勃。因為杜甫詩《戲為六絕句》中有"王楊盧駱當時體"。而張說卻尊駱賓王為首。在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中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他們在初唐四傑以誰為首的意見不一致。
  • TVB<東張西望>指斥護漁署!
    想不到TVB《東張西望》說話比政府部門還強勢,不知道會不會再發聲明指斥漁護署在誤導市民?「無線電視」(TVB)星期日(9日) 晚播出的節目《香港原味道》,介紹「淨化」流浮山生蠔的說法,惹來網民質疑,食安中心其後回應指,單靠淨化不能確保蠔可生食。
  • 高力士是忠臣還是奸臣
    而不少學者認為,歷史上的高力士不但不是奸臣,反而忠心耿耿,並為開元盛世做出過貢獻。貴族出身年少入宮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說起來也是一位貴公子。他的曾祖馮盎曾任高州總督,受封耿國公;他的父親馮君衡世襲祖上軍功,擔任潘州刺史。貴族出身年少入宮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說起來也是一位貴公子。
  • 三位不應該寫進《宋史》奸臣傳的奸臣,其中有一位只做了半年宋臣
    在後世有很多爭議,比如,北宋王安石變法派的幾個骨幹蔡確、呂惠卿、章惇、曾布等,包括蔡京,曾經也是變法派,現在也有研究,說他被列為奸臣是在替宋徽宗背鍋,南宋時期的奸臣爭議略少,但也有個別未必符合奸臣條件。
  • 《大清鹽商》直臣能臣?領導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
    喜歡倪大紅老師這個版本的乾隆,既不以貌取勝,也不故作威嚴,以我的眼神看不出裝腔作勢的痕跡,就是一個管理大家庭的老人,是走下神壇的乾隆,也會焦慮,也會疲累,也會無能為力,他不需刻意展示威嚴,因為在那個位置上,一舉一動,就是威嚴,一言一行,都會有人體察深意。看到阿克佔拿出尹如海寫的條幅:拿人一文,則半文不值。
  • 初唐四傑詩歌欣賞:王勃七律誇滕王閣,駱賓王五律詠蟬,經典!
    唐朝初年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他們是初唐文壇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主要活動在唐高宗和武后時期。正是從初唐四傑開始,詩歌的題材和內容從宮廷走向市井,由初唐前期的綺靡纖柔風格走向剛健雄渾。被後人稱道的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正是由他們才開始定型。可以說,初唐四傑在文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 除了李林甫,宋朝還有三位奸臣竟也能善終
    同時,為禍一時的奸臣也屢見不鮮。不遂如人意的是,唐宋這四位奸臣竟也得以善終。李林甫口蜜腹劍講的就這位唐玄宗朝宰相,善交通權貴,卻每每構陷於暗處,屢興大獄。李林甫幹涉議立太子不成,遂屢次興大獄引禍水入東宮,從北向南,誅殺官員無數,被貶前宰相李适之竟被嚇得服毒自盡。河西節度使王忠嗣與新太子李亨自小生活,後為玄宗朝名將,威震西域。門下名將若雲(如哥舒翰、李光弼等),英勇善戰,被玄宗視若義子。如此重臣,竟也因李林甫構陷被褫奪兵權,鬱鬱而終。此類事件種種,不一一贅述。
  • 一代奇才,被冤枉近千年:大宋最應該平反的「奸臣」
    從來奸臣只有攀龍附鳳、投機取巧的,哪有如章惇這般,不識好歹,押上個人和家族前程盡說大實話的奸臣?儘管傳統的正史把章惇詆毀成一個奸臣,但在歷史的敘事中,仍然掩不住他作為一個直臣的光輝品格。若他是奸臣,請問有不徇私的奸臣嗎?他終生信奉、發揚和改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卻在另一名變法派領袖蔡卞極力推行王安石個人崇拜的時候,頭腦清醒地站出來反對搞偶像崇拜,說自己不曾喚王安石作「真人、至人、聖人」。若他是奸臣,請問有不諂媚的奸臣嗎?
  • 權貴是權貴 才子是才子
    不得到皇家賞識重用,就無法進入社會主流、進入仕途,進而高官顯貴,光宗耀祖。  十五歲時,王維離開家鄉到長安追求功名,除了結交文學、繪畫、音樂、詩歌等名人大咖,求得指點和推薦外,還拿著自己的作品拜訪達官貴人,以求提攜。  王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便是唐玄宗的四弟、岐王李隆範。
  • 裴行儉,一個能預測初唐四傑命運的牛人!
    參考《資治通鑑唐紀19》評論初唐四傑很有才華,但是他們的的命運,原來早就被別人預測了,而且最後十分準確。我們這裡不說初唐四傑的事,只說裴行儉的這個神奇的預測才能,怎麼會這麼準呢,他是怎麼做到的,我十分好奇,如果有知道的哥們,大家評論區告訴我一下!
  • 那年的小說,中古篇:後宮甄嬛傳、飛升之後、盜版神話、調教初唐
    當然,那個年代的作品,自然也少不了出現一定的西方魔幻色彩,有些莫名其妙地加入了天使惡魔以及血族之類的東西。這些元素放在當時很正常,但是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有點經不住推敲,不過也不能要求太多!第四部:《調教初唐》
  • 主角是醫生的歷史小說:主角憑藉現代醫術,傲視權貴,醫手遮天!
    大家好,我是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主角是醫生/大夫/郎中/醫師的歷史小說,主角憑藉現代醫術,傲視權貴,醫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