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養殖戶李軍把這段時間的心情形容為「坐過山車」。
一周前,他還處於「極其焦慮」的狀態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水產行業管控升級,名列《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鱘魚被一些水產市場禁售,網絡渠道也被封閉,加上交通受阻,存塘的成魚和魚苗都「遊」不出去。
「如果鱘魚一直禁售,全國的鱘魚養殖戶會徹底死掉。」就在全行業感到無望之時,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決定了「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決定」,明確表示「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
直到看到這個消息,守在電視機前的李軍才鬆了口氣,「懸了一個月的心終於落下來了」。
李軍是四川潤兆漁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潤兆漁業」)董事長,這是他養殖鱘魚的第19個年頭,他從沒想過會在2020年開頭,遭遇鱘魚養殖的「最大危機」。
鱘魚屬冷水魚,開春後水溫升高,適宜鱘魚進食生長,往年這個時候是鱘魚養殖戶最忙的時候,他們要將魚苗投入,這是魚戶一年的希望。而今年,魚戶彷徨了。
潤兆漁業鱘魚養殖基地
事情要從一個月前說起。
1月26日,為阻斷新型冠狀病毒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公告稱,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一些科學家也聯名呼籲儘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消息出來後,各地針對本地情況「點名」禁售一些品種。李軍告訴記者,在四川和部分地區,由於鱘魚為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人工淡水養殖的鱘魚被「誤殺」,成了禁售對象。「在四川,鱘魚主要的流通渠道——白家水產批發市場開始禁售鱘魚,市場上所有鱘魚的招牌都撤了,線上水產銷售平臺,鱘魚也無法註冊上架。」
記者就此事於26日上午詢問白家水產批發市場商戶,兩位售賣鱘魚的商戶均表示:「此前接到過口頭通知,暫時不能賣鱘魚。」
潤兆漁業是四川最大的鱘魚養殖企業,在四川、重慶、甘肅有9個養殖基地,每年出產活魚達200萬斤。春節原本是鱘魚銷售旺季,但直到現在,潤兆漁業存塘的成魚卻賣不出去。
禁售之下,遭受打擊的不止成魚。
李軍提及,由於營養價值豐富,除了以活魚形式銷往全國各地,近幾年東南亞地區對鱘魚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成為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此外,鱘魚雌性個體的魚卵經深加工所製作的魚子醬在國際市場被稱為「黑珍珠」,歐洲人更是將其與黑松露、鵝肝並稱為「世界三大珍饈」。
由於CITES(華盛頓公約)將所有鱘形目魚類列入《國際瀕危動植物物種貿易公約》保護名單,鱘魚進行貿易時,需出口國政府開據相關許可證。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法令下,鱘魚出口相關許可證也不好辦。加上國際航班停運,依賴出口的魚子醬也運不出去。
禁售期間,除了無法正常進入國內市場,中國的鱘魚,也很難「遊」出去。
鱘魚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四川省水產局生產處處長曾開虎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鱘魚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近些年,隨著鱘魚的營養價值不斷被人們發現認可,鱘魚的人工養殖業也快速發展起來,加上多路資本追捧,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效應。
在中國,人工養殖鱘魚經過了20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行業已掌握養殖及魚子醬深加工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形成了包括種業、繁育、養殖、加工流通在內的產業鏈,中國已是全球第一的鱘魚養殖大國。
鱘魚主要以山泉水、水庫壩下水或發電尾水流水養殖為主,四川冷水資源豐富,且水溫常年保持在15~23度,非常適合鱘魚生長。加上技術成熟,省內魚苗、飼料品類供應完備,是鱘魚養殖大省,2018年四川鱘魚人工淡水養殖產量7571噸,居全國第四。魚子醬更是四川的「金字招牌」。
潤兆漁業魚子醬生產車間
曾開虎提及,此前世界上的魚子醬一直為俄羅斯、土耳其和裏海、黑海地區把持,後因大量捕撈,國際開始實行鱘魚保護計劃。中國鱘魚人工養殖業發達,魚子醬主要出口至歐美國家,在國際市場上佔有很大份額。僅潤兆漁業一家企業,去年共生產了約20噸魚子醬,其中90%出口至歐美國家。四川農業大學水產系主任姜俊亦表示,「四川的魚子醬甚至可以左右國際魚子醬市場價格。」
但鱘魚養殖周期長,成魚一般需要1~2年時間,雌魚需養殖10年其魚卵才能達到魚子醬的加工標準,這長達10年的養殖周期,可以見證鱘魚水花到百斤成魚的變化過程。中間所消耗的時間、飼料、人工等成本需極大的資金投入。
禁售下存塘的成魚、魚苗很難進行銷售,魚戶沒有苗投或不敢投苗,池塘空置直接影響下一個養殖期生產,「對於一個資金投入大、運轉周期長的產業來說,如果禁令長時間得不到解除,很多養殖戶會十年心血一朝無,對於個人、產業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李軍表示。
十年大鱘魚
鱘魚豐收季節
好消息是,目前國家明確提出要保證鮮活水產品的運輸通道,全國人大常委會也明確指出「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潤兆漁業開始陸續投苗。
但李軍仍有焦慮。「一方面,疫情全面解除的時間不定,時間越久對養殖戶打擊越大。另一方面,禁售中被『誤殺』的鱘魚,是否會給消費者帶來心裡陰影,民眾是否還願意為鱘魚買單?」李軍還有一個隱憂:「如果歐洲地區的疫情在短時間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那麼對依賴歐美市場的魚子醬來說,也是一個難題。」
19年來,經歷了鱘魚養殖的起起伏伏,但今年的禁售及禁售所帶來的影響,是李軍萬萬沒想到的。李軍認為,即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中國鱘魚總體產量也將受到影響。他呼籲大家正視病毒和野生動物、人工養殖魚類的關係。
那麼包括鱘魚在內的水產養殖動物到底是不是野味?吃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安不安全?
姜俊認為,人工養殖鱘魚在中國有20餘年發展歷史,一直是個很健康的產業,從法律層面來講,養殖戶只要取得合法手續就可合法銷售鱘魚,「和野味不是同一概念」。
鱘魚豐收季
另一方面,水產品包括水生低等脊椎動物和人類因為生理機能和免疫功能差異巨大,兩者幾乎從未發現過有交叉感染的病毒病。
此外,姜俊告訴記者,鱘魚屬冷水魚,養殖水源一般是水質條件好的上遊地帶,本身安全程度比部分水域受到汙染的野生水域更高。加上鱘魚營養價值高,姜俊表示,從安全和營養角度考慮,「可以放心大膽吃鱘魚」。
姜俊還提及「野生動物」這一概念,不僅指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還包括人工繁育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動物。因此,同樣是一種動物,如果捕食自然野生狀態下的就可能觸犯法律,但如果是人工養殖的則沒有問題。
能讓養殖戶們看到希望的是,記者於27日下午再次諮詢了白家水產批發市場部分商戶,均表示鱘魚禁售令已解除,市場上已開始正常流通。
曾開虎表示,疫情期間,政府也在第一時間指導鱘魚養殖戶做好相關防疫工作,辦理通行證解決運輸問題,還為養殖戶協調資金和生產,保證生產不斷鏈。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彭祥萍 圖據受訪者
編輯 劉宇鵬